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前俄国作战计划探析

合集下载

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

论日俄战争前的俄国海权战略

作者: 曹群
作者机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研究
页码: 151-17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日俄战争 俄国 海权战略 远东问题 亚太战略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周边海权发展战略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不得不在相隔甚远的太平洋、波罗的海、黑海三个海域与不同的对手为敌。

俄国的应对方略是,在保持强大的陆军的同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在全球抢夺势力范围,从而开始在三大海域建设独立的作战舰队。

然而,俄国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力支撑其全球殖民扩张所必需的海上力量发展计划。

同时,在内部派系斗争因素的影响下,俄国缺乏一贯和一致的策略,且在威胁预判和战略谋划上存在重大失误。

在当时,制海权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败至关重要,俄国的海权战略与其亚太战略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俄关系的发展走向及冲突结局。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1.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日本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严重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和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只能借助军事侵略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市场、资源和资金问题。

因此日俄战争的爆发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经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也由此展开。

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1885年前后,日本出现了创办企业的热潮,机器工业迅速发展。

到1893年,日本共有工厂3019家。

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日本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使它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

再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总计二亿三千万两。

日本在得到这笔巨款后,主要用于扩大军备和兴办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从1894年到1902年,日本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增加了5.2倍和1.3倍。

公司的资本,1903年比1894年增加了3.3倍。

据统计,在甲午战争后的10年内,日本各个工业部门的公司总数,已由2844家增加到8895家。

不仅数量激增,而且机械化程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成品与半成品的出口的增长,特别是1887-1892年的5年间,纺纱设备扩大了5倍,产量扩大了9倍,资本比重占全部工业资本的40%以上。

除了发展最快的纺织工业外,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得到巨大发展。

为了发展钢铁工业,日本于1897年开始创办规模空前的八播制铁所。

这家工厂成为日本钢铁工业大发展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日本的生铁产量和钢材产量1904年分别为68000吨和59900吨,1905年则上升为79000吨和71100吨。

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的其它部门也跟着发展起来。

远东战场苏联对日本的进攻

远东战场苏联对日本的进攻

远东战场苏联对日本的进攻1945年春季,远东战场的苏联军队发起了对日本的进攻,这是二战末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本文将详细讨论苏联军队在远东战场对日本的进攻行动,并分析其背景、战术和战果。

一、背景介绍1.二战全球形势二战中,苏联是与德国作战最艰苦的国家之一,经历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

然而,随着德国在欧洲战场的失败,苏联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开始转移到远东战场。

2.日本在远东战场的态势日本在远东战场上享有一定的优势,其军队装备精良,并且在战术和战略上拥有相当的经验。

然而,随着德国的失败,日本开始感受到了来自盟军的巨大压力。

二、苏联军队的进攻行动1.主要战役介绍苏联军队的进攻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战役:渡垂井口-沙波宫战役、尼姆巴脚战役、滨田川战役等。

2.战术与战略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战略,包括突袭、强攻和迂回等,有效地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抵抗。

苏联军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战术层面上灵活应对日本军队的各种战术。

3.武器装备苏联军队在远东战场上装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如坦克、火炮和飞机等。

这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为苏联军队的进攻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优势。

三、战役结果与影响1.战役结果在苏联军队的坚决进攻下,日本军队逐渐溃败,多个重要城市相继被占领。

苏联军队以优势态势完全击败了日本军队,迫使日本在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2.对远东战场的影响苏联军队对日本的进攻在远东战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苏联军队的胜利削弱了日本在远东的势力,使其无法再分散兵力对抗其他盟军。

其次,苏联军队的胜利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进程,为战争的结束做出了贡献。

3.对世界战局的影响苏联军队对日本的进攻不仅仅影响了远东战场,也对整个世界战局产生了影响。

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胜利使其成为战后世界的重要角色之一,并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语苏联军队在远东战场对日本的进攻是二战末期的重要战役,不仅击溃了日本军队,也为战争的结束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联军队的战术与战略灵活多变,武器装备先进,战果辉煌。

浅谈日本与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以1894年至1906年为例

浅谈日本与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争夺——以1894年至1906年为例

Vol.35No.1Jan.2014第35卷第1期2014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中国东北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过山海关长城一线可以深入中国内地,是中国首都北京的北方屏障。

北面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紧邻,通过该地区可以深入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南面紧邻日本海,是日本进入亚欧大陆的跳板。

西面可以深入到内外蒙古,这里拥有丰富的木材和矿产资源。

正因为中国东北这种重要的地位,所以到近代以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俄国首先利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将势力深入到东北地区。

在这里修筑铁路,大量移民。

并且以武力威胁为手段又充分利用当时朝鲜王朝的国内政治派系斗争将自己的势力深入到朝鲜。

一时间俄国成了当时在东北亚地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

妄图通过贪婪的“远东政策”把中国东北变成自己的“黄俄罗斯”。

俄国的在中国东北的种种行径对于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日本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

日本对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应对,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了日本对当时国际形势走向的准确把握能力。

本文拟对1894年至1906年日俄两国对中国东北地区所进行的争夺进行叙述,揭示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此消彼长来阐明日本在这一阶段成功对中国东北所进行的势力渗透是日后能够对中国内地和亚洲其他地区进行侵略的重要先决条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相关的文章,笔者发现关于近代外国势力对中国东北争夺的文章很多,但是这些文章大多是以某个历史事件为背景分析当时时局的。

例如以甲午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如张秀兰《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张林、黄湛《论甲午战争前后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等。

以日俄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如朱海燕《日俄战争后日俄美的东北亚政策》、权赫秀《日俄战争对近代中韩关系的影响》、安成日、刘艳《日俄战争与东北亚国际体系的重构》、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知》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沙俄海军:东线对抗德国和奥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沙俄海军:东线对抗德国和奥匈
在战争中,俄海军在波罗的海主要进行水雷战:1914年,布雷5224枚-攻势布雷(在波罗的海南部)1598枚;1915年6482枚-攻势布雷2330枚;1916年13936枚,布雷给德国与土耳其海军带来一定威胁。德军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在1916年11月11日出动驱逐舰11艘,企图奇袭帕尔斯基港,不料在两次通过俄军水雷阵地时,先后损失7艘驱逐舰,这是德海军在战争期间所受最严重损失之一。战争期间,共布雷3.5万枚,构筑岸炮炮垒59座,设置岸炮206门。
1917年9月28日-10月6日(10.11-10.19),德国海军再次袭击里加湾,此次出动战列舰10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8艘、潜艇6艘、护卫舰5艘、布雷舰1艘、布网舰3艘、扫雷舰艇100艘、船110艘、飞机94架、飞艇6。
德军作战部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次占领埃泽利岛(今萨列马岛)、蒙岛、达戈岛(今希乌马岛);第二阶段是歼灭里加湾俄海军主力;第三阶段是从海上和路上进攻彼得格勒。俄海军有舰艇12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3艘、扫雷舰艇17艘、炮舰3艘、潜艇3艘(英国)、布雷舰2艘、布网舰3艘、护卫舰9艘、船24艘等),飞机30。最终德军占据蒙岛后未突入里加湾,其舰队主力奉命返回北海,从而未能实现其作战计划。德军损失驱逐舰10艘、扫雷舰6艘,伤战列舰3艘、驱逐舰13艘、扫雷舰4艘;(德军资料称损失驱逐舰2艘及一些小艇,伤战列舰3艘)。俄海军损失战列舰2艘、驱逐舰1艘,伤舰艇6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等);西方资料认为除损失2艘战列舰外,还损失潜艇5艘(后打捞修复2艘)和驱逐舰3艘。
战争期间,俄国政F向它的盟国与中立国定购了步枪600万、机枪2万、飞机3200、汽车2万、摩托车2.5万多辆、机车400、车厢13160节,主要从北海海区运输;为此,1915年进行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港的扩建以及摩尔曼斯克港的建设。1916年初,组成了防御喀拉湾的特遣中队,拥有辅助巡洋舰2艘、扫雷舰1艘、布雷舰1艘、测量船1艘。

解密:日俄战争前两国是如何做着战争准备的?

解密:日俄战争前两国是如何做着战争准备的?

解密:日俄战争前两国是如何做着战争准备的?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

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中国长江流域。

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

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中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

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 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

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

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

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

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

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

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推行这种政策。

当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它加煤。

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

这样,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

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

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俄罗斯,内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对日战争问题上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

但在同日本争夺中国和朝鲜等基本的方面这两派是一丘之貉,都是沙皇*** 对远东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

一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

他们看到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在欧洲和远东)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某些让步,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再伺机决战。

日俄战争的教训

日俄战争的教训

日俄战争的教训日俄战争,也称为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场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日本和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场战争的教训。

资源分配与准备在日俄战争中,俄罗斯在资源准备和战时调度上面临了重重困难。

俄军在运输、补给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日本则利用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灵活性,有效利用资源并迅速作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表明,充分利用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情报收集与利用情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情报工作做得相对较好,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采取了有效战术,而俄方则在情报工作上存在疏漏,对敌情了解不足,给战局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这提示我们情报收集与利用必须做到及时准确。

战略与战术日俄战争中,日本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充分利用其快速机动的优势,成功地针对俄军的弱点展开攻击。

相比之下,俄方战略较为僵化,未能快速应对变化,导致了一系列失利。

这说明,在战争中,灵活的战术和时刻调整的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军纪和管理军纪和管理问题也影响了日俄战争的走势。

日本军队严格遵守纪律,管理有序,士气高昂,而俄军则存在纪律问题和指挥混乱,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和士气。

这提醒我们在战争中,保持良好的军纪和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日俄战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教训。

从资源分配与准备,情报收集与利用,战略与战术,军纪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历史虽已逝去,但教训永存,让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以上就是关于日俄战争的教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思考。

远东铁路战争中的日俄对抗

远东铁路战争中的日俄对抗

远东铁路战争中的日俄对抗1904年2月,日俄两国就朝鲜半岛的统治权问题进行了军事冲突,标志着远东铁路战争的开始。

这场战争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向着亚洲大陆本土扩张的一次尝试,也是俄罗斯对远东地区和东北亚利益的一场争夺。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与俄罗斯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最终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

一、远东铁路的建设与战争前期的背景远东铁路的建设,是俄罗斯沿着斯凯爾山地铁路系统向东延伸,连接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个重要计划。

而中国东北地区作为连接俄罗斯与日本的中转站,自然成为了建设远东铁路的关键地区。

但是,当时大清政府并不具备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条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政府不得不将东北地区租借给俄罗斯。

俄罗斯在东北地区的扩张行为,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

日本对东北地区的利益具有明显的优先权,但是清政府则多次放任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扩张。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亚洲大陆本土扩张之路遇到了重重困难。

因此,日本通过外交手段,试图迫使俄罗斯从东北地区撤出。

但是,俄罗斯长期在东北地区的扩张行为,吞并了大片的中国领土,更让日本看到了东北地区利益的重要性。

于是,日本选择了通过武力手段解决问题。

二、战争爆发1904年2月,日本向俄罗斯宣战,正式爆发了远东铁路战争。

日本在战争初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作战策略,打击了俄军的先锋部队,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接着,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妥的作战计划,巩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此时,俄罗斯政府意识到自己在远东地区的疲弱,开始寻求和平谈判解决问题。

三、战争收尾日俄双方在美国城市波特兰进行了和平谈判。

经过艰苦努力,两国最终达成了和约协议。

其中,重要条款是日本收回全部关东地区及其所有权,并取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俄国同意在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被削弱。

这场战争的结果,实际上是俄罗斯的一次失败。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俄两国曾经尝试过与对方合作,但是最终由于对亚洲利益的争夺,两国的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俄战争前俄国作战计划探析
作者:万安中
作者单位: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25(4)
被引用次数:1次
1.W G Beasley The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1975
2.A M Pooley The secret Memoirs of Count Tadasa Hayashi 1915
3.库罗伯特金俄国军队与对日战争 1980
4.A M Pankratora A History of the U S S R 1948
5.谢 尤 维特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维特伯爵的回忆 1983
6.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 1957
7.L L Ahemed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Far East 1981
8.Seton- Watson Hugh The Russian Empire 1801-1917 1967
9.A J Brown The Mastery of the Far East 1919
10.Teresa Lawrence Notes on European History 1870- 1960 1974
11.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 1978
12.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986
13.巴拉拉;杰拉维奇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1814-1914) 1978
14.Ian Nish The Origins of the Russo - Japanese War 1985
15.国家中央档案馆日俄战争 1976
16.G Stokes Stokes Modern China and Japan 1975
1.李华论非军事因素对日俄战争的影响[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2008(8)
2.汪官锋.何敏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原因再认识[期刊论文]-南北桥2008(6)
3.李赫明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调整方向[期刊论文]-西伯利亚研究2001,28(5)
4.陈海宏美国新世纪军事战略的形成[期刊论文]-探索与争鸣2005(2)
5.李素芝.杨永勤高原"连锁反应"作战中卫勤信息化建设探讨[期刊论文]-西南国防医药2004,14(2)
6.肖丁.王平.叶雪清.XIAO Ding.WANG Ping.YE Xue-qing部队作战能力评估程序研究[期刊论文]-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8,22(3)
7.吴义文.周华邦透视俄罗斯军队体制改革[期刊论文]-国防科技2006(9)
8.伊夫扩充全球军事基地制定"10-30-30"战略模式美国要能一年打赢五场战争[期刊论文]-军事史林2004(8) 1.汪官锋.何敏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的原因再认识[期刊论文]-南北桥 2008(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nxb20030401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