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湛江建全国最大红树林保护区

湛江建全国最大红树林保护区作者:陈惠陆黄慧诚来源:《环境》2019年第07期滩涂地满是跳跳鱼、大脚蟹、小海虾,小树冠上水鸟栖息、蜜蜂飞舞……湛江市麻章区岭头镇,一片占地数百亩红树林保护区,一株株數尺高的红树林树苗正迎风摇弋,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个滩涂地的红树林都是人工培植才长出来的。
“过去这地用来停泊船只,也有养殖。
不过现在不让了,所以就恢复出来,红树林越长越多了。
”2017年以来,湛江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大力加强辖区红树林保护,让这片占地近万公顷、我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迎来新生。
近日,记者到此采访,了解保护背后的故事以及现状。
清退与增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位于通明海西北角的岭头岛,因红树林群环绕,宛如一片海上绿洲。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在岛上堤坝打开的缺口,像这样的缺口一共有3个,每处宽15米以上。
缺口打开后,恢复了自然纳潮,有助于红树林的生长。
”说这话的是太平镇镇委书记,顺着他指向的位置,看见大堤上的缺口,适逢涨潮时分,不断有海水涌向缺口。
湛江市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道,这是湛江在保护红树林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创新举措,即与村民签定协议,共管养殖鱼塘共建红树林保护区。
目前,已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和实验区内的1579.8公顷(其中麻章区772.351公顷,开发区807.46公顷)养殖塘开展共管工作。
“这是尊重历史的现实之举,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化解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该负责人说。
据悉,2017年4月1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广东省情况时指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规划边界与实际管控边界不一致的问题,历史形成的4800公顷养殖塘还没有清退,在不少地区,还存在着局部侵占或破坏红树林的现象。
为什么会造成面积差异?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保护区划界时比较粗放,把一些渔港、码头、航道,包括4689.11公顷有红树林的养殖塘都划入保护区。
但是,当地的老人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渔民就开始在此养殖,然后才有的相关部门划定红树林保护区。
弱势生态资源的保护路径探析——以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为例

弱势生态资源的保护路径探析——以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为例*罗贵榕摘要:同类型的生态资源有弱势与强势之分。
红树林即为热带森林群落中的弱势类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导致局部地区生态问题或生态危机的三大根源是资本的统治、政治权力的膨胀与落后的观念意识。
红树林具有“海岸卫士”、净化水质等重要生态价值,但是,在与政治权力、资本力量及市场力量的博弈过程中,在围海造田、围塘养殖、城市建设等利益驱动之下,中国的红树林一度面临着保有量大幅减少、生态功能严重弱化的危机。
经过努力,湛江地区的红树林保护工作已初见成效。
这主要缘于对生态价值的重新认识,行政力量发挥主导作用,以及对资本力量的正确引导与利用。
然而,如何圆满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难题,仍是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红树林;弱势生态资源;生态保护;生态观;资本;权力红树林属于生态资源中的弱势形态。
红树林主要依靠潮汐生境而实现生长、发育、繁殖和传播,是热带森林的一个特殊类型,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滩涂带。
由于红树林沿着海岸线呈带状生长,而且是小面积、分隔性的生存状态,再生能力差,故红树林虽然隶属于森林群落,但相对于内陆大面积生长的森林群落,红树林更加难以抵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
如何对独特的、弱势的生态资源展开有效保护?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
一生态问题滋生的三大根源是资本对社会的统治、政治权力的膨胀及落后的观念意识。
工业文明的发生发展使资本与市场成为主导经济与社会的强大力量,生态失衡或生态危机往往相应而生。
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市场逻辑的发展,无形中使大自然失去其自身独立的存在价值;或者说,自然界及其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已被迫臣服于经济效用这唯一尺度。
而现代文明所强化的人类中心观念,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的失衡。
正是基于对财富异化、市场逻辑反思的展开,人类才开启了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的新主张。
因而,在检省生态问题时,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思,即必须就资本对自然资*收稿日期:2018-01-12作者简介:罗贵榕,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湛江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哲学思考

湛江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哲学思考【摘要】湛江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文从湛江红树林资源的重要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哲学思考,探讨了生态价值观与人类利益的平衡,以及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红树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促进湛江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唤起公众对湛江红树林的关注,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湛江、红树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观、人类利益、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
作为海岸线最长的城市之一,湛江市的红树林面积居全国前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潮间带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对维护海岸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渔业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湛江红树林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面临着过度开发、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亟需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
如何在保护红树林资源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利用,平衡生态价值观与人类利益成为当前亟需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对湛江红树林资源的重要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湛江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哲学思考与倡导。
2. 正文2.1 湛江红树林资源的重要性湛江红树林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可谓是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红树林栖息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如红树林鱼、红树植物等,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湛江红树林是重要的碳汇地,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净化大气,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陈菁菁,王燕(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湛江524008)摘要:介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发展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保护区推动社区发展工作提出发展可替代生计,缓解来自社区的威胁;加强各种群体的合作,提高其参与性;加强沟通,融洽社区关系;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建议。
关键词:红树林保护区;社区发展;广东湛江中图分类号:F3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4)01-0031-03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ure ReserveCHEN Jing-jing,WANG Yan(M 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Zhanjiang,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this nature reserve faced and put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relieve the threaten of community,strengthened groups cooperation,improve activity of people,strengthened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mmunity and promoted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Key Words:mangrove nature reserve;community development;Zhanjiang Guangdong收稿日期:2013-11-18第一作者简介:陈菁菁(1976-),女,广东遂溪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分析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分析作者:路玉萍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33期摘要:红树林是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雷州半岛作为我国三大半岛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红树林资源。
近年来,湛江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的保护,秉持着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了一系列雷州半岛生态修复项目。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提出,在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开发红树林的固碳能力,这也必将推动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固碳开发还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红树林植被的恢复,如何有效地恢复红树林,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确保红树林湿地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发展问题。
本文围绕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价值、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以及生态保护与恢复优化策略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阳春三月,雷州半岛生机盎然,红树林沿海岸线生长,中华白海豚逐浪湛江湾,珍稀鸟类在绿色钢厂筑巢安家,各地游客在菠萝之乡徜徉。
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有效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但是,就在此前,雷州半岛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雷州半岛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1]。
基于此,湛江市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致力于到2030年雷州半岛要建成结构合理、力分布均匀且生态功能稳定的红树林湿地发展体系[2],真正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GDP,让周围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大 陆最南端 , 拥 有全国 3 3 %的红树林 资源 , 是 中国
C H E N J i n g - j i n g , WA N G Ya n ( Ma n g r o v e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o f Z h a n j i a n g , Z h a n j i a n g G u a n g d o n g 5 2 4 0 0 8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mm u n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Z h a n j i a n g m a n g r o v e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 t h i s p a p e r
湛 江红 树林 保 护 区 的红 树林 成 块状 分 布 , 每 块 面积 不算 大 , 这 意 味着 周 边 地 区对保 护 区产生 重 要 影响: 自然 资 源较 少 而人 口密 度 相 对 较 大 , 周 边 区 群 众 利 用 自然 资 源 对 红 树 林 及 其 生 物 多 样 性 有 着 直 接 的联 系 。保 护 区 内共有 6 8 个 保护 小 区 , 区内红 树 林 沿 着湛 江 市 1 5 5 6 k m 的海 岸线 分 布 , 分布在 9 个县 ( 市、 区) , 涉及 3 9个 镇 、 1 4 7个 行 政 村 , 涉 及 农 业人 口 1 9 3 . 0 7万 人 , 渔业人 口 1 4 . 3 7万 人 , 其 中给 保 护 管 理 直接 带 来 压 力 的周 边 居 民 约 l 2 . 5 9万 人 。 这些 居 民包 括 农 业 生 产 者 和较 多 依 靠 红 树 林 生 产 主要 食 品 而生 活 在农 村 与城 市 的居 民 , 在 这些 居 民 的谋 生 手段 中 , 从 红 树林 及 滩涂 资 源 中获 得 的经 济 收入 在 家庭 总 收人 中 占有 重 要 的位 置 , 包 括有 滩 涂
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

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海岸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较为突出,对水质净化、防风固沙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湛江红树林的特点与价值湛江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湛江市沿海地区的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是一种适应于滨海地区高盐度环境的特殊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生命力。
红树林的根系可以有效固沙,防止潮汐侵蚀,保护海岸线稳定性。
此外,红树林还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
湛江红树林资源丰富,适合开展红树林保护与利用工作。
除具有生态功能外,红树林还对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湛江市将红树林保护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之一,红树林逐渐成为湛江旅游的一张名片,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二、湛江红树林的保护措施1.建立保护区湛江市政府在具有较高红树林资源密度的区域设立红树林保护区,划定相关边界以保护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完整性。
保护区内禁止砍伐红树林、随意扰乱自然环境等行为,同时加强巡护和监测,保证红树林的自然恢复和生态功能。
2.加强宣传教育湛江市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红树林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红树林保护知识讲座、组织红树林保护志愿者等方式,引导公众主动参与到红树林保护中来。
此外,通过媒体宣传的力量,向更多的人传递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和价值。
3.规范利用方式在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与利用中,要遵循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保护与利用的指导方针,明确红树林的合理利用方式。
例如,可开展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建设红树林步道、观景平台等设施,让游客近距离接触红树林,增加其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湛江红树林保护中的面临问题与挑战湛江红树林的保护和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红树林的自然恢复需要长时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支持和投入。
思政实践红树林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研题目:关于湛江市民对红树林保护意识的调查小组成员:院系专业班级:___时间: 2013.4指导教师:_陈校___________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编号:目录摘要: 2导言: (3)一.湛江市红树林的现状 (3)二、关于关于湛江市民对红树林保护意识的调查 (4)1、关于市民对红树林重要性的问题调查 (4)2、关于市民对红树林价值性的问题调查 (4)3.关于红树林有无垃圾问题的调查 (4)三、红树林破坏、功能、价值以及措施的分析 (5)1、了解红树林减少的原因 (5)2、了解市民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作用 (5)3、了解市民对红树林的经济效益认识 (6)4. 了解市民有关保护红树林措施及方法 (6)四、总结分析 (7)五、红树林破坏存在的问题及威胁 (7)1.遭垃圾侵蚀 (7)2.海洋卫士的防线失守 (7)3.缺钱缺人的尴尬处境 (8)4.垃圾破坏红树林主要责任在政府 (8)六、保护红树林的建议 (8)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认识水平 (8)2、做好归口统一管理,加大红树林保护和管理的投入。
(8)3、重点保护与一般管理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
(9)4、提高红树林造林与管护的投入,加快红树林的恢复。
(9)5、加大科技,提高管理者水平。
(9)6、实践江总书记“表三个代表”的精神,把保护红树林提升到政治高度去落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由政府部门牵头由政府部门牵头。
(9)七、总结: (9)八、参考文献: (9)九、调查问卷 (10)关于湛江市民对红树林保护意识的调查摘要:红树林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其在净化水源、保护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大。
红树林也是构成生态系统重要的成分。
因此,红树林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保护红树林具有重大意义。
导言:由于不良经济意识,红树林正被人们一点点地蚕食。
随沿海地区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而造成的压力愈来愈大, 围海造田、围海养殖、随意砍伐和发展旅游业等人为因素破坏红树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少地区红树的面积迅速减少, 甚至已经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陈菁菁,王燕(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湛江524008)摘要:介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发展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保护区推动社区发展工作提出发展可替代生计,缓解来自社区的威胁;加强各种群体的合作,提高其参与性;加强沟通,融洽社区关系;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等建议。
关键词:红树林保护区;社区发展;广东湛江中图分类号:F3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919(2014)01-0031-03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ure ReserveCHEN Jing-jing,WANG Yan(M 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Zhanjiang,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f 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this nature reserve faced and put forward some methods to relieve the threaten of community,strengthened groups cooperation,improve activity of people,strengthened communication to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ommunity and promoted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Key Words:mangrove nature reserve;community development;Zhanjiang Guangdong收稿日期:2013-11-18第一作者简介:陈菁菁(1976-),女,广东遂溪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拥有全国33%的红树林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与当地社区联系紧密,一方面,区内的红树林充当了当地民众的“保护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护区作为生命的摇篮和动物的天堂,为当地人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水产资源,如鱼虾蟹贝等,是周边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保护区的周边社区群众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发的过度采海捕捞等问题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困扰着保护区。
保护区意识到推动社区发展,引导当地村民参与到资源保护和管理中来,改善其社会经济条件,会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保护和利用两不误。
1社区发展现状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成块状分布,每块面积不算大,这意味着周边地区对保护区产生重要影响:自然资源较少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周边区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对红树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的联系。
保护区内共有68个保护小区,区内红树林沿着湛江市1556km 的海岸线分布,分布在9个县(市、区),涉及39个镇、147个行政村,涉及农业人口193.07万人,渔业人口14.37万人,其中给保护管理直接带来压力的周边居民约12.59万人。
这些居民包括农业生产者和较多依靠红树林生产主要食品而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的居民,在这些居民的谋生手段中,从红树林及滩涂资源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包括有滩涂采集、近海捕捞、围塘/滩涂养殖、养蜂采蜜、家禽养殖等,其中滩涂采集和近海捕捞是红树林周边区传统的经济活动,但受近年来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的影响,这些传统渔业正逐渐没落;相比传统渔业,围塘养殖和滩涂养殖因其短期高收益率在红树2014年2月第1期(总第124期)改革实践中国林业经济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Feb.2014No.1(Total 124)DOI:10.13691/23-1539/f.2014.01.008林周边区呈增长趋势;至于养蜂和家禽养殖,多为散养,不成规模。
上述生计模式均发生在红树林区内中,并对红树林生态产生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1建立社区共管试点保护区在2006年选定位于廉江市高桥镇两个村委会的4个自然村作为自然资源社区共管试点村庄。
这两个村委会有12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0多人,内有红树林湿地达1200多hm2,是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核心区所在。
当地红树林周边地区(以下简称为周边区)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农业,村民面临着自然资源减少、缺水、贫穷、教育水平低及缺乏科技知识等问题。
保护区在当地成立了社区共管理委员会,成员来自县、镇政府、村委、村民代表、保护区及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为期两周的农村参与式快速评估(PRA),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了社区共管计划,围绕水资源管理、教育与培训、自然资源管理、交通和扶贫等5个主题实施各子项目,力求解决困扰当地群众的突出问题。
在保护区的资助下,试点村庄建起文化室、篮球场,修复了小型水利工程,并与保护区签订了红树林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协议。
此外,除保护区外,各利益相关者即相关的政府和部门机构以及村民代表参与了整个过程,无论是初期的调查评估,还是后期的共管计划制定、实施和共管委员会成立。
他们出谋划策,结合部门资源和项目,以各种方式将共管计划落实到实处,减轻当地民众的贫困状况,如减免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以改善当地的道路状况。
共管计划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经济条件,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管理红树林自然资源的积极性,并增强了部门间的合作和参与程度。
1.2多点展开社区资源共管针对保护区红树林分散、与社区高度融合的特点,保护区在区内多个地点开展社区资源共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资源管理,方式多样化,参与机构或人员多元化,有来自当地林业管理站、私营企业、红树林周边乡镇镇政府和村委、养殖户等群体,方式包括有偿承包管理、使用保护区管护设施的补偿管理、签订协议互惠管理等。
此外,保护区还在全区范围内聘用了10名护林员,让社区群众直接参与资源巡护。
作为保护区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参与群体与红树林为邻,其生产、生活与红树林湿地自然资源关系密切。
保护区利用他们的区位优势,与他们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资源管理关系,由他们负责辖区内的红树林巡护工作,建立起联防制度和目标责任制。
多年来,以上协议承包的林区未曾发生毁林等破坏性事件。
2存在问题2.1缺少可替代生计,社区发展难以可持续性社区发展的目标是改善红树林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减轻周边区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有效保护红树林等自然资源。
就目前保护区所实施的社区发展项目来看,项目的建设偏向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为主,较少触及当地人生计模式的改变、改良或建立可替代生计。
诚然,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但是红树林周边区群众的谋生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依然集中在采海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等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行业当中,那么,项目结束后社区有可能会回归原状况,社区和自然之间的不谐声音依旧会出现。
2.2各相关利益者参与性不强由于红树林周边地区的各个利益群体对红树林资源具有经济、社会或者政治上的利益关系,为了在周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保护区有必要把保护利益与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相互连接起来。
在过去几年的社区发展工作中,保护区想方设法吸引了一些利益群体参与红树林资源管理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但是总体而言,利益群体们参与程度不够,热忱不高,对通过社区发展实现资源有效管理和社区改变的认识不深。
2.3管理局自身经费不足,对周边社区资助有限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省财政拨款,金额有限,加之保护区管辖面积大,范围广,地形复杂,管护成本高,这导致保护区经费存在较大缺口。
而红树林周边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限制,希望保护区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但保护区受自身条件限制,资助有限,没有过多的资金来扶持周边社区的公益性事业,与周边社区的愿望有一定的差距。
2.4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的矛盾目前保护区和社区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矛盾。
社区群众考虑是如何发展经济问题,“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意识依然强烈,而保护区注重保护,且保护区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对社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实践4.4未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森林资源复杂性,森林资源演替规律还不能被完全认识,特别是人为干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程度无法量化,因此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时,预测未来收获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1]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S],北京:国有资产管理局,1996.[2]罗江滨,陈平留,陈新兴.森林资源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万道印,苏喜廷,王玉峰,等.小兴安岭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的研究[J].森林工程,2009,25(6):15-17.[4]胡振生,山长城,周建宇,等.林木资产评估中混交林划分生长型必要性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5):31-32.[责任编辑:路实](上接16页)了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及社区的协调关系,双方的认识不能完全统一。
3建议和对策3.1发展可替代生计,缓解来自社区的威胁替代生计是指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所进行的对环境友好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生产项目,以替代现有的低水平的生计方式和手段,明显改善社区的生计水平,实现自然和社区和谐发展。
生态旅游、红树林海鸭养殖、红树林养蜂等形式都是目前来说在国内红树林周边社区中较为可行的替代生计,保护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当地社区的情况,摸索出理想可行的替代生计,扩大社区发展渠道,实现利益共享,让公众体会到收入增加等替代生计所带来的好处,逐渐摈弃原有的传统作业方式,以减少周边社区传统作业所带来的人类干扰和破坏,从而减轻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压力。
3.2加强各利益群体的合作,提高其参与性这些利益群体可以是当地村庄、企业、水产品采集、销售和加工者,以及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其它当地政府机构(林业、农业、海洋、畜牧、水利、环保部门等)。
保护区有必要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类如社区共管委员会机制,并在保护区内广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