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的真相

合集下载

日俄战争的战争背景介绍

日俄战争的战争背景介绍

日俄战争的战争背景介绍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日俄战争的战争背景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日俄战争的战争背景介绍1895年,俄罗斯帝国通过划定与中亚国家阿富汗(此时已沦为英俄两国的半殖民地)的边界线,暂时缓和了英俄在这一地区的冲突。

1897年,俄罗斯和奥匈帝国达成维持奥斯曼帝国(1299~1922)的巴尔干半岛现状的协定。

后来又多次同奥匈帝国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

19世纪后半期,各资本主义列强最后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转而加强与法国的关系,但同时,它并没有放弃缓和与德、奥的矛盾的一切机会。

19世纪末期,兴起于欧洲东部、后向西亚、巴尔干和亚洲北部扩张的俄罗斯的领土已经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陆地面积17%。

据俄国1904年所作的人口调查,总人口约为1.41亿人。

总之,这个时期对俄国来说,欧洲处于相对平静之中。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进行重新分割。

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罗斯妄图并吞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

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罗斯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

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

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日俄战争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争霸第一战,日俄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所进行的肮脏战争。

战争的主战场、受害者中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置身事外”。

这场战争也并非简单的日俄两国的战争,而是两个集团的较量,实质上是英、美为了自身利益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一次围剿,日本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

这其中的波谲云诡、生灵涂炭、利益争夺让人侧目。

一、甲午之殇,以夷制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帝国惨败,战胜的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中割让辽东半岛一事,沙皇俄国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日本已严重威胁到其在远东的利益。

随后在俄、法、德三国的强力干预下,日本被迫将到嘴的肥肉——辽东半岛归还清廷。

日本当时的实力尚无法和俄国及其他列强相抗衡,只好忍气吞声隐忍下来。

从此俄罗斯成了日本的头号假想敌,日本开始了卧薪尝胆的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的目光逐渐转向东方,制订了“黄俄国计划”,妄图并吞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将其变成“黄俄罗斯”,并在中国辽东沿海夺取一个常年不冻港。

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借此勒索清廷。

中国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买自己的土地,俄国却自称是他的功劳,要求中国与其签署《中俄密约》。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兴建一条西起满洲里,经哈尔滨,一直到海参崴的“东清铁路”;除此之外建一条由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的南满支线,加上强租旅顺及大连港,这一系列动作,使得视东北为禁脔的日本更加如芒在背。

甲午战争后日本已占据朝鲜,其必将觊觎中国东北,此时的清帝国已无力抵御日本势力的侵入。

所以李鸿章乃至清廷认为引进俄国势力以制衡日本,使两强相互争夺和消耗。

1896年6月,还带着《马关条约》谈判期间日本“爱国者”留下的枪伤的李鸿章,作为清廷特使出访俄国,签下了臭名昭著的《中俄密约》。

“以夷制夷”一直是李鸿章一生和列强周旋的基本策略。

然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的朝廷。

二、各怀鬼胎,纵横捭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日俄战争:一场在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日俄战争:一场在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日俄战争:一场在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作者:文洲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第12期如果把“日俄战争”比作一局大棋的话,那么第一颗棋子的落子,要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说起。

甲午一战,清政府向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之外,其实还有一系列的附属条件:承认朝鲜归日本控制,并割让辽东半岛。

然后,俄国就拍桌子跳了起来。

按理说,这是指涉及到中日双方的事,俄国人急什么呢?那是因为不仅是辽东,俄国早就把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可以说是准备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为此,俄国拉来了自己在欧洲的两个盟友德国和法国,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这就是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

由于日本在甲午一战中也耗尽了大量国力,所以在清点了一下自己的筹码之后,只能再向清政府敲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后,被迫归还了辽东半岛。

虽然岛是还了,但日本人这个梁子却结下了——他们不恨中国人,恨俄国人。

1900年,第二颗棋子又被埋下:“义和团”运动爆发了。

因为“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组成了近2万人的军队直扑天津和北京,但有意思的是,其他国家的军队打着“解救本国大使馆和侨民”的旗号,好歹去的是直隶方向,而俄国却立刻发动15万军队大举进攻根本没有什么“义和团”的东北,随后占领东北全境。

在其他国家军队都撤出北京之后,俄国人没有一点要撤军的意思——就是准备赖着不走了。

眼看俄国就要实现它所谓的“黃俄国计划”,独占中国的东北全境,这回轮到日本人坐不住了(清政府把消息透露给了日本)。

他们拉着英国和美国开始干涉,要求俄国必须撤军。

这回轮到俄国清点一下自己的筹码,算下来觉得和列强作对不值得,最终签署了《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承诺在一年半之内全部撤兵。

于是,东三省算是还了,但俄国人的梁子也结下了——他们也不恨中国人,恨日本人。

日俄战争在台面上是一场单挑,但在台面下,其实是一场群架。

以日本当时情况,虽然经过“明治维新”后国家实力迅速膨胀,但要他们单挑堪称“巨无霸”的俄国,心里也是没底的。

日俄战争起因是什么日俄战争结果如何

日俄战争起因是什么日俄战争结果如何

日俄战争起因是什么日俄战争结果如何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是俄罗斯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以下将对日俄战争的起因以及战争的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起因:1.欧亚大陆的争夺: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迅速扩张,欲将势力扩展至东亚。

此举引起了日本的担忧,因为日本视东北亚为其势力范围。

2.韩国半岛的争夺:阻碍俄罗斯进一步扩张的是位于韩国的朝鲜王朝,而日本则视朝鲜为自己的影响力范围。

俄罗斯试图通过支持朝鲜王朝来稳定其在朝鲜的地位,这引发了与日本的冲突。

3.俄罗斯渴望港口:俄罗斯一直追求一个冬季不冻港口,以便更好地发展其海洋势力。

其在太平洋港口的争夺引起了与日本的冲突,因为日本也追求在该地区建立军事基地。

4.侵略满洲的双重目的:俄罗斯力图通过它在远东与日本和中国的交界地区满洲的扩张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确保中国东北地区的大片领土,二是封锁出海口。

二、战争结果:1.俄罗斯的受损:战争初期,俄罗斯帝国军队在日本海海战中损失惨重,丧失了部分海军力量。

陆地战争中,俄军在战略上也未能占据优势。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俄罗斯军队遭遇了沉重的损失。

2.日本的胜利:尽管日本在战争初期军事实力明显不如俄罗斯,但日军积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发起了一系列成功的进攻。

日本在陆地和海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最终迫使俄罗斯帝国于1905年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和南满洲的主导地位。

3.海洋霸权的转移:经过战争,俄罗斯失去了其在远东地区的海洋霸权地位,使得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的第一强国。

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重要的亚洲国家之一总结:日俄战争的起因主要是双方在争夺欧亚大陆和韩国半岛的势力范围,以及俄罗斯力图在远东地区取得港口和控制满洲的目标。

战争结果是俄罗斯受损,日本取得胜利,并成为亚洲的主要强国之一,俄罗斯的远东霸权地位转移到了日本。

日俄战争俄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俄战争俄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俄战争俄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争。

尽管俄国在战斗力上处于明显优势,但最终俄国却被日本击败。

下面将从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俄国失败的原因。

首先,在军事方面,俄国的军队在筹备和组织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俄国的军队缺乏战斗经验,同时还存在许多落后的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

与之相比,日本经验丰富的军队采取了精心策划和灵活的战术,充分利用了速度和机动性优势。

另外,俄国在军事装备上也存在明显劣势。

日本舰队拥有先进的战舰,而俄国在远东地区的舰队缺乏现代化的舰船。

其次,在政治层面,俄国的战争目标模糊不清。

俄罗斯帝国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展其在远东地区的领土,并实现对大连及其周边地区的控制。

然而,由于政府内部存在不同的意见,俄国在战争目标和策略上没有形成一致,导致军队指挥层面出现混乱。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在战争目标和策略上有明确的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第三,在经济方面,俄国的经济实力并不足以支撑一场长期的战争。

俄国在远东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网络。

这导致俄军补给线的困难,无法迅速向远东地区输送物资和军队。

另外,俄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规模战争所需的资源和军费开支。

最后,在社会层面,俄国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官僚主义问题。

俄国的官员和将领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忽视士兵和民众的需求。

这导致士兵士气低下,战斗意志不强。

而日本则在军队中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了士兵的训练和人性化待遇,使士气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日俄战争俄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军事上的弱势、政治目标不清、经济不足以支持长期战争和社会问题。

这场战争的教训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俄国政府在随后的几十年内进行了一系列军队和社会的。

读《日俄战争》

读《日俄战争》

读《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历史文化学院2013级闵康2013011046日俄战争不管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世界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日俄战争的胜利意味着日本帝国的真正崛起,而太平洋战争的失败则意味着日本帝国的灭亡。

对俄国来说,希望于以“对一个不起眼的对手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战争胜利,在某种意义上也能满足其提高威望、巩固统治的意愿”的破裂导致国内矛盾的激化。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情愿被暴君的鞭子抽打也不愿在懦夫脚下苟活的民族。

实际上来说,日俄战争是当时世界上“诸帝国的重组”。

被国内一些史学家称为“是国际帝国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这场战争,国内学者在80年代做了很多研究,成果丰硕。

但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战争史上陷入了一种迷惘中。

国内军事史和战争史的现状,只要是研究二战以外的战争的著作,都是很少的。

如果是研究20世纪以前战争的作品,就更加少了。

没办法,国内的军史作家们似乎完全被二战迷住了,每年出版的各种二战史著作数以十计,可我至今为止也没有看到一本专门介绍克里米亚战争的书籍。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言,本书侧重于,开战背景和海战的叙述。

我现在就开战背景做一些自己的看法与陈述。

明治维新之后,;西方主流社会对于发生巨大变革的日本社会产生了多种不同看法。

欧美负责对日关系的官员对于明治维新的态度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是西方大众,无论是贵族富豪或是平民百姓,则更多的是持歧视的看法。

当时在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了日本猴子之歧视称呼,这一方面是取笑日本人身为黄种人所拥有的面部特征,另一方面则是戏虐日本人像猴子一样学习“人类”(即西方人)的一举一动。

但日本人并未动摇,反而更加卖力的去模仿,因为这关乎了他们民族之存亡。

这些大众舆论虽然不足以造成俄国失败的事实,但反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二者之间就为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跨度,并且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日本方面:1、战略眼光:俄国屯兵中国东北不肯撤军,立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觉,当日本政府察觉到俄国有控制朝鲜半岛的企图时,便有武力解决的倾向并且是正确的。

日俄战争的启示

日俄战争的启示

日俄战争的启示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期的一场重要战争,发生在1904年至1905年期间,打破了兴起中的日本和传统强大的俄罗斯之间的平衡。

这场战争对于后来的历史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启示。

战争的背景日俄战争起因于日本对俄国在远东地区扩张的不满,并且在日本袭击俄国在东京湾的波罗的海舰队后,双方正式宣战。

尽管俄罗斯在规模和资源上远超日本,但日本在战争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利,打破了当时世界上大国的平衡。

启示一:技术装备的重要性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

日本仿造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并且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军事实力。

这告诉我们,技术装备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军事实力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以确保国防实力的持续提升。

启示二:灵活的战略与策略日本在战争中展现出了灵活多变的战略和策略。

他们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海军战术,通过闪电战和近程打击等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强敌时,需要保持头脑冷静,善于变通和灵活运用策略,不拘泥于传统战法,以求取出其不意的战斗优势。

启示三:国土利益至高无上日俄战争的背后是对国土与领土利益的争夺。

日本为了保卫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选择与俄国开战。

这表明,对国土和领土的保护至关重要,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是任何国家的首要任务,千万不能忽视。

结语日俄战争的启示告诉我们,在国际社会上,强者才有话语权,不断提升技术装备和军事实力、灵活多变的战略规划、国土利益至高无上,这些都是构建国家繁荣昌盛和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与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与未来,不断前行。

日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日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日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日俄战争地区跨度极大,横跨整个西伯利亚,是非常有名的战争之一。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日俄战争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日俄战争的原因为了争夺我国东北领土及矿产资源。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战争结果日俄战争结果是日本战胜了俄国,取得了日俄战争的最终胜利。

而由日俄战争结果导致的最为明显的事件则是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战争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俄国作为一个战败国,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所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使得俄国损失了很多的利益。

战争结束后,日本和俄国双方领导人在《朴茨茅斯和约》上签字,俄国同意了该条约上的所有内容。

第一条内容是有关对朝鲜的统治权,俄国同意日本在朝鲜地区享有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军事、政治以及经济;同时,俄国在东北地区的煤矿以及各种物资也通通都归日本所有;日本在朝鲜占有主导地位,只要是日本认为可实施的策略,俄国不能进行任何干涉。

《朴茨茅斯和约》第二条的内容则主要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日本在东北地区享有对煤矿的控制权,还包括铁路的使用权。

同时俄国还要将他之前所占领的库页岛割让一部分给日本。

而且在库页岛归属日本后,岛上之前所有归俄国管辖的公共物资及财产都归属于日本。

第三条内容则是关于军队驻扎的问题。

在铁路沿线,除了护卫兵以外,日本和俄国的军队都要撤离出中国东北地区,不再干预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且,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只能用于经济领域的发展,而不能服务于政治军事领域。

第四条内容,俄国在东北不能够再享有平均主义的权利,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所占领的地区,在日俄战争结束后都归日本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日两国交恶的历史,就从这场“鸡同鸭讲” 的争辩中,步步激化。国民政府“铁腕救国”, 在民族道义上,对不对?当然对。但是,在当时的 具体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的“利 益最大化”?则未必。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写史的态度,是 “只讲事实,不讲道理”。谁对谁错。读者可以 自己去评判。我只负责还原事实。这就是“九一 八事变”爆发的主要历史背景和缘由。
日俄战争的真相
• 1900年,中国北方闹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 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是 好是坏,在此暂不评论。需要指出的是: 在义和团运动中,驻黑龙江清军对俄军态 度强硬,俄军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 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注意:是 俄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全境”。从 1900年至1905年,持续占领了五年之久。 注意:是俄军,持续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 “五年”之久。
• 这就是为什么清政府甘愿签署《会议东三 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 分主权的原因。因为,当时只能这样办, 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中、日两国 在20世纪的大打出手,归根结底,就是根 源于这个条约、根源于日本依据这个条约, 向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两侧移民、并开 始“经营满洲”。
• 而日本这个“经营满洲”的殖民行为,与中国后 来突然兴起的民族主义,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浩 如烟海的史料显示:国民政府从发动北伐开始, 就喊出了“收回东北一切主权”、“废除一切不 平等条约”的民族主义激进口号,尤其是强行收 回汉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国民政府斗志变得更加 昂扬,在冒进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东北, 国民政府碰到了日本这只硬钉子,结果,出事了。 国民政府认为那些都是不平等条约,必须要废除。 而日本则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战争说事,它指责 中国忘恩负义、不守信用。
• 这个历史事实,与许多青年的认知相悖,但是, 它是事实,铁的事实。日本为什么要这样做?日本 是活雷锋吗?日本当然不是活雷锋。俄军败退之后, 1905年,日本约了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 月的谈判之后,清、日两国签订了一份《会议东 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在这个附约里面,清 政府割让给了日本以下几项主要的主权,以作为 日本从东北撤军的条件,在日本方面,则视为此 次出兵抗俄的政治报酬:1、割让旅顺、大连两处 租借地;2、割让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 产、矿产;3、允许日本在南满铁路两侧驻军。
• 1904年,日本在征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后, 出兵到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注意: 是“征得清政府同意”之后。这一点,和 青年朋友的历史认知有悖。但是,它是事 实。不但这一点是事实,而且清军还派兵 支援日军、共同抗击俄军。
• 闻所未闻吧?这些,都是事实。经过一年半 的战斗,在战死十万名日本兵之后,日本 打胜了俄国。日本军队将俄国军队从中国 东北驱赶出去之后,日本将东北99%的土 地,归还给了大清国。注意:在这里,日 本将它所收复的99%的东北土地,归还了 大清国。
• 依据这个条约,日本开始派人接管南满铁 路、移民旅顺、大连,并且派了一支部队、 进驻南满铁路两侧,这支部队,就叫做 “关东军”,驻扎的依据是《会议东三省 事宜正约》以及附约,理由是“保护日 侨”。
• 换言之,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之 前,已经在中国东北,驻扎了二十六年, 而且在这二十六年当中,关东军无论与张 家父子,还是与东北的中国居民,基本上 都保持了相安无事。这个事实,也与我们 青年的历史认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实。 这就是旅顺、大连、南满铁路、林矿产主 权流失的简要经过,以及“关东军”的来 历。事后,绝大多数中国人责备清政府 “卖国”。
• 选项三、同意பைடு நூலகம்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事 后不与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国、侵 占东北全境。(评:这个选项没有意义, 只是换了一个侵略者)
选项四、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事后收 复东北全境,然后割让小部分土地和主权, 作为给日本的报酬。(评:这就是真实发 生的历史)
• 冷静思考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 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清政府在当年所能选 择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 炊的历史条件下、符合当时大清国国家利 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其他三个选择,都 比这个选择更坏。
• 但是事实上,当年在东北全境被俄国侵占 的情况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几项选择:
选项一、任由俄国侵占,奋发图强,期望 有朝一日,与俄国决战,收复东北。(评: 这个选项并非不可行,但是遥遥无期) 选项二、同意日本军队驱赶俄军,但是, 不给日本报酬。(评:日本打仗死了十万 条人命,奢望它不要报酬,是不现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