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考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考点用心看(书,黑板,屏幕)、听(教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踊跃参加(踊跃动脑,和教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
看、听、参加等形式都必需动脑,这是衡量用心与否的重要标记。
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盼望能协助到你!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11、事物开展的缘由原理:(1)内因是事物改变开展的依据;(2)外因是事物改变开展的必要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2)建立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需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开展的状态原理:(1)一切事物的开展改变,都是从量变起先的。
没有量变作打算,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打算。
(2)事物的量变到达必须程度时,有势必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
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那么;(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构造)。
3、事物开展的趋势(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缘由: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开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较的优越性;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势必会得到广阔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挡新事物成长壮大;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相识、理解和承受须要一个过程;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验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2)开展和静止的观点;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成认冲突,是否成认内部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学问点考点2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3篇)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劳动生产率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为什么没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造成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经常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是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价值相符的可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二)我国的银行:1、银行的产生:(1)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2)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2、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1)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3、银行的业务和作用:(1)尽管各商业银行的具体职能有所不同,吸取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业务;(2)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3)在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一,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第二、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2)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高二政治必修一重要知识点1、什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金融企业,与一般企业一样以盈利为目的。
2019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 年人教版政治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单表此刻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并且表此刻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两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挡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4、为何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愈来愈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集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记。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世界化进度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单在经济发展上边对严重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对严重挑战。
5、我们应怎样加强文化竞争力?一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紧紧掌握先进文化的行进方向,鼎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供给正确的方向保证、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强盛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色?( 1)文化对人有耳濡目染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长久的影响7、优异文化对人的塑做作用是什么?( 1)优异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异文化能加强精神力量( 3)优异文化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互相联合、互相促使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产就会创建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获得改良,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足,又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渐提升、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渐提升、永无休止的过程。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与政治1. 政治:一种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学理的学科。
3. 政权:政治控制权。
4. 政治体制:用于管理社会事务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组织和制度的总称。
5. 政治社会化:个体从政治非专业人士逐渐成为政治专业人士的过程。
6. 政治参与:指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
7. 政治权利:个体在政治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言论权等。
8. 政治义务:公民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服从法律、参与选举等。
9. 政治稳定:指社会政治组织的发展和变迁得到平衡的状态。
10. 政治文化:一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套具有某种指导作用的基本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政治的基本问题1. 政治的目的和职能: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一种具有权力性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是政府和统治者实施权力的过程。
3. 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形式包括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宪政政治等。
4. 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事务的机构。
政府的职能包括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等。
5. 政权的类型:政权的类型可以分为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和威权政权等。
6. 政治决策: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通过政治决策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推动社会发展。
7. 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环节。
第三章国家及其性质1. 国家:具有一定领土、人民和主权的国际法上的独立政治实体。
2.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力量说、宗教说等不同理论。
3. 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是政治性质,是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集中体现。
4. 国家的要素:国家的要素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5. 国家的功能: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经济发展等。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政治必修一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政治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章政治基本概念1.政治: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争取和维护权益方面的活动,是社会权力的一种集中表现。
2.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现象规律和政治活动的学科。
3.国家:指的是一个具有一定人口、一定领土和政治组织的社会集团,是一个权力机构的组织。
4.政权:指的是权力集团对社会力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第二章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指的是一定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运行机制的总和。
2.民主政治制度:指的是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现人民的合法权益和意愿。
3.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或一小部分人手中的政治制度。
4.分权制度:指的是权力分散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相互交往和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解释、评价和指导的观念、价值和信仰体系。
2.专制主义:强调个人权威和等级秩序,主张社会稳定和秩序的权威体制。
3.民主主义:强调个人和社会自由平等、多元参与和权利保护的政治理念。
4.法治主义:强调以法律为基础,按照法律规范行使政治权力和限制政治权力的政治理念。
第四章政治经济1.政治经济:指的是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2.贫富差距:指的是社会中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市场经济:指的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4.计划经济:指的是由中央政府来进行计划和控制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第五章政治生活1.政治生活:指的是公民在政治制度指导下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权的选举、政治组织的活动、政治参与等。
2.选举制度:指的是选举代表和领导人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3.政治参与:指的是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行为。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一】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實施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偉大成果,也是我們中華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的制度保證。
2.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1)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制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國有經濟亦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的一種公有制。
保證我國經濟的社會主義方向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集體經濟,亦稱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
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我國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1)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這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就是指公有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
5.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6.個體、私營經濟的積極作用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個人私有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經濟。
私營經濟是指存在雇傭勞動關係的一種私有制經濟。
(1)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2)擴大了社會就業,近期更發展為新增就業崗位的主管道。
(3)已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的主體。
(4)推動了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和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1.現代市場的特徵(1)統一的市場。
(2)開放的市場。
(3)競爭的市場。
(4)有序的市場。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這是現代市場的共同特徵,也是我們在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和政治参与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根本,它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
同时,我国还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确保了党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其次,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等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法治精神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再次,政治经济是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
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治经济的基本形态。
这一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也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政治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最后,政治参与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行为。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选举、参与政治协商、提出建议和意见等方式参与政治。
政治参与不仅能够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也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二上册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完整图景。
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我们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内容,为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单元、⽣活与消费第⼀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定是商品。
B、必须⽤于交换,不⽤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价值,但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是商品。
D、商品⼀定离不开流通领域,⼀旦进⼊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差别的⼈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有价值,因为有使⽤价值的东西不⼀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统⼀统⼀: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体。
对⽴:任何⼈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来交换的,没有⽤的物品⼈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价值和价值,⼆者缺⼀不可,这是两者统⼀的表现。
B、对⽴表现在:商品⽣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者不可兼得。
商品⽣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购买者为了得到使⽤价值,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产者,当商品的使⽤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①货币产⽣:偶然物物交换——扩⼤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银上→货币产⽣。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它本⾝是⼀种商品,作⽤:它同⼀般等价物⼀样,表现其他⼀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段,⾜值的货币(2)⽀付⼿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取⼯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般等价物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