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期末考试答案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桥》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作了5个第一,下列哪个说法不属于五个第一?()(1.0分)1.0 分A、第一部故事片B、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C、第一部以农民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D、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影片《南征北战》是上海制片厂摄制的战争片,由成荫、汤晓丹联合执导,陈戈、冯喆、张瑞芳等主演,这部电影是直接反应()军事思想的影片。
(1.0分)1.0 分A、邓小平B、朱德C、周恩来D、毛泽东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精神在十七年的具体表述中就是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等。
(1.0分)1.0 分A、爱国主义B、奋斗主义C、集体主义D、民族主义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关于影片《暴风骤雨》,下列表述有误的是()(1.0分)1.0 分A、影片《暴风骤雨》中的音乐也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B、影片的导演和主演大多有土地改革的经历。
C、影片导演谢铁骊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土地革命。
D、电影对原著小说做了较大改动,从而增强了作品写实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是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由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高博等人主演的。
(1.0分)1.0 分A、《早春二月》B、《青春之歌》C、《北风吹》D、《风云儿女》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6下列不是80年代电影特点的是?()(1.0分)1.0 分A、坚持把握电影创作的方向B、对中年问题的热切探讨C、对历史的沉痛反思D、对现实矛盾的大胆揭示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电影《白毛女》的插曲()独具民族风格,至今仍脍炙人口。
(1.0分)1.0 分A、《东方红》B、《北风吹》C、《十送红军》D、《松花江上》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8()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测试02-附答案

第八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这一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西安事变2.如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3.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
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A.作者经历的真实性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4.《一寸河山一寸血》中说:“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
”“当年”是指()A.1894B.1931C.1937D.19415.下图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以百团大战纪念馆为背景的邮票。
“百团大战”是()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6.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场战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李宗仁指挥的战役②山东是主要战场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小芸绘制了如图年代尺。
按时间先后顺序在________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①“九一八”事变②平型关战斗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2023年福建省中考历史真题附答案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D.青铜的冶炼技术2.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旨在()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3.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黑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上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4.针对汉武帝的困惑(见图),主父偃提出的对策是()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B.实施“推恩”的措施C.采用军事解决方式D.采取盐铁专卖举措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这说明了()A.民族的交融B.江南的开发C.文治的出现D.科技的进步6.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
”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7.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8.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
这表明当时()A.水陆交通发达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商帮资本雄厚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9.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图1 图2 图3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D.文学艺术的发展10.表2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部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11.1869年,福州船政局第一艘轮船下水;1874年,清廷向福州船政局发出谕旨,提出新的造船要求:“铁甲船必不可少,即使议购有成,将来仍应鸠工自造。
【最新推荐】松花江上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篇一:10《冰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编制者复旦中学陆增堂*10 冰城1 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它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上的一颗明珠”。
2 圆顶的俄罗斯大教堂,华丽的“马迭尔”餐厅,典雅的日本民宅,精美的民族建筑,装扮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夏天,迷人的太阳岛曾使多少人流连忘返。
那绿草如茵的岸边,是孩子们的乐园,高大整齐的树林枝繁叶茂,即使是最炎热的夏(来自:WwW. : 松花江上阅读答案 )季,也会使你感到格外清爽。
一处处江滨浴场,吸引了许多游客。
水中,健将们劈波斩浪,享受着中流击水的快乐;岸上,一顶顶遮阳伞、小花伞装点着绿茵茵的草地,黄澄澄的沙滩,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
在繁华的市区,有这样一块安静、清爽的休息场所,怎能不令人神往。
3 然而,我更爱哈尔滨的冬天。
一到冬季,哈尔滨就变成了冰的王国、雪的世界。
地上、树上、各式的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到处是一片银白,远远望去,好壮观,好气派。
4 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常常玩得汗流浃背,不仅把帽子扔到了一边,甚至连棉衣都脱掉了。
5 这时的松花江上,仍然是游人不断。
冰封的江面上修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滑雪道,游人们驾驶着爬犁,从十几米高处飞奔而下,没有一点勇气的人是决不敢尝试的。
远处,冰帆点点;近处,冬泳的人们破冰而入,引起阵阵赞叹声。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你绝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也会跃跃欲试。
这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而且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
哈尔滨人就是在这种环境的陶冶下,养成粗犷、热情的性格,变得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就连外国朋友也翘起大拇指,连声夸赞:“哈尔滨人勇敢,了不起!”6 哈尔冰的冰灯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
用冰块堆砌的冰塔巍峨高大;冰雕的“嫦娥奔月”栩栩如生;雪塑的小兔、小鹿精巧别致;充满乐趣的迷宫,令人眼花缭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话?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3.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4.给文章中空白处加标点。
5.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岛上看雾凇周立新吉林雾凇远近闻名。
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松花江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而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则是观赏和拍摄雾凇奇观的最佳地点。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
当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冬季到来,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便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雾凇奇观。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所不知水到渠成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水落石出相反相成C.无所不在水到渠成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水落石出相反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
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A.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美军和八路军C.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日军和新四军2.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3.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该事件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4.“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5.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6.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个命令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时 B.双十二事变时C.七七事变时 D.八一三事变时7.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8.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9.“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湖北省黄冈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招聘考试真题

湖北省黄冈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招聘考试真题《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这是法律责任归责原则中的()。
A、责任法定原则B、因果联系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参考答案】C2. 某环卫所积极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他们在 A 社区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A.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多B.居民不清楚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C.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不愿承担相关费用D.居民嫌麻烦,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参考答案】C3. 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
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参考答案】D4. 关于查封、扣押的期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B、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C、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延长D、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对当事人说明理由【参考答案】C5. 公文办理主要分为()。
A、收文和发文B、拟办与承办C、登记与分发D、整理与保管【参考答案】A6. 某公司占据家具制造业70%的市场份额,下列行为不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是()。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沙发B.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衣橱C.没有正当理由,在销售写字台时搭售电脑桌" />D.与第二大家具制造商协商协定提高实木家具价格【参考答案】D7. 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A、部门规章B、省政府规章C、县政府规定D、省人大决定【参考答案】C8. 同时具备“三国时期”“皇帝”“邺下文人集团”这三种特征的历史人物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这篇作品阅读训练试题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阅读题
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流浪:
(3)哪年,哪月:
(4)爹娘啊,爹娘啊:
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
”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
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松花江上阅读题
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
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
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2.运用反复的手法,形成一种呼唤是的调子,展现了***主义帝国入侵东北后东北人平易近悲忿的情绪。
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
4.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