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

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

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

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湖南省衡阳市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三氮唑等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项目环评受理公示(4)doc_94424_

湖南省衡阳市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三氮唑等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项目环评受理公示(4)doc_94424_

国环评证乙字第2715 号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三氮唑等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环评单位: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委托单位: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建设单位: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评价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2715号项目承担单位: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放项目负责人:赵智华(环评工程师B27150060400号)主要参加人员:胡浩(环评岗证字第B27150016号)高亚琴(环评岗证字第B27150017号)审核:荣煜(环评工程师第B27150080900号)评价人员情况编写内容姓名上岗证书号或环评工程师登记号签名监测方案、综合赵智华注册环评工程师第B27150060400号工程分析、环保措施、总量控制、清洁生产、高亚琴环评岗证字第B271500017号达标排放、环境管理、经济损益分析现状评价、影响评价、胡浩环评岗证字第B271500016号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目录1总则 (1)1.1任务由来 (1)1.2评价目的 (3)1.3编制依据 (3)1.4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评价因子 (5)1.5评价标准 (6)1.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9)1.7评价范围 (12)1.8环境保护目标 (12)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11)2.1自然环境 (11)2.2社会环境 (12)3拟建项目概况 (19)3.1企业概况 (19)3.2工程概况 (29)3.3原辅材料供应方案 (54)4工程分析 (56)4.1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56)4.2物料平衡 (62)4.3水平衡 (71)4.4工程污染源 (74)5环境质量现状 (88)5.1区域污染源调查 (88)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1)5.3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4)5.4声环境现状评价 (97)5.5环境现状小结及主要环境问题 (97)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9)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99)6.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05)6.3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17)6.4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21)6.5营运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2)6.6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23)7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125)7.1废气治理措施分析 (125)7.2废水治理措施分析 (128)7.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分析 (131)7.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131)8风险分析 (133)8.1风险识别 (133)8.1.1风险事故原因分析 (133)8.1.2风险识别 (134)8.1.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 (145)8.2源项分析 (146)8.3后果计算 (149)8.3.1化学品泄露水环境影响后果分析 (149)8.3.2挥发性化学品泄露大气影响后果分析 (150)8.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56)8.4.1泄漏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156)8.4.2物料储运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158)8.5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61)8.6其他环境风险 (164)8.6.1废气非正常排放 (164)8.6.2废水非正常排放 (165)9产业政策、选址及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166)9.1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166)9.2区域发展规划相符性分析 (166)9.3区域环境规划相容性分析 (166)9.4选址合理性分析 (167)9.5平面布局及竖向设计合理性分析 (167)10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分析 (168)10.1清洁生产 (168)10.1.1清洁生产要求 (168)10.1.2清洁生产指标分析 (168)10.1.3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70)10.1.4清洁生产对策建议 (170)10.2达标排放 (170)10.3总量控制 (171)10.3.1总量控制因子 (171)10.3.2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171)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72)11.1经济效益 (172)11.2社会效益 (172)11.3环境效益 (172)12公众参与 (173)12.2调查原则 (173)12.3公众参与的要求 (174)12.4调查方式和内容 (174)12.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175)12.6社会团体调查结果分析 (178)12.7公众参与“四性”分析 (178)12.8公众调查总结与建议 (179)1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81)13.1环境管理 (181)13.1.1环境管理机构与人员 (181)13.1.2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181)13.1.3项目营运期的环境保护管理 (181)13.2环境监测 (182)13.3“三同时”验收内容 (182)13.4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184)14结论与建议 (186)14.1结论 (186)14.1.1项目概况 (186)14.1.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86)14.1.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87)14.1.4产业政策、选址、规划和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结论 (193)14.1.6清洁生产结论 (194)14.1.7公众参与结论 (194)14.1.8综合结论 (195)14.2建议 (195)附图:1、地理位置图及环境监现状测布点图2、厂区平面布置图3、环保目标示意图4、衡阳市松木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图5、衡阳市松木工业园区位图6、衡阳市松木工业园产业分区图附件: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2、环评委托书3、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个人)4、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团体)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质量保证单6、松木经开区环评批复7、《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000吨/年甲酸、2000吨/年三氮唑、1000吨/年新戊二醇、100吨/年吩噻嗪项目》环评批复8、《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000吨/年甲酸、2000吨/年三氮唑、1000吨/年新戊二醇、100吨/年吩噻嗪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意见》9、《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甲醛、1万吨/年多聚甲醛、5000吨/年乌洛托品、5000吨/年甲酸钙项目》环评批复10、《关于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万吨甲醛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意见》11、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000吨/年甲酸项目安全设施竣工审查意见12、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甲醛项目安全许可意见书13、环评执行标准的函14、拆迁安置承诺函1总则1.1任务由来湖南湘硕化工有限公司前身为衡阳市华硕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后分别于2004年在邵阳市绥宁县设立了绥宁华硕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敬仲工业园设立了山东湘硕化工有限公司,2007年在湖南省祁东归阳镇茅坪村(原祁东制药厂内)设立了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顺市统计局2007年3月22日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业稳市、旅游兴市、环境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奋发进取,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2006年,全市经济总量和增速创历史新高,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8.5%, 拉动经济增长1.7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30亿元,同比增长16.2%, 拉动经济增长6.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8.89亿元,同比增长11.4%,拉动经济增长3.6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38.1%,拉动经济增长2.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37亿元,同比增长15.7%,拉动经济增长6.2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667元,增长13.7%。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22.64:38.57:38.79调整为2006年的20.26:39.84:39.90,继续稳定为“三、二、一”结构。

二、农业2006年,我市继续认真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畜牧业仍然是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5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农业产值22.54亿元,增长3.8%,林业产值1.19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16.05亿元,增长15.6%,渔业产值0.54亿元,增长1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7亿元,增长5.0%。

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发展专题报告

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发展专题报告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与发展专题报告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硕士06级杨珊062220002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与发展1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湖南省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面积211829km2,主要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小部分属于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和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1.1 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年降水量1450.0mm,折合总水量3072亿m3。

2004年全省年降水量1495.0mm,比多年平均偏丰3.0%。

降水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据全省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出现在3~6月或4~7月,其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4~9月为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降水在区域分布上是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及河谷、盆地。

1.2 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82亿m3,见表1。

湖南水系分布合理。

湘西北有沅水和澧水,湘南、湘中有湘水,还有湘中偏北的资水,还有闻名于世的洞庭湖“四水”延伸到每一个地区,洞庭湖发挥着巨大的调蓄作用,这种格局在水的开发利用上具备很大潜力。

地下水资源量392亿m3,扣除两者间的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1682亿m3。

发源于外省而流入湖南省的河流积水面积57980 km2,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54亿m3,这部分水量在四水上游,如果有工程措施,就可以加以控制和利用。

另外,长江水通过淞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流入洞庭湖,多年平均水量923亿m3,这部分水量多为汛期洪水,不仅无利,反而对洞庭湖的堤垸安全构成威胁。

表1 全省水资源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水系名称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1956~2000)年径流量(亿m3)径流深(mm)湘江85383 696.1 815.3资水26738 232.6 869.9沅江51927 398.2 766.8澧水15505 133.4 860.4 洞庭湖区及其他河流26741 165.6 625.4 鄱阳湖688 8.0 1162.8 珠江5117 48.4 945.9全省211829 1682 794.2据2004年全省水文站实测资料水平衡分析,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647.6亿m3,由于前期土壤干旱,致使径流系数偏小,产水量比多年平均偏枯2.1%。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

工程施工引发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草
8 月 10 日
泥石流 11 1 3 500
科乡田湾河大发水电站
降雨引发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薛 10 月 17 日 岔乡薛岔村河沟村民小 崩塌 5 5

3
强降雨引发
-5-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地质灾害 -6-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特点
● 灾害类型
我国地质灾害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2007 年除北京、天津、 内蒙古、上海外,其他 27 个省(区、市)都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 主要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发生数量 最多,占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 61.0%。缓变性地质灾害类型主 要有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
内蒙古包头市壕赖沟铁矿地面塌陷区
- 10 -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地质灾害
Ø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地区。 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等防治措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 表现出趋缓的态势。监测资料显示,2007 年上海市平均地面沉降量 为 6.8 毫米,其中外环线以内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 7.8 毫米,外环 线以外区域为 6.6 毫米,较上年同期进一步降低。苏锡常地区和杭嘉 湖平原地面沉降总体趋缓,局部地区沉降速率仍有所增加。
● 开展“中国地热城”、“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 和“中国优质矿泉水水源”评审命名工作,推进地热和矿泉水资源的 有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2-
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007 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25364 起,造成人员伤亡 1123 人,其中死亡 598 人,失踪 81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4.8 亿元。与 上年同期相比,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减少 12.3%,直 接经济损失减少 42.7%。

徐州市环境质量公报这是及 大家先凑合看一下 再自己找一找好了

徐州市环境质量公报这是及 大家先凑合看一下 再自己找一找好了

徐州市环境质量公报(这是06年及大家先凑合看一下再自己找一找好了)徐州市环境质量公报(2006年度)徐州市环境保护局批准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2007年4月主编单位: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批准单位:徐州市环境保护局编报日期:2007年4月编写人员:肖思海马运宏审核:张长洲、戴明泉、王斌、林丰、王思汉胡永定、耿广敏审定:孙菱审查:刘广民、孙菱批准:徐善春目录综述 (2)一、污染源 (3)1.1. 工业废水及废水中污染物排放状况 (3)1.2 工业废气及废气中污染物排放状况 (3)1.3工业固废排放状况 (4)二、环境质量 (4)2.1环境空气质量 (4)2.2 水环境质量 (5)2.2.1 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 (5)2.2.2 地表水 (5)2.2.3 南水北调东线及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水质 (6)2.2 4主要出入境水体 (6)2.3地下水 (6)2.4 声环境质量 (6)2.5放射性及辐射现状 (7)徐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徐州市环境保护局( 20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徐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徐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关键一年,是徐州环保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一年,也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一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环保大会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徐州市“十一五”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度,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大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地表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全面改观,地表水饮用水源和地下水水质相对稳定,满足生活饮用水质要求,区域声环境、市区交通噪声呈现总体好转态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煤焦油、洗油仓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煤焦油、洗油仓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煤焦油、洗油仓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娄底东信贸易有限公司煤焦油、洗油仓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批稿)湖南葆华环保有限公司二0一六年十二月目录1 总论 01.1 任务由来 01.2 编制依据 (1)1.3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5)1.4 评价标准 (8)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5)1.6 评价工作重点 (18)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8)2区域环境概况 (23)2.1 自然环境概况 (23)2.2 生态环境概况 (27)2.3 社会环境概况 (27)3 现有工程概况 (29)3.1 项目概况 (29)3.2 收发油 (31)3.3 平面布置 (32)3.4 公用工程 (32)3.5 现有工程污染源分析 (32)3.6 现有环保设施及处理能力 (33)3.7 现存在的环境问题 (34)4 拟建工程概况 (35)4.1 项目概况 (35)4.2 主要建设内容 (35)4.3 平面布局 (36)4.4 储运工艺 (36)4.5 公用工程 (38)4.6 项目污染源分析 (39)4.7 污染物排放汇总及“三本账” (43)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5.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5.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1)5.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7)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3)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5)6.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68)7 环境风险分析 (78)7.1 风险识别 (78)7.2评价等级与范围 (81)7.3 最大可信事故 (82)7.4 风险源项分析 (84)7.5 风险预测与评价 (86)7.6 安全现状评价 (106)7.7 风险防范措施 (106)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16)8.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16)8.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17)9 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121)9.1清洁生产 (121)9.2各类指标的清洁生产分析 (121)9.3清洁生产管理 (122)9.4清洁生产评述结论 (123)9.5总量控制 (123)10公众参与 (124)10.1 目的、原则和方式 (124)10.2 公开环境信息 (124)11 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分析 (128)11.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28)11.2规划选址符合性分析 (128)11.3环境功能区划 (128)11.4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129)11.5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129)11.6 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结论 (129)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1)12.1社会效益分析 (131)12.2环境效益分析 (131)13 环境管理与监测 (133)13.1环境管理 (133)13.2环境监测 (133)13.3排污口设置 (134)13.4“三同时”竣工验收 (134)14 结论与建议 (137)14.1评价结论 (137)14.2建议 (146)1 总论1.1 任务由来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等芳烃、芳香族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等酚类化合物)以及含氮、含硫的杂环化合物等多种有机物,在常温常压下其产品呈黑色粘稠液状,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如沥青、耐高温材料等。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吕殿青;欧阳峣【摘要】In this pap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from five aspects of water quality: sediment and soil pollution, soil erosion,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water,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shipping function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iangjiang river valley displayed the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Water was polluted complexly by heavy metals, organic compounds and microorganisms. River sediment and soil were polluted complexly and severely by cadmium, mercury, zinc, and lead. Soil erosion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especially in Changsha, Hengyang and Chenzhou cities.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biodiversity was declining.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shipping function in Xjiangjiang river had been lost basically during the dry season.The results will has a important value for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construction of "two types of society".%本文从水质状况、河流底泥和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破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五个方面对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湖南省环境状况公报一、综述2006年,全省环保工作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污染防治,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努力提升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部分区域性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十一五”环保工作的良好开局。

与2005年相比,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略有改善,大多数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基本稳定,江河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的比例略有上升,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流经部分城市及工业区江段的地表水污染仍较严重,尤其在枯水期,氨氮和耗氧物污染在部分水域有所加重。

全省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未达标。

酸雨污染范围和程度略有加重,重酸雨频率有所减轻。

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大部分城市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

二、水环境(一) 废水污染物排放状况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4.41亿吨,比上年减少4.5%。

其中,工业废水10.00亿吨,比上年减少18.3%,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1.0%;生活污水14.41亿吨,比上年增加8.2%,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9.0%。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9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

其中,工业COD为29.2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COD为63.04万吨,比上年有所增加。

工业废水中石油类、氰化物、汞、六价铬等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汞和六价铬排放量显著降低。

全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6%,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二) 水环境质量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水污染仍较为普遍,特别是流经城镇和工业区江段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岸边污染带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少数城市存在饮用水源安全隐患。

全省9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个,占1.0%;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30个,占31.0%;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42个,占43.3%;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8个,占8.2%;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12个,占12.4%;属于劣Ⅴ类水质的断面4个,占4.1%。

见图1。

97个断面中,达到所属水环境功能区功能要求的有73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75.2%。

全省江河水域主要受粪大肠菌群、氨氮、总磷、石油类、耗氧物等因子污染,镉、砷、挥发酚3项污染物在局部河段污染较为突出,洞庭湖总磷、总氮污染仍较严重。

与上年相比,总磷、石油类、镉、氟化物、汞、挥发酚、砷等指标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化学需氧量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状况与上年持平,氨氮和耗氧物污染在局部水域有所加重,锌、六价铬、硒、氰化物、硫化物5项因子未出现超标现象。

总体上,全省水环境质量较上年略有改善,重金属类指标得到基本遏制,呈下降的趋势;四水一湖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湘江、沅江、洞庭湖、资江、澧水。

1、城市饮用水源全省14个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按多因子评价达标率在91.5%~100%之间,其中永州、张家界、郴州和岳阳达标率为100%,湘潭达标率最低(91.5%),其他城市达标率均在95%以上。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氨氮、石油类,镉和锰偶有超标。

与上年相比,张家界、怀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有所上升,长沙、湘潭、常德和娄底有所下降,其它8个城市基本持平。

2、主要水系湘江流域:全水系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9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25个,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1个,属于Ⅴ类水质的断面2个,属于劣Ⅴ类水质的断面2个。

40个断面中35个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断面功能达标率为87.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湘江干流永州至衡阳松柏、衡阳熬洲至株洲上游江段水质较好;衡阳松柏至衡阳城区江段、长沙、株洲、湘潭江段水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湘江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渌水、洣水所设15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涟水及浏阳河下游污染较为严重,所设7个断面中5个断面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资江流域:资江水系水质优,所设12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沅江流域:全水系21个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7个,Ⅲ类水质断面7个,Ⅳ类水质断面5个,劣Ⅴ类水质断面2个,断面功能达标率为66.7%。

受上游贵州省水污染影响,沅江干流上游江段总磷污染仍然严重,入境交界断面托口为劣Ⅴ类水质,托口以下3个断面为Ⅳ类水质,干流沅陵段和下游常德江段水质较好。

沅江支流渠水、舞水、辰水和酉水水质较好,所设8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武水河溪水文站、巫水绥宁长铺镇、花垣河虎渡口3个断面分别为Ⅳ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

澧水流域:澧水水系水质优,所设9个断面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洞庭湖水域: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中,1个断面属Ⅳ类水质,其余9个断面属Ⅴ类水质,均未达到所属功能区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和总氮。

长江岳阳段:所设3个断面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长沙、株洲、湘潭和衡阳4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监测,监测结果表明4个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pH值和锰,污染程度较上年有所降低。

三、大气环境(一)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5986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5%。

全省排放二氧化硫93.36万吨,比上年增加1.6%;烟尘49.14万吨,比上年减少8.8%;粉尘73.35万吨,比上年减少4.6%。

详见表2。

(二)大气环境质量全省大气环境污染仍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由7个增加到9个。

酸雨污染仍然严重,具体表现为:酸雨频率高,污染范围略有扩大,但重酸雨频率有所减轻。

1、城市空气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衡阳、张家界、郴州、永州、娄底、怀化、吉首、邵阳和益阳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由2005年50.0%上升到2006年64.3%。

受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影响,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和常德5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未达标。

见图3。

全省14个城市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百分比分别为78.6%、64.3%、100%。

图3 湖南省2006年度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年均值示意图):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54~0.120 mg/m3,平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为0.085mg/m3,与上年(0.094mg/m3)相比有所下降。

湘潭、岳阳、常德、长沙和株洲5个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5.7%。

其中,湘潭和岳阳年均值最高,均为0.120mg/m3,超标0.20倍。

):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19~0.083mg/m3,平均值二氧化硫(SO2为0.050mg/m3,与上年基本持平。

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和吉首11个城市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78.6%;长沙、株洲和湘潭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长沙年均值为0.083mg/m3,超标0.38倍。

):14个城市年均值范围为0.018~0.040mg/m3,平均值二氧化氮(NO2为0.030 mg/m3,与上年基本持平;最大值出现在衡阳,最小值出现在张家界。

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城市综合污染指数的范围在1.132~2.981之间,平均值为2.055,比上年(2.153)有所下降。

从综合污染指数分析:永州和郴州空气质量最好,益阳、怀化、吉首和张家界改善较明显,长株潭区域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2、酸雨全省14个城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酸雨污染,酸雨污染范围和程度略有加重,但重酸雨频率有所减轻。

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4.07~5.36,全省城市酸雨频率为75.3%,与上年相比,上升2.7个百分点。

五、固体废弃物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687.68万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1.18万吨,比上年增加18.8%。

全省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2689.4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2.27%,比上年增加2.28个百分点。

全省外排工业固体废物39.7万吨,比上年减少30.0%,其中危险废物排放量为812吨,比上年减少92吨。

六、生态环境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5个。

年末全省建有自然保护区9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33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112.85万公顷,增长4.2%。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45万公顷。

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5.5%,提高0.5个百分点。

七、措施与行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制订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增加了砷、镉两项约束性指标。

省人民政府与14个市州人民政府负责人、省环保局与22家重点企业负责人签订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全省完成85个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削减重点项目,新增削减能力二氧化硫4.47万吨、COD2.6万吨、砷12.4吨、镉1.38吨。

株洲华银发电公司3台机组脱硫和湘潭发电公司2台机组脱硫两个项目如期完工并投入运行;株冶冶炼烟气综合治理和锡矿山闪星锑业烟气脱硫工程提前投入试运行。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省环保局审批建设项目280个,市州环保局审批1447个,县市区环保局审批4133个。

省环保局否决了张家界镍钼矿、常德石膏矿制酸、益阳人造板等2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对水口山冶化公司炼铟等项目依法给予处罚;对195个新开工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查处;开展了铁合金、电解锰、电石行业近100家生产企业行业准入的核查上报工作。

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围绕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确定了株洲、衡阳、湘潭等地涉镉企业退出名单、重点治理企业名单以及第一批取缔关停淘汰的污染严重企业或生产线名单。

筛选并确定了一批“十一五”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对清水塘地区11家污染企业实施关停、2家停建、34家限期治理;对水口山地区进行了清理和整治,关停了38家涉砷、涉镉企业。

在临武三十六湾开展3次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关闭取缔非法采矿和非法选矿厂。

完成花垣县“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并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

城市环境保护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42.7%和46.3%。

常德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专家组验收。

加大对城区小型燃煤锅炉的改造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取得较大成效。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开展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宣贯工作,完成200家核技术应用单位、10家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单位以及铀矿冶单位的检查工作,对16家单位依法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