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时计算表格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3.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以及美国的HCM 法等。
在我国有 “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之中。
这里,在综合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配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讨论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1.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要按照不同的流量时段来划分信号配时的时段,在同一时段内确定相应的配时方案。
改建、治理交叉口,具有各流向设计交通量数据时,信号配时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2.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1)对于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交通信号相位设定在设定交通信号相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2; (3)有左转专用车道时,根据左转流向设计交通量计算的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3辆时,宜用左转专用相位。
(4)同一相位各相关进口道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量相近时,宜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否则宜用单向左转专用相位。
3.确定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交通量时,应按交叉口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分为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然后确定相应的设计交通量。
已选定时段的设计交通量,须按该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mn mn Q q d 154⨯= (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
信号配时计算

信号配时计算方法
1、计算信号配时常用公式
(1)信号周期:各相位信号灯轮流显示一次所需时间的总和,可用式(4-1)表示: Y
L C -+=
155.10 式(4-1) 其中:C 0 ——信号最佳周期(秒); L ——周期总损失时间(秒),其计算如式(4-2):
∑=-+=n
i i i i A I l L 1)( 式(4-2)
其中:l ——车辆启动损失时间,一般为3秒;
I ——绿灯间隔时间,即黄灯时间加全红灯清路口时间,一般黄灯为3秒,全
红灯为2-4秒;
A ——黄灯时间,一般为3秒;
n ——所设相位数;
Y ——组成周期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即
∑==n
i i i Y Y Y 1),max ( 式(4-3)
Y i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即
i i i s q Y /= 式(4-4) q i ——第i 相位实际到达流量(调查得到);
s i ——第i 相位流向的饱和流量(调查得到)。
(2)绿信比:各相位所占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Y
Y Y MAX G g i i e el ),(1
= 式(4-5) 式中:g el ——有效绿灯时间(秒);
G e ——C 0 –L ; G e1 ——第一相位有效绿灯时长,用上式也可求得其他相位有效绿灯时长。
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L A g g e +-= 式(4-6) 每一相位换相时四面清路口全红时间:
i i i A I r -= 式(4-7)
r i ——第i 相全红时间(秒); I i ——第i 相绿灯间隔时间(秒); A i ——第i 相黄灯时间(秒)。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本次设计选择的路段上有四个交叉口,其中两个T字交叉口、两个十字交叉口。
四个交叉口均属于定时信号配时。
国际上对定时信号配时的方法较多,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有美国的HCM法、英国的TRRL法(也称Webster法)、澳大利亚的ARRB法(也称阿克赛利克方法)、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推荐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共六种方法。
本次设计运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英国的TRRL 法,即将F·韦伯斯特—B·柯布理论在信号配时方面的使用。
对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制”。
本节中使用TRRL法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即是点控制中的主要容。
在对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时,主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交通流量先确定该点的相位数和周期时长,然后确定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即绿信比。
柯布(B.M.Cobbe)和韦伯斯特(F.V.Webester)在1950年提出TRRL法。
该配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根据现实条件下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
其公式计算过程如下:1.最短信号周期C m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一相位流量比中最大的进行计算,采用最短信号周期C m时,要求在一个周期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放完,即无停滞车辆,信号周期时间也无富余。
因此,C m恰好等于一个周期损失时间之和加上全部到达车辆以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即:1212nm m m m nV V VC L C C C S S S =++++(4-8)式中:L ——周期损失时间(s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由(4-8)计算可得:111m niL L C Yy ==--∑ (4-9)式中:Y ——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
2.最佳信号周期C 0最佳周期时长C 0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上,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
若以延误作为交通效益指标,使用如下的Webster 定时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122(25)32(1)0.65()2(1)2(1)C x C d x x q x q λλλ+-=+--- (4-10)式中:d ——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C ——周期长(s );λ——绿信比。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一、配制时的计算1、用固体试剂配制(不纯试剂应乘以百分含量)G=E×N×V/1000式中:G——应称固体试剂的克数N——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E——固体试剂的克当量V——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2、将溶液用水稀释到欲配标准溶液的浓度(该公式基于稀释前和稀释后溶质相等)V2=N1×V1/V2式中:V2——应取已知浓溶液的毫升数V1——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1——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2——已知浓溶液的当量浓度3、由已知比重的浓酸配制所需浓度的酸V2=E×N×V1/(D×P×1000)式中:V2——应取浓酸的毫升数E——浓酸的克当量N——欲配酸的当量浓度D——浓酸的比重P——浓酸的百分含量V1——欲配酸的毫升数4、用两种溶液混合,配制成这两种溶液之间的任一浓度的溶液(也适用于用水稀释浓溶液)V1=N-n V2=N O-N式中:V1——应取浓溶液体积的基数V2——应取稀溶液体积的基数N O——浓溶液的浓度N——欲配溶液的浓度n——稀溶液浓度(用水稀释则n=0)二、标定时的计算1、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N2=N1×V1/V2式中:N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N1——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V1——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2、用固体基准试剂标定N=G×1000/(E×V)式中:N——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G——标定时称取基准物质的克数E——基准物质的克当量V——被标定的标准溶液滴定时消耗的毫升数三、浓度补正计算1、用浓溶液将稀溶液向浓的方向补正△V =(N-N0)/(n-N)V式中:△V——应补加浓溶液的毫升数N——补正后要求的浓度N0——补正前稀溶液的浓度n——浓溶液的浓度V——稀溶液的毫升数2、用稀溶液(或水)将浓溶液向稀的方向补正△V =(N0-N)/(N- n)式中:△V——应补加稀溶液(或水)的毫升数N——稀释后要求的浓度N0——稀释前浓溶液的浓度V——被稀释的浓溶液的毫升数n——稀溶液的浓度(如加水补正时n=0)3、用水将浓溶液向稀的方向补正△V =(V1-V2)V/V2式中:△V——应补加水的毫升数V——被标定溶液的总毫升数V1——滴定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滴定时消耗被标定溶液的毫升数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C10H14N2Na2O8·2H2O=372.2418.61g→1000ml 【配制】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9g,加适量的水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webster配时法

韦伯斯特(Webster )配时法这一方法是以韦伯斯特(Webster )对交叉口车辆延误的估计为基础,通过对周期长度的优化计算,确定相应的一系列配时参数。
包括有关原理、步骤和算法在内的韦伯斯特法是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的经典方法。
11.3.1 Webster 模型与最佳周期长度Webster 模型是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来计算信号配时的一种方法,因此其核心内容是车辆延误和最佳周期时长的计算。
而这里的周期时长是建立在车辆延误的计算基础之上,是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式。
公式(10-20)针对的是一个相位内的延误计算,则有n 个信号相位的交叉口,总延误应为:∑==ni ii d q D 1(11-1)其中:i d ----第i 相交叉口的单车延误;i q ----第i 相的车辆到达率。
将(10-20)式代入(11-1)式,可得到交叉口的总延误与周期长度的关系式。
因此周期长度最优化问题可以归纳为:∑==ni ii d q MinD 1y LC -≥1通过对周期长度求偏导,结合等价代换和近似计算,最终得出如下最佳周期计算公式:Y L C o -+=155.1(11-2)其中: 0C ----最佳周期长度(s );L ----总损失时间(s );Y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其中总损失时间为:AR nl L +=(11-3)式中: l ----一相位信号的损失时间;n ----信号的相位数;AR ----一周期中的全红时间。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Y 为各相信号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i y )之和,即:∑==ni iy Y 1(11-4)所谓临界车道,是指每一信号相位上,交通量最大的那条车道。
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等于该车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之比。
实际上,由公式(11-4)确定的信号周期长度0C 经过现场试验调查后发现,通常都比用别的公式算出的短一些,但仍比实际需要使用的周期要长。
因此,由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延误最小,周期可在0C —0C 范围内变动。
信号配时计算

信号配时计算一、友谊东路进口道流量比计算各进口道大车率(HV)友谊东路东进口HV=202/1738=0.116文艺北路南进口HV=58/902=0.064友谊东路西进口HV=163/2328=0.070HV=154/1346=0.114文艺北路北进口(一)友谊东路东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 =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1-(0+0.116)=0.884 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884=999 饱和流量: S d=S T=999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464/999=0.464(二)友谊东路西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07)=0.93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93=1008 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93=930 饱和流量: S d= S T+S TR=1008+837=1845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738/1845=0.400Y直右=q直右/S d=647/1845=0.351(三)文艺北路南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064)=0.936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936=1058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936=936左转车道饱和流量:S L=S b L×f w× f g=900×1×0.93=837饱和流量: S d= S T+S T R+S L=1058+936+837=2831②计算流量比: y直= q直/S d=435/2831=0.154Y直右=q直右/S d=150/2831=0.053Y左=q左/S d=253/2831=0.089(四)文艺北路北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114)=0.886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886=1001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886=886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S L=S b L×f w× f g=900×1×0.886=798饱和流量: S d= S T+S T R+S L=1001+886+798=2685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558/2685=0.208Y直右=q直右/S d=359/2685=0.134Y左=q左/S d=394/2685=0.147信号配时计算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Y=∑3max[y j,y j……]= ∑2max[(q d/s d)j, (q d/s d)j……] =0.464+0.147+0.208=0.819<0.9 满足要求④信号总损失时间L=Σ(l+I-A) =3×﹙3+3-3﹚=9⑤信号周期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0=(1.5l+5)/(1-y) =(1.5×9+5)÷(1-0.819)=103C0—周期时长,Y—流量比总和,L—信号总损失时间⑥各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和显示绿灯时间:第一相位:Ge1=Ge×max[y i,y i……] /Y=53绿信比:λ1= Ge1 /C0=0.524第二相位:Ge2=Ge×max[y i,y i……] /Y=17第三相位:Ge3=Ge×max[y i,y i……] /Y=24绿信比:λ2= Ge2/ C0=0.165Ge—总有效绿灯时间,就是C0减去L。
交叉口信号配时.

信号配时课程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01.1课程设计的目的 0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0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 02.1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 02.2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数据调查 (1)2.2.1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几何数据 (1)2.2.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数据 (2)2.3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目前交通设计情况分析 (5)2.3.1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现状 (5)2.3.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设置交通控制信号依据 (5)2.4 重新设计 (6)2.4.1 交叉口渠化 (6)2.4.2 平峰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6)2.4.3 平峰配时参数计算 (7)2.4.4 平峰配时方案验证 (9)2.4.5 新旧交叉口渠化比较分析 (11)参考文献 (12)附表 (13)课程设计总结 (15)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1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我们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及实践动手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对象为锦州市某一实际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要求我们进行实际交通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并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有自己的见解,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2.1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本小组进行的是锦州市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央大街地处锦州市商业繁华地带。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四周分布着交通银行、中大购物广场和中国银行以及锦州华联家具广场的,交叉口交通较为复杂,是一个比较旧的交叉口。
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案例计算模板

高峰信号配时计算一、信号配时计算书交叉口几何现状为: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西进口道两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东进口道三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
1、计算四个进口道各流向车道饱和流量S1)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各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得到估算值。
即进口到的饱和流量:S=S bi·f式中:S——进口道的估算饱和流量(pcu/h);S bi——第i条进口道基本把饱和流量(pcu/h),i取T、L或R,分别表示相应的直行、左转或右转;各类进口道各有其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S bi,可采用下表数值:2、高峰各交叉口进口道交通量如下表本图需要替换掉表如下所示:3、采用四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案,右转车道不受信号控制;结合上述问题分析,相位相序设置如图。
相位一:Y 1=max (0.195,0.261)=0.261 相位二:Y 2=max (0.143,0.165)=0.165 相位三:Y 3=max (0.254,0.200)=0.2 相位四:Y 4=max (0.121,0.200)=0.2流量比总和:Y=0.261+0.165+0.2+0.2=0.826由于交叉口总的饱和流量比小于0.9,可采用Webster 方法进行信号配时 5、信号总损失时间L启动损失时间s L =3s ,黄灯时长A=3s ,绿灯间隔时间I=3s ,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为k=4。
则信号总损失时间 :()s L I A K L =+−=∑12s6、信号最佳周期时长0C已知流量比总和 Y=0.826,则0 1.551L YC +=−=133s ,取0C =135s 。
(周期取5的整数倍,不小于60s )7、计算绿灯时间总有效绿灯时间:0L G C e =−=123s相位1:11ee ygG Y ==123*0.261/0.826=39s 相位2:22ee yg G Y ==123*0.165/0.826=24s 相位3:33ee yg G Y ==123*0.2/0.826=30s 相位4:44=ee y gG Y=123*0.2/0.826=30s 8、初始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s 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 G1 = Ge1 – A + Ls = 39S G2 = Ge2 – A + Ls =24S G3 = Ge3 – A + Ls =30S G4 = Ge4 – A + Ls =30S 各相位绿信比:λ1 = Ge1 / C=39/135=0.29 λ2 = Ge2 / C=24/135=0.18 λ3 = Ge3 / C =30/135=0.22 λ4 = Ge4 / C =30/135=0.22于是,得信号配时如下表所示:e g g A 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1550.00
0.1335 0北
直行
2
直右
1
右
左
直左
1
南
直行
2
直右
1
右
1
0.6995
754.17 0.2390
2
1522.52 0.1184
1
1457.49 0.1237
22.92
785.79 0.2863
2
1552.08 0.1450
1
1446.33 0.1556
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三)
22.92
321.6554 0.699506458 15.88782954 635.3277 0.354147964 13.26097449 592.0423 0.380040412 13.42741805
-0.300494 -0.645852 -0.61996
随机延误
车道信控延 进口道信控延 交叉口信控延 交叉口服
绿信比λ
显示绿灯 时间g
通行能力
饱和度
均匀延误
控制类型 校正
(x-1)
0.2192 0.229 0.2688 0.1629
21.92
347.851 0.796317964 36.3508808 354.4464 0.737300007 36.35856347
-0.203682 -0.2627
22.9
34.20
C
3.797430525 34.51277678 28.41
8.427075279 40.24964803 22.36705012 62.59451069
4.597206566 35.7853239 26.53
9.471055173 41.41459403
随机延误
车道信控延 进口道信控延 交叉口信控延 交叉口服
误
误
误
务水平
4.292790489 25.87698334 6.968474168 24.72188912
22.50
10.89361958 33.87141135 3.530237116 19.94134916
19.32
19.36
B
19.36
B
7.851995947 22.75165148 1.170927589 14.03212522 1.300760881 14.2394884
355.9653 0.463528376 21.58419285 571.8317 0.699506458 17.75341495
-0.536472 -0.300494
20.22
355.9653 0.699506458 22.97779177 565.8752 0.530152263 16.41111204
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三
进口道
车道
车道渠化 设计饱和 方案 流量Sd
流量比
y
相位最大 流量比
流量比总 和Y
有效绿灯 时间ge
左
1
1519
0.1826
直左
0.1748
21.92
西
直行
3
1617
0.1617
直右
右
1
1325
0.0928
左
2
1519
0.1116
直左
0.1826
22.9
东
直行
3
1617
车道
车道渠化 设计饱和 方案 流量Sd
流量比
y
相位最大 流量比
流量比总 和Y
有效绿灯 时间ge
左
1
直左
西
直行
2
直右
1
右
左
1
直左
东
直行
2
直右
1
右
1
1550.00 0.1065
2
1584.00 0.2525
12.86
1550.00 0.0671
1
1550.00 0.1606
2
1567.50 0.1914
0.5
-0.366 -0.343289
26.88 434.6496 0.482380903 30.71534625
-0.517619
299.9808 0.595038082 31.82257275 247.4451 0.792094893 40.22746057
-0.404962 -0.207905
误
误
误
务水平
17.05667698 53.40755778
12.85508944 49.21365291 45.08
4.475419774 34.95785177 4.817250606 38.27245175
16.87395144 53.81381595 37.69
10.12163438 40.60406638 12.84736185 47.88418235
-0.300494 -0.469848
0.5
0.41
0.5
308.712 0.583877485 14.89965554 623.229 0.289219543 12.86119763 596.6076 0.302124906 12.93872752
-0.416123 -0.71078 -0.697875
16.29 434.6496 0.531462585 31.18811733
-0.468537
278.4768 0.606872817 31.94353886
-0.393127
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四)
绿信比λ
显示绿灯 时间g
通行能力
饱和度
均匀延误
控制类型 校正
(x-1)
0.23 0.36
12.86
0.1748
直右
右
2
1324
0.1390
左
2
1519
0.1070
0.7016
直左
北
直行
2
1617
0.1945 0.2143
26.88
直右
右
2
1116
0.1599
左
1
1519
0.1299
直左
南
直行
2
1617
0.2143 0.1299
16.29
直右
右
3
1036
0.1631
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四
进口道
16.26
11.96763796 27.85546751 1.545337587 14.80631208 1.851456452 15.27887451
18.19
290.44 0.423495386 30.482432 347.851 0.487277599 33.45520115
354.4464 0.797487763 36.93986451
-0.576505 -0.512722
-0.202512
290.2208 0.634000044 30.482432 247.4451 0.656711327 35.036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