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练(专题三)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周测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某某市某某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 X邦入某某时 , 与民约法三章 : “杀人者死 , 伤人及盗抵罪。

”之后 , 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 , 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 , 制定了“律九章”。

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 A. 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B. 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C. 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D. 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2. 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 结果只传到二世就灭亡了 , 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 )A. 10 年B. 15 年C. 25 年D. 30 年3. 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 杀人者死 , 伤人及盗抵罪”B. 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 ? ”C. “知彼知己者 , 百战不殆”D. “有志者事竟成 , 破釜沉舟 , 百二秦关终属楚”4. 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在 15 年的时间。

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 武将篡权B. 苛法暴政C. 外族入侵D. 诸侯争霸5. 秦末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 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 , 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 , 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 ( ) 。

A. 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 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 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 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6. “竹帛烟销帝业虚 ,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某某乱 , X项原来不读书。

”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B. 政治改革 , 平定某某C. 焚书坑儒 , 农民起义D. 农民起义 , X项文盲7. 秦朝二世而亡 , 主要是内乱导致 , 但是也有人把它归结为“杀长立幼”“丞相谋异”“阉臣弄权”“诛锄骨肉”“蒙蔽”“弑逆”等各种事情弄全。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B.宰相祸乱朝政C.为了加强君主专制D.宰相职权可以由六部取代4.《明史》己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5.下列现象,发生在明朝的是( )A.相秉百僚之重,总百僚之任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和9.假设有一个雍正时期的官员,他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办公室上班,皇帝每日召见,并和他商讨军国大事。

他有时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交给下属,让他们送给各部门去办理。

那么这个官员可能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军机大臣D.议政王大臣10.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呈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第2课时)练习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

第2课辛亥革命(第2课时)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材料信息体现了日本近代化的顺序是:先变革人心,即思想,然后改变政治,最后是物质,即器物层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顺序正好与日本相反。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化·近代化的历程2.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

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A.社会性质的改变 B.君主专制的结束C.中华民族的独立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类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A、C项都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某某国民政府以后,所以B项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近代中国的某某革命·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3.孙某某去世后,被安葬在某某某某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某某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

孙某某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有()①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②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③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某某某某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孙某某的伟大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孙某某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贡献的史实,所以答案选A。

2021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4、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徽商和晋商B、粤商和徽商C、闽商和粤商D、台商和港商5、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

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7.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商业特区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

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A.《东京城的辉煌》B.《西京城的衰落》C.《汴河两岸好风光》D.《坊墙去除利工商》9.据《阅世篇》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高一历史新课标必修一周练三

高一历史新课标必修一周练三

2012级周练三(必修Ⅰ 1-12课)一、选择题第一部分错题再现(1-8课)1.公民大会作为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一般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为了保障所有公民的参政资格,伯里克利时期大会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下列推测中最接近事实的应是A.压缩议程特别是公开辩论的时间B.向每位与会者发放津贴C.允许公民委托他人代行表决权D.在城邦各地设置分会场2.有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君主立宪制为特征 B.议会内阁制为核心C.两党轮流执政 D.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对外代表英国3.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评述正确的有①下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内阁成员由国王提名决定③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④首相有解散议会的权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③4.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5.有学者把17世纪2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6.右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斗争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C.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比喻为“驴子”和“大象”D.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7.“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B.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C.开创了国家元首选举制度的先河D.建立了总统制共和制8.下列对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 B.其确立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C.议会成为各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D.基本的政治原则是分权与制衡9.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C 5、C6、A 7、B8、C9、A10、D 11、D12、D13、B14、B 15、C
二、简答题
16、 (1)科举制度;隋朝
(2)公平合理,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ﻫ17、1、公元6世纪下半叶; ﻫ2、生产力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复兴城市展开了自治斗争,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并推动了等级君主制形成。(总分不超过4分) ﻫ3、契丹(辽)、党项(西夏)和女真(金)、女真首领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或为了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辽朝在其管辖的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其他言之有据也可。 ﻫ4。中国:政治上民族政权对峙,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经济重心南移,程朱理学兴起;科技上中国领先世界;欧洲:封建制度确立(等级君主制逐渐形成),庄园制盛行,城市再度复兴并争取自治斗争,罗马教会与世俗政权互相依存,各得其所;西欧教会垄断文化
张骞出使西域 匈奴反击战
A、好大喜功,征伐无度 B。目光远大,走向世界
C、开拓疆域,巩固统一 D。滥用民力,不得人心
3。 下列机构的设置,体现了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
①汉朝设置“中朝” ②唐代设置三省六部③宋代设置“二府三司” ④元朝设置中书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在古代中国,太监社会地位低下,最为人瞧不起。让人奇怪的是,这些太监中的许多人却能受到皇帝的恩宠,甚至掌握实际军政大权。比如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三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三  三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析:确立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

答案:A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A、D 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1的取消以及后来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继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答案:C4.目前,中国市场不少洋品牌纷纷起上好听的中文名字,如可口可乐、标致、奔驰等。

这一现象表明()A.中文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B.洋品牌只有使用当地语言才能站稳市场C.中文品牌的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生产的D.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广泛解析:从外国名牌产品起中文名、登陆中国分析,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和广泛。

答案:D。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练试题考试时间:2021年5月20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45分)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

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3.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 姜寨遗址B. 良渚遗址C. 二里头遗址D. 殷墟遗址4.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5.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注重精耕细作C.农业地位很高 D.国家正式形成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A. 《老子》B. 《论语》C. 《诗经》D. 《韩非子》7.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 A.互相吸纳融合 B.具有优劣之分C.展开思想争鸣 D.具有不同传统8.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周练(专题三)一、选择题1.天京变乱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该民谣反映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A .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B .领导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C .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D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崇2.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A .同盟会员证B .“红军借谷证”C .“大跃进”邮票 D .“公私合营”照片3.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4.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B.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C.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D.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 .推翻了封建帝制C .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 .实现了民族独立6.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

”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8.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

这一认识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9.“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 )A .维新变法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10.《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1.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 )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2.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A .制定革命纲领B .领导工人运动C .领导农民运动D .与国民党合作13.“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是指( )A .城市中心道路B .统一战线道路C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 .国共合作道路1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 .组织革命武装,发动武装起义 B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5 15.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 .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 .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 .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16 16.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到: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字,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长征战事频繁,异常艰苦B .长征是被迫的战略转移C .长征为革命前进奠定基础D .长征增强党和军队凝聚力 17.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8.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 19共的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井冈山创造了数个“第一”。

下列判断不准确的是 A.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道路的起点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开展了中国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20“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A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1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杨秀清俩,相差不知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之所以说《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 .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23.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24.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5.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二、非选择题26.(25分)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材料二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材料三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10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10分)(3)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所持观点的原因。

(5分)答案:(1)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10分)(2)民主精神的传承;思想的空前解放。

(10分)(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