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然环境怎样进⾏教学设计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起来看看吧。

亚洲的⾃然环境教学设计 1.知识⽬标:使⽤地图进⼀步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候类型及特征,理解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能⼒⽬标:能运⽤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其它⼤洲的⾃然环境. 3.情感⽬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活的⼤洲──亚洲。

教学过程: 导⼊新课:播放亚洲的风景图⽚ 出⽰亚洲知识树,点拨学习区域地理的⼀般⽅法 学⽣预习展⽰ ⼀、亚洲的地理位置 1.出⽰东西半球图, 让学⽣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出⽰亚洲地图,分别⽤⽩⾊、黄⾊、红⾊标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道,引导学⽣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部分位于北温带。

3.出⽰亚洲地图,指图说出与亚洲相邻的⼤洲和⼤洋,了解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邻欧洲,西南临⾮洲,东南临⼤洋洲,东隔⽩令海峡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4.⼩结:怎样描述⼀个⼤洲的地理位置? 5.拓展应⽤:每⼩组挑选⼀个⼤洲,交流怎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派代表展⽰。

⼆、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1.出⽰亚洲地形图,由学⽣代表指出“青藏⾼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原、恒河平原”;然后根据海拔⾼度表说出它们的海拔⾼度。

2.总结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部⾼,四周低。

3.引导学⽣思考:亚洲的河流流向有什么特点? 4.学⽣代表指图说出;鄂⽐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向北注⼊北冰洋;黄河、长江向东注⼊太平洋;恒河、印度河向南注⼊印度洋。

5.总结:河流⼤多由中部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

拓展应⽤:分析北美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

出⽰北美洲地形图和地形剖⾯图,分析北美洲地势西部和东部⾼,中部低,河流由东西两侧流向中央,密西西⽐河为扇形河。

三、亚洲的⽓候 1.出⽰亚洲⽓候图,找⼀找全球共有11种⽓候,亚洲的⽓候共有⼏种,其中分布最⼴的是___ ,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分别是__ 、_______、________⽓候。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三、季风气候显著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3. 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A. 西部高,中部低B. 东部高,西部低C. 中部高,四周低D. 中部低,四周高(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A. 太平洋B. 北冰洋C. 印度洋D. 大西洋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3分钟
亚洲气候类型 寒带: 1
温带: 2 亚热带: 2
热带: 3
高原山地气候
这说明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1、仔细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发源地。 2、说说冬、夏季风的性质如何?对气候 有何影响?
项目
源地
夏季风 冬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西伯利亚 —蒙古一带
风向
由海洋吹向陆地的 东南风、西南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 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降水的影响 多雨 少雨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类型有何共同特征?该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找出亚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 季。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是? 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 距海遥远 ,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因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8.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课堂检测
9.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
C.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新版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江苏泰州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李佳梅■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

2.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歌诀速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卡片【学生准备】亚洲地形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人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讲授新课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完整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二、学生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
1、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个分区?中国位于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国家?
2、亚洲有几个分区是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北面的
是亚、西北的是亚、西面的是、、在中国南
面的是亚。
三、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
、、、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
(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2页6.1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不但所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
2)、读6。2(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大洲。
3、亚洲众多的人口,对___ 和_____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4、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
(二)、选择题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A 北亚、西亚、南亚 B 东亚、东南亚 、南亚
C 南亚 、 中亚 、北亚 D 东南亚 、西亚 、 中亚
2、下列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是( )
A 蒙古 B朝鲜 C 印度尼西亚 D 新加坡
C.C——热带沙漠气候
D.D——地中海气候
3.亚洲气候特点是类型、气候
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______。亚洲东部和南部常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洪涝灾害。
4、亚洲地跨带、带带,受和的影响,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和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5分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1)、找出亚洲主要有气候类型、、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初中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谚语导入。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亚洲地形特点【活动一:知地形】(1)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案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莽原(指草长得繁密茂盛的原野)缠玉带;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歌词中蕴藏着亚洲的重要地理事物特征。

据此回答1、2题。

1.歌词中提到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要求全面)()
A.地形 B.地形、河流
C.地形、河流、气候 D.地形、河流、气候、植被
2.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单一,以山地为主
B.高山多,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C.河流多,且短促
D.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3.下列河流与密西西比河流向相同的是()
A.长江
B.叶尼塞河
C.湄公河
D.阿穆尔河
4.(2011·济南学业考)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5.下列地理事物不位于亚洲的是()
A.世界最大半岛
B.世界最大平原
C.世界最大湖泊
D.世界最高山峰
6.2012年6月29日10时,“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该着陆场所在地的气候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7.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8.(2012·亳州学业考)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
A.雨热不同季
B.雨热同季
C.盛行西北风
D.盛行东南风
9.在亚洲,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长冬无夏,有的地方雨水丰沛,有的地方常年干旱……这些都说明了亚洲范围广,各地气候差异大。

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均匀,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C.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高原: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平原: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图中亚洲北部的三条长河的共同特征:被________(纬线)穿过,流向为_______,注入________洋。

(4)据图分析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流②主要流经________气候区,平原F处气候为__________,C地形区气候为___________,世界最大半岛上气候为___________,世界最大群岛主要气候为__________。

【技能展示台】
生活地理:一把伞的用途
家住北京的王小辉和王小明,寒假期间游览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和亚洲最大的内陆国。

随行物品中每人都带了一把伞,请根据伞的用途,判断其行程。

第一站:他们发现这里的伞既是遮阳工具,又是遮雨工具。

第二站:他们发现这里的伞遮阳多但无雨可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