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精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中考语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附答案)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
“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
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
“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
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陈实与“梁上君子”答案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 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 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 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 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 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 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
“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
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王安石辞妾答案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 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 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 人着想。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
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
“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

初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初三期末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5篇, 再附送5篇)一、商於子家贫商於子①家贫, 无犊以耕, 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 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④先生过而尤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 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 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 子乃反怒而弗答, 何也?”商於子曰:“诗不云乎:乃造⑥其曹⑦, 执豕于牢⑧。
言将以为殽⑨。
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⑩必以牛, 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 虽不得田,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⑪者也。
”(选自明•宋濂《文宪集》, 有删改)【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猪。
③轭(e):车辕前端驾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尤:抱怨, 指责。
⑥造:到。
⑦曹:群, 这里指猪群。
⑧牢:关养牲畜的圈。
⑨殽(yáo):通“肴”, 鱼、肉一类的荤菜。
⑩服田:用牛、马驾车耕田。
⑪激:情绪激烈、偏激。
1.解释词语。
(4分)①宁毋先生过而尤之过: ②子乃反怒而弗答弗:③终日不能破一畦终日: ④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今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3.君主若想实现国家大治, 从文中可获得哪些治国方法?(3分)答案:(1)①使……听到;②间或, 偶然;③经过;④竟然, 却。
(2)您认为我颠倒是非, 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3)选贤举能, 任用贤良。
文段借古喻今, 把朝廷任用无德无才的用人充当地方官吏比作是驾驭猪耕田, 形象生动地抨击了统治者不用贤人这一社会问题。
参考译文:商于子家很贫穷, 又没有牛耕田, 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②语,自觉若伤我者。
”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③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④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③奚为:为什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学习1、读书三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2、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3、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学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精选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有何标准。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3、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2.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2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14.从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答案:8.(1)到、靠近(2)的(2分。
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
每小题1分)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11.C(2分)1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2分。
画对后3处得2分,画对后3处中的2处得1分,画对后3处中的1处不得分) 1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2分。
全句连贯、顺畅得1分,“怪”字翻译正确得1分)14.取信于民。
(1分。
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观月(有删改)◆张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8.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6、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7、宜:适合是:此、这8、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9、八月之望[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8、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A.或遇其叱咄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若既不出户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2分)答案:8、B 9、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10、(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
11、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不同点各讲出一点即可得满分)罴(①)说柳宗元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
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
②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
③寂寂:悄悄地。
④罌火:用瓶子装着火。
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
⑤捽(zuó):楸住。
⑥搏:搏击。
⑦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3 分)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 分)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意思: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分)答案:9 、“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10 、“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二)( 10 分)11、①偏爱②指责③(受)蒙蔽④使……听到;传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三)( 10 分)14 .走而虎至/ 愈恐/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5 、B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
(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芳容泣而志之(2)药之可以即愈(3)且吾有大事未了(4)闻言色动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告之于帝B、贤于材人远矣C、仓鹰击于殿上D、万钟于我何加焉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2分)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答案:8.(4分)(1)记:记住(2)给……吃药;吃药;用药治(3)结束;完;了结(4)脸色;神色;面色9.(2分)C10.(3分)(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