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发展史93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PPT课件

• 三段七级
•
蒙养学堂
•
初等教育段 初等小学堂
•
高等小学堂
学校系统 中等教育段 中学堂
•
高等学堂即大学预备科
•
高等教育段 分科大学
•
通儒院
10
•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延 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近代高等 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
11
• 初创的山东大学堂,设总办1员,相当于校长,总理学堂一 切事务;设总教习1员,总理择聘教习人员和核定课程(即 教务长);设监督1员,负责督饬学生。学堂聘用中学教习 6名、西学华人教习6名、西学洋人教习3名。另外聘有司 事等管理人员、夫役等服务人员。
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
17
• 1919年“五四”运动后
• “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 《壬戌学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主要有:
大学设数科或一科均可,单设一科者称某科大学(如医科 大学、法科大学、林科大学等);
大学修业年限四至六年,各科可根据内容的简繁,在此限度 内斟酌决定,但医科大学、法科大学修业年限至少五年,师 范大学修业年限四年;
• 大学堂分为备斋、正斋、专斋督课
• 备斋(相当小学)习浅近各学,两年毕业,主要学习中国 经史、国朝掌故大略,并授以外国语言文字、史志、舆地、 算术各项初级浅近之学。
• 正斋(相当于中学)习普通学,四年毕业,分政学、艺学 两门。
• 专斋(相当于大专和大学)习专门学,两年至四年毕业
• 山东大学堂的办学宗旨:“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 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用,务各实事求是,力 戒虚浮,节为明体达用之材,仰副朝廷图治作人之 至意。”
民初的高等教育制度
大学院
大学预科、本科和大学院
中国大学发展史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 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 欧美高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 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 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 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 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 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 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 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三、1922--1949的大学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 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 制的制定最终主要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 国内形势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 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 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史

张伯苓:“考察与中国需要最宜之教育制 度,结果获得两种需要者:一则英法美 之制度,一则日德之制度。前者转为计 划各人之发达,后者性尽专制,为造成 领袖及训练服从者之用(是即服从纪 律)。敝校南开,多半以是二者为圭 臬。”
张伯苓:“昔日之言教育者,曰日、曰英、 曰德,今日之言教育者,曰法、曰美; 昔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立宪国民,今 日之言教育者,曰养成共和国民;言立 宪故取日、英、德学制,言共和故取法、 美学制,此今昔所以不同。”
1906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 “东西各国政体虽有不同,然未有不崇 敬国主以为政治之本者。近世崛起之国, 德与日本称最矣。德之教育重在保帝国 之统一。日本之教育所切实表章者,万 世一系之皇统而已。”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蔡元培在仓促之下继 续按日本学制为蓝本:“至现在我等教育规程, 取法日本者甚多。此并非我等苟且,我等知日 本学制本取法欧洲各国。惟欧洲各国学制,多 从历史上渐演而成,不甚求其整齐划一,而又 含有西洋人特别之习惯;日本则变法时所创设, 取西洋各国之制而折衷之,取法于彼,尤为相 宜。然日本国体与我不同,不可不兼采欧美相 宜之法。”
三、百年来中国大学发展的 价值取向
(一)旁采泰西,行中国之法 康、梁“兴学校”的总思路:“上法三代,旁 采泰西”;“远法三代,近取泰西”。 梁启超:“西人学校之等差、之名号、之章程、 之功课,彼士所著《德国学校》、《七国新学 备要》、《文学兴国策》等书,类能言之,无 取吾言也。吾所欲言者,采西人之意,行中国 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
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确立了应用 学科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使高等学校 的教学内容与美国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实 际需要紧密相联,服务观念逐渐成为高 校继教学、科研之外的又一项职能,促 进了美国高校的民主化进程,面向大众, 而且促进了联邦政府与高校的联系进一 步加强。
中国大学发展史 PPT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 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京师 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 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 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 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有 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高 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 却有“大学”之实。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办)是中国近 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戊戌变法应运 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 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 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 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的 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于 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 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体,有 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中国大学发展史 一、古代的“大学” 二、1870-1922年的大学 三、1922—1949年的大学 四、1949—1978年的大学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溯流而上,纵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中国古代高 等教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其虽没有“大学”之形,但 却有“大学”之实。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办)是中国近 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戊戌变法应运 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 所国立大学。
1902年新颁钦定学堂章程,时设京师、北洋、山西三所国 立大学堂,并先后创立南京两江、武昌两湖、广州两广、北京 京师四大优级师范学堂。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
宋代书院的出现意谓 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 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市嵩山南麓) 并称宋朝四大书院。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中国大学》课件

《中国大学》PPT课件
# 《中国大学》PPT课件大纲
大学的定义和历史
大学的定义
大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
大学的历史
从古代大学到近代大学再到现代大学,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
中国大学发展历程
1 中国古代的大学
国子监、太学和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大学。
2 近代中国大学
2Hale Waihona Puke 新型大学的建设构建具有自主权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新型大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
国际化办学将帮助中国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声望和影响力。
结束语
通过本课件,我们回顾了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特点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这份《中国大学》PPT课件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学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现状。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大学。
3 现代中国大学
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推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的特点和问题
特点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会服务
问题
• 教育质量 • 学科布局 •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
1
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中国大学》PPT课件大纲
大学的定义和历史
大学的定义
大学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
大学的历史
从古代大学到近代大学再到现代大学,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
中国大学发展历程
1 中国古代的大学
国子监、太学和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大学。
2 近代中国大学
2Hale Waihona Puke 新型大学的建设构建具有自主权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新型大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
国际化办学将帮助中国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声望和影响力。
结束语
通过本课件,我们回顾了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特点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这份《中国大学》PPT课件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学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现状。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大学。
3 现代中国大学
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推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的特点和问题
特点
•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会服务
问题
• 教育质量 • 学科布局 •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
1
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大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第三讲

• 3、社会服务 • 大学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教 育评价以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已经为 社会所主导,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教育视市场情况决定专业设置和 培养目标,教学和科研都围绕社会需 要尤其是经济的发展需要,这就高等 教育现代理念的特征。
• 现代高校职能的关系:三个职能已经 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育人是大学最 基本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 的本质所造,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 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既有助于社会进 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而 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 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 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 发展。
(四)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1862年颁布《莫雷尔法案》授权 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 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 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便是美国 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
威斯康星思想 “威斯康星思想”的核心是大学 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 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 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 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 古代高等教育是人文教育,重视人的 化育,强调人类认识自己。是一种理 性、德性合一的整体人文观。 • 现代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特别强调创 造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内容突 出实用性、应用性。
• 2、科学研究 •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 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 新的使命—科学研究。 • 科学知识的作用:塑造人和促进社会发展
• 效率的提升影响因素: • 学校是否存在浪费;学生的成绩是否 理想;学生所学是否有用。
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2学时)
• 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 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 (本章以理解为主)
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一)高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 的表现
中国大学发展史 PPT

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 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 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 “东方的康奈尔”。
南洋大学
南洋公学为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 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 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后改为上 海工业专门学堂。
南洋公学因为地处上海租界,较少受战火 侵扰。当时教学所用全为麻省理工学院的 原版教材,时称“东方MIT”。
三大特点
学生自学 学术自由 师生融洽
自学
“教学相长”如何解释?
书院中山长虽然也有讲课,但一个月也就 固定的几次,大多数时间是靠学生自己来 完成功课的,不过古代书院为了指导学生 的自学,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学规》和 《学程》,在《学规》中会对学生求学的 意义、程序和要点等做出指导。
二、近现代著名大学
千年学府——湖南大学1926年(岳麓书院) 北洋大学堂1895年——天津大学1951年 京师大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 圣约翰大学1879年——解放后解散
北洋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人盛宣怀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由盛宣怀亲自任督办 兼名誉校长,他以“科教救国,实业兴邦” 为宗旨,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出任总教 习。北洋大学堂以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 学为蓝本,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学 制规划,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
中国古代大学
中央官学:太学、国子监 书院:著名书院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学规》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 过。 处事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求诸己。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PPT课件

——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起源,每一个国家的大学也有 自身的起源。大学发展的历程总是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 -文化的变迁。无视自身大学的起源、发展特点及环境变 迁,就无从理解大学行为并建构大学未来。
(1世纪大学。在此之前, 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 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 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 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引言
—— 我们从小到大,心中向往的未来大学是什么样的? —— 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真实
大学又是什么样的? —— 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剩余的大学时光应
该如何更有意义地渡过呢? —— 进一步思考: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生到底应该干些
什么?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对大学自身有多少了解? —— 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大学的历史有
——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我国很早就有专门培 养高级人才的机构。
—— 文献记载,在 “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 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
——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 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从汉代的太学,到 隋朝、唐、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 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宋代书 院的出现意谓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五)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mingzhonghbu@ —— 电话:13663248669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
第一节 理解大学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学发展:百年抑或千年 第四节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世纪大学。在此之前, 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 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相当完善和发达的高 等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这些地方的高等教育机 构也称为大学,但多数学者认为,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大学,真正的大学还是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引言
—— 我们从小到大,心中向往的未来大学是什么样的? —— 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的真实
大学又是什么样的? —— 思考: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剩余的大学时光应
该如何更有意义地渡过呢? —— 进一步思考: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生到底应该干些
什么?
——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对大学自身有多少了解? —— 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大学的历史有
——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我国很早就有专门培 养高级人才的机构。
—— 文献记载,在 “五帝”时代,“大学”一词已经用 来指称较高等级的学校。
—— 西汉时,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 置五经博士,为当时的最高学府。从汉代的太学,到 隋朝、唐、明、清的国子学(国子监),可以说是中 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宋代书 院的出现意谓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
(五)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mingzhonghbu@ —— 电话:13663248669
第一讲 导论:中国大学发展百年史
第一节 理解大学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大学发展:百年抑或千年 第四节 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