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二)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二)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二)
1. 概述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
- 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方式,适用于部分缺牙的患者。

- 该技术可以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形态,提高生活质量。

- 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
方案。

2. 材料选择
- 可摘局部义齿的材料包括有金属、树脂、陶瓷等。

- 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但美观性较差。

- 树脂材料美观性较好,但耐久性较差。

- 陶瓷材料美观性和耐久性都较好,但成本较高。

3. 设计方案
- 设计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个人需求来确定。

-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单颗义齿等。

-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到义齿的稳定性、舒适度、咀嚼功能和美
观度等因素。

4. 操作步骤
- 可摘局部义齿的操作步骤包括有口腔检查、印模制作、试戴、修整等。

- 口腔检查是确定患者口腔情况和义齿设计方案的基础。

- 印模制作是根据患者口腔形态制作义齿的关键步骤。

- 试戴是为了检查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 修整是为了调整义齿的咀嚼功能和美观度。

5.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义齿的稳定性和舒适度,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帮助患者维护口腔健康。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修复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牙齿缺失问题。

该修复工艺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工艺技术。

第一步,诊断和治疗计划。

在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评估,了解牙齿的缺失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状态。

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和修复计划。

第二步,取模。

在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之前,需要取得患者口腔的精确模型。

取模可以通过传统得手工方法或者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AD/CAM)技术来完成。

传统的取模方法通常使用弹性物质,将其注射到患者口腔中,制作出模型。

而CAD/CAM技术则通过口腔扫描仪来获取口腔内部的三维数据,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第三步,试戴。

在进行义齿修复之前,需要进行试戴过程,以确保修复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试戴过程中,患者可以感受到义齿的感觉,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如果需要进行一些微调或者修改,可以在试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第四步,修复制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制作可摘局部义齿。

设计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口腔解剖结构、咬合关系以及修复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如口腔合金、瓷材料等。

全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试戴和调整,以确保修复的质量。

第五步,修复安装。

修复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其安装到患者的口腔中。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义齿与周围组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口腔卫生的指导和习惯培养,以确保长期的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口腔修复技术。

通过细致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精确的模型制作、细致的试戴和修复制作、安装及后续的口腔卫生指导,可以实现优质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效果。

这种修复技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咀嚼能力,还能够提升患者的口腔美观度和生活品质。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稳定与固位、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特点类型、支持形式、临床操作步骤、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损的其他分类方法、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的制作及修理。

二、教学内容(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类型及支持方式(1.牙支持式、2.粘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二)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包括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Cummer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Kratochvi1分类。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诊断模型、工作模型)观测。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粘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适应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口腔硬软组织健康、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舒适、美观、坚固、耐用、容易摘戴)。

2.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包括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固位设计的原则、稳定设计的原则、咬合设计的原则、连接设计的原则、加强设计的原则、牙合学的原则、美学的原则。

4.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

(七)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可摘局部义齿复习提纲

可摘局部义齿复习提纲
③保护基牙及其他口腔组织健康:少磨牙、避害力、防龋坏、料安全、无障碍
④舒适:小巧、圆滑,利于发音、吞咽
⑤美观:色泽、形态,前牙尤其注意
⑥坚固耐用:结构合理,抗折强度高,应力集中区和几何形态薄弱区要加强设计
⑦可摘戴:不伤基牙,便于清洁
19、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
①摩擦力
②吸附力
③表面张力
④大气压力
宽度:6-8mm
黏膜关系:密合无压力
龈缘距离:4-6mm
(2)后腭杆
厚度:1.5-2.0mm(中间稍厚)
宽度:3.5mm(游离义齿可适当增厚)
黏膜关系:两端密合,中缝不接触
(3)侧腭杆
厚度:1-1.5mm
宽度:3-3.5mm
龈缘距离:4-6mm
(4)舌杆
厚度:2-3mm
宽度:3-4mm
黏膜关系:适当缓冲间隙,0.3-0.5mm(垂直型、斜坡型、倒凹型)
⑤防止余留牙伸长、倾斜、移位和关系紊乱
10、后牙合支托(铸造)的要求(形态、位置、与基牙关系)
(1)形态
宽度:磨牙颊舌径1/3,前磨牙颊舌径1/2
厚度:1-1.5mm
长度:磨牙近远中径1/4,前磨牙近远中径1/3
(2)位置
近缺牙区基牙 面近远中边缘嵴(连接体不进入基牙倒凹区,与牙龈保持距离)
(3)与基牙关系
支托传递到基牙的力与牙长轴方向一致或接近
11、固位体的要求(6)
①一定固位力,防止行使功能时脱位;
②非功能状态,对基牙无静压力
③摘戴时,对基牙无侧向力
④美观(前牙少露金属)
⑤与基牙密合(防止龋坏、牙周病)
⑥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
⑦良好生物学性能(不致敏、致癌),避免流电现象

可摘局部义齿-1 概论 笔记整理

可摘局部义齿-1 概论 笔记整理

RPD笔记整理可摘局部义齿(RPD):利用余留天然牙和义齿基托覆盖的黏膜、骨组织作支持,患者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一、RPD的适应证1.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者2.因牙周病、外伤造成缺牙伴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牙周病、外伤或手术)3.需升高颌间距以恢复面部垂直距离者4.基牙松动不超过二度,基牙牙槽嵴吸收不超过1/2,兼作义齿和松动牙固定夹板者5.腭裂患者以基托封闭裂隙者6.特殊需要者(化妆义齿)7.因职业需求不能有缺失牙影响外观和功能者(即刻义齿修复)8.年龄大体弱不能拔除过多数目牙(暂时性、过渡性义齿修复)9.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过程(精神或身体疾病)10.主动要求者二、RPD的非适应证1.缺牙间隙过小2.基牙呈锥形,固位形态过差3.易将义齿误吞者4.口腔黏膜溃疡久而不愈者5.严重龋齿或牙周病未经控制者三、RPD的优点1.磨除少2.易清洁3.易修理4.制作简便5.费用较低四、RPD的缺点1.体积大2.部件多3.异物感4.咀嚼效能不佳五、PRD按义齿的结构和材料分类①铸造支架式,金属部分由整体铸造制作,人工牙塑料基托附着在铸造支架上②塑料胶托式,主要采用钢丝弯制卡环进行固位。

③全金属,卡环、人工牙、大连接体和基托均为金属制造六、RPD按支持组织分类牙与黏膜混合支持式天然牙、黏膜游离端缺失者黏膜支持式黏膜、牙槽骨1)多数牙缺失2)余留牙松动3)对颌牙列缺损或者缺失的,牙合力不大时4)咬合过紧无法磨出牙合支托七、Kenndy分类的内容Ⅰ类:双侧远中游离端缺牙Ⅱ类:单侧远中游离端缺牙Ⅲ类:后牙非远中游离端缺牙Ⅳ类:越过中线的前部缺牙亚类:除主要缺隙外,有一个缺隙为第一亚类,有两个缺隙为第二亚类补充原则:1.分类以拔牙后为准2.如果第三磨牙缺失后不修复,则不在分类考虑范围内3.如果第三磨牙存在并作为基牙,则在分类考虑范围内4.如果第二磨牙缺失后不修复,则不在分类考虑范围内5.以后牙末端缺隙确定分类6.以不作为确定分类的缺隙数量命名亚类7.亚类命名仅考虑缺隙数量8.Ⅳ类牙列缺损没有亚类八、Cummer分类固位体的连线称为支点线(fulcrum line)或者卡环线。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2、模型设计
A、模型观测:利用观测仪的分析杆检查各 基牙和粘膜组织的倒凹情况,用以确定基 牙倒凹的大小及有利于固位的倒凹情况和 基托的伸展范围。
B、确定共同就位道:就位道指义齿在口内 的戴入方向和角度。
C、确定最终设计:观测线又称导线,基牙 牙体长轴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时,观测仪 的分析杆沿基牙牙冠轴面所绘制的外形高 点线。
学习目的:
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组成、种类。 了解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流程。 熟悉可摘据局部义齿的主要工艺技术及其
主要器械。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利用天然牙和基托下
粘膜及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 体和基托来固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 一种修复体。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树脂基托成型技术 基托的蜡型成型。 装盒与去蜡。
装盒目的:在型盒内形成蜡型的阴模, 以便填塞树脂。
装盒方法:整装法、分装法、混装法。 去蜡:烫盒、开盒、冲蜡。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4、制作义齿支架
支架种类:直接固位体、间接固位体、连 接杆、加强丝、网状支架等。
制作方法:弯制法 铸造法 铸造联合应用法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5、上颌架
指将上下颌模型及蜡颌记录一起并准确的 转移并固定于架颌上,以便根据颌架上的 颌关系制作义齿。
颌架分类:可调试颌架、简单颌架。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种类:
按义齿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分类: 胶连式可摘局部义齿 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全金属可摘局部义齿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第三章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按支持形式分类: 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主要用于缺牙少,

活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整理

活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整理

活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整理(全口义齿)活动义齿其专业名称是可摘义齿(removable denture),包括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

是利用剩余天然牙、基托下的黏膜和骨组织作为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全口义齿由人工牙和基托两部分组成,靠义齿基托与无牙颌黏膜组织紧密贴合及边缘封闭产生的吸附力和大气压力,使义齿吸附在上下颌牙槽嵴上,恢复患者的缺损组织和面部外观,恢复咀嚼和发音功能,义齿基托覆盖下的黏骨膜和骨组织承担义齿的咬合压力。

上下颌无牙颌标志上颌:上唇系带(避让)是位于口腔前庭上牙槽嵴唇侧中线上的呈一扇形或线形粘膜皱襞。

上颌颊系带(避让)位于前磨牙牙根部上颌牙槽嵴:牙槽嵴顶是承受上半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切牙乳突(缓冲)位于腭中缝之前分,上颌中切牙的腭侧,为一梨形或卵圆形的软组织突起。

其下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因此覆盖该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应做适当缓冲,以免压迫切牙乳突产生疼痛。

腭皱:上颌硬区(缓冲)位于上腭中部的前份,表面粘膜较薄,没有弹性,易受压而产生疼痛腭中缝上颌结节(缓冲)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膜覆盖。

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上颌隆突:上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翼上颌切迹(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位于上颌结节之后,是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之间的骨间隙,表面覆盖粘膜,形成软组织凹陷。

腭小凹(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在腭小凹后2mm左右处)颤动线,后堤区: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区域称为后堤区(此处基托稍加厚,对粘膜产生轻微压迫,起到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下颌:下牙槽嵴:呈弓形,牙槽嵴顶是承受全口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下唇系带(避让)下颌颊系带(避让)位于下颌前磨牙根部舌系带(避让)颊侧翼缘区(伸展)此区有过大伸展,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承受颌力舌侧翼缘区(伸展)下颌隆突:下颌前磨牙根尖舌侧隆起(缓冲)下颌舌骨嵴(缓冲)以免产生压痛磨牙后垫(下颌全口义齿后界封闭区,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上颌避让区:上颌唇系带,上颌颊系带上颌缓冲区:切牙乳突,上颌硬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翼上颌切迹上和全口义齿的后缘:腭小凹后2mm左右处下颌避让区:下颌唇系带,下颌颊系带,舌系带下颌缓冲区: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下颌全口义齿后界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基托边缘范围上颌:唇颊侧上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舌(腭)侧无后缘盖过腭小凹后2mm两侧后缘包绕上颌结节至翼上颌切迹下颌:唇颊侧下颌牙槽嵴唇颊侧粘膜与唇颊侧粘膜的反折线舌侧下颌牙槽嵴舌侧粘膜与口底粘膜的反折线后缘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若上颌义齿边缘过长,张口说话义齿会脱落,过短也会因为吸附力的不够而脱落,磨光面应做成凹面(挟持作用)切牙乳突,磨牙后垫对全口义齿排牙有何指导意义?切牙乳突是无牙颌中稳定的解剖标志,它与中切牙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作为排列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以切牙乳突尖端作为确定人工牙列中线的依据;作为上中切牙唇舌向位置的参考标志;上中切牙唇面距切牙乳突中点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总结首先,给大家的是可摘义齿教学与临床应用的总体思路A 肯氏分类B 就位道的确定,支持形式的确定C 各个部件的设计:人工牙、固位体、连接体、基托本思路只有3个大点,即ABC,这样能方便记忆和理解.首先讲解的是:可摘义齿的教学部分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向来都是修复中比较难以理解的一个科目,尤其是可摘局部义齿,更是让很多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老师在上面念的是什么天书.在这个部分,只讲解局部义齿的教学,全口义齿以后有机会再做论述.A 肯氏分类我们来看图片:肯氏一类,双侧游离缺失肯氏二类,单侧游离缺失肯氏三类,缺失前后均有基牙肯氏四类,前部缺失亚类是除确认缺失分类以外存在的缺隙,四类无亚类。

如76/67缺失为肯氏一类,7643/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一亚类,7643/467缺失为肯氏一类的第二亚类。

上面的东西都比较的好理解,如果确实有人不理解那你就真的没有办法往下学下去了......B就位道请你先背下面的4点1定义,是指义齿戴入的角度和方向2模型向哪边倾斜,哪边的倒凹增大,义齿从相反的方向就位。

如模型向后倾斜(绝大部分都是向后倾斜的),基牙远中倒凹增大,义齿从前向后就位。

3均凹法,将基牙的倒凹做平均分配。

4调凹法,将基牙的倒凹适当的集中在一端。

可能有人要问,倒凹是什么?先来看下面的图通过上面的图形相信大家都清楚了什么是倒凹。

在有的加工厂,则叫做倒扣、扣位等等。

(以下的内容为C部分的固位体当中的知识,因为跟这里的关系密切,所以先提前在这里讲解。

)倒凹的确定依靠观测线,即观测线以下则为倒凹区。

根据模型的倾斜方向,可以把观测线分为一、二、三型观测线,相对应的为I、II、III型卡环。

一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型卡环。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I型卡环。

三型观测线为,基牙向颊侧或者舌侧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对应III型卡环。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重点第一章总论可摘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是两种概念。

可摘义齿比可摘局部义齿的范围大。

可摘局部义齿只能修复牙列缺损,亦可称为活动部分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中所有的金属部分统称为支架可摘义齿基本制作过程:1 复制口颌组织形态的模型2 检查模型是否达到制作要求3 对照模型审阅义齿的设计单4 在模型上用人工材料制作修复体5 送交临床医生试戴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1设计灵活多样;2适应范围较广(能修复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位和范围的缺损)3制作方法简便4价格低廉缺点:1部件相对较多2体积大3异物感较强4对美观、发音、功能有一定影响5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各种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失适合做可摘局部义齿)游离端缺失是指基牙都在缺失近中侧,远中侧不叫游离端缺失。

1适用于各种牙列缺损的患者,特别是游离端缺失的患者2可作为拔牙创未愈合者过渡性修复,或称过渡义齿3可在拔牙前制作,在拔牙后立即戴入的可摘局部义齿,或称即刻义齿4因牙周病,外伤或手术造成缺牙,伴有牙槽骨、颌骨和软组织缺损者5需要在修复缺失牙同时升高颌间距离者6口内基牙或余牙松动,为固定松动牙齿所做的可摘夹板式义齿7腭裂患者需以基托封闭裂隙者8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牙体制备时磨除牙体组织者,或主动要求做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可摘局部义齿的非适应症: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够者2基牙呈雏形,固位形态过差,义齿不能获得足够固位力者3精神病患者有吞服义齿危险者4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卫生差者5对丙烯酸酯过敏者6口内粘膜溃疡经久不愈者7对义齿基托异物感无法克制者可摘局部义齿常按其结构和支持形式分类结构:基托式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支持形式:牙支持式义齿粘膜支持式义齿混合支持式义齿可摘局部义齿一般是由人工牙、基托、固位体和连接体组成,按照部件所起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部分,即修复缺损部分,固位稳定部分和连接传力部分。

人工牙人工牙是义齿代替缺失牙建立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和外形的部分。

(代替缺失的天然牙,重建咬合关系,恢复缺失牙的咬合形态和咀嚼、发音等功能的部分)人工牙种类:1塑料牙优点:复合树脂牙色泽和透明度较为美观,形态逼真自然,质轻易于调改,韧性好不易折断与基托的结合强度高,表面硬度较高,耐磨性能良好,易抛光。

缺点:普通塑料牙和雕刻成形的塑料牙硬度差,易磨损,易污染变色。

2瓷牙优点:外形和色泽较好,不易污染变色,硬度高,耐腐蚀,耐磨损。

缺点:脆性大,易折裂,不便于调改,调改后不易抛光,较重。

3金属he(舌)面牙优点:金属硬度大,机械性能佳,能承担较大he力,不易磨损和折裂。

缺点:难以磨改和调he,影响美观。

二、基托基托又称基板,它覆盖在口腔粘膜及牙槽嵴上,将义齿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是排列人工牙的基地。

位于缺隙部分的基托称为鞍基。

(义齿与粘膜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托。

)基托的种类:1塑料基托优点:色泽美观,近似粘膜,重量轻,便于修补和衬垫,操作简便,价廉。

缺点:坚韧度差,受力大时易折断,强度较差,温度传导性差,不易自洁,异物感明显。

2金属基托优点:强度较高不易折裂,体积小且薄,温度传导性好,易于清洁,患者戴用舒适。

缺点:制作复杂,难以做衬垫,修理及调改较困难,颜色不美观。

3金属塑料联合基托优点:兼有金属基托和塑料基托的优点。

三、固位体(重点)固位体是可摘局部义齿借以在牙弓上固位的装置。

(可摘局部义齿安放在基牙上的部分为固位体。

)固位体的功能:由稳定、支持、固位三种作用,借助这三种作用,使义齿固定于口腔内,有时还可以借用固位体恢复颌接触。

固位体的种类:1直接固位体起主要固位作用,防止义齿脱位的固位体。

(常用直接固位体为卡环)(1)冠外固位体:包括卡环型固位体(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固位体)、套筒冠固位体和冠外附着体。

(2)冠内固位体:主要是指冠内附着体,属于精密附着体,最常见的是插销式附着体。

2(易考名词解释)间接固位体辅助直接固位体的固位,增加义齿的问鼎效果,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的固位体,称为间接固位体,常用于游离端义齿。

间接固位体与支点线的关系支点线:主要基牙上直接固位体he支托的连线原则:支点线到基托游离端的垂直距离应等于支点线到间接固位体的垂直距离。

卡环:直接地卡抱在主要基牙上,起固位稳定和支持作用的金属部分,结构多样,以典型的铸造三臂卡环为例,分为卡环臂、卡环体、he支托三部分。

卡环的结构多式多样,以三臂卡环为例,一般将卡环分为卡环臂、卡环体和he支托三部分。

有铸造和冷弯两种。

铸造卡环要求内扁外圆卡环臂为卡环体伸出的游离部分,环绕基牙的牙冠,具有弹性。

,尖窄有弹性,置于基牙倒凹区,起卡抱固位作用。

非弹性部分(靠近体部一侧),宽厚坚硬,置于非倒凹区,起稳定和支持作用。

,进入倒凹,起固位作用。

两者为交互拮抗作用,位于非倒凹区,起稳定和支持作用。

固位臂倒凹区卡环固位抗力臂非倒凹区或观测线防止基牙移位非倒凹区起始部分宽厚坚硬卡环稳定支持倒凹区尖端部分窄薄宽厚固位(卡环臂进入倒凹区深度越大,对卡环臂要求越大。

)he方脱位:1摩擦力卡环臂内侧与基牙颊舌面之间所产生2卡环臂弹力0.5~0.75mm0.25~0.5mm的深度。

卡环体卡环体为卡环连接卡环臂和he支托及小连接体的坚硬部分。

除支持卡环臂起固位外,并有稳定he支托he支托是卡环体向基牙he面方向延伸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

防止义齿龈向移位,保持卡环在基牙的位置。

防止食物嵌塞于基牙和卡环之间,使he力能顺基牙的长轴传导。

如果基牙倾斜移位,与对he牙接触不良或无he接触,还可加大he支托以恢复咬合关系。

支托为卡环体伸向he位的金属部分。

he支托的功能(大书)1支持义齿,防止义齿龈向下沉移位2传导颌力到基牙3牙齿之间有间隙,可防止食物嵌塞4恢复倾斜基牙he接触不良的咬合关系1将人工牙承受部分he力传导至基牙起支持作用,防止义齿下沉2可恢复咬合关系和防止食物嵌塞(小书)应在基牙的近远中边缘嵴上。

若咬合过紧时,可放在上he磨牙的颊沟处,或放在下he磨牙的舌沟处。

尖牙的舌隆突上也可放he支托,也可放在基牙的边缘上。

(与缺隙相邻的基牙的he面近远中部分;若咬合过紧,可置于上牙颊沟,下牙舌沟。

)位置(灵活)(课上内容)1缺隙两侧基牙he面近远中边缘嵴2上颌磨牙颊沟或下颌磨牙舌沟3 he外展隙内4尖牙舌隆突或前牙切缘he支托位置(大书):he支托应位于基牙邻近缺隙侧地边缘嵴上;近中he支托应位于基牙近中舌外展隙的he面边缘嵴上;磨牙因咬合过紧,不宜安置支托,可设计在下颌磨牙的舌沟处或上颌磨牙的颊沟处;尖牙可将支托安置在舌隆突或近远中近外展隙的切嵴处。

he支托形状he面观近似圆三角形,底面与he支托窝呈球凹接触关系;侧面观匙形邻面观半圆形支托与基牙的关系:1基牙上的he支托凹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直2 he支托凹底应与挤压长轴得垂线约成20度斜面磨牙he面近远中径的1/4 前磨牙he面近远中径的1/3磨牙he面颊舌径的1/3 前磨牙he面颊舌径的1/2一般要求为1~1.5mm制作铸造he支托蜡型时按此标准:1.3~1.5mm 厚1mm 长2mm制作卡环的金属要求卡环的金属应具备下列特性:1有足够的硬度,不变形、不易折断2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进入固位倒凹3不易腐蚀、不变色,易于焊接4能够保持高度光洁he支托强度和咬合关系1有一定的强度2选择强度高的材料3恢复良好咬合关系和牙接触关系4尽可能铸造卡环与模型观测线的关系模型观测器是一种用来却确定义齿就位道的仪器。

它由分析杆、支架和观测台三部分组成。

外形高点线:牙冠的轴面是曲面,当模型固定在观测台上并且把观测台的角度固定时,移动分析杆,使其和模型上的一个被观测牙齿接触,这时会有一个接触点,我们称为这点为外形高点线。

沿牙冠轴面移动,在牙冠的不同部位可得到无数个外形高点。

将各点连起来可得到形成一条围绕牙冠的线,成为外形高点线。

(牙体长轴与水平面垂直时各轴面最突出点的连线为外形高点线)观测线:将模型固定在观测台上,选好就位道后,用带有直边的铅芯沿牙冠轴面最突点所画出的连线,称为观测线,又称导线。

观测线以上向he方部分为基牙的非倒凹区,观测线以下龈向部分为基牙的倒凹区,这样所得的观测线,并非基牙的解剖外形最高点的连线。

观测线的种类:(远缺隙侧倒凹区大)一型观测线: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近缺隙侧倒凹区大)二型观测线: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

(颊或舌侧倒凹区)三型观测线:基牙向颊侧或舌侧倾斜时画出的观测线。

观测线类型和卡环种类一型观测线适用一型铸造或锻丝卡环,亦名Ⅰ型卡环,该卡环固位、稳定和支持作用好。

(多为铸造卡环)二型观测线多用于Ⅱ型卡环,固位好,支持稳定差,U型和T型最常用。

三型观测县适用于三型卡环,亦名Ⅲ型卡环,固位好,支持稳定差,对弹性要求高,多用弯制卡环,不能进入倒凹区过深。

(多用冷弯卡环)卡环臂与倒凹深度的关系,倒凹区不同部位的倒凹深度不同。

倒凹深度是指观测线以下分析杆垂直至倒凹区表面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又称水平倒凹卡环进入基牙的水平倒凹一般在0.25mm(钴铬合金卡环)~0.75mm (金合金卡环)之间。

观测线也有无数条,但分析杆的方向和被观测牙齿的牙长轴平行时,所画出的外形高点线称为解剖外形高点线,此线只有一条。

观测线以上he向部分为牙冠的非倒凹区,这些线是在观测仪上测到的,所以称为观测线。

根据修复要求和模型倾斜的原则,最后确定一条观测线为我们所需要的观测线,此时固定观测台倾斜度,并用标记碳杆代替分析杆,在牙冠轴面画出这条所需的观测线,这条线称为导线。

共同就位道(定义)义齿就位有一定的方向,沿此方向义齿就位的途径叫就位道。

基牙的就位道的方向是相同的,形成共同就位道。

(义齿戴入口腔口腔的方向和角度叫做就位道)反方向脱出的为摘出道。

两者只是方向相反。

卡环的种类A根据卡环弯制方法可以分为铸造卡环和锻丝(冷弯)卡环B根据卡环形态可以分为圈型卡环、对半卡环、长臂卡环、倒钩卡环C按照卡环臂和支托的数目可以分为单臂卡环、双臂卡环、三臂卡环D按照卡环与观测线的关系可以分为Ⅰ型卡环、Ⅱ型卡环、Ⅲ型卡环E按照卡环固位臂游离端指向倒凹区的方向不同可分为he方指向(倒凹)卡环和龈方指向(倒凹)卡环F按照卡环固位臂产生固位力的说平分力对基牙作用不同,产生向缺隙方向倾斜移位力的叫拉型卡环,产生向缺隙方向相反方向倾斜移位力的叫做推型卡环。

铸造卡环包括圆环型卡环、杆型卡环、RPI\RPA卡环(组合式卡环)和悬锁卡环圆环型卡环固位臂由he方伸入倒凹区,属he方指向倒凹卡环杆型卡环的固为臂世从牙龈方向伸向基牙的倒凹区,所以叫做龈方指向倒凹卡环。

常见圆环型卡环种类:三臂卡环应用:牙冠外型好,牙周健康,无明显倾斜的基牙包绕:基牙3/4轴面组成:颊侧卡环臂、舌侧卡环臂、he支托特点:固位稳定支持作用都好圈型卡环应用:近中颊侧(上颌)、近中舌侧(下颌)倾斜孤立的最后一颗磨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