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15篇)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15篇初中生物教案设计模板15篇教案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师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学评价,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讲授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等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15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15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15篇初中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1、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3、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二)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数量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污染问题呢?(二)新课学习:1、人口增长过快(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生:讨论,交流从图中发现的问题,绘制曲线图师:巡回指导师:请同学们将所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延伸,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即20xx年的人口数量生:讨论,计算,交流师生交流: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我国人口状况的有关问题师:人口压力很大,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有效得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过人口增长过快问题有无作用?生:分组热烈讨论,发表看法2、环境问题严峻(第二课时)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跗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周围环境污染的例子生:积极讨论,交流,发言(1)实验探究: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对照实验过程(3)汇报交流结果(4)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师: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生:讨论,交流,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板书设计: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二、环境问题严峻1、酸雨。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

初中生物教案(优秀7篇)初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术和仿生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培养: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树立投身生物科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设想: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本节内容与生活关系系密切,趣味性强,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则学生们自觉求知的欲望就会增强。

因此,在课前安排进行一次探究活动,调查和记录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的动物,则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于调动学生动手参与调查实践活动的能力,了解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关系,学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资料。

因此,本课应以“课前调查,课上交流”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样,能较好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五、教学难点: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2、仿生六、教学方法:调查、讨论、归纳法七、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资料等,学生收集有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方面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调察日常生活周围常见的动物及动物制品、收集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分组介绍课前调查体会、收集的小资料,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设疑,学生分组研讨,将调查结果、收集的资料归纳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望生物科技发展的前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2、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根据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完成的分组调查任务,现在由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汇报]学生代表会将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资料,如:家养动物、养殖场饲养的动物的用途,商场内的动物制品、饮食、饭店等处调研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情况、动物园内饲养的动物、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药店中与动物有关的医药制品…………(在课前的调研活动之前安排好各组目标)[总结活动,得出结论]先发动学生根据各组汇报的`情况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精】初中生物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物教案1第一节生物的特性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巩固练习1.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我们来练习一下。

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教学反思: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目标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调查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新授课第一节生物圈教学目标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生物教案【十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生物教案【十篇】

学⽣对很多新的⽣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的积极性,因为⽣物课⼤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初中初⼀上册⽣物教案【⼗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调查我们⾝边的⽣物教案⼀、教学⽬标:1、说出调查的⼀般⽅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边的⽣物和它们的⽣活环境。

3、关注周围⽣物的⽣存状况。

⼆、教学重点:使学⽣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案、说出调查的⼀般⽅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的分⼯合作能⼒。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个⼩组,选出⼩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的,步骤,各⼩组⾃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师处,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物的⽣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些⼩⽣物。

如树⽪上、草丛中的⼩⽣物和天空中飞⾏的⽣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组提前⼗分钟回到教室,各⼩组要跟⽼师对好时间,要求本⼩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下课前⼗分钟帮助学⽣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物,(可按P9的分类⽅法)并对个别⼩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物,说说它们的⽣活环境?调查中,你⼜想到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后记:初⼀(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法,把抓昆⾍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的,抓昆⾍成为本班男⽣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物。

初⼀(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15篇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15篇

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15篇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二)新课讲授:芽:就是未展开的枝或花一、枝芽发育成茎1.芽的种类按芽着生位置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按芽发育类型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结构3.枝芽发育成茎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新芽二、茎的基本结构CAI展示木本植物茎结构横切图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自主学习: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部分组成?2每部分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

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CAI展示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一《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

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

”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初中生物劳动教案20篇

初中生物劳动教案20篇

初中生物劳动教案20篇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内容:1. 观察植物的种子发芽过程。

2. 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过程。

3. 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植物,并观察其种子发芽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3. 通过讨论和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2. 教案标题:动物的呼吸过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呼吸过程,认识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探究动物的呼吸过程。

2. 了解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功能。

3. 讨论氧气对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让学生了解动物呼吸的过程和方式。

2. 演示不同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并讨论其功能。

3. 进行实验,观察氧气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动物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3. 教案标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认识光合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2. 讨论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了解人类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利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讨论人类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利用和影响。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4. 教案标题: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关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之间的生存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互相依存性。

教学内容:1. 探究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存关系。

2. 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互关系。

3. 讨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教学步骤: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教案(15篇)初中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技能性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三)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一、讲授新课1.酵母菌(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课前画好酵母菌结构的投影片,利用挂图及书中的插图,在课上放一段酵母菌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段。

讲述酵母菌结构时注意指导学生与植物细胞结构和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

让学生指出它们的异同。

这样使学生明确认识到:酵母菌的结构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营养方式的教学强调指出: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属于自养生物。

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做演示实验:在课前1~2天用两个试管分别倒入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把其中一个试管用塞子堵上,一个敞着口,课上请学生分别闻一闻,让学生说出哪个有明显的酒味。

并问为什么?同时让学生观察分析培养酵母的糖液中为什么会有气泡?(3)在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设问,如:1、馒头、面包为什么是松软多孔的?2、你们知道酵母菌有哪些利用价值?归纳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另提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

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4)关于酵母菌生殖方式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在黑板上画简图示意,制作投影片。

强调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

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

酵母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二、讲述霉菌的形态结构时,运用讲述与实验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进行实验观察:①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②指导学生制作橘皮培养出的青霉装片,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

注意以下问题:取材用解剖针挑取少量,要从颜色很浅的绿色部分取材做装片,这样既能看到无色的分枝菌丝,又能观察到菌丝顶端的绿色孢子。

③课前制备好的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做好示范镜,让学生观察。

(2)学生观察后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青霉或曲霉的形态和颜色。

告诉学生在镜下观察到大量绿色成串的青霉的孢子,曲霉的孢子。

常见的是黑、黄和橙红色,无色的部分是菌丝。

然后进行青霉和曲霉形态结构的讲解。

指出:青霉和曲霉呈现出的不同颜色是孢子的颜色,而它们的菌丝是无色的。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分为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

由于上有横隔,是多细胞个体。

但不是所有霉菌都是多细胞个体。

青霉和曲霉的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另外参照书中插图让学生比较青霉与曲霉分生孢子梗的区别:青霉孢子梗顶端无膨大;曲霉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球状。

(3)关于青霉与曲霉的营养方式强调:由于青霉和曲霉菌丝体中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现成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所以为异养生物。

(4)青霉和曲霉的生殖方式让学生从孢子梗的形态及孢子的颜色上分辨青霉和曲霉,指出它们是靠孢子生殖的,这种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每个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中,都可以发育成新个体。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衣物有时会发霉,正是霉菌孢子大量繁殖的结果。

青霉、曲霉与人类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组织学生讨论青霉和曲霉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地方是什么,而后归纳总结。

着重指出:曲霉是发酵工业及食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菌种。

20xx年以前我国就已利用曲霉制酱,也是我国民间用以酿酒、制醋曲,制某些副食品的重要菌种。

例如我国生产的腐乳有白腐乳、青腐乳和红腐乳之分,当你看到红腐乳时不要以为染了化学颜料,其实它是红曲霉分泌的红曲加工而成,由于人们选用了不同工艺,因而使腐乳各具特色。

青霉除了用于提取青霉素外,还用于制造有机酸、葡萄糖氧化酶和淀粉酶等。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中提出的问题,而后指导学生看课外读物“青霉素的来历”。

初中生物教案2一、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懂得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要求学生懂得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要求学生熟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通过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就像砖瓦是房屋建筑的基本单位一样,引入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这一主题。

(二)、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学生观察衣澡结构模式图和草履虫结构模式图,思考:它们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2、学生例举出周围的生物,哪些是单细胞生物?哪些是多细胞生物?3、小结: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资料阅读: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总结出主要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学生分组:甲组和乙组。

分工:甲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乙组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方法步骤:第一步:制作临时装片第二步:观察细胞结构小组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几个步骤?(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它们的异同。

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三)、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实验: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小组讨论:实验步骤2、3中草履虫是怎样运动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小结: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学生观察图中:胡萝卜细胞培养成的植株。

说明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任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4、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小组讨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三、思考与练习1、连线表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3、如何判断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图像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还存在一个数量庞大的生物群体,它们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那么要借助什么仪器才能看得见呢?四、应用与实践观察紫鸭跖草的细胞质流动课后反思: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懂得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

2、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细胞结构、细胞生命活动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究过程,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这次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平时开展实验较少,实验准备不够充分,学生亲自动手能力不强,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初中生物教案3课题:美国南北战争时间:20xx年12月2日执教人:梁鉴亮地点:167班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局。

二、了解和掌握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三、了解和掌握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对战争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具:粉笔黑板历史地图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复习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事件。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吗?(xx)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国南北战争三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四讲授新课:(一)美国领土的扩张1、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2、随着领土向西扩张美国发生了“西进运动”。

(二)战争的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经过:(1)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

(2)转折:1862年。

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3、胜利: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初中生物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