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Hoc和移动IP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与研究
Ad Hoc和移动IP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

Ad Hoc和移动IP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
周建锐
【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技术》》
【年(卷),期】2010()8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Wireless Mobile Internet)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使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无缝地接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通信业的面貌。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配有无线接口的便携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来实现移动中的通信。
现在的移动通信大多需要有线基础设施(如基站)的支持才能实现。
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站的地方进行通信,一种新的网络技术——Ad Hoc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周建锐
【作者单位】宁夏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卫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MPLS的Ad hoc无线移动网络解决方案 [J], 朱颖;韦蓉;魏宇欣;武穆清
2.基于AdHoc和移动IP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与研究 [J], 杨辉宇
3.基于IPSec的移动AD-HOC安全体系结构 [J], 殷学斌;袁宁
4.集成移动IP与移动Ad Hoc网络的移动检测算法 [J], 李茹;叶新铭;王浩宏
5.AdHoc无线移动网络路由技术及其发展 [J], 张浩;吕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移动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设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报告

移动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设计与分析技术的研究报告移动Ad Hoc网络是指无线网络由网络中的移动设备自主组成,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
由于节点是随时移动的和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网络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路由协议设计技术,并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和加密技术的路由协议,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设计技术分析Ad Hoc网络中的节点通常没有连接到中央服务器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基础设施,这对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有的Ad Hoc网络安全路由协议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基于加密技术的路由协议基于加密技术的路由协议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密钥预分配和同步加密的路由协议;另一种是基于公钥密码学和数字签名的路由协议。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但是因为提供实时服务所需的计算和通信资源开销很大,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基于信任机制的路由协议基于信任机制的路由协议是基于节点之间的信任关系建立的,通过对节点行为的监测和检测,对节点信任值进行动态更新,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但是因为这种方法需要维护大量的节点信任值,所以运行成本很高。
(三)基于多路径技术的路由协议基于多路径技术的路由协议是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分别传输到不同的路径上,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抵御恶意攻击的能力。
但是在发送和接收过程中容易发生数据包重叠和重复,影响传输效率。
二、基于多路径和加密技术的路由协议设计与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多路径和加密技术的路由协议设计,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增加多个路由路径来加强网络对攻击的抵御能力,并采用AES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在传输数据时,将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采用不同的路径分别传输,接收节点对不同路径传输的数据包进行重新组装,以达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通过节点口令身份验证方式建立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基于AdHoc网络和RFID技术的无线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Ad Hoc 网络和RFID技术的无线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摘要无线Ad Hoc网络的研究已经从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个小分支逐渐扩大到相对独立的领域。
和其它传统通信网络相比,Ad Hoc网络具有可独立组网、网络可动态重组等特点,使得Ad Hoc网络技术的使用前景广阔,目前在很多行业不同场景中得到了使用。
另一方面,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RFID技术的非接触性、ID唯一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如何将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使得RFID 能够更广泛的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领域。
同时RFID中间件也成为了很新的研究课题。
在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中,结合无线Ad Hoc网络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探讨技术的使用,仍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领域。
本课题充分结合无线Ad Hoc网络技术和RFID射频技术各自的特点,深入研究了Ad Hoc无线网络中多跳路由、稳定性等方面和RFID领域中的中间件、抗干扰、安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通过对特定使用场景的分析,提供定位和跟踪等基本位置服务,实现了对标签跟踪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同时对作为标签数据采集客户端的RFID中间件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初步实现了RFID中间件的基本功能。
关键字Ad Hoc网络,RFID,目录绪论 (3)1.1课题背景 (3)1.2课题的提出 (3)1.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4)1.4论文的结构安排 (5)基于Ad Hoc网络的RFID定位系统核心技术研究 (6)2.1Ad Hoc网络技术 (6)2.1.1Ad Hoc网络的概念 (6)2.1.2Ad Hoc网络的特点 (7)2.1.3Ad Hoc网络的使用 (8)2.1.4和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9)2.2RFID无线射频技术 (10)2.2.1RFID技术研究 (10)研究RFID中间件 (12)3.1阅读器种类及比较 (12)3.1.1MOBYD (53)3.1.2 rf600 (55)3.2RFMLTS分析设计 (56)3.3 RFMLTS的特点 (59)第四章RFID定位系统分析及设计 (60)4.1RFID使用场景 (60)4.1.1典型使用场景的技术需求分析 (60)4.1.2RFID定位系统适应的场景 (63)4.2RFID定位系统功能的总体分析 (63)4.3RFLTS的总体设计 (64)4.4阅读器管理子系统(RMC) (65)4.4.1数据库设计 (66)4.4.2 RMC解包处理模块 (66)4.4.3主动报告模块 (66)4.5显示管理子系统(MON) (67)4.5.1信息显示 (67)4.5.2MON-RMC信息交互模块 (69)4.5.3MON-VMC信息交互模块 (70)4.6视频管理子系统(VMC) (72)4.6.1 VMC-MON信息交互模块 (72)4.6.2视频客户端camctrl (72)4.6.3VMC-camctrl信息交互模块 (73)第五章RFLTS定位系统性能测试和功能演示 (73)5.1性能测试 (73)5.1.1客户端性能测试 (38)5.1.2管理端性能测试 (39)5.2功能演示 (75)5.2.1程序启动 (40)5.2.2文本定位功能演示 (40)5.2.3跟踪功能演示 (40)第六章系统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及安全性研究416.1网络平台无关性 (42)6.2RFID硬件无关性 (43)6.3系统的可扩展性 (44)6.4通信协议的安全可靠性 (45)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Ad hoc网络的前身是分组无线网(Packet Radio Network),是一种特殊的对等式无线移动网络。
Ad Hoc无线移动网络路由技术及其发展4页

Ad Hoc无线移动网络路由技术及其发展伴随通信技术的升级与发展,无线移动通信应用日渐普遍。
常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基于已有固定基础设施,移动结点之间通信主要通过基站进行;而传统无线局域网同样需要有线骨干网支撑,再次通过无线路由AP 接入构建而成。
传统无线移动网络的局限在于不适用那些不存在固定网络基础设施或者无法在短时间内构建好所需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面对上述问题,Ad Hoc网络应运而生,并以期便利性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由于技术上的不完善性,决定其还不能在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了解、研究与改进Ad Hoc无线移动网络路由技术是解决Ad Hoc网络应用局限性的关键。
1 Ad Hoc无线移动网络概述Ad Hoc无线移动网络,确切的说是由一组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或者移动节点组成,旨在实现多跳数据传输的临时性自治系统。
与常规无线移动通信相比,整个Ad Hoc网络不需要固定的基础设施,更不需要固定的路由设备,网络中所有节点均可移动,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也是随着节点的移动不断变化,各节点间可以以任何方式动态的保持联系。
这种情况下,每个节点都起到终端和路由的双重功能,不仅要完成节点本身的数据发送、接收,还要完成维护到其他节点之间的路由功能;节点路由功能的正常发挥是Ad Hoc网络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关键。
2 Ad Hoc无线路移动网络特点Ad Hoc无线移动网络不能直接利用传统有线网络或者基于有线骨干网的无线路由AP协议来实现,是由其独特的特点决定的。
2.1 动态拓扑结构Ad Hoc无线移动网络中,网络拓扑结构由于节点的移动位置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并且变化的方式、速度等也是难以预测的。
2.2 有限传输带宽Ad Hoc无线移动网络通信手段主要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相对于有线信道而言,无线通信信道的带宽更低,传输速度有限。
2.3 移动终端局限性Ad Hoc无线移动网络用户终端,如:笔记本终端、智能手持终端、车载计算机终端等,有明显的灵巧、便携特点,但作为“路由”来工作的要求相对高了一些,为保证所有终端都能发挥路由作用,就要求路由协议设计要科学、高效。
无线Ad Hoc网络节点移动技术研究

无线Ad Hoc网络节点移动技术研究无线Ad Hoc网络节点移动技术研究摘要:无线Ad Hoc网络是一种无需基础设施支持的自组织网络,由一组移动节点组成。
节点在网络中自主移动,形成一个动态的拓扑结构。
本文将分析无线Ad Hoc网络节点移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挑战,讨论节点移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改进节点移动控制技术的方法。
1. 引言无线Ad Hoc网络是一种适用于无法搭建有线网络的环境下的解决方案,如军事作战、紧急救援等。
无线Ad Hoc网络可以通过节点间的直接通信来完成数据传输,无需依赖中央控制节点或传统的基础设施。
然而,节点的移动性给无线AdHoc网络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拓扑变化、链路不稳定、路由选择等问题。
2. 节点移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节点移动对无线Ad Hoc网络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首先,节点的移动会导致拓扑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网络的连通性和带宽利用率。
其次,移动节点导致链路的频繁中断和重建,增加了网络的延迟和丢包率。
再次,移动节点的不确定性给路由选择带来了困难,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和数据包丢失。
3. 节点移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为了解决节点移动对无线Ad Hoc网络的负面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节点移动控制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基于预测的节点移动控制技术和基于反馈的节点移动控制技术。
基于预测的节点移动控制技术利用节点移动模型来预测节点的目标位置,并相应地优化路由和数据传输。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链路中断和重建的频率,提高网络的连通性和带宽利用率。
然而,由于节点移动的不确定性,预测模型可能存在误差,导致性能下降。
基于反馈的节点移动控制技术通过动态地调整节点的行为来适应网络的变化。
例如,根据链路质量来调整节点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以优化网络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但需要节点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交互。
4. 改进节点移动控制技术的方法为了改进节点移动控制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引入机器学习算法。
计算机网络中的移动Ad Hoc网络研究

计算机网络中的移动Ad Hoc网络研究随着无线移动计算设备的普及,移动Ad Hoc网络也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研究热点。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即可进行通信。
它是由一组移动无线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可以是移动设备、无线嵌入式设备或任何其他可以相互通信的设备。
移动Ad Hoc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应急通信、军事通信、智能交通等领域。
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面临着多种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网络拓扑的不稳定性。
由于节点的移动性,网络的拓扑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这导致路由协议需要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此外,在移动Ad Hoc网络中,发生许多隐藏和公开的信道冲突,导致数据包丢失和网络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保证移动Ad Hoc网络的高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对路由协议、路由发现、拓扑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移动Ad Hoc网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例如AODV,DSR等。
这些路由协议通过每个节点转发数据包来维护网络中的路径。
其中AODV使用目的地序列号来避免环路,DSR使用源路由器来避免环路。
这些基于跳数的路由协议已经被证明是在小规模网络中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大规模网络中,由于节点数目的增加,路由器的负载和网络瓶颈问题变得非常严重。
随着移动Ad Hoc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适应路由协议被提出和应用。
这些协议的关键在于对网络中的信息共享,从而更好地协调路由和拓扑控制。
例如,OLSR协议使用多播算法来共享邻居信息,Ad Hoc路由信息协议使用Bloom过滤器来共享本地拓扑信息。
另一种方式是启用节点间的灵活合作,如基于博弈论中的合作和非合作策略。
这种合作策略下,节点间通过追踪彼此的行为进行路由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路由协议,移动Ad Hoc网络的拓扑维护和节点定位也是研究热点。
定位是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很多应用,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医疗保健和行动通信等,都需要准确的位置信息。
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

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无线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无线Ad Hoc网络是一种临时性的无线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基础设施,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设备组成。
由于其自组织、动态性和免于布线等特点,无线Ad Hoc网络在军事、应急救援、普及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移动性和信道的不稳定性,无线Ad Hoc网络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
本文将探讨无线Ad Hoc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路由、拓扑控制、数据传输和安全等方面。
首先,路由是无线Ad Hoc网络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由于网络中的节点是动态移动的,节点之间的链路状态会随时发生变化。
因此,在选择数据传输的路径时,需要一种有效的路由选择算法。
目前,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和混合型路由协议。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如传统的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 Vector)协议,将每个节点周围的邻居节点的距离作为选择路径的依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如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根据链路状态信息选择路径;而混合型路由协议如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协议,则结合了这两种路由协议的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网络规模、节点密度和网络负载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拓扑控制是保持网络稳定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一个无线Ad Hoc网络中,由于节点的移动性,网络的拓扑结构会不断变化。
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需要及时发现节点的变化,并对网络进行动态的调整。
拓扑控制算法主要包括节点发现、链路维护和拓扑更新等方面。
节点发现是指通过广播或其他方式发现新的节点,并将其加入到网络中。
链路维护是指当链路质量下降或链路中断时,及时选择新的链路以保证通信的顺畅。
拓扑更新则是指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网络的拓扑结构,以适应节点的移动。
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移动模型研究

无线移动Ad hoc网络移动模型研究移动Ad hoc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是指一组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的临时性的无固定基础设施支持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Ad hoc网络的节点通过分层的网络协议和分布式算法相互协调,实现网络的自动组织和运行。
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数据通信的源节点、目的节点或中间转发节点。
当通信的节点不在直接通信范围内时,报文要经过多跳(hop)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是Ad hoc网络与其他移动通信网络的最根本区别。
移动模型是网络仿真中的重要参数,用来描述网络中移动节点的运动方式,包括它们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对移动模型的设计和研究是Ad hoc网络中各类协议和技术开发应用的基础,它将有利于人们对网络性能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从而为网络的具体实现和性能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1 移动Ad hoc网络中移动模型的重要性Ad hoc网络的许多优良特性使它具有多种潜在的应用。
网络的自组织特性、多跳和中间节点的转发特性、健壮性和抗毁性等特点,使其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自然灾害应急处理、临时与紧急通信、个人局域网和商用网络系统等领域。
由于这些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将来Ad hoc网络会应用于更复杂的移动环境中。
目前,对Ad hoc网络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已经应用的Ad hoc网络不是很多,因此,该领域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仿真的方法来实现的。
对于有特定应用的Ad hoc网络,仿真是非常重要的,仿真中有一些参数,如移动模型、通信类型和传播模型等,这些参数都会对网络的性能产生影响。
其中,移动模型以及对其参数的选择对所获得的仿真结果有重要影响。
因为与Internet不同的是,Ad hoc网络中移动节点的带宽和能量是有限的,而且网络拓扑是高度动态的,节点移动引起的频繁的拓扑变化会导致现存路由的错乱、分组的丢失和服务质量的显著下降。
只有通过移动模型正确地模仿真实节点的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计算机与信息计术 网络天地基于Ad Hoc 和移动IP 的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分析与研究许绘香 张 慧(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15)摘 要 简要介绍了Ad Hoc 和移动IP 的工作原理,探讨了一种基于Ad Hoc 和移动IP 集成的无线移动网络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和服务性能。
关键词 Ad Hoc 移动IP 无线移动网络0 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Wireless Mobile Internet)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使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无缝地接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通信业的面貌。
目前,通过移动IP 实现Ad Hoc 接入Internet 以拓展互联网的无线应用范围,正成为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热点。
1 Ad Hoc 网络和移动IP 技术概述1.1 Ad Hoc 网络概述Ad Hoc 网络即自组网(Self Organized Network),是一种特殊的对等式网络,它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装置的移动节点组成,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节点,也被称为多跳无线网(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无固定设施的网络(Infrastructureless Network),具有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等特点。
Ad Hoc 网络通过移动节点间的相互协作来进行网络互联,而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每个移动节点都具有报文转发能力;当一个节点需要和另一个节点通信时,它或使用直接的无线链路,或通过到目的节点的多个中间节点的转发,即经过多跳路由,从而实现网络的自动组织和运行。
Ad Hoc 网络路由协议通常被分为两类:先验式(proactive)和反应式(reactive)。
先验式协议通过周期性路由控制信息的交换,每个节点始终维护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路由,如DSDV 和OLSR;反应式协议在节点需要时才发现路由,并且仅维护活动路由,如AODV 和DSR。
1.2 移动IP 概述移动 IP 是用于移动主机移动性管理的一组网络层协议,其目的是使移动中的主机在保持原IP 地址不变的条件下能保持通信,类似于移动电话系统中的漫游,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定义了四个功能实体:移动主机(mobile host)、通信主机(corresponding host)、家乡代理(home agent)和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
移动主机是一个能在子网间移动的主机,当Internet 上的通信主机向移动主机发送IP 数据包时,数据包将交付到移动主机的家乡网络,若移动主机离开了家乡网络,数据包将通过隧道(tunnel)机制交付到外地网络,外地代理负责拆封数据包并转发到移动主机。
2 Ad Hoc 和移动IP 集成原因分析Ad Hoc 网络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它所使用的路由算法大多数只适用于单个Ad Hoc 网络,很少涉及如何实现Ad Hoc 网络与Internet 的互联,这些因素使它难以大范围与互联网通信。
移动IP 使节点在不同的子网间切换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它提供了一种IP 路由机制,使移动节点能够以一个永久的IP 地址连接到任何子网中,它的扩展性使其能在整个Internet 上应用。
为了达到Ad Hoc 网络中的移动主机可以在不同的Ad Hoc 网络间移动和随时接入互联网,我们利用移动IP 的可扩展及可在不同网络中漫游的特性,从而实现Ad Hoc 网络与Internet 的互联。
3 Ad Hoc 和移动IP 结合的体系结构及工作过程近几年,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事Ad Hoc 网络和移动IP 集成方面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此我们以图1所示的简单结构模型为例来探讨Ad Hoc 和移动IP 的结合思想及工作过程。
图1 体系结构3.1体系结构在图1所描述的体系结构中,无线移动网络由多个Ad Hoc 网组成,每个Ad Hoc 网相当于一个子网,它们都通过相应的网关(即基站)接入Internet,每个网关需配置两块网卡:网络天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43・一块连接有线网络,另一块连接无线网络,其职责是在Ad Hoc 网和Internet之间转发/中继数据包;为支持移动IP,每一个网关还同时扮演外地代理的角色,周期性地广播代理公告消息,同时运行Ad Hoc路由协议、移动IP协议和Internet路由协议,保证Ad Hoc网内的节点利用自组网路由协议来创建和维持路由,并通过移动IP实现移动节点的移动管理。
由于移动节点与网关之间可以进行多跳通信,在不添加任何固定设施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个支持移动IP的网关节点能够访问Internet,网络就能有效地访问Internet。
3.2工作过程在上述无线移动网络中,通过移动IP实现Ad Hoc接入Internet的几个主要过程简述如下:(1)网关发现。
网关发现是 Ad Hoc与 Internet连接的一个关键技术,通过合适的网关发现方法可以同时解决地址分配及路由等问题。
当Ad Hoc网的移动节点要向其它节点发送数据包时,首先要判断目的节点是否在本网内,这时节点根据路由协议发起路由查找,如果找到就判定目的节点在网内,并使用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进行通信,如果找不到就判断目的节点在Internet中,就需要通过网关进行外部访问。
通常,网关节点通过网关通告算法周期性地在本Ad Hoc网内发布网关信息通告,以表明它是当前可用的Internet接入网关,当Ad Hoc网中的节点想要发送数据到 Internet节点时,它首先必须将数据发送到网关。
对于Ad Hoc网节点,每当它收到(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一个网关通告消息之后,就会立即记录下该网关的信息(包括其IP地址、路由信息以及该信息的有效期(TTL)等),当需要同本Ad Hoc之外的节点通信时,便向选择的网关发送接入请求消息,网关决定是否接受该请求,并发送Accept/Reject消息通知该节点。
为了避免因多个Ad Hoc网重叠而造成网关的服务范围变得不清晰,可设置一个参数N来限定网关的服务范围,任何在网关N跳范围内的移动主机可获得网关的服务,如图1中网关G1的服务范围(椭圆范围内区域)N=3,主机A虽然和自组网1相连,但它不在网关G1的服务范围内;若一台主机处在多个网关的服务范围内,它可以选择距离自己最近(跳数最小)的网关,图1中B、C同时位于自组网2和自组网3中,而B选择网关G2,C选择网关G3。
(2) 协议转换。
网关同时运行Ad Hoc路由协议、移动IP协议和Internet路由协议, 为了确保采用不同的协议Ad Hoc与 Internet进行通信,网关实现了Ad Hoc协议和Internet 中的TCP/IP协议的转换。
(3)地址转换。
移动节点将数据包发送到网关节点后,网关对发往目的节点的数据包进行封装,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将数据包的源地址改为自己的地址,并将外层报头的目的IP地址设为外地代理的IP地址,从而将数据包转换为由本地网关发往外地代理(即目标节点的家乡代理),在网关节点上,维持一个网络地址转换(NAT)表用来记录通过本网关访问Internet的节点,以及它们各自的网络地址的映射关系。
(4)路由选择。
在此体系结构中,路由选择分自组网内路由选择和网间路由选择。
自组网内节点之间通信时(图1中D到E的传输),路由选择采用自组网路由协议,如1.1节中AODV路由协议。
如果通信的节点中有一个在Internet中,通信节点就通过Ad Hoc路由协议获得网关的路由,将数据发往网关。
一旦数据包经过网关进入Internet,则依据标准IP 路由协议进行网间路由,将数据包发送到外地代理,外地代理查询移动节点注册表,将数据转发往目标移动节点(如图1中F到E的传输,即数据包在转发过程中,从F到G2使用AODV,从G2通过Internet到G3使用标准IP路由,从G3到E再次使用AODV),若外地代理在移动节点注册表中没有直接查询到目标移动节点,则要进行外地代理切换或网关切换。
(5)切换。
当目标主机从一个自组网移动进入了另一个自组网,数据包转发到其代理后,由移动IP负责在自组网间转发数据包,实现原代理到新代理的切换,原代理对数据进行封装,采用移动IP路由协议,利用隧道机制将数据包转发至新代理,最后新代理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目的移动节点(如图1中的通信主机CN到D的传输,数据包在转发过程中,从CN到G3使用标准IP路由,从G3到G2使用隧道机制,从G2到D使用AODV,数据包在G3被封装,封装包在G2被拆封)。
3.3性能分析总结起来该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Ad Hoc网内部的通讯可以直接进行。
设想在一个校园内部,如果用户的手机之间可以直接或以多跳的方式通信,而不经过公用的基站,就可以省去通过公用基站的费用。
(2)增强了无线接入网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移动节点可能移动到基站覆盖范围以外,也可能因某些无线传输现象(如衰减、多路径干扰等)或是障碍物等因素而无法直接访问基站,这时节点仍可通过多跳路由的方式间接地访问基站。
(3)微观移动对家乡代理来说是透明的。
当移动节点在Ad Hoc网内移动时,从网关到移动节点的路由是自动改变的,家乡代理无须更新位置信息。
4 结束语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普及,各种便携式终端大量涌现,底层通信技术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和熟悉,这都极大地推进了无线移动网络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移动IP和Ad Hoc网络的结合,在不添加任何固定设施的情况下,传统的接入点可以直接利用Ad Hoc 网的灵活性并扩展它们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了无线移动网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家庭、办公、工业、商业、医疗、军事等多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1](美)James F.Kurse Keith W.Ross 著,陈鸣等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2] Y.Sun, E.M.Belding-Royer, C.E.Perkins. Internet Connectivity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information networks, 2002, 9(2):75-88[3] C.Jelger, T.Noel, A.Frey. Gateway and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for IPv6 Ad Hoc networks[Z].IETF Internet Draft, draft-jelgermanet-gateway-autoconf-v6[4]杨波等.移动IP和自组网的集成.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