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自然环境概述
绀目澄清四大海意思

绀目澄清四大海意思绀目澄清四大海是中国古代四大海之一,也被称为“洋海”。
洋海的四大海分别是黄海、珠江、东海和渤海。
每一片海洋都具有各自的名称、特征和历史,今天在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片海洋的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海。
黄海位于中国东北部,其周边有著名的山脉黄山和汉江河。
黄海在古代是由三条河流组成的,即山东河、淮河、徐汇河等,而目前的洋海只有两条,即山东河和徐汇河。
黄海的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在这片海洋里,生长着大量的生物。
紧接着,是渤海。
渤海位于中国东北部,其北部与大连湾相连。
渤海的海域比较平缓,在夏季时,海水会呈现出深蓝色,而冬季海水变得灰蒙蒙的。
渤海主要由三条河流构成,即黄河、淮河和海河,主要汇集于渤海湾,渤海湾是渤海最明显的特征。
下一个是珠江口。
珠江口位于中国南部,是珠江流域最受欢迎的一部分。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丰富的珊瑚礁和浅滩,以及数量众多的海洋生物,珠江口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海洋景观。
最后,是东海。
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拥有众多的岛屿,拥有著名的山脉青山和浙江河。
东海的水域深厚,在古代为海神的圣境,也为航海家们提供了航行的机会。
今天,东海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其中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和渔民聚集。
回顾一下,上文所提及的四片海洋分别是黄海、渤海、珠江口和东海,每一片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我们也应当继续保护和发展这四片海洋。
因此,我们也应该继续努力保护和建设四大海,以实现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四大海洋越来越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以海洋资源保护植物、动物和环境为核心,传承中华文明,构建海洋文化等多种主题,都让人们更加关注和热衷四大海洋,这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持续保护四大海洋的环境,及早改变海洋污染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加强海洋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海洋污染的预防,利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实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四大海洋的长久发展,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
盐城黄海湿地科普征文写作

盐城黄海湿地科普征文写作盐城黄海湿地是江苏省境内的一片重要湿地保护区,位于盐城市东部和北部的黄海之滨。
这片湿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丰富,被誉为“天然氧吧”和“鸟类天堂”。
盐城黄海湿地是中国东海滨海湿地的一部分,是黄海-渤海湾沿岸重要的鸟类迁徙站和繁殖地。
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从北方迁徙至这里繁殖、觅食,形成了壮观的鸟类迁徙景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白鹭、黑头鸥、红嘴鸥、黑琵鹭、大天鹅等众多珍稀鸟类。
同时,湿地还是众多鱼类、甲壳类、介形虫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保护了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
盐城黄海湿地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盐生植物、沙地植物、湿地植物等多个类型。
这里的植被群落复杂,生物多样性高。
有些植物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如盐地蒿、忽地梨等。
富含的植被为湿地提供了氧气和净化水质的功能。
盐城黄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对于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能够防止海洋风暴的侵袭,减轻海洋风沙对内陆的侵蚀,还能吸附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大气。
湿地的存在维护了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环境污染,盐城黄海湿地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违法捕捞等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保护黄海湿地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利用,保护盐城黄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东海滨海湿地的重要一部分,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还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关注。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科普征文的写作,加强大众对盐城黄海湿地的认知,引导人们更加重视湿地保护,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中国黄海湿地公园观后感__范文模板以及概述

中国黄海湿地公园观后感范文模板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将分享对中国黄海湿地公园的观后感。
黄海湿地公园是中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黄海沿岸,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通过参观和体验,在这片湿地公园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宝贵性,并对湿地保护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呼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
首先,在第三节中,我会对黄海湿地公园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位置与背景、生态环境以及建设和保护情况。
接着,在第四节中,我会重点描述我的参观体验与感受,包括公园入口与接待中心、自然生态区观察点以及文化体验与娱乐设施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节中,我将对黄海湿地公园进行评价,并提出关于湿地保护的思考与呼吁,同时展望未来发展并给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章的目的在于分享我对黄海湿地公园的真实观察和感受,以及对湿地保护的思考和呼吁。
通过描写和分析,我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促进社会对自然保护的认识与行动。
同时,针对黄海湿地公园,我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2. 正文黄海湿地公园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滨海湿地保护区之一,也是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
该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半岛上,是黄海与渤海交汇处的河口湿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海湿地公园的特点及魅力。
首先,黄海湿地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这里是许多候鸟迁徙的重要途径和栖息地之一。
每年春秋季节,数以百万计的候鸟从北方迁徙至南方或反向迁徙时,都会在黄海湿地公园中进行短暂停留。
这里还有大片的红树林和盐田,绿色植被覆盖广泛,为许多珍稀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其次,黄海湿地公园在建设与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政府投入资金对公园进行了良好规划和管理,并建立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公园内设有专门的巡逻队伍,定期巡视湿地状况,并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倡环境友好行为。
黄海湿地的介绍

黄海湿地的介绍黄海湿地呀,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特别的地方呢。
你知道吗?黄海湿地就像是大自然打造的一个超级大乐园。
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湿地,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绿色毛毯,铺在大地上。
湿地里的草呀,长得可茂盛了,风一吹,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跳舞,东倒西歪的,特别可爱。
湿地里的水洼就像是一面面小镜子。
阳光洒下来的时候,那水面就闪着金光,好像是谁在水里偷偷藏了好多金子似的。
水里呢,住着好多小生物。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躲在水草后面,就像在跟小伙伴们玩捉迷藏。
小螃蟹也很有趣,横着走路,那小钳子还时不时地挥舞两下,好像在说“我可不好惹”呢。
还有那些鸟儿啊,简直就是湿地的明星居民。
各种各样的鸟儿都聚集在这儿。
有的鸟儿羽毛特别艳丽,就像穿着一身华丽的礼服,在湿地这个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美丽。
它们的叫声也特别好听,就像在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清晨的时候,你要是在湿地附近,就能听到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就像是它们在互相打招呼,说“早上好呀”。
黄海湿地的天空也很迷人呢。
蓝天白云下,湿地显得更加宁静而美好。
有时候,天空中会有一群大雁飞过,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时候,你就会忍不住想,它们是不是要去什么神秘的地方呢?在这片湿地里,每一个小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鱼一鸟,都在讲述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我每次想到黄海湿地,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就好像那是我一个很熟悉的老朋友,它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而且呀,黄海湿地对我们人类也特别重要呢。
它就像一个大净化器,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它也是很多小动物的家园,如果没有了它,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可就无家可归啦。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神奇又美好的黄海湿地呀。
资源学导论之黄海资源

中国主要海区——黄 海 区
黄 海 资 源 ?
01 黄海概况 02 生物资源
03 矿产资源
01 概况 02 生物资源 03 旅游资源
04 海洋旅游资源
黄海概况
• 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水域水 色呈黄色。
•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 是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位于中国 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
生物资源
黄海生物种类多,数 量也大。形成烟威、石岛、 海州湾、连青石、吕泗和 大沙等良好的渔场。 最主要的浮游生物资源是中国毛虾、太平洋磷 虾和海蜇等。 底栖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食用的种类,最 重要的是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经济贝类资源主要有 牡蛎、贻贝、蚶、蛤、扇贝和鲍等。经济虾、蟹资 源有对虾(中国对虾)、鹰爪虾、新对虾、褐虾和 三疣梭子蟹。
渔民祈福 一帆风顺 妈祖文化旅游 节
广鹿岛老铁山风 景区内的马祖庙,每 年农历六月十六日, 祈求渔家船民一帆风 顺渐成风俗,当地政 府确定每年这一天举 办妈祖文化旅游节。
青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岸线总长863.30千米,有海岛69个,海湾49个, 航道通畅,丌淤丌冻,锚地水域开阔,具有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 沿海滩涂面积212.31平方米,土地、滩涂及浅海等海洋空间资源适宜开发养殖 业、旅游业、盐业等。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鱼类资源占80%,虾、蟹及头足 类资源约占20%。底栖生物资源中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石花菜、皱纹 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 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 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适宜于养殖,幵已形成规模生产。 水产资源开发已产业化,海洋捕捞产量产量丌断增加。盐及盐化资源开发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叱,胶州湾近海有盐田120多平方米。
渤海、黄海的温度分布

渤海、黄海的温度分布张钰一、渤海、黄海简介[1]渤海是中国内海。
是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
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山东头),南至山东半岛北段的蓬莱角(登州头),宽度约106km。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黄海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临朝鲜、韩国,西北边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面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与东海相接,东南面至济州海峡。
二、表层水温分布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能小,渤海、黄海海面温度普遍较低。
冬季黄海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
随着纬度的升高和逐渐远离暖水舌根部,水温也越来越低,即从14℃降到2℃[1]。
黄海表层水温线呈向北凸起,东西温度低于同纬度温度。
原因是流经黄海的有一条很强的暖流——黑潮。
这条很强的暖流使得等温线向上凸起。
当暖流流过时温度又迅速下降。
冬季的渤海在四个海区的温度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1]。
渤海的平均水深是18m,水深较浅,所以受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海洋吸收太阳的辐射能最多,海面温度升高,在混合层有较高的温度,平均24~26℃。
三、水温的铅直分布冬季,海面温度降低,海面密度增大,铅直对流增强,混合层加厚,季节性温跃层消失。
甚至在渤海有大量海冰形成。
这一混合层内水温的铅直向分布极为均匀。
这种状态渤海可持续半年多(10~明年4月),黄海缩短至5个月(12~明年4月)[1]。
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同时海面温度升高加快,混合层上下界稳定,在混合层下界形成很强的季节性跃层。
依据1976~1988年渤、黄海BT观测资料,分析了渤、黄海的温跃层特性。
渤、黄海温跃层一般从3月开始形成,以后逐渐加强,最强温跃层渤海出现在7月,黄海出现在8月。
最大跃层强度渤海为5.6℃/m,北黄海为6.6℃/m,南黄海为7.7℃/m。
强跃层区分布在渤海中央、北黄海中部和青岛外海。
黄海森林公园 景点介绍

黄海森林公园景点介绍
黄海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的黄海之滨,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下面是对黄海森林公园的景点介绍:
1. 黄海滩:黄海森林公园背靠着黄海,拥有宽广的沙滩。
这里的沙质细腻,海水清澈,是一个很适合游泳和沙滩活动的地方。
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阳光和海风。
2. 森林步道:黄海森林公园内有几条环境优美的森林步道,沿途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草。
步道上铺设了木栈道,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
在步道上散步可以感受到森林的宁静和清新空气。
3. 斯巴达游乐场:这是一个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在斯巴达游乐场,游客可以尝试攀岩、高空滑索、绳索挑战等挑战极限的运动项目。
这里还设有儿童游乐区,适合家庭一起游玩。
4. 大自然博物馆: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博物馆展示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珍贵的动植物标本。
里面还举办各种生态讲座和展览,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这片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
5. 森林温泉:黄海森林公园内有几家温泉度假村,供游客休闲放松。
这里的温泉水质清洁,有益健康,游客可以享受温泉泡澡、按摩、桑拿等服务。
黄海森林公园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
了大量游客。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之美,体验各种极限运动,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初一地理知识点中国黄海的海底地形.doc

2018 长沙初一地理知识点中国黄海的海底地形黄海的海底地形
黄海为一近似南北向的半关闭浅海。
海底地势由北、东、西三面
向黄海中央及东南方向倾斜,但坡度不大,均匀坡度为1′21,″地势比较平展。
深度由东南向北渐渐变浅,好像一个口朝南的簸箕。
它有
一个显然的由东南向北的低槽——黄海槽,海槽水深60~ 80 米,自济州岛以南开始沿黄海中部向西北伸延,分别进入北黄海、青岛外海和海州湾。
黄海近岸水深多在 60 米之内,唯南黄海中央及东南水深在 80 米以上,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侧,水深103 米。
黄海均匀水深44 米,此中北黄海均匀水深 38 米,南黄海均匀水深 46 米。
黄海西岸的苏北海岸是一片广阔的滩涂、浅水地带,水深不足
20米,并有一些水下三角洲,如古黄河水下三角洲及长江水下三角洲等,所以浅滩、沙洲好多,如大沙、北沙、金家沙、郎家沙、勿南沙等。
黄海东侧朝鲜半岛沿岸的水深大于西侧沿岸,北部有很多与海岸近于
垂直的水下沙脊,南部岛屿林立,水下地地形复杂。
黄海南部地势向东
南倾斜,但存在几个水下小岩礁,如苏岩礁、虎皮礁等,它们与济州岛
联成一条东北向的岛礁线,组成黄海与东海的天然分界
线。
总结: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至中国长江口一线是黄
海和东海的分界限。
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大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
渤海的分界限。
黄海渔场名噪一时。
中国、朝鲜、韩国及日本的拖网
渔船均来此开发丰富的水底鱼类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环境
气候环境
地质环境
泥沙环境
环流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 一左右。表层流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风季节,多偏 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多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 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见东海中图3)。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 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为“对马暖流西分支”),它大致沿 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过25厘米/秒)。它 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北上途 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 道进入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 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盐(冬季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 流速小于25厘米/秒。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 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向南下, 在长江口北(约北纬32°~33°附近)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 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附近。这支沿岸流在山东半岛北岸一带流幅较宽, 夏季最宽时可达50余公里。在成山角一带,流幅变窄,流速增大,越过成 山角后流速剧减,而自海州湾往南,流速又渐增,至北纬34°附近,增至 25厘米/秒左右。黄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区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 渔场附近。
水团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 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 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 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32.0‰)、海水混 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 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 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 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 温度约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于增 温降盐作用,黄海中央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温(25~ 28℃)、低盐(31.0~32.0‰)水,厚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 (6~12℃)、高盐(31.6~33.0‰)水,称为“黄海底层冷水”(习惯 上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
气候 受季风影响,黄海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温暖潮湿。10月至翌年3月, 盛行偏北风,北部多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6~7米/秒;南部多北风,平均 风速为8~9米/秒。 常有冷空气或寒潮入侵、强冷空气能使黄海沿岸气温下 降10~15℃。4月为季风交替季节,风向不稳定。5月,偏南季风开始出现。 6~8月,盛行南到东南风,平均风速5~6米/秒。常受来自东海北上的台风 侵袭,大风主要随台风而产生。黄海海区6级(10.8~13.8米/秒)以上的大 风,四季都有出现,但以冬季强度大,春季次数多。大风区多位于渤海海 峡至山东半岛顶端成山角一带、千里岩和济州岛等附近海域。 黄海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2~6℃,南北温差达8℃;8月最高,平均 气温全海区25~27℃。年平均降水量南部约1000毫米,北部为500毫米; 6~8月为雨季,降水量可占全年的一半。冬、春季和夏初,沿岸多海雾, 尤以7月最多。黄海西部成山角至小麦岛,北部大鹿岛到大连,东部从鸭绿 江口、江华湾到济州岛附近沿岸海域为多雾区。其中成山角年均雾日为83 天,最多一年达96天,最长连续雾日有长达27天的记录,有“雾窟”之称。
地质 表层沉积物为陆源碎屑物,局部地区有残留沉积。自岸向海沉积物由粗到 细呈带状分布。沿岸区以细砂为主 ,间有砾石等粗碎屑物质。东部海底沉积物主要来自朝鲜半岛,西部系黄河和 长江的早期输入物。中部深水区是泥质为主的细粒沉积物,主要是黄河输入的 物质。粗、细沉积物之间有宽窄不等的粉砂质沉积。 黄海基底由前寒武系变质岩系组成。北部属于中朝准地台的胶辽隆起带, 在第三纪时基本上处于隆起背景。南黄海在新生代时经受了大规模的断陷,接 受了巨厚的沉积。海域内的主体构造走向为北北东,由大致平行相间排列的隆 起带与拗陷带(盆地)组成。胶辽隆起带和南黄海——苏北拗陷带构成了黄海 的海底构造骨架,其东南缘经浙闽隆起带延伸入东海。这些隆起和拗陷带成为 黄海陆架发育的基础和边界条件。晚近地质时期以来,黄河、长江带来丰富的 泥砂填没了构造拗陷、水下谷地、构造隆起和水下丘岭,从而形成了现在宽广、 平坦的大陆架。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更迭交替、海面频繁升降,使大陆架 多次成陆,又多次受到海侵。最后一次海侵是在距今2~1.5万年间开始的。距 今6000年左右,海面才上升到接近现在的位置。
黄海西面是山东半岛和苏被平原,东面是朝鲜半岛,北端 是辽东半岛,南部以长江口至朝鲜济舟岛连线为界。西北 面是黄海,东南面是东海。黄海的面积约为41.7万平方千 米,平均深度为44米,最深处在黄海东北部,约为140米。 黄海海底是浅海大陆架,海底平坦宽阔。海底多为泥沙底, 这主要是由于黄河夹带的泥沙,再加上长江、坏和等河流 带来的大量的泥沙。黄海是世界上各边缘海中接受泥沙最 多的海。黄海的水浅,盐分少,泥沙不易沉淀,所以海水 中悬浮颗粒多,海水透明度小,般以风浪为主,南部则多见涌浪。从9月至翌年4月,北部多西北 浪或北浪,南部以北浪为主。6~8月,北部多东南浪或南浪,南部以南浪为 主。风浪秋冬两季最大,浪高常有2.0~6.0米;当强大寒潮过境时、浪高有 时达3.5~8.5米。春、夏季风浪稍小,一般为0.4~1.2米。如有台风过境,浪 高则可达6.1~8.5米。夏季台风来临时在南黄海西部沿岸曾观测到 8.5米的波 高。大浪区出现在成山角和济州岛附近海区。黄海的涌浪,夏、秋季大于冬 季,浪高一般多为0.1~1.2米,受台风侵袭时,可出现2.0~6.0米的涌浪。 潮汐和潮流 自南部进入黄海的半日潮波与山东半岛南岸和黄海北部大陆反射回来的潮 波互相干涉,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两个逆时针向旋转的潮波系统。 无潮点分别位于成山角以东和海州湾外。黄海大部分区域为规则半日潮,只有 成山角以东至朝鲜大青岛一带和海州湾以东一片海区,为不规则半日潮。潮差 东部大于西部。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潮差一般为4~8米,仁川港附近最大可 能潮差达10米,是世界闻名的大潮差区之一。西部(中国大陆沿岸)潮差一般 为2~4米,成山角附近,潮差尚不到2米,为黄海潮差最小的区域。但江苏沿海, 弶港至小洋口一带海域,潮差较大,平均潮差可达3.9米以上;最大可能潮差, 在小洋口近海达6.7米,长沙港北为8.4米。 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等处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外,其他区域为规则 半日潮流。流速东部大于西部。强潮流区位于朝鲜半岛西端的一些水道,曾观 测到最大流速为4.8米/秒;其次为西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最大流速达2.5米/秒以 上。吕泗、小洋口及斗龙港以南水域,潮流亦较强,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可达2.6 米/秒以上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 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 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 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12月至翌年3 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 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 新过渡的消衰期。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 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 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团有南、北 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 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 范围为4.6~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 位于北纬35°30′~36°45′、东经124°以西区域;最 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团所盘踞的 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 环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20~30厘 米/秒,出现在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