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含答案)
百色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八下第4单元第7课尊重自由平等复习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考点与预向1.考点概要:自由平等的真谛;自由平等的追求。
2.中考预向:对自由平等的理解以及如何去实现自由平等是中考命题的趋向,应加以重视。
思维导图学以致用1.自由的内涵: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2.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3.平等(法律意义上)的内涵: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内容: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5.践行平等应该做到: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例题1】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
这主要体现在 ( )①人人都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获得同等的报酬②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③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④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平等观念主要体现在生命平等上、人格平等,人格尊严权属于人格权,②③符合题意。
人的社会地位不可能同等,报酬也不可能同等,①错误。
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④错误。
【答案】D【例题2】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表明( )①平等是党和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②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③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教育的平等为基础④我国通过维护教育公平来奠定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问题的阐述体现的是党对公平和教育权的重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__区人大代表述职报告范文区人大代表述职报告【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和周亚楠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的农村工作,重新回到局机关,下面我把三年来农村工作的情况向全体人社局的领导和同事作一汇报:__年底,我响应省委的号召,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担任长淮卫镇淮光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在农村工作的三年里,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六句话”目标要求开展工作。
淮光村位于蚌埠市东部,龙子湖区境内长淮卫镇。
全村下辖四个自然庄(乔郢、徐郢、狄郢、养猪场),20个村民组,750多户,2970人。
全村劳动力1800人,外出务工以建筑、窖业、玻璃等行业为主。
全村总面积3500亩,耕地3200亩,其中水田2200亩,人均耕地1.2亩,水塘面积80亩。
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
回顾三年农村工作经历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通过村两委换届,夯实农村基层组织。
作为大队书记首要的任务就是当好班长,带好队伍。
因此我在材委会的各项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很快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农村的头等大事,关系到今后三年农村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作为组织上委派的选委会主任,我在选举前着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同时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使之正确的看待手中的.选票;在选举过程中,坚持严格程序,严明纪律,公开透明,给候选人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充分体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将既有能力、又想为淮光村做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在选举结束后,及时召集当选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并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将市直机关好的作风、好的工作方法注入村级两委班子,使得新的班子更加团结、务实、奋进,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
二、利用市直机关联系广泛的优势,多为农村办实事。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同步练习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7.1自由平等的真谛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与之同行。
当今社会生活中,下列行为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 A. 盗版者与版权所有者获相同收益 B. 公司招聘要求有著名高校的学历C. 蔑视从事脏活、苦活、重活的人D. 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2. 自古以来,人类对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渴望,也从未消减。
人们渴望拥有自由,是因为拥有自由能() ①增强个人的幸福感②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③不受限制,为所欲为④激发每个人的活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列关于自由的表述正确的是()A. 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B. 自由就是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C.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D. 拥有自由就会导致混乱与伤害4. 下图,下列对平等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①平等可能是指同等的情况同等对待,如同工同酬②平等可能是不同的情况差别对待,如一些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照③我国宪法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法律就是平等的底线④农民工付出少,适当得少也是可以理解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下列关于平等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能做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人类把“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想变为现实,经历了长期的过程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人们不懈的追求,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下列能体现这思想的是()①人生而平等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均贫富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B.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C.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D. 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8. 下面关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错误的是()A.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 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法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C. 自由是法治的保障,人们任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D.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7.1自由平等的真谛同步测试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7.1自由平等的真谛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任性”是近两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词语,其含义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但青少年的成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应做到“花季不任性”。
从法律的角度看,“花季不任性”理由是①自由是人们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公民任何自由都受到法律保护④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学法守法才能真正享受自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断了线的风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少了线的牵引,也会迷失方向。
这表明,自由A. 就是无拘无束,为所欲为B. 就是创新,超越各种束缚( )C. 是有限制的,不是绝对的D. 是相对的,不存在真正的自由3. 泰戈尔曾说:“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生命因为自由而更加精彩,我们渴望自由,珍惜自由②自由对生命可有可无,我们时刻都应生活在束缚之中③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④自由离不开一定的约束,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而失去自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一位影视明星在机场接受通关检查时,被边检人员和周围的乘客疯狂拍照。
随后他的护照信息被上传到网上,包括其年龄等重要信息被曝光。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边检人员和乘客的行为是正常的,无可厚非②给明星拍照并上传到网上是公民的自由,网友不应谴责③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追星行为也要受到约束④自由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5. “限行”“限速”“单双号”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
对于有车族来说,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限行”“限速”限制了自由,背离了行车的本义②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④“限行”“限速”虽然限制了自由,但也保护了自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②自由自在是人们向往的生活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针对下图中风筝的困惑(挣脱?不挣脱?),伙伴们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中不能帮助风筝做出正确选择的是()A.风儿: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飞翔,不受束缚B.云儿:飞翔的自由不是绝对的,需要线的牵引C.燕子:挣脱线的束缚,看似自由了,但再也不能拥抱蓝天D.大雁:线虽然限制了你的自由,但你可以飞得更高更远3.有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②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④拥有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任何限制与约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族”等词频上热搜,公共场合俨然成了某些人任性的“秀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对上述行为亮剑:《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则将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
这些举措意在()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是()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B.职位高特权多,职位低的无特权C.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D.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6.下边漫画启示我们()A.不要跟小气的人打交道B.B.应该注意个人卫生,不能随便乱坐D.尽管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应得到充分尊重7.陶行知说:“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
初一道德与法治上9.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道德与法治上9.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练习题(含答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是社会明进步的标志B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D在未社会中有可能实现2、法律是社会的天平。
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为社会作出过什么贡献,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体现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空话B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歧视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特权D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不可能平等3、“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都不能存一丝‘刑不上大夫’的侥幸。
”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下列哪些现代治国理念()①有法可依②违法必究③刑罚不针对犯罪的大夫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④B①②③④②③④D②④4、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人聂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所有财产。
这表明()①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A.①②③B.①③④.②③④ D.①②④5、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注国家大事,维护法律尊严6、对漫画中的醉酒驾车者,交警的回答合乎法理的是()①“那拘留就免了,多罚点款吧!”;②“对不起,我们必须依法办事!”;③“原是局长朋友,下次注意点!”;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局长朋友也不例外”A.①②B.③④.①③D.②④7、同学之间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别、家境的贫富、性别的差异、长相的不同就对同学有偏见或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因为()①青少年平等地享有受抚养的权利②平等待人是交往的一项基本美德③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④我国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 D.①③④8、近年,一些高官中的腐败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有的甚至被判处死刑。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有些同学平时非常不喜欢穿校服,但学校规定只要学生在校就必须穿校服。
这些同学当然需要服从学校的管理,不得不穿校服,总盼着双休日可以不穿。
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个人意愿应当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B.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是完全对立的C.学生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化需要D.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2. 如果把个人比作单音,集体比作和声,那么,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②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心中有集体,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④坚持集体主义,抛弃个人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某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小刀利用当评委的便利条件,为好朋友打高分。
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虽然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但有利于好朋友的发展B.这样的小群体很有害,应该被赶出学校C.朋友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D.这是典型的小团体主义4. 班级中如果小团体分化严重,或者有些学生被孤立,被脱离在核心群体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当我们身边出现了沾染上江湖义气的小团体。
我们应该()①视而不见②远离他们③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④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④5.▷学校规定在校园内要穿校服,可是校服的颜色、款式我不太喜欢。
▷学校组织外出参加实践活动,我想请假复习功课,可老师不允许。
▷学校篮球队要吸纳我为新队员,但严格的训练规定让我犹豫不决。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共同要求往往是对立的,需要舍弃个人利益②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③要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④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可以通过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 钟南山院士在给全国中小学生的寄语中写道:大家时时记住,我们每个人心中除了有一个“小我”,还应该有个“大我”,而且在危难的时刻,在非常的时刻,“大我”是最重要的。
初一道德与法治上9.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B只是一种理想C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D在未来社会中有可能实现2、法律是社会的天平。
一个人的行为,一旦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不管他担任什么职务,为社会作出过什么贡献,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体现了()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句空话B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歧视C平等地适用法律,就是反对特权D在法律适用方面,所有公民不可能平等3、“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都不能存一丝‘刑不上大夫’的侥幸。
”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下列哪些现代治国理念()①有法可依②违法必究③刑罚不针对犯罪的大夫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4、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青岛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人聂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所有财产。
这表明()①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注国家大事,维护法律尊严6、对漫画中的醉酒驾车者,交警的回答合乎法理的是()①“那拘留就免了,多罚点款吧!”;②“对不起,我们必须依法办事!”;③“原来是局长朋友,下次注意点!”;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局长朋友也不例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同学之间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差别、家境的贫富、性别的差异、长相的不同就对同学有偏见或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因为( )①青少年平等地享有受抚养的权利②平等待人是交往的一项基本美德③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石④我国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近年来,一些高官中的腐败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有的甚至被判处死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向往宽广无限的心灵天空,他们总是贪婪地渴望着一个比宇宙还大的天空,渴望能
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翱翔。
这表明人民( )
A. 向往自由
B. 渴望飞翔
C. 渴望平等
D. 需要尊重
2.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
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
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 解决问题靠法
B. 遇事找法
C. 公正司法
D. 自觉守法
3.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表明()
A. 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B. 自由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C.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幸福感
D.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4.法律所确认的权利和自由是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
同样的权利和自由。
珍视自由,就要()
A. 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
B. 珍惜权利,躲避义务
C. 珍惜自己的自由,无视他人的权利
D.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5.2019年4月11日,陕西高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上诉人张扣扣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
一案。
经过6个多小时的庭审,合议庭当庭做出终审裁判:维持死刑原判。
张扣扣的人生自由戛然而止,这表明,珍视自由 ( )
①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③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④就不能有任何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自由是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因此,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
自由。
下面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认识错误的是
A.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B.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C.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
D. 自由是法治的保障,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法律
7.平等待人,这是因为每个人在法律和人格上是平等的。
下列观点与此句话表述的含义相
符的是()
A. 某同学:“我就是不愿意和成绩比我差的同学交往。
”
B. 某企业:“我们公司在招聘时优先考虑未婚男士。
”
C. 某女士:“我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进城务工者的孩子一起玩。
”
D. 某男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8.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同学:有的家境贫寒;有的身材矮小;有的学习成绩差;
有的不漂亮;有的……对待他们应该()
A. 鄙视、看不起他们
B. 与条件相当的同学交往
C. 平等相待
D. 讽刺、挖苦他们
9.某大学生明知燕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仍多次掏燕隼进行出售,犯非法猎捕、收购
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并处罚款。
有些网民认为刑罚未免过重,应该取消,只需罚款即可,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
对这些网民的观点,下列评析正确的是()
A. 网民观点是对的,要给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
B. 网民观点是错的,任何公民,包括大学生都必须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
C. 网民观点是错的,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不得有特权
D. 网民观点是对的,平等在法律上,可以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也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0.在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全部内容中,最引
人注目的便是“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和“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下列对特权的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