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比较肥厚,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比较小,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生长。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 根的作用:一是固定植物,二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3. 植物茎的生长。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茎根据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如杨树、柳树)和草质茎(如狗尾草、三叶草);根据生长方向可以分为直立茎(如向日葵)、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和匍匐茎(如草莓)。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例如,一个桃子就是一个果实,桃核里面的桃仁就是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生命周期。

-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蚕卵呈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黑色,像蚂蚁。

- 蚕幼虫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长大一些。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发黄发亮。

- 蚕蛹呈纺锤形,体表有硬壳,颜色为深褐色。

蛹不吃不动,但内部在发生变化。

- 蚕蛾是蚕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蚕蛾交尾后会产卵,然后死亡。

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像鸡、鸭、鹅等动物,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雏鸟(幼体)、成鸟三个阶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发芽了》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

4.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5.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答:(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7.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自己做实验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第二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2.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茎有输送水分的功能。

4.树干、树枝都是茎。

5.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6.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7.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活成吗?答: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叶子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8.研究茎的作用:(1)茎和叶的变化是:茎和叶变红,茎中有被染成红色的小细管,叶脉也被染成红色。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自然界的循环1. 水循环- 蒸发:水如何从地表变成水蒸气- 凝结:水蒸气如何变成云- 降水:雨、雪的形成过程-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2. 物质循环- 描述物质如何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转换-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循环,如洗涤剂的使用和废水处理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1. 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发育过程2.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3. 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的过程- 无性繁殖的例子(如分株、扦插)三、动物的分类和习性1. 动物分类基础- 根据形态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2. 动物的生活环境- 描述不同动物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方式- 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通过保护色、伪装等适应环境3. 动物的行为- 描述动物的觅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介绍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殊行为,如蜜蜂的舞蹈四、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 太阳系- 太阳和八大行星的基本知识-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3. 天文现象- 月相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解释五、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重量、体积2. 能量的形式- 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换的例子(如风车、水坝)3. 简单机械- 杠杆、滑轮、斜面的基本原理- 简单机械如何帮助我们省力六、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和实验- 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的初步概念2. 数据收集和分析- 如何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利用图表展示数据的基本方法3. 结论和反思- 基于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的反思和调整以上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这些知识点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7、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金属制品:铝钥匙、弹簧、暖气片、铁锅、小刀;木制品:木凳、桌子;纸制品:课本、报纸;棉制品:棉衬衣、棉被、棉袜;橡胶制品:自行车内胎、橡皮筋、橡皮。

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

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镜6、什么是白色污染?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

”7、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物品;制作塑料制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

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1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身边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另一类是(人造材料)2.有些材料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得,如:木头,棉,麻,丝,纱,土等,它们被称为(天然材料)3.有些材料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而是由人们用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经过加工或合成得到的,如玻璃等,它们统称为(人造材料)4.我们看的书是由(纸)做成的。

5.玻璃,金属,尼龙都是(人造)材料6.塑料独特的优点是( 轻便),( 透明),( 防水),( 耐磨).7.用塑料做成皮球时应用了塑料具有(耐磨)的特性。

8.家用电器的外壳好多都是用( 塑料)制成的,这是因为塑料有( 不导电)的特性。

第2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

3.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因为塑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不如棉布。

4.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颗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5.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不生锈,不易变形,节约木料,减少森林破坏),不足之处在于(不易降解,易造成环境污染)。

6.提出一些关于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

第3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物体停止发声时,(振动)也停止,说明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用手拨动钢尺时,听到声音,并发现钢尺在(振动)。

5.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6.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第4课物体传声1.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依靠(无线电)来传递消息。

4.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到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知识点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上,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跨栏比赛,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的物体是滑动,有的物体是滚动。

改变斜面一端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会发生变化。

13.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摆动。

14.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5.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6.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下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包含多个方面,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天气现象以及土壤和岩石等。

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和难点,以下列举部分内容供参考:- 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也有所不同。

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非常重要。

-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也有所不同。

学习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对于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 温度与水的变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 天气变化:天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学习天气观测和预测的方法,对于了解天气变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气象现象非常重要。

- 岩石和土壤:岩石是地球的基本构成物质之一,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漫长。

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类型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系统的运作非常重要。

这些只是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一部分,每个单元都有更深入的内容和实验活动。

学习科学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这些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

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2.测量水温的方法是:①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②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3.零下6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100℃读作:一百摄氏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

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和冰的共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等。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把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放在阳光下晒;用手捂等。

6.装冰的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而形成的。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的现象叫凝结。

8.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第四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铁。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一个磁铁摔断了也有两个磁极。

3.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4.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造的。

5.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6.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7.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8.磁铁的用途和它的性质是相联系的。

9.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验测法、磁铁检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