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漳州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概况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 24′~ 25° 15′,东经116° 51′~ 118° 08′。
东邻厦门,东北邻厦门市同安区和泉州市安溪县,北邻龙岩市漳平县和永定县,西邻广东省大埔县和饶平县,东南临太平洋,与台湾隔海相望。
总面积12600平方公里,占福建总面积的10.4%。
漳州行政区域包括襄城、龙文区、龙海、漳浦、小芸、诏安、东山、南京、平和、长泰、华安等县(即两区一市八县),总面积12600平方公里,占福建总面积的10.4%,XXXX总人口456万。
地形学这座城市的特点是西北部是山区,东南部是沿海地区。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阶地和平原。
西北部的薄冰山和北部的戴云山形成了西北部的中山地貌。
山峰海拔800多米,山脉规模相对较大。
河流切割强烈,山陡峭,山谷深而浅,土层浅,占城市总面积的5%。
低山位于中山与丘陵的过渡地带,范围狭窄,海拔500 ~ 800米。
沿海地区多为古代岛屿崛起形成的孤山。
这些山脉规模不大,但被流水强烈切割,山谷发达,地形破碎。
这些山仍然很陡。
该区约占XXXX 福建省第二土壤分类系统的1/2。
漳州市土壤类型分为7个土壤类型、13个亚类型和31个土壤属。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土壤主要有四种类型:赤红壤、红壤、黄壤和水稻土。
它们的分布面积约占盆地总面积的95%。
其中,红壤最大,约占全流域的62%,赤红壤次之,约占16%,黄壤和水稻土分别约占8%和9%。
此外,还有少量紫色土(约占2%)、冲积土、红石土、滨海风沙土和盐渍土。
区域土壤中微量元素汞、镉、锡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福建省和全国的背景值。
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砷、铬、镍含量较低,而铅、锌等元素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植物漳州地带性植被属于闽南博平岭湿润的亚热带雨林群落。
主要植被是亚热带雨林。
由于历代王朝的破坏,它很少被保存下来。
关于漳州的介绍

关于漳州的介绍
漳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福建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下面是关于漳州的介绍:
1. 历史文化:漳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漳州曾是宋元时期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城市中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如南靖土楼、崇武古城等,这些古建筑代表了福建传统建筑风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 自然景观:漳州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鼓浪屿,它是一个美丽的小岛,以其独特的欧洲风格建筑、美丽的海滩和风景如画的风景而闻名。
此外,还有漳州湾、东山群岛等自然景点,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和观光体验。
3. 经济发展:漳州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市拥有多个重要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涵盖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多个行业。
漳州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材加工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石都"。
4. 美食文化:漳州是中国著名的美食城市之一。
当地以独特的闽南菜系而闻名,以海鲜、海产和烧烤菜肴为主。
漳州的海鲜新鲜美味,尤其以蚝、螃蟹、鲍鱼等闽南特色海鲜著称。
5. 教育和文化:漳州是一座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如华侨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漳州还有丰富
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如开元寺庙会、南靖土楼文化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漳州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自然景观优美、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
无论是欣赏古建筑、探索自然景点还是品尝美食,都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介绍漳州导游词两分钟

介绍漳州导游词两分钟漳州境域,约1万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劳作。
夏商属百越地,战国后期前属闽地,后属于闽越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介绍漳州导游词两分钟,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介绍漳州导游词两分钟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郑。
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是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林进屿。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包括古火山岛林进屿、牛头山古火山口、南碇岛、鱼鳞石山等。
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古火山岛林进屿的特殊地质风貌。
林进屿位于漳浦县前亭镇将口村海域,距岸约2公里,面积0.16平方公里,是无人居住的小岛。
从远处看,它像一块黑宝石,镶嵌于碧波之上。
这座小岛距今已经2000多万年了,它的地质特征,也成为了地质演化历史。
“林进屿”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这里有个传说:很早以前,长泰县有一个叫林震的人,身患麻风,被族人弃于这个岛上。
他吃岛上的动植物,喝岛上的水,专心读书。
后来,他的病不治而愈。
不久,中了状元,职从六品。
他在京城任职8年,淡泊名利,不愿阿谀奉承而称疾告归。
而这座无名岛后人就称为了“林震屿”,为了避讳,又把它称为“林进屿”。
现在我们已经登陆林进屿,大家小心。
岛上局部可见碱性橄榄玄武岩石,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就形成了今天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貌景观了:一是机理完整的玄武岩石群,二是熔岩湖现象,三是巨型柱状节理。
岛的中央是郁郁葱葱的山峰,海拔72.7米。
岛上的甘泉清澈见底,林间有山羊奔走。
岛的四周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石群。
在岛的北海滩上,可以见到16个火山口紧密连在一起,形成圆环状,像VCT 软盘,就觉得一定读得出它那千百年来的巨变。
这里的火山口小而多,还有这种玄武岩巨型柱状节理,更有这整齐的“巨柱石林”,它是如何摆布的呢?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了。
岛上到处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石头,这里的石头没有牛头山那的排列有序的“石柱”,却千奇百怪、形状各异。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的林进屿,是一座既古老有充满活力的宝岛,这里既是科研基地、创作基地,更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漳州基本资料资料

漳州基本资料资料漳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
下面将详细介绍漳州的基本资料。
一、地理位置: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邻龙岩市,北界泉州市。
全市总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
二、人口与民族:截至2021年底,漳州市总人口约为430万人。
其中,汉族是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还有少数民族如闽南、客家等。
三、行政区划:漳州市下辖6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分别是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长泰县、东山县。
四、气候特点:漳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适宜。
五、经济发展:漳州市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工业、渔业和旅游业。
农业方面,漳州是著名的水果产区,主要种植水仙果、荔枝、蜜柚等。
工业方面,漳州的制造业发达,涉及电子、纺织、化工等多个领域。
渔业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产业,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旅游业方面,漳州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六、文化与教育:漳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当地有许多古建筑、庙宇和寺庙,如南靖土楼、开元寺等,展示了传统建筑和宗教文化的魅力。
教育方面,漳州市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学府,如华侨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
七、交通网络:漳州市交通便利,有发达的陆路、水路和空路交通网络。
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漳州还拥有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提供国内外航班服务。
八、旅游景点:漳州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其中,南靖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是福建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其他景点还包括东山岛、金井岩、花海等。
这些景点以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以上是对漳州基本资料的详细介绍。
漳州作为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日益兴旺。
漳州特点总结报告

漳州特点总结报告1. 漳州的地理位置漳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东临台湾海峡,南靠南海,是福建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漳州地处东经118°25′-120°35′,北纬23°20′-24°30′之间,总面积约为12,917平方公里。
漳州地势起伏,山地占绝大部分,海拔最高可达1460米,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2. 漳州的历史文化漳州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漳州曾是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汉族人繁衍生息的聚居地。
这里有众多的古建筑、庙宇、塔楼等文物古迹,如天后宫、双塔寺、广济桥等,展示了漳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外,漳州还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丰富的方言、传统音乐艺术、传统工艺等。
3. 漳州的经济特点漳州是福建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拥有独特的经济特点。
首先,漳州是福建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农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油茶、柑橘等。
其次,漳州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主要产业有纺织、电子、机械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漳州是全国著名的石材产地和石材加工出口基地,石材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此外,漳州还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4. 漳州的风景名胜漳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
首先,漳州有悠久的海滨风光,如东山岛、南靖土楼等。
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次,漳州还有许多自然山水胜景,如五虎山、天湖、龙海峡等,这些地方被誉为“闽南的桂林”。
此外,漳州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如贵安温泉、石井温泉等,吸引了许多人前来疗养和休闲度假。
5. 漳州的美食文化漳州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一。
漳州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产出了许多独特的海鲜美食,如闽南鱼丸、蚵仔煎、沙茶面等。
此外,漳州还有许多传统的福建菜系,如鹅厝饭、南邦姜母鸭、百花鱼翅羹等,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做工精细而闻名于世。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24′~25°15′、东经116°51′~118°08′之间。
东邻厦门,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安溪县接壤,北与龙岩市漳平、永定等市县毗邻,西与广东省大埔、饶平县交界,东南濒临太平洋,隔海与台湾相望,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
漳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芗城、龙文区,龙海市,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南靖、平和、长泰、华安县(即二区一市八县),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456万人。
地形地貌本市地势特点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西北部博平岭山脉、北部戴云山余脉构成西北部的中山地貌,山峰海拔多在800m以上,山体规模较大,河流强烈切割,山势陡峭,沟深谷峡,土层浅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低山处于中山与丘陵过渡带,范围较狭,海拔500~800m,沿海地区多为古岛屿上升而成的孤山,山体规模不大,但受流水强烈切割,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山势仍显陡峭,面积约占20%;丘陵分布最广,沿海各县及华安、长泰、南靖、平和等县东南部皆有分布,海拔大多在150~400m,一般风化层深厚,多呈圆包状山顶和平缓山坡,是主要梯田所在地,面积约占53%;滨海台地海拔一般在20~50m,主要分布于沿海盆地;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较大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开阔地段,洪积平原零散分布在山地沟谷或小溪流山口的山前地带,海积平原分布在海岸地区及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台地平原合计占22%。
其中位于九龙江中下游的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面积1000km2,土地肥沃,是本市精华所在。
土壤与植被土壤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
境内多山,地形起伏,母质类型多样,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
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平原地区则分布盐土、风砂土、水稻土、冲积土等土类。
漳州市自然资源

漳州市自然资源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漳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
地理优势,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海洋资源是漳州市最宝贵的自
然资源之一。
海域内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海水质量优良,适宜养殖各类海产品。
此外,漳州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灰石、花岗岩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
了重要支撑。
漳州市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
山地和丘陵地带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不
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提供了丰富的木材和草药资源。
漳州市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
和风景名胜区,保留了大量珍稀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对漳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漳州市政府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
通
过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漳州市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未来,漳
州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让自然资
源永续发展,造福漳州市民。
福建漳州

福建漳州背景分析一、区位条件(1)区位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区,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45%,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
境内拥有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个生态型人工岛——“双鱼岛”。
[2]漳州东邻厦门,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南与广东交界,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
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2)交通铁路鹰厦铁路、龙厦高铁、厦深高铁等铁路经过;港尾支线、古雷支线也已在规划、建设中。
现有漳州站、漳州东站、漳州角美站、漳浦站、南靖站、南靖龙山站、云霄站、诏安站等站。
公路公路网络由2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5条省道、57条县道和众多得乡、镇、村道路组成。
其中沈海高速漳州段、324国道、省道官九线、漳东线和厦成高速漳州段、319国道、省道西港线、东东线构成了漳州市“四纵四横”公路主干网,农村公路已实现行政村的村村通水泥路。
至2008年,漳州市公路总里程1000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达80公里,已形成各县(市、区)到漳州市中心一半小时经济圈,此外,沈海高速公路厦漳扩建工程漳州段及厦漳跨海大桥已开工建设,莆永高速漳州段、厦成高速漳州段(海沧至天宝)、福广高速(广州至福州高速的漳州段(诏安至天宝)、招银疏港高速公路以及漳州市区绕城高速,漳州沿海大通道(滨海一级疏港公路)也已在规划、建设中。
漳州拥有海岸线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
漳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辖区内有漳州港的古雷、东山、云霄、诏安四个港区和厦门湾的招银、后石和石码共七个港区。
至2007年底,漳州市已建成生产性泊位60个,生产性岸线长6073.2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沿海航道70公里,年吞吐量3000万吨,集装箱30万TEU。
其中,古雷港区是中国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可利用长度约4.8公里,可规划建设1万至25万吨级顺岸式泊位35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24′~25°15′、东经116°51′~118°08′之间。
东邻厦门,东北与厦门市同安区、泉州市安溪县接壤,北与龙岩市漳平、永定等市县毗邻,西与广东省大埔、饶平县交界,东南濒临太平洋,隔海与台湾相望,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
漳州市行政辖区包括芗城、龙文区,龙海市,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南靖、平和、长泰、华安县(即二区一市八县),国土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的10.4%,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456万人。
地形地貌本市地势特点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出现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西北部博平岭山脉、北部戴云山余脉构成西北部的中山地貌,山峰海拔多在800m以上,山体规模较大,河流强烈切割,山势陡峭,沟深谷峡,土层浅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低山处于中山与丘陵过渡带,范围较狭,海拔500~800m,沿海地区多为古岛屿上升而成的孤山,山体规模不大,但受流水强烈切割,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山势仍显陡峭,面积约占20%;丘陵分布最广,沿海各县及华安、长泰、南靖、平和等县东南部皆有分布,海拔大多在150~400m,一般风化层深厚,多呈圆包状山顶和平缓山坡,是主要梯田所在地,面积约占53%;滨海台地海拔一般在20~50m,主要分布于沿海盆地;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较大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开阔地段,洪积平原零散分布在山地沟谷或小溪流山口的山前地带,海积平原分布在海岸地区及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台地平原合计占22%。
其中位于九龙江中下游的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的平原,面积1000km2,土地肥沃,是本市精华所在。
土壤与植被土壤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带。
境内多山,地形起伏,母质类型多样,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
山地土壤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平原地区则分布盐土、风砂土、水稻土、冲积土等土类。
受温湿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决定着本市土壤的形成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风化淋溶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
(2)生物物质循环旺盛。
(3)农业历史悠久,耕作熟化影响深刻。
其空间分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随海拨上升,土壤呈有规律的垂直带谱分布;以及因地域因素差异,而呈多结构形式的区域性及微域分布。
本市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为:(a)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分布幅度大,遍及全市各县,系本市各垂直带谱之基带。
(b)背山面海,海洋季风被山地阻挡,降雨量随着海拨上升而剧增,有利于土体中铁的氧化物水化作用。
因此,黄红壤亚类较为发育,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红壤亚类分布带较为猛烈狭窄,仅在海拨400—750米的狭长地带。
(C)千米以上的山峰,地形突出,气温较低,风力强劲,森林植被难于正常生长,多为矮化灌木丛生,草原草甸植被茂密。
但土体中铁、铝淋溶淀积作用较为明显,淀积层铁铝氧化物及游离铁会含量较高,粘粒矿物SiO2/Al2O3比值较低,一般在2.0左右,其次草甸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达20%以上,具有山地草甸黄壤的基本特征。
根据1985年福建省第二次土壤分类系统的规律,漳州市土壤类型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的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壤和水稻土4种类型,其分布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5%,其中:红壤面积最大,约占全流域的62%,赤红壤次之,约占16%,黄壤和水稻土分别约占8%和9%,此外,还有少量紫色土(约占2%),冲积土、红色石土和滨海风沙土、盐渍土。
区域土壤的微量元素Hg、Cd、Sn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福建省和全国土壤背景值;As、Cr、Ni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则表现出较低水平,Pb、Zn等元素含量则相对全国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植被漳州地带性植被属闽南博平岭湿润亚热带雨林小区。
原生植被为亚热带雨林,由于历代的破坏,保留较好的极少。
目前除了南靖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华安西坡等尚残存小片具有雨林特征的林相外,其余多已演替为次生植被。
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处于地球几大植物区的过渡区域,加上长期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这就决定着该流域的植物种类繁多,区域组分复杂,且有明显的过渡特征。
全市共有野生高等植物 258科 1256 属3091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9属228种,棵子植物10科25属60种,被子植物206科1142属2803种。
在植物种类中,不仅有亚热带主要代表植物种类,而且热、温带性植物也有野生分布和人工栽培。
其中,樟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大戟科、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壳斗科、桑科、冬菁科、美香科、五加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等的属、种为主要森林分子。
在天然植被中,主要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混交及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雨林、竹林、灌丛、草丛和红树林10种植被类型100多个群系。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桉树和毛竹;其次为樟树、杨柳、榕树等;灌木草类主要有芒箕骨、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及茅草等。
栽培的主要果树有荔枝、龙眼、番石榴、芒果、柑橘、香蕉、凤梨、柚子、咖啡等。
水土流失据1999年遥感调查,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502.2k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0.38%。
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总流失面积956.1 km2,占全流域流失总面积63.65%,占该段土地总面积的14.13。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46.96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7.21%;中度流失面积250.84 km2,占流失面积26.24%;强度流失面积151.66 km2,占流失面积的15.86%;极强度流失面积6.65 km2,占流失面积的0.70%。
气候特征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季长,降雨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地理分布不均匀。
受季风影响,旱涝、台风、暴雨及低温阴雨等灾害性气候出现较为频繁。
市区平均气温21.3℃,一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2.1℃,七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1.2℃,年平均降雨量1453—1612mm,每年5—9月天气炎热,多大暴雨,其中以6月为降雨高峰期。
多年平均蒸发量1472.2mm,平均相对湿度82%,最大出现在5—6月,最小出现在10—12月,年平均绝对湿度18.45mb;年平均气压1014.2mb,年平均日照2185.2小时。
市区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年平均频率17%,其次为东南风,频率为11%,东风频率为8%,年平均静风频率为36%。
年平均风速1.6米/秒,每年4—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为12级。
水文、地质概况水文我市主要河流自北向南有九龙江(流域面积14741Km2,西溪河长172Km,北溪河长274Km,南溪河长68 Km)、鹿溪(流域面积643Km2)、漳江(流域面积1038Km2)、东溪(流域面积1067Km2)等,这4条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85.9%。
其他较大的溪流还有浯江溪、赤湖溪、佛昙溪、杜浔溪、苍口溪和韩江的支流芦溪、九峰溪等。
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河网密度较大,平均0.2~0.4km/km2(九龙江河口平原可达3~4 km/km2)。
其中九龙江干流全长285公里,是福建省第二大河。
(一)九龙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博平岭和戴云山脉,由北溪和西溪两大水系组成,总干流长度285千米,水系全长1923千米,北溪自华安西陂进入漳州市,有仙都溪,龙津溪等支流;西溪有船场溪、永丰溪、芗江、花山溪四条主要支流于靖城汇合流经漳州市区,西溪和北溪在龙海福河汇合后分南、中、北港注入厦门港。
九龙江北溪自潭口以上河段,西溪自靖城以上河段,坡降陡,流急险滩,河水流量变化大,下游进入漳州平原后河谷开朗,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河床淤高,各特征值见表2。
表2-1 九龙江各水系水文九龙江水量充沛,迳流量在年际与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年迳流相差大可达3.3倍,年内丰水期与枯水期迳流相差更大,西溪曾达4.3倍,最大月迳流量可为最小月迳流量的6.6倍。
因此,丰水期因迳流冲刷引起河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枯水期则流量变小,污净比增大而使河水污染加重。
水土流失严重,西溪年均输沙量103 .72万吨,北溪年均输沙量达202.49万吨,造成下游河段淤积,每年夏秋之交台风季节,洪水泛滥,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005年九龙江流域平均降水量1936mm,水资源量为162.79亿m3,其中本市境内水资源量为95.74亿m3,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64.7%;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m3,重复计算量为24.62亿m3。
从龙岩市、泉州市流入九龙江的水量为67.05亿m3。
(二)漳江漳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的平和大峰下,流经平和的半池之后,自北向南贯穿整个云霄县于东山湾入海。
全长66.2千米,流域面积1038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 4.2%,年平均迳流量 10.1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 926.3毫米,漳江上游各支流短促,属易涨易退山区性河流,下游坡度平缓,地势低,汇流面积大,排泄慢,台风季节易造成洪涝灾害。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9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2.28亿立方米。
(三)东溪东溪发源于博平岭山脉东麓平和与秀篆玉龙村交界的大芹山,由北向南贯穿沼安县于官口湾入海,全长93千米流域总面积1150.5平方千米;年平均迳流量11.20亿立方米,平均迳流深度882.1毫米,台风暴雨季节常有洪涝,而干旱时则发生断流。
2005年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7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3.1%,地下水资源量2.44亿立方米。
(四)鹿溪鹿溪发源于平和县境内五寨乡候门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漳浦石榴乡、绥安镇、旧镇,于旧镇湾入海,全长57千米,流域面积700平方千米,平均迳流量6.17亿立方米,干流平均坡度9.1%。
上游较陡,水流湍急,中下游水流缓慢。
2005年水资源量为8.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9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多5.3%,地下水资源量2.34亿立方米。
(五)韩江韩江是广东省第2大河。
上游流经福建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穿山南下在汕头附近注入南海,全长约410公里,流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
2005年韩江(平和芦溪、九峰溪)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9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少2.1%,地下水资源量2.1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2.17亿立方米.(六)地下水2005年漳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35.0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量的23.7%。
其中山丘区为33.93亿立方米,平原区(多年平均值)为1.08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