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

在110年前的今天,1905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八),日俄激战,俄军被迫放弃沈阳。
1905年3月13日,连续进攻的日军已将俄军的右翼包抄起来,迫使克拉帕特金将军放弃沈阳和满洲南部。
据报道,俄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日本步兵的疯狂进攻使俄军大约伤亡20万人。
在一次战斗中,仅一个团就发动了13次冲锋。
先期发动的进攻于3月8日突破了俄军防御中心。
溃败的士兵将13门重炮丢弃在战场上。
与此同时,日军大规模集结沈阳西北,迫使俄国人北撤到离沈阳三天路程的铁岭。
仓皇逃跑的俄军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
而在日军进逼铁岭的时候,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的局势也日趋恶化。
工人居住区不断掀起反战浪潮。
各省传来的消息说,动乱局势在不断蔓延,地主和政府官员不断受到暴民的袭击。
日俄战争的原因有什么

日俄战争的原因有什么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
不过这场战争就整个世界局势而言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日俄战争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日俄战争的原因1900年,中国北方闹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是好是坏,在此暂不评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义和团运动中,驻黑龙江清军对俄军态度强硬,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
注意:是俄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
从1900年至1905年,持续占领了五年之久。
注意:是俄军,持续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五年”之久。
1904年,日本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出兵到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
注意:是“征得清政府同意”之后。
这一点,和青年朋友的历史认知有悖。
但是,它是事实。
不但这一点是事实,而且清军还派兵支援日军、共同抗击俄军。
闻所未闻吧?这些,都是事实。
经过一年半的战斗,在战死十万名日本兵之后,日本打胜了俄国。
日本军队将俄国军队从中国东北驱赶出去之后,日本将东北99%的土地,归还给了大清国。
注意:在这里,日本将它所收复的99%的东北土地,归还了大清国。
这个历史事实,与许多青年的认知相悖,但是,它是事实,铁的事实。
日本为什么要这样做?日本是活雷锋吗?日本当然不是活雷锋。
俄军败退之后,1905年,日本约了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清、日两国签订了一份《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在这个附约里面,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主要的主权,以作为日本从东北撤军的条件,在日本方面,则视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报酬: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依据这个条约,日本开始派人接管南满铁路、移民旅顺、大连,并且派了一支部队、进驻南满铁路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关东军”,驻扎的依据是《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理由是“保护日侨”。
日俄战争ppt

战争结果
• 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政府给予承 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与 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除 了接受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的所有规定外, 还额外给日本以某些权益。 • 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我国库页岛南半 部及其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俄国 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 • “朴茨茅斯条约”是一个典型的帝国主义分脏 条约。
欧洲稳定
• • 1895年,俄罗斯帝国通过划定与中亚国家 阿富汗(此时已沦为英俄两国的半殖民地) 的边界线,暂时缓和了英俄在这一地区的 冲突[1] 。 1897年,俄罗斯和奥匈帝国达成维持奥斯 曼帝国(1299~1922)的巴尔干半岛现状 的协定。后来又多次同奥匈帝国签订关于 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 19世纪后半期,各资本主义列强最后瓜分 世界的斗争加剧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俄罗斯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 转而加强与法国的关系,但同时,它并没 有放弃缓和与德、奥的矛盾的一切机会。
日俄战争(英文:Russo-Japanese War,日 文:日露戦争,俄文: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 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 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 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以俄罗斯帝 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背景
俄占东北
•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是各列强掠 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此期间,沙皇俄国 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罗斯妄图并吞整个 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 1900年8月初,八国联军1.8万余人进犯北 京。当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帝国主义侵略 军撤出北京后,占领中国东北的俄军仍赖 着不走,图谋永远独霸我东北,实现其所 谓“黄俄罗斯计划”。俄国的阴谋引起中国 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英日等帝国 主义从本身的利益出发,也坚决反对。 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签订《交收 东三省条约》,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 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国又悍然 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任命阿 列克塞耶夫为总督,实际上把我东北当成 了俄国领土,接着又重占奉天。这样,俄 国摆出一副独占中国东北并且不惜为此一 战的架势。
日俄战争名词解释

日俄战争名词解释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
下面对日俄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日俄战争:又称“日俄战争”,是指日本与俄罗斯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
该战争是为了争夺远东地区的统治权和影响力而展开的,也是亚洲历史上首次击败欧洲列强的战争之一。
2. 旅顺口:旅顺口是位于中国辽东半岛的一个自然良港,是日本海军在战争期间的重要目标之一。
日本海军以陆路和海路联合的方式攻击旅顺口,最终迫使俄罗斯守军投降。
3. 日本帝国:日本帝国是指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日本国家体制。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帝国派遣军队和海军进行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4.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领土范围横跨欧亚两个大陆。
在日俄战争中,俄罗斯帝国主要和日本进行海战,并最终失败。
5. 《朴忠天备忘录》:朴忠天是日本陆军大尉,他在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驻旅顺口港的联络官。
《朴忠天备忘录》是他在战后撰写的一份备忘录,详细记录了日本海军攻击旅顺口的过程。
6. 远东各国之间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势力角逐:日俄战争之前,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成为亚洲各国势力角逐的焦点。
中国东北是清朝的领土,而朝鲜半岛则受到朝鲜王朝的控制。
战争爆发后,日本和俄罗斯都试图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在这个地区的势力。
7. 《樱花之战》:《樱花之战》是一部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由日本作家井上靖创作。
该小说以日本海军樱花舰队的战斗为中心,生动再现了战争的激烈场面和人物的动人故事。
以上是日俄战争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这场战争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日俄战争起因是什么日俄战争结果如何

日俄战争起因是什么日俄战争结果如何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是俄罗斯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以下将对日俄战争的起因以及战争的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起因:1.欧亚大陆的争夺: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迅速扩张,欲将势力扩展至东亚。
此举引起了日本的担忧,因为日本视东北亚为其势力范围。
2.韩国半岛的争夺:阻碍俄罗斯进一步扩张的是位于韩国的朝鲜王朝,而日本则视朝鲜为自己的影响力范围。
俄罗斯试图通过支持朝鲜王朝来稳定其在朝鲜的地位,这引发了与日本的冲突。
3.俄罗斯渴望港口:俄罗斯一直追求一个冬季不冻港口,以便更好地发展其海洋势力。
其在太平洋港口的争夺引起了与日本的冲突,因为日本也追求在该地区建立军事基地。
4.侵略满洲的双重目的:俄罗斯力图通过它在远东与日本和中国的交界地区满洲的扩张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确保中国东北地区的大片领土,二是封锁出海口。
二、战争结果:1.俄罗斯的受损:战争初期,俄罗斯帝国军队在日本海海战中损失惨重,丧失了部分海军力量。
陆地战争中,俄军在战略上也未能占据优势。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俄罗斯军队遭遇了沉重的损失。
2.日本的胜利:尽管日本在战争初期军事实力明显不如俄罗斯,但日军积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发起了一系列成功的进攻。
日本在陆地和海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最终迫使俄罗斯帝国于1905年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和南满洲的主导地位。
3.海洋霸权的转移:经过战争,俄罗斯失去了其在远东地区的海洋霸权地位,使得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的第一强国。
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重要的亚洲国家之一总结:日俄战争的起因主要是双方在争夺欧亚大陆和韩国半岛的势力范围,以及俄罗斯力图在远东地区取得港口和控制满洲的目标。
战争结果是俄罗斯受损,日本取得胜利,并成为亚洲的主要强国之一,俄罗斯的远东霸权地位转移到了日本。
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

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事实上是由于两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产生冲突而引发的。
战争结束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包括领土变动、民族问题和地缘政治影响等方面。
一、领土变动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领土发生了重大变动。
根据《朴茨茅斯和约》,俄罗斯放弃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将南满洲铁路租借给中国。
而日本则获得了辽东半岛南部和中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权。
这些领土变动使得日本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势力国之一,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民族问题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民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战争期间,日本曾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并试图同化朝鲜人。
而俄罗斯在战争中失去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这导致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移民问题。
随着战后局势的变化,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焦点之一。
三、地缘政治影响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前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东北亚地区,战后转变为以日本为主导的局面。
日本通过战争获得的领土和影响力使其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势力。
而俄罗斯在战后的失败使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这种地缘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东北亚地区的发展走向。
四、经济合作与竞争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积极展开了经济合作与竞争。
日本在战后通过租借权的获得,加强了对南满洲铁路的控制,并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日本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通过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寻求恢复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领土变动使得日本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势力之一,而俄罗斯的影响力减弱。
民族问题和地缘政治影响也成为该地区的关注焦点。
日俄战争对欧洲大国关系的影响

日俄战争对欧洲大国关系的影响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即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期在亚洲爆发的一场重要冲突。
该战争对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文中,将从各个方面探讨这种影响。
首先,日俄战争打破了欧洲大国对亚洲的传统战略认知。
在战争开始之前,欧洲大国普遍认为俄罗斯是亚洲最强大的国家,而日本是亚洲的较弱国家。
然而,日本战胜了俄罗斯,并让欧洲大国对其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这改变了他们对亚洲的战略考量,使他们开始将日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力量因素考虑进去。
此外,日本胜利还激发了其他亚洲国家对欧洲大国的自信,鼓舞了他们追求独立和自主的积极性。
其次,日俄战争加剧了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和紧张局势。
胜利使日本成为亚洲的新霸主,威胁了欧洲大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
因此,欧洲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亚洲殖民地和贸易利益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对抗。
这导致了俄国、德国、法国和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深了欧洲的分裂和对抗。
此外,日俄战争也影响了欧洲国家的军事发展。
欧洲大国观察到日本高效率的军事组织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对此深受启发。
他们开始推动自己的军事现代化和军队,以保持在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日俄战争可以说是欧洲军事现代化的催化剂之一、这对欧洲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欧洲军事力量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日俄战争的发展和结果也引起了欧洲国家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重新思考。
博弈论认为,“不打未来之战,而胜过往之战”。
胜利使得日本进入国际政治舞台中心,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大国对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重新思考。
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利益和角色,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变化的局势。
这导致了欧洲大国在亚洲地区的重新布局,以增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最后,日俄战争也使马歇尔·库恩海军计划(Marshal Kuenn'sNaval Program)的实施成为了欧洲大国间争夺优势的手段。
这一计划促使英、法两国开始加强他们的海军力量,以保持对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控制。
日俄战争

对俄国:战争导致少皇专制度遭受削弱,国内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战争导致了革命,是的,它就是被列宁称之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的“1905”革命)
对亚洲:日俄战争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对世界:这场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确
立了日本的强国地位,改变了远东的力量对比。日俄战争是近代历 史上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
原因分析:
日俄战争中俄国的失利是必然的,俄国虽然 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并未改变俄国的社会 性质,依然为封建君主专制,难以抵抗新兴 资产阶级的冲击,外加中国的中立、英国与 日本结盟、自己政府及官员的腐败无能和指 挥失误、日本渗透的间谍等多方面的原因, 造成了俄国的惨败。
1905年6月,美国出面调停。1905年9月5 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承认 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 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 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 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 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 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此 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 远让与日本。
三、国际因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19世纪 末到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在争夺中国中矛盾重重 3、1902年英日同盟的形成,给了日本极大支持。(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 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因此, 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英美两 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4、1902年俄法同盟的形成,把矛头指向英日盟(法国拉笼俄国是为了对付德国, 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 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 压力。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给与 承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清 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 约》,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 有规定外,还额外给日本以某些权益。、 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我国的库页岛南半 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给 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 给日本,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 《朴茨茅斯条约》是一个典型的帝国主义分赃条 约。
(1)双方强调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并使其 中任何一国“完全不受到侵略”,当英、日的 “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两国均可采取必要的 措施; (2)缔约一方与第三国作战,他方应严守中立;— 方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作战,他方则应给予 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并由两国协商后媾和。 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的,它的建 立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俄战争
远东的战火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 (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 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 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占领东北
在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同时,沙俄还单独出 兵侵占我国东北,并制造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 屯等震惊中外的惨案。 从1900年7月底至10月1日,沙俄出动17万侵略军 迅速占领我国东三省全境。 1900年11月8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奉天交地 暂且章程》,东三省名存实亡。 沙俄的侵略行径,引起了对中国东北抱有同样侵 略野心的日、英、美等国的强烈不满,于是列强 围绕沙俄撤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俄国舰队向远东航行的同时,日本联合舰 队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督促下,频繁进 行实弹射击训练。东乡认为“一门百发百 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作好充分的 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 队。
对马海峡海战
1905年5月27日 日期: 至5月28日
地点: 对马海峡
虽然俄国舰队实力可观,但舰队中的新旧战舰难 以协调行动;新服役的战舰官兵尚不能熟练掌握; 官兵素质低下,士气比较低落。另外由于历时8个 月的漫长航行,旅途疲劳使整个舰队的作战能力 严重下降。 该舰队原先得到的命令是驰援旅顺港,解除日军 的封锁。但是在他们到达马达加斯加时,就已得 到了旅顺失守的消息,不得不改投俄国的符拉迪 沃斯托克(海参崴)。
19世纪晚期,日本创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1866年-1873年,年平均发展 速度为32.2%,堪称世界之最。但其工业 产值仅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
结论:俄 、日分别向帝国主义过渡
英日同盟
俄国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使日本和英国感 到愤怒和不安。为此,在英国倡议下,英、 日双方于1901年10月在伦敦举行结盟谈判。 1902年1月,两国在伦敦签订了《英日同盟 条约》,其主要内容为:
日本获得压倒性 结果: 胜利
东乡平八郎大将在日军旗舰三笠号 舰桥上指挥战斗的油画
参战方
日本海军
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 4艘战列舰、 23艘巡洋舰、 2艘装甲海防舰、 驱逐舰、鱼雷艇(略)
俄罗斯海军
指挥官 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海军中将 兵力 8艘战列舰、 3艘装甲海防舰、 9艘巡洋舰、 驱逐舰、辅助舰(略) 伤亡 4,380人阵亡、 5,917人受伤, 16艘舰只(6艘战列舰、其他10艘) 被击沉、 自沉6艘、 被俘7艘、 逃亡中立国6艘、 回港3艘 舰队司令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海军上 将以下约6,100人被俘
88,000人阵亡 173,425人受伤
日俄战争
1904年2月6日,日本在英、美的支持下,对驻扎在旅顺的俄国
舰队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
中国的旅顺成为日俄战争前线
相爆 战 日不继发 。 本一宣。年在英 而样布随 英日 不,“后月、同 利国中,日美盟 于际立英不的建 俄形,、宣鼓立 国势但美而动后 。总各、战下, 的国法,,日 来的、日日本 说态德俄本积 有度等战于极 利却国争 备 2 8 1904
1905年9月5日,日俄签定《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库页岛南
部和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及权益转让给日本。日本 强迫清政府增开长春等16处为商埠,在营口等地划定租界。
一艘遭重创的俄军巡洋舰正在下沉
战争结果
当时俄国因国内爆发俄国1905年革命,无心再战; 日本由于战争消耗,已筋疲力尽,也急欲结束战 争。美国担心日本过分强大,就从中调停。 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代表于8月9日在美国新 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城举行和谈,并于9月5月 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背着中国,擅自在中 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
117人阵亡、 583人受伤 3艘舰只(鱼雷艇)沉没
战役以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摧 毁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海军中将指挥的俄国第二太 平 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而自己仅损失三艘鱼 雷艇,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一场海战。巡洋舰分 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 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 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 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俄军与日军在沙河展开激烈攻防战
奉天前线的俄国炮队
整个俄国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原本三倍于 日本海军,但却分为波罗的海舰队、黑海 舰队和太平洋舰队。 由于在1904年8月,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 重创并被围困于旅顺港,而黑海舰队又因 要对抗土耳其并且受条约限制不能通过达 达尼尔海峡而无法抽调,俄国不得不派遣 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上将率领由波罗的海 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绕过半 个地球,由波罗的海出发,绕过非洲好望 角前往中国,途经北海、大西洋、印度洋 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前往远东作战。
日俄双方积极 调动军队
战争概述
日期:
地点: 结果: 起因:
1904年2月8日 - 1905年9月5日
中国东北地区、黄海 日本胜利;朴茨茅斯和约 双方争夺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
参战方 俄罗斯 日本 指挥官 齐诺维· 罗杰斯特文斯基 东乡平八郎
兵力 500,000人 115,000人阵亡 146,519人受伤 80,000人被俘 400,000人 伤亡
俄国的工业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861年-1900年, 总产量增加了6倍…80年代,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经济上,仍有大量农民被迫以自己的劳力、牲畜 和农具为地主种地,获取极低微的报酬;政治上, 贵族地主把持政权,沙皇拥有不受限制的绝对权 利。 俄国经济基础相当落后,工业发展依赖于外国资 本,难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竞争…这个具有军 事主义传统的国家,在20世纪初,有130万现役 军人,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