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1.名词解释1)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的有用功Wi。

2)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3)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4)指示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5)机械效率: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之比称为机械效率。

6)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7)有效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有效功称为指示功率。

8)升功率: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9)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

10)。

11)有效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2)有效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13)有效扭矩:是指在额定转速内的最大扭矩。

14)活塞平均速度:活塞在曲柄每转一圈的时间内走完两个行程的距离所具有的平均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在火焰前锋单位面积上所烧掉的可燃混合气数量。

15)燃料低热值:燃烧生成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热值称为燃料的低热值。

16)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17)工作容积:气缸上下止点之间的容积。

18)发动机排量:各缸工作容积之和。

19)冲程: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

20)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

21)最佳点火提前角:对于发动机每一工况下使发动机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22)扭矩储备系数: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上最大扭矩相对于标定功率下的扭矩的百分比。

功率储备系数:柴油机额定功率与柴油机带螺旋桨时的功率之比。

23)稳态调速率:表示标定工况时,空车转速对全负荷转速波动的百分比。

瞬态调速率:表示突然卸去负荷后,内燃机转速瞬时波动百分比。

24)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4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说明汽油机燃烧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燃烧过程:(1)着火落后期:它对每一循环都可能有变动,有时最大值是最小值的数倍。

要求:为了提高效率,希望尽量缩短着火落后期,为了发动机稳定运行,希望着火落后期保持稳定(2)明显燃烧期:压力升高很快,压力升高率在0.2-0.4MPa/(°)。

希望压力升高率合适(3)后燃期:湍流火焰前锋后面没有完全燃烧掉的燃料,以及附在气缸壁面上的混合气层继续燃烧。

希望后燃期尽可能的短。

2.爆燃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答:燃烧室边缘区域混合气也就是末端混合气燃烧前化学反应过于迅速,以至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引发爆燃爆燃会给柴油机带来很多危害,发生爆燃时,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急剧增大,因而相关零部件所受应力大幅增加,机械负荷增大;爆燃时压力冲击波冲击缸壁破坏了油膜层,导致活塞、气缸、活塞环磨损加剧,爆燃时剧烈无序的放热还使气缸内温度明显升高,热负荷及散热损失增加,这种不正常燃烧还使动力性和经济性恶化。

3.爆燃和早燃有什么区别?答: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

爆燃是指末端混合气在火焰锋面到达之前即以低温多阶段方式开始自然的现象。

早燃会诱发爆燃,爆燃又会让更多的炽热表面温度升高,促使更加剧烈的表面点火。

两者相互促进,危害更大。

另外,与爆燃不同的时,表面点火即早燃一般是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没有压力冲击波,敲缸声比较沉闷,主要是由活塞、连杆、曲轴等运动件受到冲击负荷产生震动而造成。

4.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如何避免发动机出现爆燃?答:爆燃着火方式类似于柴油机,同时在较大面积上多点着火,所以放热速率极快,局部区域的温度压力急剧增加,这种类似阶越的压力变化,形成燃烧室内往复传播的激波,猛烈撞击燃烧室壁面,使壁面产生振动,发出高频振音(即敲缸声)。

避免方法:适当提高燃料的辛烷值;适当降低压缩比,控制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调整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如提高火焰传播速度、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

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简答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1.内燃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为什么要分为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两大类?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指示指标是以工质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它不考虑动力输出过程中机械摩擦和附件消耗等外来因的影响,可以直接反映由燃烧到热工转换的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有效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表示动力性能的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 mi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平均指示功率P i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有效功率P e发动机指示功率减去机械损失功率对外输出的功率,P e=P i−P m有效扭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 m:提高发动机转速,即增加单位时间内做工的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增加。

转速增加活塞平均速度也增加,他们之间的关系:C m=Sn30表示经济性能的指标:指示热效率η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指示燃油消耗率b i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与指示热效率之间的关系:b i=3.6×106ηi×Hμ有效热效率ηe发动机有效功与所消耗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燃油消耗率b e与P e的关系:b e=BP e ×106,与ηe的关系ηe=3.6×106b e×Hμ2.怎样求取发动机的指示功率、有效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和平均有效压力?指示功率P i=p mi V s in30τb i=BP i×106 P i=P e+P m有效功率P e=P i−P m P e=T tq n9550P e=p me V s in30τb e=BP e×106平均指示压力p mi=W iV s P i=p mi V s in30τ平均有效压力p me=30P eτV s in p me=0.1047T tqτiV s×30×10−33.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机械效率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值,ηm=P eP i =p mep mi=1−P mP i=1−p mmp mi4.压缩比的定义是什么?压缩比等于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一、简介发动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在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答与发动机原理相关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

二、发动机工作循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以下是各个阶段的详细解答:1. 进气阶段在进气阶段,活塞下行,气门打开,气缸内的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到气缸内。

此时,活塞的下行运动将气缸内原有的废气向外排放。

2. 压缩阶段进气阶段结束后,活塞开始向上行进,气门关闭,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

在这个阶段内,燃油被喷射到气缸内,待燃烧。

3. 燃烧阶段在压缩阶段的顶点,点火塞向气缸内喷射电火花,引发燃料的点火。

燃料和压缩空气混合后,发生爆炸反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就是发动机输出的动力。

4. 排气阶段在燃烧阶段结束后,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气门打开,把燃烧产生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同时,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三、发动机类型发动机根据燃料类型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发动机类型的解答:1. 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是最常见的发动机类型之一,它使用汽油作为燃料。

在燃烧室内,汽油和空气混合后被点火,产生爆炸推动活塞运动。

2. 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也是一种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它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与汽油发动机不同的是,柴油发动机是通过高温高压使柴油受热并自燃的原理来推动活塞运动。

3. Wankel发动机Wankel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旋转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发动机。

通过曲轴,将活塞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的动力。

四、发动机的原理发动机运行的关键原理有许多,包括燃烧原理、气缸压力和活塞运动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发动机原理问题的解答:1. 为什么发动机需要冷却系统?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将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引起损坏。

冷却系统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吸热并散热,保持发动机的温度适宜。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含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含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含答案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对于理解汽车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习题来探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习题一:什么是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列举常见的工作循环类型。

答案: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指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活塞在气缸内完成的一系列往复运动。

常见的工作循环类型包括四冲程循环(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循环(两冲程发动机)。

习题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简要描述每个冲程的作用。

答案: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爆燃冲程和排气冲程。

进气冲程是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气门打开,进气门打开,汽油和空气混合物进入气缸;压缩冲程是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混合物被压缩;爆燃冲程是混合物被点火燃烧,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是活塞向上运动,气门打开,废气排出气缸。

习题三:请简要说明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答案: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通过产生高压电流来点燃混合物。

点火系统包括点火线圈、点火开关、分电器和火花塞。

当点火开关打开时,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流,经过分电器分配到各个火花塞。

当活塞达到爆燃冲程时,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电流,通过火花塞的电极产生火花,点燃混合物。

习题四:什么是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是指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发动机的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废气,保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消声器和尾气净化器。

废气经过排气管排出,消声器起到减少噪音的作用,尾气净化器则对废气进行净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习题五:请简要描述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答案: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通过提供润滑油来减少发动机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机油通道。

机油泵将机油从油底壳抽吸起来,通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沿着机油通道进入发动机各个零部件,形成润滑膜,减少零部件之间的摩擦。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篇: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

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填空题: 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

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名词解释: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

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体积之比称为压缩比简答题: 1.柴油机燃烧室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可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有分为ω形燃烧室和球形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有分为涡流式燃烧室和预燃式燃烧室2.柴油机为什么要装调速器? 答:柴油机经常在怠速的工况下工作此时供入气缸的燃油量很少,发动机的动力仅用以克服发动机本身内部各机构运转阻力,而这阻力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加,这时,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能否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而不熄火。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 (含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习题 (含答案)

发动机原理 习题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1]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由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公式:知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2] 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不宜过高?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

1、增高将Pz 使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的强度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2、增高导致运动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机械效率下降3、增高导致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升高,易使汽油机产生不正常燃烧即爆震[3]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 图,并标明各项损失。

[4]何为指示指标?何为有效指标?答:指示指标: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工作循环的质量。

有效指标:以曲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评价整机性能。

[5] 发动机机械损失有哪几部分组成?答: 发动机机械损由摩擦损失、驱动附件损失、泵气损失组成。

[6] 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1、转速ηm 与n 似呈二次方关系,随n 增大而迅速下降;2、负荷 负荷¯时,发动机燃烧剧烈程度¯,平均指示压力¯;而由于转速不变,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基本保持不变。

则由 ,机械效率下降 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 ,机械效率=0;3、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冷却水、润滑油温度通过润滑油粘度间接影响润滑效果。

[7] 试述机械损失的测定方法。

机械损失的测试方法只有通过实际内燃机的试验来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和示功图法。

)1()1(1111-+--⋅-=-ρλλρλεηk k k t im m p p -=1ηimi m i e i e m p p N N p p N N -=-===11η(1)倒拖法步骤:1.让内燃机在给定工况下稳定运转,是冷却水和机油温度达到给定值;2.切断燃油供应或停止点火,同时将电力测功器转换为电动机,以原给定速度倒拖内燃机空转,并尽可能使冷却水、机油温度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

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

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

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好坏。

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

8.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以曲轴对外输出功率为基础反映发动机整体性能的优劣①动力性能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②经济性能: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料消耗率③强化指标:升功率和比质量,强化系数。

9.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的基本措施?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10.发动机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哪些?摩擦损失,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泵气损失11.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意义?比较机械损失所占比例的大小,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影响因素:①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②负荷③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

12.如何测定机械效率?适用于汽油机的是哪种方法?通过发动机试验测定,常用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油耗线法。

倒拖法适用于汽油机。

13.研究发动机热平衡的意义何在?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四冲程换气过程排气门开始到进气门关闭。

包括进气、排气过程2.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有何不同?汽油发动机排气提前角小,柴油机增压更大3.气门叠开角对换气过程有何影响?进排气门均提前开启迟后关闭,可以增加气门通过能力,利用气流流惯,减少换气损失,提高发动机性能。

4.换气损失怎样造成的?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可以减少换气损失?:①排气损失(自由: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论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减少造成;强制: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②进气损失:进气过程气缸压力小于进气管压力造成损失。

措施:①减少排气系统阻力以及排气门处流动损失②合理调整配气正时,加大进气门的流通截面积,正确设计进气及降低活塞平均速度。

5.什么是充量系数?试推导充量系数的解析式每个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充量ml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汽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msh之比。

6.残余废气系数和充量系数有什么关系?7.分析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进气门关闭气缸内压力PA升高φc升高;转矩Ta升高φc减小;残余废气系数y升高φc减小;进排气相位角合适使PA升高,压缩比增加φc升高。

8.什么是进气马赫数?对充量系数有什么影响?M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V与该处声速a之比。

在0.5左右,φc急剧下降。

9.为什么说进气迟闭角在配气正时中对充量系数影响最大?试分析之10.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①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②合理选择配位气③减少排气系统的阻力④减少对新鲜充量的热传导⑤进气系统采用电子控制技术。

11.充量系数的研究中,为什么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进气系统?φc是衡量不同发动机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

12.发动机转速变化时充量系数变化特征。

转速升高进气阻力增大φc减小;转速增加负荷不变,加热新气时间短,φc略上升;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新气加热多,充量系数下降。

13.发动机通过提高转速来提高功率时,从换气过程看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何措施防止充量系数下降?发动机转速提高,气体流速升高,Pa增大,φc减小,同时,进气门进气阻力,排气门排气终了废气压力增大,φc下降,增加排气损失。

克服:适当增加进气门迟闭角,利用废气再循环系统,降低进排气系统的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

14.多气门结构有何功能和特点?φc充量加大,最大转速提高功率加大百分比远超转矩的增加值。

实现可变技术,改善低速,低负荷性能;布置紧凑燃烧室,火花塞放置在燃烧室中央,从而改善燃烧,减少运动件质量,利于高速化。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1.汽油和柴油的标号分别是根据什么指标确定的?答:汽油标号的划分是按照抗爆系数,或者叫做辛烷值来划分的。

所谓90号、93号、97号无铅汽油,是指它们分别含有90%、93%、97%的抗爆震能力强的“异辛烷”。

抗暴系数越大,汽油抗爆性越好。

柴油的标号是按照柴油的凝点来划分的。

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0号、-50号。

代表其凝点不高于10℃、5℃……2.蒸发性不好和太好的汽油,在使用中各有什么缺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答:若汽油的蒸发性不太好,则混合气形成困难,启动、加速性能变差,燃烧不完全,油耗增加。

若汽油的蒸发性太好,则形成气阻的倾向性也越大。

在炎热夏季以及大气压力较低的高原和高山地区使用时,容易使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产生“气阻”,甚至发生供油中断。

另外,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失也会增加;3.试述汽油辛烷值和柴油十六烷值的意义答: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抗爆性,抗爆性时指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

辛烷值是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

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柴油十六烷值时用来评定柴油的自燃性。

将十六烷值规定为100的正十六烷和规定十六烷值为0的α-甲基萘按不同比列混合得出不同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其十六烷值为该混合气中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比。

如果某种柴油与某标准燃料的自燃性相同,则该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即为该柴油的十六烷值。

4.什么是过量空气系数?它与混合气浓度有什么关系?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实际共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称为稀混合气,等于1称为标准混合气,小于1称为浓混合气。

5.燃料的燃烧热值和混合气热值有什么不同答:燃料热值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做释放的热量。

单位:焦耳。

分为高位热值H0(生成的水是液态)和低位热值Hu(生成水是气态)。

汽油机和柴油的热值都是低位热值。

混合器热值Hm是指燃料的低热值与单位燃料混合气数量之比。

单位:kJ/kmol。

每循环加给工质的热量取决于单位可燃混合气热值。

不仅仅与燃料热值有关。

6.简述燃料的着火机理。

答:按化学动力学的观点,着火机理可分为热自燃机理和链锁自燃机理两类。

热自燃理:在着火的准备阶段,混合气进行着氧化过程,放出热量。

放热的同时,由于温差的原因,会对周围介质散热。

若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热量大于所散失的热量,混合气的温度升高,进而促使混合气的反应速率和放热速率增大。

这种相互促进,最终导致极快的反应速率而着火。

链锁自燃机理:通过链锁反应(即一个活化作用能引起很多基本反应)逐渐积累活化中心,使反映自动加速,直至着火。

7.为什么说柴油机的着火过程是低温多级着火,汽油机的着火过称是高温单级着火?答:低温多阶段着火规律是退化支链反应引起的一种现象。

通常称为“着火半岛”。

烃燃料经历三个阶段:冷焰诱导阶段、冷焰阶段、蓝焰阶段。

高温单阶段着火规律:在较高温度下,着火过程不经过冷焰而直接进入蓝焰——热焰阶段。

由于这两个阶段很短,也很难区分。

所以统称为高温单阶段着火。

柴油机的压缩着火和汽油机的爆燃具有低温多阶段着火的特点,而汽油机的火花点燃和柴油机着火后喷入气缸内的燃料着火具有高温单阶段着火特性。

10、对柴油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柴油性能指标有哪些?答:燃烧性、低温流动性、蒸发性、黏度、腐蚀性、安定性、清洁性。

11、对汽油机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汽油性能指标有哪些?答:抗爆性、蒸发性、氧化安定性、腐蚀性、无害性、清洁性13、对比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烧方式的不同?答;两者基本的结构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燃料的点燃方式,汽油机是电火花点燃,柴油机是压燃。

汽油机的工作压强不能太大,温度不能太高,因此热效率相对较低,燃料燃烧也相对不充分,但同时由于汽油机的压缩比小,活塞往复运动的距离较短,因而转速较高,且因工作温度和压力较低使得汽油机体积较小,轻便且噪声小。

而柴油机是压燃式,结构相对简便,且工作压强和温度较高,热效率较高,燃料燃烧充分,污染小,但柴油机压缩比较大,转速比汽油机慢,但功率较高,由于柴油机体必须承受较高的压强和温度,强度要求高,因此相对于汽油机显得笨重,工作噪声也较大。

14.如不慎将柴油当做汽油在汽油机中使用,会出现什么结果?反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答:若将柴油加在汽油机中,会出现爆燃。

若将汽油加在柴油机中,则无法启动。

第五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画出汽油机燃烧过程的p-φ图,并简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及相应要求。

图文见书109页2.汽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的定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滞燃期是指由火花塞跳火的A点到气缸压力线脱离压缩线的B点这一阶段,也称作着火落后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