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1 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 版

《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性状。
2.知道生物有多种性状,同一种性状有不同的表现。
知道因此造就生物的多样性。
3.会寻找动植物体的性状、人的性状。
4.通过寻找自己的性状编码,认识到每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让孩子懂得感恩、珍爱生命。
5.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有多种性状,同一种性状有不同的表现。
难点:生物的性状表现的不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生命世界。
【教学准备】PPT、性状记录表、性状编码圈图、兔子彩图、玉米彩图【教学活动】一、导入今天的学习,我们从认识一种植物开始。
当你了解了足够多信息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它是什么了。
没错,它就是豌豆(板书)。
它曾经被一位伟大的遗传学家孟德尔,研究了长达8年之久。
二、研究豌豆的性状他在成千上万株的豌豆中发现了豌豆在外部形态上非常典型的几种不同。
(出示图片)导:他主要研究了豌豆外形的哪些器官(部位)?发现了哪些不同?(假如你是孟德尔你会发现什么?)(让学生说,学生边说,师边出示PPT图片上的文字。
师引导,把豆子导向种子,豆荚导向果实,边出示图片上六个性状的名字。
)是的,这是孟德尔在豌豆植株上发现的六个典型不同。
有种子的形状、种子的颜色、果实的颜色、果实的饱满程度、花的颜色、茎的高度等,孟德尔把它们称为豌豆植株的“性状”。
(板书)同学们,仔细来看,我们刚才仔细观察了(板书:豌豆)豌豆植株的4个器官中的几种性状。
在同一种性状中的表现都相同吗?(让学生举例)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说,豌豆有多种性状,而且同一种性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
三、研究动植物的性状现在我们来看看其他动植物是不是也这样。
出示玉米、兔子等图片,让各组分析其中一种,看看它们有哪些性状?这些性状又有什么表现?找出它的性状及其表现。
分组活动:学生2分钟时间寻找,作简单的记录。
(师作记录指导)交流(请各组中最多的汇报)同学们找到了玉米、康乃馨、猫、兔子等动植物外形上的很多性状,这些性状下面的表现一样吗?不同。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获奖教案(1)

最新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获奖教案(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建立在生物繁殖的基础上的。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
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
【学生分析】孩子的长相总是惟妙惟肖地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性格、脾气,甚至动作、习惯等等也都会很像父母,这就是遗传现象。
对遗传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的知识,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遗传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讲得太深奥,千万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相似特征从而了解遗传现象,在充分讨论交流中认识植物的遗传现象,能认真观察动物的家庭照片,理解遗传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特征,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发现的乐趣,渗透“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应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合作和勤于思考、总结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1 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 版

1、怎么求证植物有遗传现象吗?
师:所以呢,种植之前我们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的特征来研究。
2、小组讨论选一种植物尝试着研究研究。
(PPT出示)假如你有一小块种满豌豆的菜地,现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生:我会看豌豆花的颜色,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师:(PPT出示)请大家把你们的想法填写在教材71页上,分小组讨论并填写。
二、新授
(一)、人类的遗传
1、找具体相像的地方,谁能来说一说?
【 板书 特征】【 板书 相似】 【 板书 子女和父母】
(1)那具体可以相似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是在眼睛方面非常相似的例子,大家看到老师把眼睛的特征细化为眼睛的大小、单双,眼的形状、眼球的颜色,眉毛的形状甚至是睫毛的长短。接下来鼻子这个特征老师也把它细化为鼻子的大小,鼻梁的高低和鼻孔的宽窄,
因为,在孟德尔之前,人们从来没有想到从生物的具体特征来研究。孟德尔是第一人。后来,才有了遗传学的诞生。所以啊,人们都尊称他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们要像他学习这种对待科学研究的精神。
(四)生物的遗传【板书 生物】
1、师:凡生物都有遗传现象,其实这个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注意到了:他们总结出了很多关于遗传方面的谚语,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4、介绍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 (PPT出示孟德尔图片)
对于豌豆有没有遗传现象,孟德尔会从哪些方面研究呢?想不想知道?(PPT出示孟德尔的研究表格)
师:不过呢——这些仅仅是我们的设想,如何验证呢?
师:孟德尔利用8年多的时间,先后种植了上千株豌豆做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植物有遗传现象。 【板书 植物】其实,在孟德尔之前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遗传现象,可是都没有取得突破,为什么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遗传现象的观察,他们可以发现遗传和变异的存在。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原因,他们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它们。
2.让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材料。
3.小组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2.呈现(10分钟)呈现PPT课件,详细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遗传现象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遗传,哪些是变异。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作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1.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平板电脑、与家人的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启情导入1. 同学们,刚才脑筋急转弯游戏,你们很聪明,接下来再来完一个游戏,老师来提供线索,大家在平板电脑上拼一拼,看看能不能快速找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这位男同学乌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鼻子略短两边略宽,嘴唇厚厚的,特别是他有一双乌黑锃亮的小眼睛。
你拼完了吗?(平板电脑上提前存储素材,软件,学生利用平板拼制出头像)2. 拿着这画像,能找到他吗?(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出来的画像)3. 看来这些线索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相貌,借此机会我们也来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学生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4. 这些相貌特征是谁带给我们的?你长的比较像谁?哪里像呢?[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平板电脑画像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遗传因素。
]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活动激趣,深化主题1. 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你能猜猜下面三个小朋友哪一个属于上面这个大家庭吗?(出示课件,学生纷纷猜测,指名回答)真有眼力,为什么大家猜的这么准呢?通过刚才比较寻找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2.再来看一组图片,仔细观察,他们当中谁像谁?能把他们连起来吗?(在白板上出示两组照片,让学生连线,其他学生在平板上操作。
)3. 学生汇报:1号像8号,2号像7号,3号像6号,4号像5号。
4. 我们再把他们放在一起看看他们像吗?再来猜猜他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1号和8号是祖孙关系;2号和7号是父子关系;3号和母女关系;4号和5号是姐弟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生物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生物的遗传现象》。
二、教材分析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我国汉代学者王充对这种生物现象就有过恰当的概括,即“物生自类本种”。
意思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个体产生同一物种的后代,每一物种的个体都继承前代的各种基本特征。
概括地说,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有关生物繁殖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现象。
三、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照片。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1、同学们,很高兴能与你们一起上科学课,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请同学们看一下。
(出示照片)他(她)是谁?认得吗?不错,第三张是赵本山,第四张是李咏夫妇。
那第一张和第二张又是谁呢?仔细观察这四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小女孩各是谁的女儿?你的依据是什么?2、说说你和父母之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学生介绍,具体到哪里像。
通过子女与父母之间特征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子女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特征,或者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板书:子女和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你知道为什么子女与父母之间会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吗?(遗传。
)对,是遗传。
在生物学界遗传学家把“子女与父母之间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板书: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遗传现象)3、首先我们来学习人类的遗传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生物有许多特征,如生长、繁殖、应激性等。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我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遗传和变异的普遍存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内容包括遗传和变异的实例、遗传和变异的原因等。
2.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让学生观察生物的遗传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如父母与子女长得像、植物的变异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呈现(10分钟)介绍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设计

5.学生把各自的照片与父母的照片进行对照观察,然后思考并交流:遗传了父母的哪些特征?
6.学生分组交流。
7.活动:利用教材中的三组照片,用连线的方法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8.学生分组活动。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1.学生分别观察小狗、猎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2.一些动物的家庭图片,光盘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上节课我请一些同学带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马上我们把这些照片混合在一起,然后请其他组同学为他们找找家人。
2.学生分组交流,活动。
3.利用多媒体展示特征明显的组合,有学生本人验证是否正确,大家再仔细观察对照,说说到底哪里最像。
2.小组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
3.小组交流。
4.总结:动物界也有遗传现象。
活动二:认识植物也有遗传现象
1.提问:动物存在遗传现象,植物存在遗传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4.讨论:如果让你来研究豌豆,你会从哪些方面研究?
5.学生分组讨论。
6.谈话:大家这样研究有没有道理?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学生看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
教学内容
生物的遗传现象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
2.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3.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4.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
2.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
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能对生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平板电脑、与家人的照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启情导入
1. 同学们,刚才脑筋急转弯游戏,你们很聪明,接下来再来完一个游戏,老师来提供线索,大家在平板电脑上拼一拼,看看能不能快速找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
这位男同学乌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鼻子略短两边略宽,嘴唇厚厚的,特别是他有一双乌黑锃亮的小眼睛。
你拼完了吗?(平板电脑上提前存储素材,软件,学生利用平板拼制出头像)
2. 拿着这画像,能找到他吗?(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出来的画像)
3. 看来这些线索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相貌,借此机会我们也来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学生拿出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
4. 这些相貌特征是谁带给我们的?你长的比较像谁?哪里像呢?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平板电脑画像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遗传因素。
]
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活动激趣,深化主题
1. 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你能猜猜下面三个小朋友哪一个属于上面这个大家庭吗?(出示课件,学生纷纷猜测,指名回答)真有眼力,为什么大家猜的这么准呢?通过刚才比较寻找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都有相似的地方。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遗传现象。
)
2.再来看一组图片,仔细观察,他们当中谁像谁?能把他们连起来吗?(在白板上出示两组
照片,让学生连线,其他学生在平板上操作。
)
3. 学生汇报:1号像8号,2号像7号,3号像6号,4号像5号。
4. 我们再把他们放在一起看看他们像吗?再来猜猜他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呢?(1号和8号是祖孙关系;2号和7号是父子关系;3号和母女关系;4号和5号是姐弟关系。
)
5. 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们和家人除了这些形态特征有相似的地方,还有没有其他相似的地方呢?说说吧。
6. 大家交流的很好,我们与家人像的特征里既有形态特征,也有生理特性(板书: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像)通过这些观察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和爸爸妈妈在长相或者性格脾气等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
7.换句话说:人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对不对?知道这是什么现象?谁能说说什么是遗传现象?你知道哪些关于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8. 同学们,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种族,其特征都具有遗传性,并且这种遗传性是相对稳定的。
(课件出示犹太人的资料)另外,遗传还具有区域性,所以才有了世界上的四大人种。
比如我们黄种人基本上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二)交流调查,发现问题
1. 是不是有了遗传,我们和家人就一模一样了呢?能找到相貌相同的人吗?(能——双胞胎克隆人:不能)
2. 请同学们在平板电脑上打开一组全家福照片,小组中比较自己和父母亲的相貌特征,有没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出示调查记录表)(相貌特征不同的地方)
3. 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眼皮、耳垂、下颌、发际、脸型、酒窝、头发等相貌特征在生物学上又叫做性状。
4. 我们像科学家那样选取最典型的5个性状进行研究。
(课件出示:前额、眼皮、下颌、耳垂、舌头5个性状)
5. 观察两个人的前额发际有什么不同?(我们把前额发际简单分为平发际和V发际两大类,课件出示)
6. 眼皮有什么不同?下颌呢?(课件出示)指导学生咧开嘴,横着手指,摸一摸你的下颌中央有沟吗?相互看一看。
7. 再看看他们的耳垂有什么不同?(耳廓像一个小括号,直接和面颊相连,叫无耳垂;耳廓下方多出一块,我们叫有耳垂。
)
8. 同学们再把舌头伸出来,同桌互相看一下有什么发现?
9. 好了,大家明白这5个性状的研究方法了吗?就以班主任老师为例展开研究。
(出示教师面部特写图,学生通过大屏幕观察老师的5个性状)
(三)性状编码图探究
1. 为了便于观察和分类,我们制作一个性状编码图。
根据耳垂这一性状,可以分为有耳垂和无耳垂两类人(出示利用耳垂将人分成两类的性状图),老师属于——(第一类,有耳垂,你呢)每个相貌特征表现出两种性状,两个相貌特征的性状两两组合呢?比如眼皮和耳垂呢?
2. 这里仅有两项特征,就出现了4种可能性,如果再加一项呢?5个性状可以分成多少类?
3. 通过拼图,你们找到自己的性状编码了吗?
4.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扫描二维码进入问卷星,填写调查问卷。
5. 观察小组的调查统计表,小组里面有没有性状编码完全一样的?
有没有两个同学的性状编码是一样的?这两个同学的性状编码一样,他们长得一样吗?为什么他们的性状编码一样,但却长得不像?
6. 观察大屏幕:班级相貌性状统计表和柱状统计图,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把不同性状的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不同的人。
)
7. 5个性状就可以将我们分成了32类。
那6个呢?7个呢?(课件出示:随着性状的增加,依次出示20个性状)20个性状可以将我们分成1048576类,(课件再出示:40……),40个性状可以分成多少类呢?(出示数据:1099511627776类)。
你们在感叹什么?
8. 40个性状可以分成超过1万亿类人。
我们相貌上的性状差异远远不止40个性状,同学们,现在还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克隆人是不是一模一样?克隆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可以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可是克隆人不是自然人,今天先不讨论这个问题,下节课研究这个问题)
(双胞胎:出示双胞胎的照片,能找到细微的差别吗?)
9. 教师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相貌也有细微的差别,不仅如此,他们的性格、脾气、声音等也各不相同。
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变异。
为此,科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关于变异的视频资料)
10. 你们喜欢这种差异吗?为什么(因为变异我们才都不一样)
11. 的确如此,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而变异使我们的生命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老师喜欢丰富多彩的世界,喜欢丰富多彩的你们,有一个礼物送给大家。
(播放全班学生笑脸视频)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
三、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学习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我了)
2. 还有什么问题吗?(隔代遗传是怎样形成的?遗传与变异仅仅是我们人类具备的特征吗?这个问题有同学能试着说说吗?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找到完全一样的动物和植物)
3. 这个同学说的对吗?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进行研究,有什么发现可以向老师汇报也可以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1.生物的遗传现象
人类
动物生物都有遗传现象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