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2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答案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复习参考题答案元明戏曲部份一、填空题 1. 臧懋循 元曲选外编 2. 宾白 白 科范 科 3. 正旦 正末 4. 关汉卿5. 调风月 救风尘 拜月亭6. 关汉卿7. 白朴 墙头马上8. 李逵负荆 高文秀9. 纪君祥10. 石君宝 青衫泪11. 莺莺传 倩女离魂 李娃传 邯郸记 12. 梧桐雨 马致远 13. 郑光祖14. 拜月亭 墙头马上 西厢记 郑光祖 15.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16. 朱有燉 蝴蝶梦 17. 康海 杜子美沽酒游春 18. 冯惟敏 郁轮袍 沈自徵 19. 冯惟敏 20. 兰亭会21. 大雅堂乐府 汪道昆22. 徐渭 翠乡梦 雌木兰 狂鼓史 女状元 23. 王骥德 齐东绝倒 24. 一文钱 25. 沈自徵 霸亭秋26. 柳永 苏轼 柳枝集 酹江集 27. 白兔记 28. 丘濬 邵灿 29. 荆钗记 30. 关汉卿31. 张协状元 小孙屠 32. 浣纱记 33. 鸣凤记 34. 春灯谜35.玉茗堂四梦 邯郸记 南柯记 紫钗记36. 牡丹亭 37. 娇红记 二胥记 38. 临川梦 39. 沈璟 40. 李开先 武松 41. 徐渭 曲律 沈璟 42.长生殿 孔尚任43. 清忠谱 二、简答题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的形成,大约是在金元之际,它的充分成熟和兴盛,则要到元代前期。
这当然有其历史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宋金时代,在瓦舍勾栏等固定场所面向城市民众的各类伎艺演出已经很盛。
蒙古军攻占北方以后,在许多地方造成破坏,但若干中心城市,却反而人口激增,财富更为集中,出现畸形繁荣;全国统一以后,城市经济的增长更为迅速。
而随着都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自然也相应地壮大,当时已有“一百二十行”之说(见关汉卿《金线池》)。
这些市民既不像传统文人士大夫那么高雅,又要比乡村农夫见多识广,在经历了喧嚣忙碌的生活之后,观赏既富于市俗性又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戏曲对于他们是很合适的精神享受。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5、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
7、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柳枝集》与《酹江集》。
9、明代作家王九思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1、明代剧作家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故事,写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兰亭会》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13、明代作家吕天成的杂剧《齐东绝例》写舜父瞽瞍杀人后,舜负父而逃,以及皋陶发誓不杀瞽瞍后,舜在众人劝说下归来的故事。
2024年春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含解析

2024年春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3、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4、“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指的是()(A)李广(B)李陵(C)李蔡(D)李广利5、《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6、《史记》中的“世家”一共有()(A)二十篇(B)三十篇(C)四十篇(D)五十篇7、《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8、《论督责书》的作者是()(A)杨恽(B)贾谊(C)晁错(D)李斯9、《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A)吴三桂(B)陈圆圆(C)李自成(D)田弘遇10、《白马解围》中,写信给白马将军,请求他统兵解普救寺之围的是()(A)相国夫人(B)崔莺莺(C)普救寺长老(D)张生11、杜甫《登高》的创作地点是()(A)长安(B)柳州(C)夔州(D)永州12、“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A)南、风、雅(B)风、雅、颂(C)雅、颂、南(D)颂、南、风14、《神仙传》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15、下列作品中,借凭吊春秋时吴王古迹抒发兴亡之慨的是()(A)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B)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C)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D)王沂孙《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16、《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A)慌忙朝拜(B)转身便走(C)仔细欣赏(D)吐了一口痰17、《湘夫人》选自()(A)《九章》(B)《九辩》(C)《九歌》(D)《九叹》18、下列作品中,引用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诗的是()(A)《秋声赋》(B)《前赤壁赋》(C)《朋党论》(D)《答谢民师书》19、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20、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21、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王粲登楼地点三种说法的是()(A)长安城楼(B)当阳城楼(C)荆州城楼(D)麦城城楼22、《聊斋志异·司文郎》嘲讽的对象是()(A)余杭生(B)王子平(C)宋生(D)盲僧2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白描(B)映衬(C)铺叙(D)对比24、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所咏之物是()(A)孤雁(B)杨花(C)春燕(D)春雨25、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A)几社(B)宣南诗社(C)宋诗派(D)复社26、《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公羊传》27、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28、《明湖边美人绝调》中,用来比喻白妞越唱越高的是()(A)攀登泰山(B)放东洋烟火(C)飞龙盘旋穿插(D)好鸟乱鸣29、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C)元稹(D)孟郊30、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是白居易创作的有()(A)《长恨歌》(B)《琵琶行》(C)《秦中吟》(D)《登高》(E)《与元九书》32、《项脊轩志》中,作者祖母所说的话有()(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儿寒乎?欲食乎(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E)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前人诗句的有()(A)千里澄江似练(B)六朝旧事随流水(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D)念往昔、繁华竞逐(E)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34、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成句的诗句有()(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5、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中,上场的人物有()(A)蔡伯喈(B)赵五娘(C)蔡公(D)蔡婆(E)牛丞相三、简答题36、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一词在典故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二)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二)试题库一、填空题1.唐代的诗歌极度繁荣,仅据编成于清康熙年间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余人,作品余首,编为卷。
2.初唐前五十年的文学是南朝形式主义的延续,充斥诗坛,以“绮错婉媚为本”的诗风是其代表。
3.沈佺期、宋之问对唐诗的最大贡献是“、”,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定型工作。
4.初唐四杰虽然还没有完全脱尽齐梁诗风的影响,且是已提出了轻“”、重“”的主张,对宫休诗风深表不满;稍后的陈子昂更高地举起了诗歌革新的旗帜,他标榜“”和“”,反对“”和“”的诗风,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5.在初唐四杰中,和擅长七言歌行,、擅长五言律诗。
6.被前人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著名诗篇是的七言歌行《》。
7.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见于他的名篇《》中,他的代表作是《》三十八首。
8.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是王维和孟浩然,此外重要作家有、、等人。
9.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风格是,用闻一多的话来说就是“”,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10.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
”确切地指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11.在高适现存的二百多首诗中,边塞诗大约有多首,代表作是《》。
12.岑参边塞诗中鼎足而三的代表作是《》、《》和《》,它们的共同特色是充满了的情调。
13.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是的《》;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的是的《》。
14.李白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接受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家遗世独立的思想,同时又受思想的影响。
15.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主要表现在继承了和的传统。
16.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就是时期,时期,时期,时期。
17.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有、等人;在《箧中集》中提出了新乐府创作的主张。
1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一文中提出的。
19.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属诗,《琵琶行》属诗,《卖炭翁》属诗,《观察》属诗。
2024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

2024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课程代码0053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晏殊的词集是()。
A.《漱玉词》B.《珠玉词》C.《乐章集》D.《片玉集》2.与梅尧臣齐名,时号“苏梅”的是()。
A.苏轼B.苏舜钦C.苏洵D.苏辙3.王安石晚期诗歌的主要体裁是()。
A.绝句B.律诗C.歌行D.乐府4.下列属于苏轼作品的是()。
A.《望海潮》“东南形胜”B.《踏莎行》“雾失楼台”C.《卜算子》“缺月挂疏桐”D.《六州歌头》“少年侠气”5.南宋中叶功利派散文创作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B.真德秀C.吕祖谦D.陈亮6.“永嘉四灵”主要学习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杜甫B.元稹、白居易C.贾岛、姚合D.温庭筠、韦庄7.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克庄B.文天祥C.周密D.王沂孙8.《救风尘》塑造的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是()。
A.赵盼儿B.谢天香C.韩玉箫D.张倩女9.下列不属于四大南戏的是()。
A.《荆钗记》B.《拜月亭》C.《白兔记》D.《琵琶记》10.张养浩散曲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怀古之作B.讽刺官场之作C.隐居之作D.赞美田园之作11.“铁崖体”的艺术特点是()。
A.古朴儒雅B.婉秀顿挫C.绚丽瑰奇D.闲婉冲淡12.《醒世恒言》的编者是()。
A.冯梦龙B.凌蒙初C.徐渭D.施耐庵13.李东阳论诗主张宗法()。
A.汉魏诗歌B.唐代诗歌C.宋代诗歌D.元代诗歌14.“下列作品不属于“临川四梦”的是()。
A.《邯郸记》B.《紫钗记》C.《牡丹亭》D.《宝剑记》15.明初散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的是()。
A.刘基B.杨士奇C.康海D.李攀龙16.《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
A.归有光B.王慎中C.茅坤D.唐顺之17.下列作家主张“性灵说”的是()。
A.李势B.袁宏道C.钟惺D.张代18.唐寅诗歌的创作特点是()。
2024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部分真题含解析

2024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部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元好问创作成就最高的文学体裁是()(A)诗(B)词(C)曲(D)散文2、《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其中“朝”的意思是()(A)参见(B)早晨(C)朝着(D)面对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B)《国语》(C)《战国策》(D)《史记》4、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的是()(A)陈琳(B)阮瑀(C)曹植(D)王粲5、《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A)慌忙朝拜(B)转身便走(C)仔细欣赏(D)吐了一口痰6、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C)元稹(D)孟郊7、下列文章中,提出“穷而后工”诗学观的是()(A)《待漏院记》(B)《上欧阳内翰第一书》(C)《答谢民师书》(D)《梅圣俞诗集序》8、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9、清代提倡“性灵说”的诗人是()(A)黄遵宪(B)龚自珍(C)张维屏(D)袁枚10、“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指的是()(A)李广(B)李陵(C)李蔡(D)李广利11、《浣纱记·泛湖》中,与西施一同泛舟归隐的是()(A)夫差(B)勾践(C)范蠡(D)伍子胥12、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西京”是指()(A)洛阳(B)汉阳(C)长安(D)金陵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申不害(C)慎到(D)韩非14、《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其中“黔首”的意思是()(A)贵州的首领(B)西南地名(C)平民(D)贵族15、《神仙传》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16、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1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其中“审”的意思是()(A)领会(B)宣称(C)申请(D)审查18、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19、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20、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21、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A)《归园田居》(B)《陈情表》(C)《北山移文》(D)《归去来兮辞》22、《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2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陈王”指()(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髦24、“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语,出自()(A)《吴士》(B)《楚人养狙》(C)《狱中上母书》(D)《又与焦弱侯》25、《宫词》一百首的作者是()(A)张籍(B)王建(C)顾况(D)贾岛26、“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27、《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相”的意思是()(A)相信(B)看相(C)辅佐(D)观察2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9、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30、宝玉挨打后,送药给他疗伤的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风(D)王夫人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为陆游所作的有()(A)《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B)《沈园》(二首)(C)《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D)《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E)《伤春》32、《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33、李斯《谏逐客书》中提到“皆以客之功”的秦国四君是指()(A)缪公(B)献公(C)惠王(D)孝公(E)昭王34、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成句的诗句有()(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5、下列作品中,具有文论性质的有()(A)《上欧阳内翰第一书》(B)《梅圣俞诗集序》(C)《祭欧阳文忠公文》(D)《答谢民师书》(E)《朋党论》三、简答题36、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37、简要说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人生感喟的特点。
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颂”主要歌颂的是:- A. 劳动人民- B. 爱情故事- C. 帝王功德- D. 社会生活答案:C2. 以下哪位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D. 岑参答案:D3.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名作,其词牌名属于:- A. 长调- B. 短调- C. 中调- D. 慢词答案:A4. 明清小说中,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是:- A. 古典小说- B. 章回小说- C. 话本小说- D. 诗话小说答案:C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诗句是:- A.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 “金玉良缘,天作之合”- C.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答案:A二、填空题1.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作品以_________著称,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
- 答案:现实主义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_________。
- 答案:浪漫主义3.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其作品以_________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 答案:历史4. 宋代词人李清照以其婉约词风著称,她的词作多表达了_________之情。
- 答案:闺怨5.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吴承恩通过描绘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之旅,体现了_________的主题。
- 答案:修行与悟道三、简答题1.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主要收录了各地方的民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雅”则多是贵族阶层的诗歌,内容多涉及政治、礼仪等方面;“颂”主要是祭祀用的乐歌,歌颂帝王功德。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模拟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3、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石君宝的《曲江池》就改编自白行简的《李娃传》。
4、明代剧作家沈自徵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5、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6、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二胥记》就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8、明代作家沈璟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9、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就描写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1、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致远剧作中表现出来的士大夫色彩。
马致远的作品在精神上体现出了更多的士人气息,这首先表现在他更关注士人的状况,经常选择士人作为自己表现的主题,如《荐福碑》借张镐的际遇抒发元代士人不遇的坎坷、沦落的悲哀,《青衫泪》借白居易和裴兴奴的爱情故事,通过妓女对士子的爱恋,填补元代士人在现实中的失落。
而占其作品大半的神仙道化剧则更多体现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体现着马致远对精神归宿的探讨和追求。
如《岳阳楼》、《陈抟高卧》,借吕洞宾、陈抟等人之口,感慨功名的虚幻、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厌倦争名逐利,想要逃避人间的纷扰是非的思想。
这些虽然受了当时流行的全真教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体现了传统士大夫对生命、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0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和“知人”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止乎”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4.曹丕《》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的要求。
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论.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二、要有“”,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8. 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的审美要求。
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客体与“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2. (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A. “乐而不淫,衰而不伤” B.“辞达而已矣”C. “可以兴,观、群、怨” D.“思无邪”2. 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
”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 ).A. 具体构思B. 文章立意C. 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3. 阵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 ),A. 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B. 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C. 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D. 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4.“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提出这种比较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通达见解的诗论家是( )。
A.袁宏道 B.谢榛C. 严羽 D.叶燮5.根据教材的论述,在其著作中提出许多充满辩证思想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康有为 B.刘熙载C.魏源 D.梁启超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2.上面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观点?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什么是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请简要说明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的渊源和意义.3.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井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逆志论世 2.情礼义3.疾虚妄 4.典论·论文5. 缘情体物 6.气盛言宜不平则鸣7.破碎铺叙 8.清空意趣9.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0.在物在我11.文界小说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2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曹丕《典论·论文》”)2. (李清照的)词“别是二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1分)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不能算是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声律、乐律之规则,她反动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3分)她的这一观点可能比较偏激保守,但也确实道出了诗与词的一些不同之处,给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1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李清照论词”)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A 3.C 4.B 5. B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信中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
(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象层出不穷。
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传播得很远。
”又说:“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就行了。
”(孔子)说语言只要能表达意恩,(有人)就怀疑好像可以不要文采,这是大谬不然的。
写文章追求描写事物的微妙之处,就好像想把风栓住,把影子抓住(那样难),能够使这个事物的形象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心里的人,大概千万人里也难遇到一个人,而况且能使事物的形像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的人呢?(那更是少而又少了)能做到使事物的形像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这才是叫做(孔于所说的)“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
文辞到了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地步,文章的用处是说不尽的。
(10分)2.上面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观点?苏轼在这段文字里主要是在说明和解释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话,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孔子不只是要求文辞仅仅是表达意思,实则是要求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即孔子曾经说过的所谓“文质彬彬”。
在这段文字里苏轼还说出了另外两个文学理论观点:其一是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行文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二是在主客关系上,认为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外界的客观物象(“物”)要转化为审美主体心中的审美形象和意象(“使是物了然于心”),并最终表现为物态化的图画和文字(“使是物了然于口与手”)(10分)。
五、问答题(三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答题要点:(一)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就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10分)(二)怎样才是“尽善尽美”呢?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还说过另一句话:“《诗》三百,盲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
”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6分)(三)总之,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就是他所说的“尽善尽美”。
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就是要做到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即文学艺术作品要有“中和”之美!(4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广《论语》选录)2. 什么是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请简要说明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的渊源和意义。
答题要点:(一)“思与境偕”说是司空图在《与王驾评涛书》中提出的。
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
“思与境偕”说的是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和客体、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最高水平。
“境”与“思”偕往,相互融会,因而产生了作品的意境世界.“思与境偕”是诗人们理想的,但又难以企及的高境界。
(12分)(二)这种思想在可以追溯到刘勰的“神思”理论,是刘勰“神与物游”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皎然所说的“假象见意”和“诗情缘境发”的情境论在理论上也有相承之处。
(3分) (三)用“思与境偕”来概括诗歌创作的意境理论,表述更为明确简洁,是对前人诗歌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唐代诗歌创作,特别是对陶渊明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实践的总结,对后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5分)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司空图诗论选录”)3. 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并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答题要点:(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他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所说的文学艺术的“境界”与“意境”含义基本一致,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由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暗示出的含义深远、回味绵长的审美之境. (3分)(二)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根据王国维的论述,有以下几点:①“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②其次,他指出“意境”,“境界”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由此,他提出了“不隔”的美学要求:③对于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之境界,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引用西方美学理论,区分为“一优美,一宏壮也”。
(12分)(三)①以“境界”、“意境”评论诗词,并不自王国维始,唐代以来的许多文学理论家都从不同角度论及意境问题,但惟有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②王国维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艺美学理论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又体现山西方美学思想渗透影响的明显痕迹,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现代转换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