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4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4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强化基础(本题共5个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

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

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

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

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②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

青春的我们,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睿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斩新的人生旅.途。

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③如诗如画的青春回忆总是赶不上生命的脚步,烟水迷茫的沧波永远落后于憧憬的丽帆。

愿我们的青春岁月如同三月的樱笋,五月的榴锦一般,向阳生长,不负伟大时代,不负美丽韶华。

1.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旅.()途 bō()动2.给□处填写正确的标点,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②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标点:改为3.第②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

B.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C.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方式快速收集了络绎不绝....的资讯。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如那日温柔”中的“温柔”和“烟水迷茫的沧波”中的“迷茫”都是形容词。

B.“背起行囊”“信心满怀”“如诗如画”“轻轻飞舞”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句子的主干是“尊老爱幼是美德”。

D.“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的“在世界桥梁史上”作定语。

二、诗词·陶冶情操(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窗口阅读答案

窗口阅读答案

篇一:窗口阅读答案7.①我幼年时通过窗口看大自然.②我因病住院时看窗外多彩人生.③母亲仙逝前守候窗口期盼我的归来.(每点1分,三点满分,意对即可.共3分)8.①词语运用示例:“踱”、“瞪”、“张望”、“翻飞”、“疾飞而至”等词语,(1分)传神的刻画出麻雀、小猫、蝴蝶、燕子不同的动态特点,(1 分)写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表现了幼年时孤独的“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分)(意对即可.共4分)②细节描写示例:“慢慢走近”、“有意无意”、“翘起的绿叶”运用细节描写,(2分)写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表现了幼年时孤独的“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分)(意对即可.共4分)③修辞方法示例:“悠闲”、“翩然起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麻雀、蝴蝶行走与飞舞的特点,(1分)写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1分)表现了幼年时孤独的“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1分)(意对即可.共4分)9.①慈爱、包容、爱子:我住院治疗时不断地向母亲发脾气,母亲反而向所有人道歉,自责、泪流满面;母亲离世前时刻盼望我的归来,询问我的归期.②热爱生活:在母亲病重,身体极度虚弱时每天还要望望窗外,怀想人生.③勤劳:母亲每天早饭、午饭后出工,窗外码放整齐的玉米、白花花的棉花是母亲生活的全部,折射了母亲一生的操劳.(性格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10.“窗口”即我对人生和外部世界的观察、思考,(1分)通过这种观察、思考,我洞察了社会和人生,(1分)挖掘、摒弃了自己的“小”,即人性中隐藏的的弱点和不足.(1分)(意对即可.共3分)11.①结构:承接上文(总结上文)②内容:揭示了我因病住院时窗口对我的人生启迪.(结构和内容各1分,意对即可.共2分)篇二:窗口阅读答案篇三:窗口阅读答案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4分)(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有何作用。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3)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3)

回忆我的母亲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分岐赃物妇孺皆知重峦叠障B.告罄狼藉姗姗来迟拈轻怕重C.蓦然洁难自出心裁为富不人D.赢弱深霄轻歌慢舞形销骨立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__的存在。

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

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独特音符妄自菲薄但是B.独自诗篇狂放不羁而是C.独特音符狂放不羁而是D.独自诗篇妄自菲薄但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回忆我的母亲”高度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其中,“回忆”点明了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点明了回忆的对象。

B.本文中,作者没有用完整的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

C.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和蔼可亲的形象。

D.全文紧扣母亲的特点来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议论、抒情,后进行概括,兼以具体叙述和描写。

梁晓声《童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晓声《童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童话梁晓声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

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

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

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

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

”算来,我竟20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

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对不起,对不起……” 我帮哥哥洗了澡,陪他吃了饭,与他在宾馆住了一夜。

哥哥以为他从此自由了,而我只能实话实说:“现在还不行,但我一定会尽快将你接到北京去。

”一返回北京,我就动用轻易不敢用的存款,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简易装修,添置家具。

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并动员邻家的一个弟弟二小一块儿来了。

二小也是返城知青,居无定所,也没工作。

由他来照顾哥哥,我给他开一份工资,可谓一举两得。

他对哥哥很有感情,我放心。

那三年里,哥哥生活得挺幸福,二小也挺知足,他们居然都胖了。

我每星期去看他们,一块儿做饭、吃饭、散步、下棋,有时还一块儿唱歌……但好景不长,二小回哈尔滨探望他的兄妹,一天不慎从高处跌下,不幸身亡。

这噩耗使我伤心了好多天,我只好向单位请了假,亲自照看哥哥。

我对哥哥说:“哥,二小不能回来照顾你了,他成家了……”哥哥愣怔良久,竟说:“好事。

他也该成家了,咱们应该祝贺他,你寄一份礼给他吧。

” 我说:“照办。

但是,看来你又得住院了。

” 哥哥说:“我明白。

”那年,哥哥快60岁了。

他的头脑、话语和行动越来越迟钝,但没有任何具有暴力倾向的表现,相反,倒是每每流露出自卑来。

我说“哥,你放心,等我退休了,咱俩一块儿生活。

”哥哥说:“我听你的。

”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

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

慈母情深的阅读及答案

慈母情深的阅读及答案

慈母情深的阅读及答案慈母情深的阅读及答案导语: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慈母情深的阅读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慈母情深(节选)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穿过了一排排的缝纫机,走到那一个角落,看见了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是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大声的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经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慈母情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文中指母亲工作的地方声音嘈杂,耳朵都快被缝纫机声震聋了。

2、用“ ”划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为养家争分夺秒地工作,十分辛劳、忙碌;“我”对母亲心疼、热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连续三次“我的母亲”说明“我”因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母亲养蜗牛》阅读附答案

《母亲养蜗牛》阅读附答案

《母亲养蜗牛》阅读附答案《母亲养蜗牛》阅读原文: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来源:学科网]“不行。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梁晓声《母亲》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梁晓声《母亲》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黩黩地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评:用平易生动的文字写出最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梁晓声的特色。读着他笔下的凡人小事,你可能会不知不觉间已泪流满面。在他看来,文学是国家、民族的史外史,是政治史、经济史的副本。因为,正史对细节是忽略不计的*而文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细节。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善良、坦荡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读梁晓声的“母亲”,回味父母之恩,寄托亲情情感。 梁晓声以他惯有的蒙太奇式的表现风格,通过一组组特写镜头,在寥寥数笔之中将母亲拼命劳作、积劳成疾的形象凸显出来,撼人心魄。母亲平平淡淡的一句“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又足见慈母情深!“养儿不读书,赛如养头猪。”希望子女多读点书,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是中国传统母亲一直秉承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梁晓声的母亲...
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
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几回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她常对我们说:“妈不会累得,这是你们的福分。”
我们不觉得福分,却相信母亲累不垮。
我们依赖于母亲而活着。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当我们到了被别人估价的时候,母亲她已被我们吸收空了。没有财富和知识。母亲是位一无所有的母亲。她奉献的是满腔满怀仁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咂!母亲啊,娘!我的老妈妈!我无法宽恕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进、体恤您。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情感。

2.体会语言特点,感受作者语言风格。

3. 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1.“佃农”“祖籍”“劳碌”“勉强”“任劳任怨”“为富不仁”“辍”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围绕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考点。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作品主要收录于《 》中。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德选集》。

本文原以《 》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

远在抗战前线的他无法回家祭拜,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 文章。

3、文题解读“ ”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指出本文的叙述对象。

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 。

4、主旨点睛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 ,赞颂了母亲 、 、 、 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 感情,表达了自己 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开篇点题,是全文的,交代了;“勤劳一生”,又是,总领全篇;“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14、15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不能。

这两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

其中,第14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7段);第15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二层(第8——12段),所以不能互换。

【微点拨】“两个段落(语句、词语)能不能互换”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定性:不能;(2)分别概括或解释两个段落(语句、词语)的内容或含义;(3)结合上下文中与之相关的段落、语句、词语等,找到他们的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梁晓声《母亲》阅读答案
母亲的坚持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母亲》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①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

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

但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

②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

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

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③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

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

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

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④“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不再到火车站出租小人书,话说了很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⑤“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⑥“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

⑦天渐黑了。

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

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的尊严。

⑧终于,年轻警察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他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

”语调很平
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年轻警察,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⑨“站住!”年轻警察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

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

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⑩年轻警察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
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

年轻警察转身就走。

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

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
11.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与“我”失去小人书的痛苦有什么关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回答)


12.“我”失去小人书非常痛苦,第⑤段却说“我不要了”,为什么?
13.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14.年轻警察为母亲和“我”拦车,却是“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话,联系全文,年轻警察是一个怎样的人?
15.从母亲要回小人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1.①画线句渲染了物质生活的贫穷,所以小人书是“我”的一笔巨大财富;
②画线句渲染了环境的丑陋,突出了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对“我”的重要性。

12.不愿母亲被轻蔑,人格受伤害。

13.要点:坚强或有修养、智慧、有尊严等。

(1分)静坐。

(1分)
14.有缺点(工作作风粗暴、蛮横、有点流气等)、爱面子、良知未泯(本质不坏)。

(答出2点即可)
15.参考示例:自己有尊严,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合法(有礼有节)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与权益等。

(答出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