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字文》感想——传统教育文化篇
《千字文》的读后感(精选23篇)

《千字文》的读后感(精选23篇)《千字文》的读后感篇1暑假里我读了《千字文》,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
它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我们要奉养父母,对父母尽孝应当尽心尽力。
正如汉朝人蔡顺,很小时爸爸就去世了,从小与妈妈相依为命。
有一次,蔡顺出门辨野果吃,回家路上却被强盗拦住了。
强盗本来想抢蔡顺的东西,看见蔡顺只采了一点野果,可用两个篮子装。
强盗头子问:”小伙子,这么一点野果还用两个篮子装,是不是脑子不灵光啊!”别的强盗都哈哈大笑起来。
强盗后来才知道蔡顺将成熟放在一个篮子里给妈妈吃,将不成熟的放在另一个篮子给自己吃,强盗被蔡顺的孝心感动了,不但没抢,还送给蔡顺一头牛和三斗米,让他回去孝顺妈妈。
以前,在我小的时候,不懂得孝顺父母。
当有我喜欢吃的东西,经常不肯给父母一起分享,而是占为己有;当父母下班回来的时候,听到门铃响后,我慢悠悠地去开门;当父母进门后,我还继续玩玩具,好像没看到一他们样,也不跟父母打招呼;当大家一起吃饭时,我将好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自顾自的吃;当父母生病时,我只顾自己玩,不会对父母嘘寒问暖,有时还会因为父母生病没精力管我而暗自高兴。
自从读了千字文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懂得了孝顺父母,懂得了尊重父母,懂得了理解父母。
当有好吃的东西,我会留给父母吃,与他们一起分享;当父母下班回来时,我一听到门铃”叮铃、叮铃”响起,我会象箭一样跑过去开门,并将拖鞋整齐地摆好;当父母进门后,我会大声向他们问好,并端起水杯给他们喝水;当我们一起吃饭时,我会帮父母盛饭,将好吃的菜放在爸妈面前,还时不时帮父母的夹莱;当父母生病时,我会关心他们,帮他们端水拿药,讲笑话给们听,让他们忘记生病的痛苦。
千字文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告诉了我百善孝为先,做人应当知恩图报。
《千字文》的读后感篇2《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了。
《千字文》读后感

《千字文》读后感《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被誉为“千古第一篇”,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千字文》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千字文》的过程中,我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所震撼。
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远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例如“人怨神不怨,人神共怨”、“始终如一”、“言必信,行必果”等等,这些句子虽然简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让人不禁深思。
《千字文》中所传达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朋友死,疾走”等句子,都强调了孝顺、友爱、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这些准则不仅是古代人们行为准则的体现,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尊重和遵守的价值观念。
除了道德准则,我还在《千字文》中感受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
其中“人怨神不怨,人神共怨”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神的关系,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行为,不要轻易得罪他人或神明。
而“始终如一”则教导我们要坚守初衷,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
通过阅读《千字文》,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部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在当今社会,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传承和弘扬。
总的来说,读完《千字文》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念,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始终如一,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读千字文心得体会

读千字文心得体会《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几百年来一直是小学生的必读课文,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哲理,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读完《千字文》,我深感其内涵深远,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千字文》是唐代大观四年(公元627年)下令编写,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由孔颖达编纂,采取四字一句的形式,共计一千句,每句四字。
这种形式简洁明了,易于记忆,使读者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入。
读《千字文》,我首先被其中的寓意所吸引。
在《千字文》中,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道理。
比如,“一石可裂,百石可稽”这句,让我明白了只有积少成多,才能产生巨大的效果;而“万物皆备于我,而我独优”则是告诉我应该保持自信,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读《千字文》,我还发现其中所表达的文化价值观念。
《千字文》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它强调了礼、义、廉、耻、忠、孝等崇高的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价值观念,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千字文》,我还感受到了其中的诗情和韵律。
《千字文》是一首韵文,每句四字,遵循了平仄押韵的规律。
这种韵律使整篇诗文有一种流畅和优美的感觉,让人不自觉地陶醉其中,增加了对诗文的兴趣。
通过学习《千字文》,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审美诗歌和文章。
《千字文》的韵律和格律使我对文学作品更具欣赏力,我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艺术之处。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和思考诗文中的寓意。
《千字文》中的每句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反复阅读和深思熟虑,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和含义。
最后,我学会了如何将诗文中的哲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对《千字文》中的哲理的理解,我能够更好地明白如何做人处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修身养性。
读《千字文》,我深切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这部千年经典,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当今社会,读《千字文》依然不失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千字文》的心得体会(共五则)

《千字文》的心得体会(共五则)第一篇:《千字文》的心得体会从这一千个字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千字文》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袖珍的百科全书了。
下面是关于《千字文》的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阅读!《千字文》心得体会“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班教室经常都会传出同学们诵读《千字文》的朗朗读书声。
《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本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这部经典4字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实的千字文,而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深厚。
书中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一一道来。
虽然这部经典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今天我们读它仍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
《千字文》里有许多关于做学问的语句,对我有深深的启发。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有关做学问的语句虽然不多,但是作者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
《千字文》还教我们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学会和别人相处。
书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增强了我对历史名人的了解。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千世界,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广阔的天地形成于远古的混沌时代。
《千字文》读后感

《千字文》读后感导言《千字文》是一本古代经典教材,被广泛用于传统教育中。
这本书以形象、简明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读完《千字文》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传承古代文化《千字文》是一本古代文化的宝库,它涵盖了古代文字、历史、文学、道德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千字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和思想观念。
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
规范汉字的学习作为一本以汉字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千字文》在学习汉字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千字文》以1200个常用汉字为基础,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一千多个短句。
这样的组织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组成和使用,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通过读《千字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提升汉字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语文素养《千字文》的语言简洁明了,字字珠玑。
它既有浓厚的文学艺术性,又具有教育性。
通过阅读《千字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陌生或生僻的字词,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探究上下文语境的方式来理解它们。
这样的阅读过程既提升了我们的阅读能力,又拓展了我们的词汇量。
弘扬传统价值观《千字文》通过将古代的道德观念融入其中,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和品德。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千字文》,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并接受这些价值观念,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在《千字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孝顺、仁爱和勤劳等价值观的描述。
这些价值观念的弘扬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千字文》是一本古代经典教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汉字学习能力。
同时,《千字文》中融入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和继承这些古代的智慧和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千字文读后感体验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智慧和方式

千字文读后感体验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智慧和方式《千字文》读后感:体验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智慧和方式《千字文》是中国传统识字启蒙经典之一,全文千字,以“天地玄黄”为首句,用简明、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中国古代孔孟之道和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阅读《千字文》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从中体验到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智慧和方式。
一、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智慧在古代,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文化来进行的。
孔孟之道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字文》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深刻地反映了孔孟之道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观念,如“水落归源、周而复始”“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动静无时,衍化乃至须臾”“物有本末,乃知道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这些思想和观念也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了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二、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方式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亲是教育儿童的主要责任人。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有子不让于五尺之孤”,说明父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
古代父亲普遍要求自己的儿子要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易经》等,孔子把这些经典作为教导学生的重要工具。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各个行业也都有其相应的培养机制,例如,传统的书院、诸子百家等思想交流平台,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韩愈、欧阳修、王安石等,他们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德才兼备,为后世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现代教育对比现代教育形态不同于古代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也在思想教育上渗透了儒家思想元素,如“和平、仁爱、互助、包容”等,教育人们应该关注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现代教育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应试教育、缺乏个性化教育、浮躁功利等等,导致了学生的兴趣、品德和家国情怀的欠缺。
千字文读后感(通用14篇)

千字文读后感(通用14篇)千字文读后感(通用14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字文读后感(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字文读后感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每天我们班教室都会传出同学们诵读《千字文》的朗朗读书声。
《千字文》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梁的周兴嗣编写的一部文化经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本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这部经典4字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实的千字文,而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深厚。
书中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从自然现象到社会历史,从农业生产到发明创造,从做人做事到言谈举止,从宫墙建筑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一一道来。
虽然这部经典创作的年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今天我们读它仍然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
《千字文》里有许多关于做学问的语句,对我有深深的启发。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有关做学问的语句虽然不多,但是作者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
《千字文》还教我们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学会和别人相处。
书中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增强了我对历史名人的了解。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 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千字文读后感2从小,我就酷爱读书,尤其是各种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千字文读后感300字

千字文读后感300字《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是一部以教育为宗旨的经典读物。
它以一千个字为篇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阅读《千字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千字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知过必改,能改善”等句子,都是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这些句子不仅是对人性的理解,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指引。
它告诉我们,人性本善,而人生道路上的错误和过失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能够改过自新,就能够找到正确的道路。
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其次,《千字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句子,都是对孝道和学问的高度评价。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好学不倦、不耻下问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结晶,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有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才能够走上成功之路,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够不断进步。
最后,《千字文》中对历史的总结也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的“古训有所求,求则不得,舍则疑”、“言必信,行必果”等句子,都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更好地前进。
它告诉我们,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千字文》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读物,它对人生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都有着深刻的总结和启示。
通过阅读《千字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千字文》,从中汲取智慧,指引人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字文》读后感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
隋唐以来,《千字文》大为流行,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
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修身、处世、农艺等多方面的知识。
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
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
兄弟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满汉、蒙汉文的对照本字。
由于历代不少大书法家都曾书写,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学习各种书法的范本。
《千字文》,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 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也曾盛赞《千字文》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是用整整一千个不同的字连缀成篇,书中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格言谚语,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阔,天文地理,自然社会,无所不包,这正是它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此外,琅琅上口、易记易背的形式,也是它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因素。
全篇采用四字句,简要精练,押韵合辙,音调铿锵,易于背诵,这样才更适合做幼儿的启蒙读本,让国人从小就可以接受这部书带给他们的启迪,也可让书中的知识伴随他们一生.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而本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
指出人要懂得孝顺父母,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人的一生短暂,应该活的精彩,应该让自己的人生没有污点,作一个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的人,同时还要莫以自己的长处笑话别人的短处,正所谓“己所不欲,莫施于人”想想如果别人时常笑话你的缺点,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所以做人还是应该厚道一点,这样才不失一个君子的作为.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
这一部分讲述了京城的广大,极力描绘都邑的宫殿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并且还介绍了一些历史著作,还有一些建功英雄所受到的赏赐以及他们尊贵的地位和他们的财富,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当时的刑法.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不仅如此文中还介绍了处身治家之道,处身者,以小心为要,要机智,不被金钱所诱惑,不为名利而改变,凡事以善为本;治家者,以本富为重,要勤恳劳作,要与街坊邻里友好相处,要作好防御的准备,要精通各种技术,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使自己致富.
《千字文》一书与其它古典文学一样,都是教化人们的思想,教人为善,讲述知识,告诫人们要尊老爱幼,以及一些人生哲理,让人可在此获益匪浅,但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它还介绍了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历史事迹,使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
《千字文》可谓是历史著作中的佼佼者,作为儿童启蒙读本的它为儿童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更有许多的做人道理,让他们可以明辨是非,更让他们拥有了简单的道德观,让他们知道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些人生哲理的注入会让他们对日后平淡却快乐的生活充满希望.
《千字文》这部书将会与历史同在,永远的流传下去,让万代后的炎黄子孙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先祖的生活,他们的先祖为他们留下的为人之道.
在沧海中拾贝
枭瞰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你会被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征服。
这些中华民族的珍宝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精髓所在,他把这个中国印牢牢的烙印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在而在这悠长古老的文化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这苍海中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他是中国的骄傲,文明的自豪。
《弟子观》圣人训一代传一代、《三字经》一脉传一脉、《大学》孜孜学子,牢记心中。
读圣贤之书,与圣贤对话,明圣贤之理,能圣贤之脉,厚圣贤之德,得圣贤之智,这些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和后代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在这些明珠中,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个民族若没有振奋积极的精神和高尚的美德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已经深深的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经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中华大地,似洄洄清泉,滋滋甜甜、沁人心脾,洗净心灵中的污秽。
他们是弥足珍视的宝藏,他们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他会告诉每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的品质。
传承文明完善自我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本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他们发扬光大,尽一名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但是,现在正处在21世纪的我们,面对着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
现在的我们只是盲目的学习知识,追求高尚的物质生活,而没有注重精神文明的提高。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有名的礼仪之邦。
然而,祖先们的优良传统我们又继承了多少呢?
当我忽然之间再拿起《弟子规》《道德经》等圣贤之作时,不禁有所深思,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做的跟书上写的一样。
对待长辈,我们是否做了一个真正的孝子,对待他人,我们是否做了一个正人君子,我是否做了一个有道德、有礼貌、有素质的好孩子。
在当今时代,有许多人尽管他们有发达的头脑,足够的能力,但却缺乏道德品质。
有多少领导企业家锒铛入狱。
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做人。
也许现在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圣人的训诫,也许他们只会争名夺利、勾心斗角。
根本不会理会道德与不道德。
回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不禁有些羞愧,从小就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理,满口仁义道德,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祖国的建设,我们不仅要学科学文化知识,还要继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否则,即使有了知识,也是社会的败类。
既然我们能通圣贤之脉、厚圣贤之德、得圣贤之智。
我们就把它发扬光大。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祖先们的训诫,做一个有品质、有道德、有美德的人。
读《三字经》有感
“人之初,性本善……”还记得《三字经》吗?彩色的插版,那时侯深深的吸引了我。
那时,是我深爱的一本书,其中有歌颂伟人的,例如:毛主席,刘少奇……,还有讲道德,讲礼节的。
通过它我还真学了不少呢!以前的我没事的时候总喜欢拿出来翻看,时不时还背出几句话。
那时的我年少无知,并不能完全理解那几个字中的深刻道理,不过,现在的我虽不说是成熟,但也会对它有个一知半解。
颂伟人,简单几个字中,却将他们的事迹歌颂,他们爱祖国,爱人民,无私奉献,值得我们永世学习;歌礼节,几行字中却道出做人的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赞祖国,伟大的祖国与时俱进。
顽强拼搏,是伟大祖国勇往直前的动力。
《三字经》虽没有网络小说般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但读过它的人却被其影响颇深。
它并非不言情,而是说博爱;他并非深奥,却在浅处酌藏真谛,讲文明懂礼貌,爱祖国爱人民,以小见大,国之昌盛,全因小事而积累;民之团结,都因礼而联结。
情、礼相连,让人们更友爱,互助精神,永远扎根在中华儿女心中。
他们因国家的兴盛,兴奋不已,国家也因他们而骄傲不已。
我,新一代的学生,新潮的服装,怪异的礼念,虽不愿与众“同流合污”,但谁也不能更改,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