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俄战争中最血腥一幕: 争夺203高地

合集下载

旅顺203高地争夺战细节

旅顺203高地争夺战细节

203高地争夺战细节猴(后)石山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称为二零三高地。

日俄战争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1904年8月19日----24日,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强攻失败。

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

担任主攻的第一师兵分两翼攻击俄军西部防线。

左翼攻击水师营,右翼攻猴石山。

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

左右翼战场,经四天恶战,日军攻下水师营南堡垒几个小炮台,而主攻目标二零三高地却久攻不下。

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床。

无奈于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战。

这次总攻,日军死伤7500人,俄军伤亡4450人。

之后,从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主攻东线制高点----望台山和东鸡冠山,也未成功。

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达第四次总攻击令。

令所属的3个师分头攻打松树山堡垒和东鸡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后,乃木把刚从国内增援来的第七师全编到第三军里,投入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想尽快攻下东线制高点,仍不能取胜。

后改变战术,从四个师抽调3000名精壮士兵,组成6个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日军称之为“白襻[音pàn盼]队”),向松树山西麓强攻。

出发前,乃木在水师营东北一个高地亲自接见队员,并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

傍晚,在炮兵掩护下,敢死队出动。

晚上,日军敢死队借着月光,跨越战壕冲入俄松树山第四堡垒。

俄军利用探照灯扫描,以机枪射杀敢死队,双方激战,白刃格斗。

争夺至次日凌晨2时,敢死队死伤过半,“白襻队”的突击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1904年11月27日,乃木向总部参谋长报告了战况。

参谋长回电,命令转移阵地,攻打西线制高点----二零三高地。

从11月28日起,乃木指挥5万日兵转攻二零三高地。

日军动用28公分大炮发弹11000发轰击山头,使山石被削去3米。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争霸第一战,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所进行的肮脏战争。

战争的主战场、受害者中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置身事外”。

这场战争也并非简单的日俄两国的战争,而是两个集团的较量,实质上是英、美为了自身利益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一次围剿,日本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

这其中的波谲云诡、生灵涂炭、利益争夺让人侧目。

一、甲午之殇,以夷制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帝国惨败,战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中割让辽东半岛一事,沙皇俄国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日本已严重威胁到其在远东的利益。

随后在俄、法、德三国的强力干预下,日本被迫将到嘴的肥肉——辽东半岛归还清廷。

日本当时的实力尚无法和俄国及其他列强相抗衡,只好忍气吞声隐忍下来。

从此俄罗斯成了日本的头号假想敌,日本开始了卧薪尝胆的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的目光逐渐转向东方,制订了“黄俄国计划”,妄图并吞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将其变成“黄俄罗斯”,并在中国辽东沿海夺取一个常年不冻港。

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借此勒索清廷。

中国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买自己的土地,俄国却自称是他的功劳,要求中国与其签署《中俄密约》。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兴建一条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一直到海参崴的“东清铁路”;除此之外建一条由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的南满支线,加上强租旅顺及大连港,这一系列动作,使得视东北为禁脔的日本更加如芒在背。

甲午战争后日本已占据朝鲜,其必将觊觎中国东北,此时的清帝国已无力抵御日本势力的侵入。

所以李鸿章乃至清廷认为引进俄国势力以制衡日本,使两强相互争夺和消耗。

1896年6月,还带着《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日本“爱国者”留下的枪伤的李鸿章,作为清廷特使出访俄国,签下了臭名昭著的《中俄密约》。

“以夷制夷”一直是李鸿章一生和列强周旋的基本策略。

然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的朝廷。

二、各怀鬼胎,纵横捭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日俄战争的“铁”证:日军203指挥刀

日俄战争的“铁”证:日军203指挥刀

日俄战争的“铁”证:日军203指挥刀作者:华彩汉唐来源:《轻兵器》 2014年第10期华彩汉唐日俄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旅顺西线制高点“203高地争夺战”。

日军为攻占俄军固守的203高地,不断进行近乎自杀式的强攻猛打,最终占领了203高地。

这场战役,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其代价是一片废墟和10万日军亡灵。

203高地争夺战中,日军指挥官使用了一种主要用于刺杀而非劈砍式的军刀——203指挥刀。

该刀的历史渊源及形制如何?让我们从日本的“明治维新”说起——“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之路,其军刀形制融有欧洲风格186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进行了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

这场学习欧美技术和文化,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的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世界经济强国之路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麦克尔少校为代表的德国军官前往日本陆军大学任教,日本陆军的战术和军制从此师从德国。

日军的佩刀也在发生变化。

日军配备了大量欧洲风格的军刀,却又很快发现这些欧式军刀并不适用于肉搏战,于是开始对军刀进行改良。

明治十九年,日本规定了军刀的统一制式,刀鞘和刀柄采用欧式风格,刀身可自由选择,刀刃的制造方法仍保留日本武士刀的烧刃工艺。

通俗地说,烧刃就是用特制的土将刀胎包住,只露出刀刃,然后进行淬火处理。

日本是个缺少资源的国家,从江户时代起,一直苦于岛内没有合适的锻造武士刀的燃料,只能用松炭进行烧制。

在无法获得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日本工匠总结出烧刃工艺技术。

经过烧刃处理的武士刀,在淬火后刀身会自然弯曲,在空中挥舞时符合力学原理。

由于当时日本军队只规定了刀鞘和刀柄的统一制式,而刀身可由使用者自由选择。

因此,一些贵族出身的军官就把祖传的名刀装上制式刀鞘和刀柄,带到战场上使用;家境贫寒者就只能使用便宜的机制刀身。

日俄战争的起因及“203高地争夺战”从1 9世纪末到2 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疯狂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中国成为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

当堂吉诃德遇到机关枪

当堂吉诃德遇到机关枪

当堂吉诃德遇到机关枪张明扬昨天10:27分享(编辑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在美剧《达芬奇的恶魔》中,无所不能的达芬奇被杜撰为机关枪的发明者,而机枪也成为阻止野心家罗马教皇占领自由佛罗伦萨的利器。

仿佛没有机关枪,美第奇家族就将亡族灭种,达芬奇就将发配到罗马为奴为婢,文艺复兴就将重新沦落至肮脏的中世纪。

机关枪或许真的曾经改变人类历史,但肯定不是在达芬奇时代。

1884年,美国发明家西拉姆·马克沁兴冲冲的带着世界上第一挺全自动机关枪来到了欧洲“路演”,满以为会引起全球军事界的轰动,而后订单自然滚滚而来。

然而,马克沁周游列国的遭遇和孔子一样落魄,除了得到前来猎奇的欧洲权贵们“有趣,精彩”等看马戏一样的高度评价之后,马克沁机枪几乎未引起傲慢的欧洲军界任何兴趣。

奥斯曼土耳其人甚至告诉马克沁:“收起你的枪吧,我们不想要。

如果发明一个新的老虎钳,我们会张开双臂欢迎。

”总的来看,马克沁此行的郁闷和1793年访华的马戛尔尼可谓感同身受,当马戛尔尼热情的邀请福康安观摩英军的枪炮操练时,遭到了福康安傲慢的回应,“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当然,和福大帅一样,彼时的欧洲军界完全无法想到,数十年后,这些他们当年看不上的新式武器将会给旧世界带来尸山血河的震撼教育。

在那个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西方军人却远远不是“唯武器论”的信徒。

刻薄的说,主要由贵族构成的欧洲军官们虽然装备着洋枪洋炮,他们对于战争的理解基本还停留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样子。

排着整齐的队伍,敲着雄壮的军鼓,迎着枪炮向敌阵走去。

这些贵族军官们和几百年前的蒙古人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最迷信的仍然是光荣的骑兵冲锋和最终的刺刀相向,对于像机关枪这样的技术因素他们基本上是嗤之以鼻的,精神和士气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就这点来说,当时的欧洲军官们和二战中的日本武士道可谓隔代知己,当然,毛主席也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

在此等恶劣的舆论环境之下,机枪一出生便不是风华正茂,原本以为会发大财的马克沁先生也被机枪拖累的公司连年亏损。

恐怖而惨烈的二零三高地(上)[日俄战争片]

恐怖而惨烈的二零三高地(上)[日俄战争片]

恐怖而惨烈的<<二零三高地>>(上)[日俄战争片]标签:日本日俄战争203高地乃木希典旅顺该片拍摄于1980年,讲述的是日俄战争时旅顺战役中决定性的203高地攻防战(203 高地現名後石山,位於旅順石板橋村西北)。

日本第3军为争夺该高地先后发动了三次总攻,损失1.7万人。

旅顺口战役的成败是整个日俄战争的关键,而203高地之战又是整个战役的重中之重。

203高地激战过程中,俄国守军拼死防守,把日本第3军的攻击部队杀得尸横遍野。

203高地血战被形容为:“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炸药与尸臭之间的斗争。

”当日军以数万人伤亡为代价攻占了血染的203高地时,阵地上只剩一个活着的俄国人。

影片以两线展开,背景是沙俄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大肆扩张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产生了争端。

一线从日本决策层开始,围绕是否发动战争,产生争端。

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以国力相差太大(按照影片中的描述沙俄年收入20亿日元,日本2.5亿;常备兵力沙俄300万,日本20万)日本战不能胜为由,力主谈判解决争端;而以元帅山县有朋为首的军方则以战争不开避免为由,力主开战,双方争执不下。

后参谋本部次长儿玉源太郎中将夜访伊藤,承认与俄作战无胜算,胜利只有一种,就是以有限的国力达到最大效果,与俄打成平手,从而争取国际干涉,以保证日本在东北和朝鲜利益,而且一语道出关键,指出若现在安于现状,则俄国西伯利亚的铁路支线将越来越多,百万俄军调到远东,日本连战争跟胜算都不用谈了。

即今日不动手,他日就没机会。

伊藤最终被说服。

明治天皇在召见伊藤后,同意了元老们的决议,以日本国运赌此一战。

战争开始后,日本节节胜利,三个月后,碰上了有东亚第一军港之称的旅顺难关。

日本将俄国旅顺舰队封锁在旅顺,但是无法歼灭,俄国则从欧洲调波罗的海舰队增援。

因而拿下旅顺,消灭旅顺舰队,使日本联合舰队获得休整、补充的时间以应付波罗的海舰队成为战局胜败的关键。

日俄战争中最惨烈的203高地争夺战

日俄战争中最惨烈的203高地争夺战

日俄战争中最惨烈的203高地争夺战203高地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称为二零三高地。

日俄战争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当地现存日本人修筑的弹形纪念塔,塔上铭文将“203”改名为“尔灵山”。

这场混战因旅顺战役的惨烈程度空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恶战,而它的惨烈又是在203高地争夺战中表现出来的。

为了胜利,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上将置己方官兵性命于不顾,一味蛮干,强令他们不断进行近乎自杀的强攻猛打,以巨大的伤亡来消耗俄军,最终赢得了胜利。

对于乃木希典来说,这样的胜利是功勋的标志,但其代价是一片废墟和10万亡灵。

战争狂徒视生命为草芥,使和平成为奢望。

1897年12月,俄国海军进入了中国东北港城旅顺,接着,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这里,并在此建立了俄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经过几年的建设,俄国人在旅顺修建大批坚固的水泥工事,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和机关枪,整个旅顺俨然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

而这座堡垒的制高点就是203高地,它位于旅顺的西北部,俯视着港口和全城。

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打响。

按照日军的战略部署,攻占旅顺是整个军事行动的重中之重。

日本认为,只要旅顺还在俄国人手中,俄军舰队就随时威胁着日军的海上交通线,因此,必须将它夺下。

5月31日,在占领大连而获得了新的补给基地后,日军加速向旅顺逼近。

为了尽快攻克旅顺,日军统帅部特地调兵遣将,成立了第三军,由以骁勇著称的乃木希典出任军长,担纲主攻旅顺。

这个军由第一、第十一两个师和3个炮兵联队组成,配备有攻城用的重炮。

到8月中旬,日军在旅顺城下部署了6万军队和包括198门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在内的各类火炮400门以及72挺机枪,完成了包围旅顺的工事和阵地的修筑。

与此同时,由52艘战舰组成的日本舰队也紧紧地封锁住了旅顺的港口。

在大连失守后,沙俄政府严厉警告俄军满洲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将军不能将旅顺丢失,因为旅顺的丢失将使俄军陷入几乎不可逆转的绝境。

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是谁

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是谁

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是谁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分别是大山岩和黒木为桢,这两个人在日本也是十分有名气的。

大山岩在日本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是帝国陆军的建造者之一,同时也是陆军中的大将,早期的时候还曾经加入过改革和维新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思想和知识,这些都对他以后建立军队有着巨大影响,可以说在促进日军强大这一方面他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日俄战争中大山岩担任进军东北的总司令,曾经多次和俄军作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而他的这次胜利也是近代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小国家对抗大国的胜利。

另一位日俄战争日军指挥官是黒木为桢,他也是日本明治时期最为出众的将领之一,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豪爽的人,而且行动迅速果断,在日俄战争时期他担任的是军长的职位,当时日本有许多军官跟随部队到东北地区,而黒木为桢则是当中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人物。

他是一个十分杰出的野战指挥官,在战争中带领士兵们多次进攻,最后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日俄战争203高地因为位置特殊而受到了两个国家的重视,在日军向203高地进军之前,俄国只在高地上布置了两个炮兵连的力量。

而日军则将大部分火炮都集中在这里,并且不断的进行轰炸,在这种情况下俄军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在此之后日军又运用步兵继续入侵,可是尽管他们的力量充足,在俄军的攻打下还是难以完成任务。

同时俄国知道自己在高地上的准备并不充足之后又开始加强了防御,不但设置了抽水站,而且还增加了许多的兵力,这样一来203高地上的俄军数量就达到了上万人。

日俄战争203高地的争夺可以说是整场战争中最为血腥残暴的一场战斗,连续不断的进行了九天的战争让双方的军队都筋疲力尽,而在结束的时候日军已经将两个主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俄国不得不退出203高地,尽管他们曾经试图进行过反击,但是却并没有起到效果。

在这场战争中日军损失的人数大约在一万人,而俄军也有六千多人受伤。

因为俄国是世界强国,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觉得日本能够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再加上当时并没有亚洲小国打赢欧洲大国的先例,因此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并不被看好。

10旅顺203高地

10旅顺203高地

旅顺口-203高地
离开太阳沟新市区,向西逐渐进入植被繁茂的山区,203高地是这一区域的制高点。

203高地景区位于旅顺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中,距旅顺市区3公里,占地近50万平方米。

景区内保存
水岭。

战后,并且修建了一座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此山搜集的炮弹皮、废旧
203谐音的“尔灵山”,塔上铭
2001年,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203高地上修建了一处“203高地陈列馆”,内有近百幅收藏的历史照片以及数十件历史文物,翔实地纪录了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的全过程。

景区还有旅顺特技飞车表演团的特技飞车表演节目,他们的表演极具观赏性,尤其摩托车脱手倒骑和蒙面倒骑惊险而又刺激,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

并有“倒骑王”于顺业先生的精彩表演,他曾经一人创下了三次吉尼斯世界纪录。

203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公园内植被繁茂,黑松成片,山下种植着千姿百态的樱花园,有中国樱、日本早樱、八重樱、雪花樱、山樱等品种2000余株,每年春季并有大型旅游活动“樱花之旅”在此举办,是游客阅读历史、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登上203高地,举目远眺,婀娜多姿的旅顺口、闻名遐迩的蛇岛、巍峨壮观的老铁山尽收眼底,我们为祖国的壮美河山而由衷感叹!然而,回首凝望满目疮痍的战争遗址,还有那座记录了侵略者罪恶行径的“尔灵山”塔,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战争不再重演,世界需要和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04年2月5日,为了争夺战略要地旅顺,
决定突袭驻守旅顺的俄军。

2月8日,日本舰队用鱼雷袭击了旅顺的俄军舰船,俄战列舰“列特维赞”号、“策萨列维奇”号和巡洋舰“帕拉达”号遭到重创。

揭开了日俄旅顺争夺战的序幕。

为了抵抗日军,俄军在旅顺设置了东、西、中三条防线,猴石山(因海拔高度203米,被称为203高地)是西部防线的制高点。

站在高地主峰向东南眺望,可俯瞰旅顺军港。

在日军攻打203高地之前,俄军在山上仅部署了2个炮兵连,修筑了1道步兵壕、1道散兵壕,以及数个掩体等临时工事。

5月下旬,
战争金州南山战役结束后,俄军匆忙在临时工事内部署了150毫米口径加农炮、速射炮各2 门。

6月2日,俄军西伯利亚第五团进驻该阵地,指挥官是特列齐亚诺夫上校。

负责攻打203高地的是日本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他调集了第三军的大部分火炮,集中到高地附近。

9月17日,乃木希典命令炮兵不分昼夜连续轰击高地。

随着猛烈的爆炸声,防守203高地的俄军伤亡惨重。

19日,日军步兵向203高地发起进攻,主攻部队是第一、七师团。

不过,虽然日军攻势凶猛,但在俄军的密集火力打击下,难以建功。

另一方面,在日军发动攻击后,俄军也在不断加固203高地的工事;这些工事包括环绕2座主峰的深壕以及左峰上配备炮台。

为了解决驻军吃水问题,俄军甚至专门建了一座抽水站。

随着高地争夺战的进展,俄军不断增兵,并增调了7 门大炮和2门152毫米口径舰炮。

在死守203高地的过程中,俄军累计投入总兵力80多个连,近万人。

日军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
由于久攻不下,
郎自烟台到旅顺督战,乃木希典也亲至前线指挥。

日军不惜代价地在山下挖掘了一道临时战壕作为进攻依托。

到11月27日,日军将平行壕挖至距俄军环形壕约200步处。

随着黎明来临,日军280毫米榴弹炮和其他一些大口径火炮开始猛烈轰击203高地。

至17时许,俄军在高地上修筑的22个掩蔽部和西南坡上的一段胸
日军第一师、加强第4预备旅
墙被摧毁。

随后,
的第38团、7师26团的2个营,向西山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

但俄军拼死抵抗,到当晚21时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并着手抢修工事。

11月28日至29日,日军又组织多次冲锋,乃木希典被迫将第7师的后备部队投入战斗,
又以异常猛烈的火力炮击203高地。

仅29日这一天,日军的火炮便向203高地倾泻千余发炮弹。

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日俄双方士兵的尸体在阵地上堆积了四五层,填满了北坡壕沟。

11月30 日,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在进攻时被俄军击毙。

此时,驻守高地的俄军处境也变得十分危急——环形壕全部被毁,43个掩蔽部仅剩2个还算完整,阵地上的士兵实际上已经完全失去隐蔽,只能靠手榴弹和白刃格斗反击,伤亡惨重。

到12月1日傍晚,俄军5天内的伤亡人数达到1500 人,指挥官特列季亚诺夫上校也身负重伤。

俄军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不断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队,旅顺要塞总预备队很快耗尽,开始从防线其他地段和俄海军分舰队抽调力量增援203高地。

12月5日7时55分,日军再次向203高地倾泻大量炮弹。

炮击刚一开始,俄军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便亲临俄军第五团司令部,直接指挥203 高地防御战。

日军的进攻于8时15分开始,战斗很快就达到白热化。

双方士兵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203高地成了血肉横飞的巨大屠场。

至15时,俄军指挥官发现,继续向203高地派遣增援部队已于事无补,日军实际上已经占据203高地的2座主峰。

阵地上的俄军经过连续9 天的战斗也已精疲力竭,无力继续作战。

到17 时30分,俄军不得不撤出203高地。

夜幕降临后,撤下的俄军2个连试图反击,但未能奏效。

203高地争夺战就此落下帷幕。

为了攻打203高地,日军使用大小火炮360余门,发射炮弹1.1万发,其中28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2254发。

在厮杀中,日军总计伤亡1 万余人,俄军总计伤亡6千余人,203高地争夺战因此成为日俄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