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平台建设方案V1.6.2

合集下载

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案

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案

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案1.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自然、人为等各种灾害频繁发生,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重视,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建立健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已经成为城市安全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2.现状分析(1)应急管理法规不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规虽然不断完善,但现行法规对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管理的规范性指导还较为简单,未能具体化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过程和管理方案,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目前,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的救援力量主要由消防队伍、公安、武警和志愿者等组成,但总体来说仍然不能满足城市应急救援的需求。

(3)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尽管中央政府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地方政府在建设初期仍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导致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的建设进度缓慢。

(4)应急救援减灾重建工作发挥不到位应急救援减灾重建工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主要还在灾后救援和重建环节上,对于灾中和灾前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尚需进一步加强。

3.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1)法规建设方面加大针对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定,完善城市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方便有关机构和队伍在执行任务时具体指导,充分发挥法规指导的作用。

(2)力量建设方面城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效能是能否成功救援的重要保证。

在保持现有力量基础上,加大对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科学制定应急队伍管理办法,提高队伍的效能和素质。

(3)投入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国家和地方对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前期投入,以促进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的建设进度,同时出台有关企业或单位应急物资建设和配置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及时配备和使用。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1.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

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

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

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

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引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为了有效应对和处置这些突发事件,建设一套高效、实用的应急指挥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方案,帮助组织和政府建立起应急指挥的系统化和信息化能力。

## 1. 目标和需求分析应急指挥平台的目标是提供一个集中、高效、迅捷的指挥调度平台,用于协调各类应急资源、指挥人员和信息的管理和调度。

需求分析如下:- 实时监控功能:平台需要实时监控各类资源的状态,包括装备、人员、车辆等,以及实时获取和分析应急事件的相关信息。

- 信息共享和通信功能:实现指挥中心与各级部门、单位、人员之间的快速信息共享和通信,包括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通信方式。

- 任务调度功能:根据应急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各类资源的可用性,合理调度和分配任务,以达到最佳的应急效果。

-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提供决策支持和指挥方案优化。

- 可视化展示功能: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各类数据和分析结果,方便指挥人员迅速了解形势和做出决策。

## 2. 技术架构应急指挥平台的技术架构如下:- 前端界面:采用Web界面,支持跨平台访问,可以在PC端和移动端上进行操作。

- 后端服务:采用分布式架构,具备水平扩展能力,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 数据库:采用高性能数据库,支持数据的快速存储和查询。

- 通信模块: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短信通信协议。

- 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支持。

## 3. 功能模块设计应急指挥平台的功能模块如下:### 3.1 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各类资源的状态,并实时获取和分析应急事件的相关信息。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紧急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意义 (1)1.3 项目名称 (2)1.4 建设依据 (2)1.5 成果形式 (2)2 系统功能 (2)3 开发内容 (2)3.1应急救援队伍 (2)建设内容 (2)应急组织构成 (3)3.2应急程序 (3)建设内容 (3)应急程序 (4)3.3专项事故应急方案 (4)紧急目标基本信息 (4)(1)紧急目标平面分布 (4)(2)紧急目标及紧急性 (4)事故预防和紧急目标监控信息 (4)(1)事故预防和监控装置分布 (4)(2)事故预防措施 (5)(3)事故紧急目标监控 (5)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5)(1)事故应急疏散方案 (5)(2)事故应急抢险救援方案 (5)(3)事故应急保障供应方案 (6)3.4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场所基本信息.. (8)(1)场所布置示意图 (8)(2)场所紧急性 (9)场所事故预防和监控 (9)(1)场所事故预措施 (9)(2)场所监控和报警装置分布 (10)(3)场所监控和报警装置 (10)场所应急处置 (10)(1)场所疏散避险 (10)(2)场所应急处置方案 (11)(3)场所应急处置措施 (11)生产平安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 概述1.1项目背景平安生产事故(煤矿、火灾、建筑物坍塌)、全球性的自然灾难(地震、冰灾、洪涝、旱灾等)、突发公共事务(黑社会制造暴力事务、学校恐怖事务)、公共卫生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

在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应急救援工作落实不到位,被动应付的问题:(1)尽管政府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备案和管理工作,但由于生产经营单位对预案的认知程度不同,多数企业存在着为了应付备案而编制,没有对紧急源、紧急性进行分析和评价,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流于形式;(2)不符合平战结合的原则,没有把应急和对紧急源(紧急目标)的监控和事故(隐患)应急处置有机的结合起来,难以做到事故的早期发觉;(3)保障措施和保障实力没有进行分析评价,预案培训落实不到位;(4)由于预案涉及到企业每个部门,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应随着体系的变更而变更,预案内容需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大量工作;为了科学预防和冷静应对各种事故灾难,落实应急救援预案,促进企业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开发“(企业版)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生产经营单位供应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及实施的现代化工具。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1 应急平台总体概述42. 总体需求53.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思路54. 系统总体设计64.1 设计原则64. 2系统组成及功能75. 系统概要设计105.1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105.1.1指挥中心设计布局105.1.2功能及组成125.1.3 视频图像系统135.1.3.1 大屏幕显示系统135.1.3.2 LED显示系统155.1.4 有线语音调度及通讯系统175.1.4.1 有线调度系统175.1.4.2 IP电话215.1.4.3 数字录音系统225.1.4.4 多路传真系统245.1.4.5 综合值班席系统255.1.5 会议系统265.1.5.1 IP视频会议的应用265.1.5.2 IP视频会议的技术要求和实施275.1.5.3 电话会议系统295.1.5.4 会议内容服务305.1.6 数字会议系统335.1.6.1 音响扩声系统355.1.6.2 会议发言扩音系统395.1.6.3 会议监控系统435.1.7集中控制系统445.1.7.1 集中控制软件455.1.7.2 应急指挥集控系统475.1.8 综合支撑系统495.1.8.1 不间断电源系统495.2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515.2.1 移动应急平台建设内容525.2.2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和组成525.2.3 移动应急平台设计545.2.4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场景设计545.2.4.1城市应急场景555.2.4.2偏远地区应急场景575.2.4.3车辆行进中场景595.2.4.4备用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场景61 5.2.5移动平台功能介绍635.2.5.1卫星通讯635.2.5.2视频会议系统785.2.5.3音视频控制系统设计815.2.5.4视频采集系统875.2.5.5综合应用系统886. 环境要求886.1 对应急指挥装修灯光要求886.2 对建声的要求和建议916.2.1 混响时间916.2.2 背景噪声946.2.3 隔声、隔振要求946.2.4 供电要求951 应急平台总体概述该省位于我国的北部,肩负着全省XX个市局XXX多个县局的工作部署及其决策下达等任务。

应急管理平台方案

应急管理平台方案

应急综合指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公卸穷全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根据统计数据,2003 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 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l , 00 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 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 亿元,总计达6500 亿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GDP 的6 %。

2004 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 万起,造成21 万人死亡、175 万人受伤。

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 亿元。

2005 年发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540 万起,比2004 年减少21 万多起;造成大约20 万人死亡,比2004 年减少了l 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330 亿元,比2004 年有较大幅度降低。

2006 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起数以及造成的死亡人数较2005 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可以切实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或缓解其危害和影响,创造良好公共安全环境。

●贯彻执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需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于2005 年4 月17 日正式开始实施。

目前我国已编制完成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省级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

要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必须形成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可靠预防、全方位监测监控、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快速预警和高效处置的运行机制与能力。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 11 号)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应急救援体系、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推进XX省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是贯彻和落实总体应急预案,完成《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部署的重要工作。

2023-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1

2023-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1

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急事件频繁发生,灾害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从总体建设方案的步骤出发,探讨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建设。

第一步:需求分析与规划在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我们的需求和目标,进而规划实施方案。

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群体:应急事件处理平台主要服务于哪些群体?2.功能需求:平台需要具备哪些功能?3.数据需求:平台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应急事件处理?4.应急预案协调机制:平台如何与应急预案协调机制相结合,协同应对应急事件?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对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为后续步骤提供指导。

第二步:平台架构设计平台架构设计是建立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关键步骤。

平台的架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1.网络架构:平台需要联网,如何达到稳定的访问速度并保证数据安全?2.硬件架构:平台需要配置哪些硬件设备,以达到最佳性能表现?3.软件架构:使用哪些软件平台来构建应急事件处理平台?4.安全架构:平台应该怎样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为平台选择合适的架构来保证平台实施的效果。

第三步:平台开发与实施平台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程序开发:开发者需要根据需求和架构设计,编写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程序代码。

2.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系统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3.上线部署:将系统上线部署,并确保其稳定运行。

当系统上线运行后,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系统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总体而言,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在建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明确目标和规划,其后需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平台架构搭建,并进行开发和实施。

在系统上线运行后,更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以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最终实现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及减少信息不对称。

应急指挥综合决策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综合决策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指挥综合决策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应急指挥综合决策平台建设的背景是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提高应急指挥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该平台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共享、指挥一体化和决策科学化,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效率,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社会安全。

二、平台功能和特点1.信息采集与共享: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社会反馈等手段,实时采集和收集各类应急信息和数据,并将其整合和共享给相关部门和指挥员,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态发展趋势,做出恰当的决策。

2.指挥调度与协同:利用即时通讯、电子地图和远程会商系统等工具,实现指挥中心与各级指挥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指挥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实时监控和调度救援力量,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快速响应。

3.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平台提供预案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并监测和更新预案的执行情况。

同时,平台还能支持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帮助指挥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

4.决策支持与预警预测: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手段,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测功能。

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和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和决策分析,为应急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5.应急事件监测和评估:平台提供全面的应急事件监测和评估功能,包括事件信息管理、事件评估报告、事件趋势分析等。

指挥人员可以及时获取事件信息,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做出恰当的决策。

三、建设方案1.需求分析:根据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和相关部门的需求,明确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优化平台的设计和架构,确保平台能够满足实际应急指挥工作的需求。

2.系统集成: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结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平台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同时,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平台的建设要求。

3.平台构建:在现有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应急指挥综合决策平台。

平台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等要素,各要素之间进行集成和协同,形成一个功能齐全、稳定可靠的指挥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20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国内各地建设现状分析
深圳模式-通信整合
整合资源,将把语音、集群通信和一期的视频通信进行融合, 从而利用融合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应急部门的联动,而不是简单地通过 行政手段进行。
广州模式-授权模式
授权模式:以公安为牵头、多级接警、多级处警,指挥平台覆盖 几乎所有的指挥体系,主要警种集中办公。这种模式比较灵活,可设 定成国内任何一种模式运行,因而便于与其他联动单位的协调与合作, 联动阻力小 统一接警机制,分别处警,依托现有架构,侧重分级应急 进行 统一规划分别建设、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政府建设核心的数据交换 与指挥中心节点,各部门按照自己的任务,建立自己的分节点与各 自的业务指挥系统 ,指挥中心只起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资 源的作用 。
管理模式
两级(市、区)政府、三级(市、区、办 事处)管理、四级(市、区、办事处、 社区)网络

按照“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行政体制以及分 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的应急管理 模式进行管理。在各级现有应急机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各区(县)和委办相关应急服务部门原有的应急 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在整合现有信息、组织、资源 的基础上,加强综合管理、联动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应 急平台,完善应急管理信息整合机制,满足市政府统一应 急指挥的需要。
应急体系运行机制


应急联动中心
负责应急联动处置一般突发公共事件;负责组织联动单位对重、特大突发公 共事件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协助市政府(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实施紧 急处置;负责对全市应急联动工作的指导和负责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其他职 责。


应急联动系统体系框架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CERS,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是指在一个城 市中,统一受理公众报告的紧急事件和紧急求助,并整合城市各种应急救援 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实现多警种、多部门、多层次、跨地域的统一受理、 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或抢险救灾行动, 从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地综合救援体系及集成技术平台。
市 市 市 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 市 市 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17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目录
项目概述 应急管理业务体系 应急现状及需求分析
应急平台功能技术要求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 应急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5
专家机构
市应急委和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各级各类专家人才库,并根据实际需 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平时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提供应急管 理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需要时,参于市应急处置指 挥部或现场指挥部工作。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9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项目背景

每年人员伤亡逾百万 损失千亿 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这种形势还在加剧。 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 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 我国2004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 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0亿元。
18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国内应急现状与问题

标准不一。由于应急管理工作本身的跨区域特性,各单位的信息是 分布的、动态的、异构的、非集中控制的,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缺乏平台。缺乏先进统一的,处理全市多灾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 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集成平台;预案从制定到执行自动化程度不高 。 资源浪费。许多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责任单位都建立了各自领域的 应急管理和信息支撑系统,彼此间兼容和共享不充分,有资源浪费 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常态管理框架
重、特大、特殊事件应急处理框架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8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应急管理体系及职能
1
组织机构
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中共市委统一领导。市人民政府是本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2
领导机构
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本市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工作。
市 级 基 层 应 急 管 理 单 元
相 关 委 办
区 县 政 府
市 应 急 管 理 谐 调 机 构
市 应 急 联 动 中 心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应 急 联 动 单 位
一般、较大事件 应急联动框架
现 场 指 挥 部
相 关 专 业 处 置 单 位
相 关 应 急 保 障 单 位
相 关 谐 调 处 置 单 位

建设目的: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整合利用现有全市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和资源,以及各种网络 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完成市政府应急指挥室的建设,初步搭建一个快 速响应、平战结合、图像完整、信息畅通、指挥有力、资源保障,市 级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 。


应急联动单位
包括公安、卫生、安全生产、民防、海事、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各 区、县人民政府。


协同联动网络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实际需要,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请 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Connecting the World
10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6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国家应急体系架构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7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应急部门组织机构图
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管 理 专 家 组



单灾应急。原有的单灾种应急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城市由单灾种向多 灾种发展的趋势。
注重处置。要由注重应急处置向以防为主、覆盖“测、报、防、抗 、救、援”全程管理的转变。
Connecting the World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19
国内各地建设现状应急联动业务模式现状分析


Commercial in Confidence
4
4/9/2004
专题:哈尔滨水污染紧急停水4天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专题: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造成至少60人受伤
World
3
Connecting the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源自建设目的 专家预测: 21世纪,全球将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专家的预言,一再 因世纪之初发生的印度洋海啸、“SARS” 、“911”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 件,而不幸言中。在我国,禽流感,矿难,火灾、松花江污染,太湖水污染等 也一再给人们敲响警钟。 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肆虐,成为现代社会不得不日益关注的话题。困 绕着城市发展,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最大限度降 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保障城市飞跃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12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我国应急联动总体预案将 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 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 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 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 )、Ⅲ级(较大)和Ⅳ级(一 般) 。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先期处置 (专业指挥中心)
一般、较大 突发性公共事件
重特大、特殊、死亡 3人以上突发公共事件
信息反馈
市 市 市 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 市市市市市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市
按照相关应急预案 确定的预警、响应等级, 实施应急处置
Connecting the World
4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建设内容
初步搭建一个快速响应、平战结合、图像完整、信息畅通、 指挥有力、资源保障的政府应急指挥平台。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5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目录
项目概述 应急管理业务体系 应急现状及需求分析 应急平台功能技术要求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 应急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世 界 触 手 可 及
Connecting the
World
11
中国电信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可分四大类,分别为 协同模式 集权模式 授权模式 代理模式 建设模式 主要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协调其他专项 补充模式:依托于专项应急指挥部,授权行使相关职能 集成商选择:一般会选择电信,各地情况不尽相通 考虑到保密因素,首选国内公司 投资金额较大,选择实力雄厚的公司 地方政府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依托于运营商,有前期经验 通讯(有线、蜂窝、集群、卫星)、图像监控(全球眼、宽视界)部分比重较大 ,选择相关公司会降低项目实施的难度 运营商往往会根据政府要求进行相关工程建设,投入相关配套资金 后期维护 目前在规划的省级平台中,浙江、新疆已经选择当地的电信集成公司为总集成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