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
学校建造实验楼工程方案

学校建造实验楼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建造一座实验楼,用以承载学校的各种实验教学活动。
本文将就该实验楼的建造工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二、建筑规划1. 项目名称:实验楼2. 项目地点:学校教学区3. 项目用途:承载学校的实验教学活动4. 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5. 建筑高度:5层,地下1层6.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设计方案1. 整体设计实验楼的设计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外观整体呈现出简洁、大气的感觉。
建筑外观以白色为主色调,黑色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使整个建筑看起来富有现代感。
2. 功能布局(1)地下1层: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室、实验室储物间、实验室备课室。
(2)1层至5层:分别设置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学生自习室、洗手间等。
(3)屋顶:设置实验楼休息区,绿化空间,用于学生和教师的休闲和交流。
3. 设施设备实验楼内的实验室将配备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学校的实验教学需求。
同时,每个实验室还将配置先进的通风、排气系统,保证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
教师办公室将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学生自习室配备多媒体学习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单位本工程将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承担,施工单位需具备相关的建筑资质和施工经验。
2. 施工工艺实验楼的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筑工艺和技术。
施工单位要做好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进度实验楼的建造将分为地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工程阶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按时完成。
五、环保措施1. 噪音治理施工期间,要采取有效的噪音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绿化保护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周边绿化的保护工作,确保植被的不受破坏。
3. 垃圾处理建设期间,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卫生。
学校教学楼的结构组成

学校教学楼的结构组成篇一: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与设计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与设计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和选择,让教学楼既符合学校建筑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主要对综合楼的建筑结构进行介绍,为学校建筑结构的选择和设计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不断发展,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类型越来越多,同时兼具多种功能。
鉴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日益紧张,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广阔的学习空间。
综合楼作为中学的一个核心功能建筑,其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学校教学的特性要求综合楼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合理选择建筑结构,设计最优建筑施工方案,实现综合楼与学校环境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筑结构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合理选择和设计,实现造价与质量的协调统一。
在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以及设计过程中,要确保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还要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前期规划,避免楼房出现坍塌现象,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做到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达到建筑和自然共同发展的效果,才是成功的设计。
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综合楼不仅需要展现出学校自身特色,还必须符合学校建筑的通用要求。
本文通过对某中学教学楼实际工程进行介绍,对学校综合楼建筑选择及设计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工程实例的概述某中学的教学楼,占地总面积为5000m2,教学楼分4层,每一层高3.5米,综合楼内主要包括:教室、办公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每一层设男女卫生间,教学楼采用钢筋框架结构,抗震级别乙级,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65年左右。
实例教学楼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教学楼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标准承载力为120kN/m2左右,填土以下的两米左右为粘土,地基的承载力为250kN/m2左右,地下水处于天然地面以下4m之处,对教学楼造成的影响不大。
关于教学楼的说明文

关于教学楼的说明文篇一:我的学校说明文我的学校我的学校,地处风光旖旎的鄱阳湖旁,是一所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现代化中学走进校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半圆形的大广场。
广场是由米色、蓝色的砖铺成的,两边各有一个小花坛。
再往前看,就看见一幢很高的小楼,那就是我们学校的观光楼了。
往里走进去,右手边的墙上,贴满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历年所获得的奖项。
把目光左移,就到了我校的图书馆了。
图书馆环境清幽,内有藏书46000余册,全国性报刊杂志达100多种。
在拥有这么多书的图书馆内看书,可真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走出图书馆,向右转,走上几节台阶,就到了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学楼了。
教学楼共有四层,我们的教室便在第四层的最东边。
教室长约8.5米,宽约6.5米,高约3米,前后有两扇门门两边都是窗户。
在教室的前面,是黑板和多媒体。
上课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就更加方便了。
教室里共有48张桌子,我们每天就是伏在这橘黄色的桌子上学习的。
教室的后面,是我们班同学出的黑板报,还有时钟。
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仿佛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而从黑板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我们在这教室里学习。
在这教室里,有我们沮丧的声音,也有我们的欢笑声;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也有我们考试时刷刷的写字声。
从教室的窗子向右望,可以看见2号教学楼,有15个教室。
在2号教学楼东面是综合楼。
综合楼上有实验室、微机室、音乐史等教室。
2号教学楼的西边,是我们的操场,上有长250米的环形跑道和篮球场。
走下教学楼,来到学校最南端,那里就是我们学校较为集中地绿化地区了。
在两片绿草地中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场地。
圆形场地和校门口的广场一样,也是用蓝白相间的砖铺成的。
草地边还有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圆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坛,坛里种着花和一棵大树。
树的左边,是一排成半圆形的石椅。
石椅上方,是用木头做成的架子,架子上爬满了藤。
我们班人便用一句话形容了那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 1 -1.1 项目概况.............................................. - 1 -1.2 初步设计(代可研)编制依据............................ - 1 -1.3 编制原则范围.......................................... - 2 -1.4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2 -1.5 研究结论.............................................. - 3 -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 4 -2.1 项目背景的提出........................................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2.3 结论.................................................. - 6 -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6 -3.1 需求分析.............................................. - 6 -3.2 学校各类用房现状...................................... - 7 -3.3 建设规模的确定........................................ - 7 -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8 -4.1 项目建设地点.......................................... - 8 -4.2 建设条件.............................................. - 9 - 第五章初步设计............................................. - 10 -5.1 指导思想............................................. - 10 -5.2 建筑规模............................................. - 10 -5.3 总平面设计........................................... - 10 -5.4 建筑设计............................................. - 11 -5.5 结构设计............................................. - 13 -5.6 给水、排水及供暖设计................................. - 16 -5.7 电气设计............................................. - 18 -5.8 消防设计............................................. - 20 -5.9 室外配套工程设计..................................... - 21 - 第六章节能设计............................................. - 21 -6.1 执行标准............................................. - 21 -6.2 节能计算............................................. - 22 - 第七章环保设计............................................. - 23 -7.1 设计依据............................................. - 23 -7.2 环境现状评价......................................... - 23 -7.3 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 23 -7.4 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 24 -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 24 -8.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 24 -8.2 安全设施............................................. - 24 -8.3 消防设施............................................. - 25 -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 25 -9.1 项目管理机构......................................... - 25 -9.2 工程建设管理......................................... - 25 -9.3 财务管理............................................. - 26 -9.4 人力资源配置......................................... - 27 -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10.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10.2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 - 27 - 第十一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28 -11.1 固定资产总投资...................................... - 28 -11.2 工程费用的编制依据.................................. - 28 -11.3 资金筹措............................................ - 28 -11.4 资金使用年度计划.................................... - 28 -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 28 -12.1 财务评价依据........................................ - 28 -12.2 服务收入支出预测.................................... - 29 -12.3 财务评价结论........................................ - 29 - 第十三章招标投标方案....................................... - 29 -13.1 招标依据............................................ - 29 -13.2 招标范围............................................ - 30 -13.3 招标组织形式........................................ - 30 -13.4 招标方式............................................ - 30 -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 - 30 -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 31 -15.1 结论................................................ - 31 -15.2 建议................................................ - 32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2)项目建设单位:XXXXXX农场学校(3)建设单位负责人:(4)项目主管部门:XXXX教育局(5)项目建设地点:XXXXXX农场学校校园内(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7)项目建设规模:拟建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4133.25平方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南方科技大学初步设计说明-公共教学及基础实验楼OK

南方科技大学一期单体公共教学及基础实验楼初步设计说明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ZHUBO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二零壹壹年三月南方科技大学一期单体公共教学及基础实验楼初步设计说明法定代表人:徐先林项目建筑师:冯果川项目经理:赵宝森执行经理:梁其波主要设计人员总图:王延枝建筑:毛媛菁龚欣结构:汤凯峰给排水:张永峰电气:汪清谢波通风:马亚翔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ZHUBO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二零壹壹年三月南方科技大学一期单体公共教学及基础实验楼初步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本工程的设计方案;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1)《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T50314-2008);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3)《汽车库设计规范》(GBJ67-92);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7);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6)《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7);8)《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
9)《GB-4311 1-84调频广播发射机校准》10)《GY15-84调频接收机标准》3.本工程其它相关专业所提供的技术资料。
三、设计内容本施工设计的设计内容为本建筑范围内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引导与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外语无线调频广播系统、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出入口门禁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会议系统。
四、综合布线系统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目前主要作为电话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线路,应具备开放性结构,兼顾兼容性和扩展性,客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能适应未来信息传输的需要。
2.系统设计等极为综合型的综合配线系统。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

学校规划设计说明上海市新奉贤中学规划建筑⽅案说明第⼀篇概述⼀、项⽬概况1、基地位置奉贤中学校址位于奉贤区光明镇庙泾村即南奉公路北侧,⾦海公路东侧,浦南运河南侧的规划范围内,基地⾯积250亩,其中50亩作为发展⽤地。
2、⼯程内容及规模在本设计中,主要建筑物包括三栋教学楼,各五层;⼀栋⾏政办公楼,三层;⼀栋实验楼,五层;报告厅⼀个,⼀层;图书科技楼⼀栋,五层;⼥⽣宿舍⼆栋,各五层;男⽣宿舍⼆栋,各六层;教⼯宿舍四层,专家楼三层,合为⼀栋;⾷堂⼀个;体育馆⼀栋;游泳馆⼀栋(⼆期)。
总建筑⾯积56427平⽅⽶。
⼆、设计依据1、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件沪计社(2002)048号,《关于“新奉贤中学”(暂名)项⽬建议书的批复》。
2、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
3、国家相关建筑规范及规划法规。
三、经济技术指标总占地⾯积:19.98ha建筑占地⾯积:2.05ha绿化⾯积:13.15ha道路⼴场⾯积:4.78ha容积率:0.28绿化率60%⼀期总建筑⾯积:61151平⽅⽶教学区建筑⾯积:30770平⽅⽶,其中图书科技楼:8376平⽅⽶实验楼:4495平⽅⽶教学楼:12426平⽅⽶⾏政楼:1203平⽅⽶报告厅:1584平⽅⽶连廊:2686平⽅⽶⽣活区建筑⾯积:25163平⽅⽶学⽣宿舍:17540平⽅⽶教⼯宿舍:2320平⽅⽶专家楼:516平⽅⽶⾷堂餐厅:4787平⽅⽶体育区建筑⾯积:5218平⽅⽶体育馆:4499平⽅⽶看台:719平⽅⽶游泳馆(⼆期)建筑⾯积:4050平⽅⽶篮球场4个;排球场4 个;400⽶跑道⼀组。
其他:学⽣⾃⾏车位:1120个教师⾃⾏车位210个汽车库:6个(2个⼤客车位)第⼆篇总体规划设计说明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校园的开放性、⾃然性、⼈⽂性、历史性。
在这⾥我们采⽤三个⾛势截然不同的元素:线形河道、圆形⼴场、弧形连廊形成的教学综合体结合在⼀起,创造出巨⼤的张⼒,加强整体上的向⼼感。
⼀、功能分区以原有⽔系作为规划结构的⾻架,将基地河流以西区域近⾦海公路作为体育运动区。
实验楼资料

实验楼的安全与环保管理
实验楼的安全 管理包括消防 安全、实验室 安全和办公室
安全
01
• 配备消防设施和安全出口 • 加强实验室操作规程和 处理和环境监
测
02
• 采用节能设备和绿色建材 • 建立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机制
• 实验室和教室应布置在便于操作和便 于交流的位置 • 安全设施应齐全,如消防系统、安全 出口等 • 实验楼应设有停车场、出入口等交通 设施
实验楼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实验楼的主要功能包括实践教学、科研活动和学术 交流
实验楼还提供辅助服务,如实验室预约、 实验材料供应等
• 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和技能 培训 • 科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题研究 和创新创业的平台 • 学术交流为师生提供学术讲座和研讨 会的场所
DOCS SMART CREATE
实验楼探索与实践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实验楼简介与功能概述
实验楼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实验楼是一种专门为科研和教育活动设计的建筑
• 提供实验场所和设施 • 为师生提供实践操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实验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楼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实验楼更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
实验楼还设有创业孵化器和创新工作坊
• 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 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03
实验楼的管理与维护
实验楼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实验楼的维护包括设施维护、环境维护和安全维护
• 保证实验楼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建设标准

江苏省高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一、实验室建设(一)实验室设置要求(二)实验室数量要求说明:8轨以下可参照8轨,9轨~12轨可参照12轨,13轨~16轨可参照16轨,17轨~20轨可参照20轨,20轨以上的可根据学校情况适量增加。
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学校在实验室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改革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个数,并留有一定余地。
(三)实验室通用要求1、实验室的使用面积:90~110㎡/间,生均不小于1.80㎡。
探究实验室使用面积建议在120㎡以上。
(注:老式建筑的实验室面积不宜小于86㎡)2、位置:实验室(楼)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的左侧。
实验室(楼)要建造在地面较高处(或垫高地平)。
3、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
教师演示台面及学生实验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 Lx,书写黑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黑板面上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
实验桌面无阳光直射,室内无可见眩光,灯具悬挂高度距实验桌面不应低于1700mm,宜安装窗帘。
4、通风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及排气扇强制排风o5、噪声控制: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60分贝。
6、温度: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室温过高宜采用器械降温。
7、供水:至少设计一处水源。
供水指标: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 a。
冬季室温低于00C地区的管道应有防冻措施。
8、供电:用电负荷应留有余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需要;按规范敷设强、弱电线,空调专线敷设,安装漏电过载保护器和可靠的接地保护。
配电源型实验桌标准:讲台设单相交流电(220v)、三相四线(380V)和低压交、直流电;其中:低压交流设:2~24V连续可调,额定电流6A;稳压直流1.5~24V 连续可调,额定电流5A,设漏电过载保护。
学生实验桌设单相220V二、三孔插座和低压交流:2~16V连续可调,额定电流2A;稳压直流1~16V连续可调,额定电流2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教学实验楼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专业一.项目概况:北京工商大学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有着辉煌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
北京工商大学现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选址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部,紧邻中央设施区,东与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相邻,北与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相望。
占地面积为914.5亩,属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本次拟建教学实验楼位于良乡校区中部,用地东侧为高教园十六号,紧邻良乡高教园区中央景观带;东侧为良乡东二环路,与一期教学组团相接,北面为高教园八号路,与一期宿舍区相望,西面为高教园十一号路,正对二期的体育活动场地。
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通达便利。
二.设计目标:1.教学实验楼群从校园总体规划的目标出发,充分考虑组团的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使其和校园总体规划相协调,建筑、绿化、道路、广场等融为一体。
保持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与建筑空间的延续性。
2.教学实验组团内部的空间通过单体的组合形成富于变化而又有节奏的院落空间,充分反映校园建筑的特色,构筑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和办学方针。
方案设计上要贯彻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方针。
3.为学生提供各层次的学习、交流空间。
4.体现北京工商大学特点的建筑形态及色彩设计。
5.教学实验组团要有较高的先进性,要充分考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网络、电视、监控和远程教育系统。
三.总体布局: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教学实验楼共包括食品学院大楼和理学院大楼两大部分。
总平面充分考虑校园总体规划布局特点,采用院落式空间布局,既能充分的利用教学实验区面积,又能形成半围合的空间,给整个教学区在现代化气息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传统的院落感,从而赋予建筑本身一种具有传统色彩的归属感,使建筑本身有了生命。
各建筑单体及建筑群体采用严谨、对称的布局手法,从而达到建筑稳重、大气的效果,并与一期工科教学组团布局形式相一致,同时也是对良乡校区总体规划中“文圆工方”规划理念的一种体现,突出了北京工商大学人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
教学实验楼群根据院系特点共分为两个组团,每个组团各自围合成一个院落,同时两个建筑组团又围合成一个大的组团。
教学楼呈南北向布置,局部东西向,每个组团各自形成一个半私密的交流空间,是学生交往、交流、聊天的场所。
两个组团间设一公共的交流空间,是整个教学实验区的中心。
各组团交流空间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
四.景观绿化设计:教学实验组团结合学生步行道、校园主入口广场及预留用地设纵横三个景观轴,并将组团绿地与景观轴相串联,组成“串”字形景观系统,使学生在运动行走中产生步移景移的视觉感受。
教学实验楼东侧校前区广场设喷泉水系、雕塑小品,增加了教学区景观、文化的气质。
绿化系统除设必须的步道铺地外,最大化地布置草坪及种植树木,使庭园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草木芳香,学生置身其中,会忘却城市的喧嚣,产生思想的冲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教学实验区空间组织以校前区广场和教学实验楼群为核心组织。
景观规划设计力求营造聚散有致,纯静清雅的环境特色。
绿色校园的设计意念,是将校园布局因地就势,处处成景,建造错落有致的生态校园。
进入校园主入口,通过简捷明快的校大门,以严谨、庄重的绿化空间为引导,来到大门前开敞的广场,与拟建教学实验组团遥相呼应,为“北京工商大学”之象征;教学实验楼呈对称布局,庄严稳重。
透过连廊,远处造型简洁的图书馆隐约于山水之间,步入教学楼内部空间,绿化、小品相映生辉,富于变化和节奏。
绿地、小品和建筑相互结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绿地、小品依次存在于个教学实验组团中间,镶嵌于幽幽学林中,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透出淡淡的山川田园风情。
教学区用地南侧为良乡大学城中央景观带,通过教学区内的生态绿轴和景观绿轴,与校园绿化融成一体,呈现生态校园的完整的空间形态。
另外,建筑布局中的庭院空间、院落空间,强调环境的意境,尺度上怡人,功能上合理,从小处着手,以植草砖铺地为主,点缀草坪、观赏树种,配以灯具、座椅,塑造绿化空间的实用性、人文性,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五.交通组织:由于校区外围城市交通干线与学校活动相互影响较大。
教学实验区的对外交通中注重与周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合理设置出入口,减少对周围城市交通的干扰、亦降低城市交通对校园的影响。
教学实验区环绕建筑用地规划一条环路,包围教学实验区,同时将校前区广场、预留用地、行政楼等紧密相联。
用地南侧面向大学城中央景观带设礼仪性出入口,标志性大门,通过开敞绿地向城市展现工商大学形象。
西侧设教学实验区对外交流出入口,北面和东面设辅助性出入口。
整个教学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将机动车道设置在教学组团外围,不影响其内部的宁静,设计中也力图减弱其形式上的几何性。
强调其功能性与最佳通达性。
整个路网系统,在秩序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秩序,骨架系统在传统基础上更趋于合理性、人文性、生态性。
各建筑单体的主要入口沿主环路布置,从而创造更多空间,设置中央景观带,为教学区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环境。
教学实验区在入口处结合学生人流走向设自行车停车及机动车停车出入口,并保证其最佳的位置和与教学实验楼的便捷联系,机动车停车主要布置在教学实验楼的地下,避免了机动车停车给教学区内景观、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加强了校园内部交通的安全性。
自行车停车主要布置在教学楼的西侧和中间,既方便了学生们的停车,也缩短了停车后步行去教学实验楼的距离。
教学实验区路网结构高效便捷,行人、机动车分合适度,形成总体布局的关联性。
确保校区结构线性骨架之弹性生长,分步实施,具有相对完整、逐步成型的操作模式。
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对于国家有关交通、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法规规范的充分尊重与满足。
规划建筑以六层为主,所有建筑外围均设有消防车道。
六.单体设计:建筑单体采用框架结构,结构形式布局灵活,可以自由分隔,方便使用,利于形成大空间的分区,利于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教学实验楼共包括食品学院大楼和理学院大楼两大部分。
食品学院大楼位于地块南侧,理学院大楼位于地块北侧。
各建筑单体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既方便了各院系师生的学习交流,又避免了各功能使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干扰,各建筑单体均设有有独立的出入口。
平面布局摒弃了传统的单走廊、两面布房的格局。
增加为双走廊,内设景观天井,极大提高了教学使用的舒适度。
各建筑单体在转角处设学生活动、交流空间,该空间同时作为交通核上下联系,由于设于转角,获得了极佳的视线景观,成为师生在课间休息享受景观、交流、聊天的公共空间。
设计对公共楼梯的位置进行了精心的推敲,即考虑了交通联系的方便,又考虑了较好的景观和上下楼梯的空间感受。
各楼层平面功能布局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对各空间进行了精心设计,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
在单体设计过程中,充分研究了原有工科院系的功能需求与布局,并结合现有拟建各院系的实际功能需求,在单体的平面布局中都将每层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功能分区,分别布置教室、办公、实验等功能,并统筹考虑。
同时又为了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以及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在东西两侧以入口大厅为连接体,从而形成半围合空间,用以布置景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南\北侧四、五、六层部位加连廊相连,形成一个共享平台。
各功能分区同时围合出更加私密的院落空间实现景观共享。
在功能使用方面,将实习工厂,报告厅等大型公共空间放在首层,减少人流聚集对建筑的荷载压力。
二层结合工科专业性质,主要布置教室,行政办公室,公用仪器中心,教工之家及部分实验室、研究室等,教室分为小教室和大教室,满足了方便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空间需求。
食品学院大楼三到六层分别为各系教学、实验、办公空间,设计中将各系教学研究房间布置在每层的北侧,办公空间位于东西两侧的连接处,方便了与各分区的联系,南侧作为实验室,避免了实验室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理学院大楼三、四层北面为全校公用教室,南面作为各专业实验室,同样也避免实验室对教学的影响,东西两侧连接处作为学生交流休息的空间,并且每隔两层打通,为师生们创造了良好的课间休息活动环境。
七.建筑立面与色彩:简洁、现代的建筑语言诠释着自然、实用的概念,造型突出教学楼建筑特点,立面简洁大方,静止的形态与流动的空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局部的空中连廊将建筑划分成几组尺度合适的形体,并与转角处的透明楼梯形态凝固成永恒。
一座纯粹的校园建筑,宁静深远,与绿树、水面融为一体,并时刻保持相互间的默契和对话。
深灰色的外墙,银白色的横线条,赋予教学实验楼轻盈、简洁的建筑形象,塑造出质朴淡雅的校园生活,反映出工商大学特有的质朴、坚韧的远大内涵。
在设计方法上,沿街立面采用玻璃窗与主墙面的虚实对比,结合立面横、竖向的线条体现建筑的生长。
在建筑颜色上采用灰色为主色调,与一期建筑风格相一致,同时结合大面积的玻璃窗,极富现代气息。
建筑本身尽显高雅,充分体现建筑的标志性。
由于教学楼使用要求的制约,教学楼楼不可能太高,但是本案通过建筑线条的装饰以及连廊处的断开把一个狭长的板式建筑通过虚与实,以及立面竖向的穿插组合等建筑手法创作出丰富的建筑形象,极富现代气息。
在正立面设计上,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构件横竖划分,结合窗户的样式变化,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
大片的玻璃与主墙面的虚实对比,使整个建筑既有丰富多彩的立面变化,又不打破建筑色彩的协调统一,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建筑立面效果。
沿街立面,首层着重体现教学气氛,体现其应有的标志性建筑的品味与效果。
教学楼在外墙色彩的选用上,以灰色为主,辅以各种简洁的现代建筑构件,通过色彩与质感的对比使其突出性格特征,使建筑显得挺拔有力。
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大胆采用横、竖向线条来点缀和充实普通外墙砖,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筑物色彩谐调、脱俗。
整个建筑通过建筑公共空间有效地组织人流、车流以及与城市道路的对景关系,体现出新旧建筑的对话与呼应。
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简洁、顺畅、空间有序,空间尺度得体而不夸张。
通透、明亮、高雅的教学空间气氛,体现了教学实用、庄重、不豪华的设计原则。
室内空间设计与建筑设计融会贯通,协调一致。
建筑细部设计:1)建筑材料地域个性、文化传承是校园场所精神的主要方面,是师生们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根基所在,一个优美的富有诗意的校园将成为师生终身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我们力图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与材料来延续北方传统建筑的意境,既尊重北京的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的特征。
建筑造型稳重大方,细部丰富,既有北方建筑的挺拔大气,又有南方建筑的流畅细致。
教学实验楼等以仿粘土砖的劈离砖作为外墙主要材料,表达了对周围环境以及传统的呼应,同时大量运用的槽钢、玻璃砖、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体现着时代的气息,这种传统和现代材料的对比产生摄人的力度,比单纯的使用传统材料更能表达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