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十四节气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十四节气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一、活动名称:二十四节气和我们的生活二、活动目的:1.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
3.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知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民俗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4.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安排一年级:了解二十四节气二年级:认识气象观测仪器三年级:参观气象局四年级:参观水文站五年级:参观佘山天文台四、分年级设计一年级:了解二十四节气【背景知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活动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以及各个节气的名称2.能吟唱二十四节气歌、背出十二月花名【活动过程】1.认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侯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出来的。
节气既是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的科学总结,也是古代历法的创造之一。
2.诵一诵:二十四节气七言诗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学生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等分,每个等分称为一个节气。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二十四节气,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越来越薄弱。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三、实践内容1. 走进二十四节气文化博物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二十四节气,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二十四节气文化博物馆的活动。
在博物馆里,学生们参观了各个节气的介绍、图片、实物等,了解了每个节气的由来、习俗和特点。
2. 学习制作节气美食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烹饪老师教授学生们制作节气美食。
以立春为例,学生们学习了如何制作春饼,了解了春饼的制作过程和寓意。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制作节气美食的技巧,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开展节气诗词朗诵比赛为了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我们组织了一场节气诗词朗诵比赛。
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背诵诗词,了解了各个节气的诗词,并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文化素养。
4. 亲手绘制节气手抄报在活动中,学生们亲手绘制了节气手抄报。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节气的特点,将节气文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
手抄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学生们对节气文化的热爱。
5. 走进农村体验节气生活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我们组织了一次走进农村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参观了农田,了解了农民们如何根据节气进行农业生产,体验了节气生活的乐趣。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知道了每个节气的由来、习俗和特点,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节气___综合实践活动

导语: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节气文化,感受大自然的韵律,我们学校开展了以“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活动的详细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自然的关注和体验逐渐减少。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学校决定开展以“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特点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知识讲座首先,学校邀请了气象专家为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节气知识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以及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节气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制作节气挂图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节气的变化,学校组织了制作节气挂图的活动。
学生们分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制作出各具特色的节气挂图。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节气与自然景观、农事活动相结合,制作出了精美的作品。
3. 节气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节气带来的变化,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节气体验活动。
(1)春分日:在春分这一天,学生们来到校园的操场上,进行了“立蛋”活动。
他们用各种方法,如旋转、敲打等,让鸡蛋立起来。
这个活动寓意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2)夏至日:在夏至这一天,学生们参观了学校的种植园,了解了夏至时节的农事活动。
他们亲手拔草、浇水,体验了农耕的乐趣。
(3)秋分日:在秋分这一天,学生们参加了丰收庆典活动。
他们品尝了各种美食,欣赏了精彩的歌舞表演,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喜悦。
(4)冬至日:在冬至这一天,学生们学习了包饺子、做汤圆等传统习俗,了解了冬至的饮食文化。
4. 节气主题绘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学校举办了节气主题绘画比赛。
《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活动

《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
2、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树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习俗等文化内涵。
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欣赏、小组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
下面我们来看一短片,请仔细看视频回答相关问题。
2、新课
①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交流
②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③从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是什么?
交流
④二十四节气制定方法
⑤二十四节气歌
⑥二十四节气含义
⑦辨一辨:节气知识知多少?
⑧议一议
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全球温室效应
4、气节如节气
……
五、小结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是我们老祖宗仰望星空发现的奥秘,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六、作业
收集相关二十四节气其他知识。
七、板书。
二十四节气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一种时间体系,它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二十四节气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实践,感受节气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实践内容1. 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讲座,邀请了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解每个节气的由来、特点以及与农事活动的关联。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为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观察节气变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气进行观察,如立春、清明、小满等。
我们通过观察天气、温度、植物生长状况等,感受节气的变化。
例如,在立春这一天,我们观察到气温逐渐回暖,草木开始发芽,这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3. 参与农事活动为了更好地体验节气与农事活动的紧密联系,我们走进农村,参与了当地的农事活动。
在清明时节,我们帮助农民扫墓、植树;在小满时节,我们跟随农民进行插秧、收割等劳动。
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4. 制作节气手工艺品为了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动手制作了节气手工艺品。
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如纸、布、竹子等,制作了立春、清明、小满等节气的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三、实践体会1. 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们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了环保意识在制作节气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这使我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3. 增进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范文3篇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范文3篇二十四节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素养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专心落实《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依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专心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治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纳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依据需要敏捷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相互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很多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获信息的潜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讨论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育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取具有广泛性。
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讨论,结合科学学科开展讨论性学习。
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讨论。
各种讨论采纳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
但是许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由于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假如用讨论的眼光对待、分析、熟悉身边的小事,不仅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好处,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讨论习惯。
有关24节气的活动策划方案(精选4篇)

有关24节气的活动策划方案(精选4篇)有关24节气的活动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暑的由来,收集小暑有关的诗句、习俗等。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小暑所包含的文化含义。
3、激发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小暑有关的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PPT教学环节问题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什么吗?生:小暑!师:没错,就是小暑,看来大家都有认真的预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二十四节气中小暑。
(板书:小暑)课堂新授师: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师:在大家了解之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小暑的习俗,大家仔细听讲,看看谁的收获是最大的。
谁能简单的列举一下关于小暑的习俗呢?生:是!生:吃饺子,吃炒面。
师:看来大家课下做的功夫可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小暑的习俗,希望大家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食新”习俗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
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师:关于小暑的习俗,大家都了解了吗,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两首,希望大家通过理解这两首诗,来进一步的理解小暑并且感受一下中华诗词的魅力。
小学劳动教育的二十四节气实践策略

小学劳动教育的二十四节气实践策略
引言
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培养实际
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而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十四节气与劳
动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劳动的
兴趣。
本文将介绍小学劳动教育的二十四节气实践策略。
1. 春节气实践策略
- 在立春时,组织学生一起清理教室,打扫环境,培养学生的
整理整齐的好惯。
- 利用雨水时节,组织学生一起种植花草,培养他们的爱护植
物的观念。
2. 夏节气实践策略
- 在夏至时,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农田灌溉,了解农业生产过程,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 利用小满时节,组织学生一起种植蔬菜,培养他们的种植技
能和环保意识。
3. 秋节气实践策略
- 在白露时,组织学生一起采摘水果,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和采摘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 利用寒露时节,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果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冬节气实践策略
- 在大雪时,组织学生一起建造雪人,增加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 利用小寒时节,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
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的二十四节气实践策略只是一部分示例,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教师可以结合各个节气的特点,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一、活动名称: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的生活
二、活动目的:
1.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气象与生活关系的进一步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气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我们服务。
3.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知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民俗等,拓宽学生知识面。
4.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观察、分析自然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安排
一年级:了解二十四节气
二年级:认识气象观测仪器
三年级:参观气象局
四年级:参观水文站
五年级:参观佘山天文台
四、分年级设计
一年级:了解二十四节气
【背景知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内涵,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以及各个节气的名称
2.能吟唱二十四节气歌、背出十二月花名
【活动过程】
1.认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气侯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出来的。
节气既是人们对天文、气象物候的科学总结,也是古代历法的创造之一。
2.诵一诵: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此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3.背一背:十二月花名
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
四月蔷薇,五月石榴,六月荷花,
七月凤仙,八月木犀,九月菊花
十月芙蓉,十一月腊梅,十二月水仙。
4.学一学:二十四节气类别
二十四节气按照不同的性质,有六种类别,它们是:季节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根据气候变化定位,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开始。
天文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分别表示昼夜长短。
春分、秋分昼夜等分,夏至白天最长,冬至黑夜最长。
物候类:惊蛰、清明、小满、芒种,表示在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影响下,动、植物及农作物所发生有侯应现象,及其相应的农事活动。
降水类: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根据降水时节及降水量的大小而定,表示降水的性质和程度。
气温类: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根据气温的高低程度而定,表示天气的炎热和寒冷程度。
水汽类:白露、寒露、霜降。
表示近地面水汽随着气温下降的程度及产生的凝结状况,主要体现气温的下降程度。
【学习单】
1.在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划分是怎样划分的?
2.二十四节气中,按照不同的性质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3.每个月里,有几个节气?
4.一年中,第一个节气是什么?最后一个节气是什么?
二年级:认识气象观测仪器
【背景知识】
1.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的结构与体温表类似,在接近球部处设有一玻璃针,使毛细管变狭。
当温度上升时,球部水银膨胀,挤过狭管而上升;温度下降时、狭管处的摩擦力阻止水银柱下降,因此可测得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一般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设一游标,温度下降时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降,而温度上升时,管壁的摩擦力使游标停而不动,因而可测得最低温度。
2.风向标
一般来说,风向风速计都装置在高大建筑的顶端,以免受到建筑物的干扰而
影响到测量。
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从东方吹过来的风就叫东风,西方吹过来的叫西风,余此类推。
量测风向的仪器就是风标,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一个形状不对称的物体,重心摆在一条垂直轴上,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对空气产生阻力最大的一端就一定会移动到下风处,因此另一端就可指出风向。
3.雨量计
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仪器,是一组精致的集水筒,它是由「集雨斗」、「外筒」、「内筒」,加上「量雨量筒」所组成的。
外筒是一个直径20公分的直圆筒,内筒是一个直径15 公分的直圆筒,就放在外筒里面,是收集雨水的部分。
集雨斗平时是盖在外筒顶端,为的是防止筒内的所收集的雨水蒸发。
雨量的单位是厘米,就是雨量器内的水的高度。
但由于外筒之中还有一个口径更小的内筒,因此内筒所量出的水深是经过放大的,这样可以增加量测的精确度。
量内筒雨量时必需把雨水另倒入量雨量筒中量测。
当雨量很大时,内筒的雨水会满出来流到外筒去,这时候要先将内筒的水倒到量雨量筒测出雨量,再将外筒的水倒进量雨量筒中量测,最后把两个测量的结果相加就可以知道真正的雨量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如气温、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气压等)。
2.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学生自由回答。
)
2.提问:又有谁知道,我们平时听见的或者看见的天气预报又是怎么来的?(有的学生能答出)
(二)介绍几种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
1.百页箱
学校科技园中,最近多了个小朋友的新伙伴,它的名字叫做「百页箱」。
白
白的、方方正正的身体,尖尖的顶,由细细长长的四只脚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离地大约有120公分。
大家一起来动动脑筋,认识这些新伙伴吧!
小朋友有没有动过脑筋想过,为什么百页箱要涂成白色的呢?别的颜色不好吗?认识百叶箱里面的温度计。
2.风向标
每天的天气预报中,除了温度外,还会播报什么呢?那风力和风向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风向标吧。
3.雨量计
请大家仔细观察,在我们的科技园里,还有一样什么呢?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雨量计是怎么工作的呢?介绍雨量计的使用方法。
并和学生一起来测量一下雨量。
(三)使用气象观测仪器的方法。
观看视频,说说气象局的叔叔阿姨是怎样使用这些仪器的?
【学习单】
1.百叶箱里有些什么气象观测仪器?
2.风向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雨量计该如何使用?
三年级:参观气象局
【背景知识】
上海市嘉定区气象局成立于1958年9 月,现位于嘉定区工业区永盛路2068号,占地面积1473平方米,分为办公室、业务科、气象产业服务科、防雷管理科四个科室,单位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根据授权承担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现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嘉定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