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框架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框架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1. 夏朝:【介绍夏朝的建立、衰亡与特点】2. 商朝:【介绍商朝的建立、衰亡与特点】3. 周朝:【介绍周朝的建立、褒贬与特点】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 战国七雄:【介绍楚、赵、魏、韩、燕、秦、齐七个国家的兴衰与特点】2. 孟子:【介绍孟子的思想与影响】3. 荀子:【介绍荀子的思想与影响】4. 兵器制造:【介绍战国时期的兵器制造技术与影响】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介绍秦朝的建立、统一中国与法家思想】2. 陈胜吴广起义:【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事件与影响】3. 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兴衰与科举制度】4. 十常侍之乱:【介绍十常侍之乱的背景、事件与影响】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三国时期:【介绍三国鼎立的背景、事件与影响】2. 曹操:【介绍曹操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刘备:【介绍刘备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孙权:【介绍孙权的生平、政治手腕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1. 唐朝:【介绍唐朝的疆域、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2. 宋朝:【介绍宋朝的政治制度、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3. 元朝:【介绍元朝的建立、统治政策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明朝:【介绍明朝的建立、开辟海外航行与文化成就】5. 清朝:【介绍清朝的兴衰、康乾盛世与辛亥革命】六、现代史(1912年至今):1.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事件与影响】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政治制度与对世界的影响】3. 建国初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国际政策与文化发展】4. 现代经济发展:【介绍改革开放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5. 现代社会变革:【介绍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与挑战】通过以上的框架,我们可以对高三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 -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特征3. 古代中国-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融合-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 汉朝的兴衰与儒家思想的确立4. 古代希腊与罗马-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希腊化时代-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与法律-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基督教的兴起5. 其他古代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如努比亚、阿克苏姆)- 古代美洲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的中世纪-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影响下的中世纪欧洲社会- 十字军东征的背景与影响-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人文主义2.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文化成就- 伊斯兰文化对后世的影响3. 亚洲的中世纪- 中国的唐、宋、元三代- 日本平安时代与武士阶级的兴起 -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影响4. 其他地区的中世纪历史-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印度的古代帝国与宗教发展- 非洲与美洲的中世纪文明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艺术与思想 -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启蒙运动的起源与影响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劳工运动3. 现代国家与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19世纪的民族统一运动(如意大利、德国) -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后果-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过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5. 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民权运动与性别平等的进步-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四、当代历史1. 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的革新与互联网的普及-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2. 政治格局的变迁-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亚洲的崛起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挑战与国际反恐合作3. 当代社会的多元化- 文化多样性与全球交流- 社会运动与公民社会的兴起-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与伦理问题结语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通过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框架总结,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新课标)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必修课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经济史世界史:古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第一课: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中国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中国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文化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中国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政治史:世界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中国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史世界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中国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文化史现代史世界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史世界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中国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生活史世界史:中国史:必修①第五单: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外交史世界史必修课中国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发展4.资本主义的萌芽、“重农抑商”、“海禁”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一单元: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3.宋明理学4.明清儒学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二单元: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2.汉字的演变及书画3.文学成就4.戏剧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二、三单元:1.1840-1900列强侵略中国及中国人民反抗2.日军侵华战争及中国军民抗日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二单元: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工业兴起2.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三单元: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通史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政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经济史:必修②第三单元:1.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四单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的思想科技史:必修③第五单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奇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接上)外交史:必修①第五单元:1.新中国初期外交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生活史:必修①第四单元: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必修课世界史部分政治史:必修①第六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古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政治史:必修①第七、八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的确立4.《共产党宣言》5.巴黎公社6.俄国十月革命经济史:必修②第五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2.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近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六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世界通史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政治史:必修①第九单元: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经济史:必修②第六、七、八单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9.世贸和中国现代史文化史:必修③第八单元:1.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2.美术作品3.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史:必修③第七单元: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框架表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2、对运动的评价。进步性: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决定否定的片面性。
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表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做了准备;《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的发表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上的准备。
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争取和平民主;粉碎全面和重点进攻;挺进中原、实现战略转折;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工运结合,为中共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农民问题理论的提出使毛泽东思想开始萌发。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经济:日寇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掠夺使国统区、沦陷区民族工业陷入困境;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2、社会生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创刊。
1、经济: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基。2、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3、40年代国统区左翼电影发达。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框架结构清单

变革命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
会主义
《共产党
宣言》
巴黎
公社
十月
革命
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一些美妙设想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1871年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等措施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两极格局形成的
主要原因。②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
根源在于世界经
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
的形成需要一个
长期复杂的过
程,但多极化不
可逆转。④多极
化既带来了机
遇,也带来了挑
战。
50年代
后期至
80年代
末90年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

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高三历史知识点架构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南北朝的变迁-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的封建制度2. 近代中国历史-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抗日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巴比伦、亚述-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科学- 古罗马文明:共和国、帝国、法律体系- 其他古代文明:印度、美洲等4.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艺术、科学- 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宗教冲突-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科学、政治思想-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5.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对立、全球政治格局- 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6.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 维新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经济体制改革7. 世界近现代思想文化- 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等- 科学革命:牛顿、达尔文等- 现代艺术: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8. 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应用这个架构图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高三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高考复习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一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二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