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梁晓声)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1 古诗三首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第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的农村儿童形象。

A.淘气顽皮、聪明伶俐B.热情淳朴、天真可爱C.遇事慌张、手足无措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三、四句的意思。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答案1.悠悠飘荡的小船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2.B3.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

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4.例:宁静优美,闲适舒坦。

(意思对即可)清平乐(yuè)·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词,其中()是这首诗的词牌名,()是题目。

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

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清平乐村居2.B3.溪头卧剥莲蓬4.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类文阅读-2 祖父的园子呼兰河传(节选)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

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下来用帽兜子()着。

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

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草,我就给他()花。

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锡北片2023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二语文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2、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1、名句默写(10分)读诗,就是领略山川之美。

“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______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

“晴川历历汉阳树,②___________________”是登楼远眺的明丽江景之美。

“③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____________________”是江南春天生意盎然之美。

读诗,也是体味古人情思。

面对奇山异水,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⑤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面对多情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⑦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之情。

面对年华老去,曹操雄心不改,发出了“⑨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的豪迈呐喊。

面对刚劲的松柏,刘桢寄寓了自己志向之坚贞:“⑩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始于秋分,终于寒露,刚刚闭幕的亚运会带给我们太多感动。

万千观众翘(▲)首以望,观看高手过招、“神仙打架”。

每一场比赛都精彩纷呈:漂亮的团队配合,超高的个人技巧,令人眼花liáo(▲)乱。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整个赛场都沸腾了,___▲___的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响彻赛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全红婵的极限反超、张雨霏的高烧战亚运、女排姑娘们的全胜摘金……亮眼的成绩背后是运动健儿不chu ò(▲)的耕耘。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凭勇气和执着,zhānɡ(▲)显出“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飒爽英姿与拼搏精神。

(1)给加点字注音(1分)翘(▲)首(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眼花liáo(▲)乱不chuò(▲)zhānɡ(▲)显(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振聋发聩B.震耳欲聋C.抑扬顿挫D.惊心动魄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普通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普通人阅读理解及答案

普通人阅读理解和答案(1)圣诞节的一个下午,雪下得很大,一个老婆婆独自走在雪地里。

(2)一对年轻夫妇有说有笑,他们装满了圣诞礼物。

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个老妇人。

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去她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

他们也没有注意到那个老妇人。

一个牧师右手拿着《圣经》大摇大摆地走过,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教战士。

然而,他的心思都在神圣的事情上,没有注意到她。

(3)如果这些人注意的话,会发现这位老婆婆是赤脚走在冰天雪地里,没有穿鞋。

她把自己没有纽扣的破旧大衣领子紧紧地攥在手中,以抵御寒风。

(4)到了公交车站,她停下来,弓着背,头上缠着一条红蓝相间的围巾。

她正在等去市区的公共汽车。

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很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身边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也在等车。

她看了老婆婆的脚几次,但什么也没说。

(5)公交车来了,老婆婆慢慢地、费力地上了车,坐在司机后面的边座上。

绅士和女孩们冲到了车尾。

和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摸着他的拇指。

(6)一个小男孩指着老婆婆说:“妈妈,你看,那个老婆婆光着脚呢!”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拉下来说:“热都,别指着别人!那是不礼貌的。

”然后,她的眼睛望向窗外。

“她一定有成年的孩子,”一个穿着皮大衣的女人说。

”她的孩子应该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很好地照顾她的母亲。

一个老师坐在车中间,把礼品袋放在腿上,对坐在旁边的朋友说:“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应付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年轻时存了钱,她现在就不会受苦了。

是她自己的错。

”一位衣着光鲜的年轻大学生补充道。

(7)所有人都满意地笑了,因为他们都发表了这样精辟的分析。

(8)这些同胞对人的冷漠激起了一个善良商人的怨恨。

他从钱包里拿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走上前去,塞到老妇人颤抖、布满皱纹的手里。

“来,夫人,我给你买双鞋。

”老妇人赞赏地点点头。

商人大步走回座位,对自己非常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普通人》原文阅读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普通人》原文阅读 鄂教版

《普通人》原文阅读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

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

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

我不可能永不摘下。

我想,这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情感。

尽管这一种个人情感在我有不可殚言的虔意。

我必得从伤绪之中解脱。

也是无须凭别人劝慰我自己明白的。

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

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

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一些微事……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

在北影院内,甚至范围缩小到我当年居住的十九号楼内,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谁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生前极爱惜他的胡子,兜里常揣着一柄木质小梳。

闲来无事,就梳理。

记得有一次,我的儿子梁爽,天真发问:“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呀?”父亲一时答不上来。

那天晚上,父亲竟至于因为他的胡子而几乎彻夜失眠。

竟至于捅醒我的母亲,问自己一向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芽无论他将胡子放在被窝里还是放在被窝外,总觉得不那么对劲……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

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内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13 人物描写一组(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内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13 人物描写一组(含答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课外》阅读专项训练13 人物描写一组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一)《两茎灯草》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哪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二)老师的腰围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

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

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

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中考冲刺】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冲刺】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对中国人来说,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

从生疏..到熟练,从拿起到放下,这是一种耳濡目染,这是一种(yán chuán shēn jiào),这是一种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饱含在小小的筷子之中,这让筷子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___________。

总之,我国的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guó cuì)。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生疏( )①源远流长( )(2)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án chuán shēn jiào)___________①(guó cuì)___________(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明代才开始称为“筷”,与如今相似①到了汉代,人们称为“箸”①筷子在先秦时期称为“”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情景默写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刿曰:“肉食者鄙,_______。

”(《曹刿论战》)(3)李白是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想象新奇,意境新颖,诗中借明月寄托对友人关切的诗句是“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4)长辈在给后人题词时经常用“鹏程万里”,这一成语出自《北冥有鱼》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

(5)刘禹锡虽仕途坎坷,却永葆洁身自好、忧国忧民之心。

他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情操。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梁晓声《普通人》阅读答案1普通人梁晓声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

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

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 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

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

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普通人-梁晓声

普通人-梁晓声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干一行爱
一行、严格要求自己……
认认真真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 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 到西藏,还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 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 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 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 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 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从两岁 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 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 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 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 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动作描写

36.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

“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雨……” 56.那一天父亲特别高兴,对我说:“我们中国的古人, 主张干什么事都认真。要当群众演员,咱们就认认真真 地当群众演员。咱们这样的中国人,外国人能不看重你 吗?”
语言描写
本文明明是在写“我的父亲”,为什么不用 “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 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人(梁晓声)阅读答案
普通人(梁晓声)
(1)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

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

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 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2)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

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3)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

导演是李文化。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

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

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

我替父亲拒绝了。

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

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
(4)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

“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
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5)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6)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

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 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

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7)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 父亲说:“不行。

我不能离开。

”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

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8)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

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9)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

往往的,需要10个群众演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

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

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10)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11)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

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

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

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

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

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 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

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

(12)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
上的。

(13)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

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

我也不说什么。

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

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

我问找什么。

他说找雨具。

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

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14)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

于是我就到走廊去打电话。

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

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

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

”——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

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

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

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15)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
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16)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

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②…… (有删节)
16.在第3节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句子。

(不超过25字)(2分)。

17.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①。

②。

18.文章以“普通人”为题回忆父亲,概括文中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表现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19.文中第7节中,作者说父亲的端坐“很特别”,说说哪些地方特别。

(3分)
20.作者在叙事中大量运用了反衬和侧写的手法,从文中各找一处做简要分析。

(4分)
反衬:
侧写: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父亲刚被邀请做群众演员,是因为他有漂亮的胡子;后来屡次被邀,就不只因胡子漂亮了。

B.作者认为,父亲演电影时是一个性格演员,能饰演各种老人角色;在生活中则是一个本色的人,值得崇敬。

C.作者在这篇怀念父亲的散文中,在歌颂父亲的优点之外,对他摆不正自己位置的缺点也毫不掩饰,真实可信。

D.在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几件事中,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直至崇敬的变化过程,凸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

E.文章结尾由回忆父亲生发到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问题,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16.(2分)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意思相近即可)
17.(4分) ①这些群众演员的行为,代表了社会上那些唯利是图、过河拆桥、丑陋的中国人的行为。

“这一点”,指自己的目的达到后,就不再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行为。

②我崇敬现实生活中表里如一的“本色的人”,时时提防圆滑虚伪、表里不一的人。

(意思对即可)
18.(4分)
①让儿子判断自己是否胜任群众演员工作。

②牢记导演命令,长久端坐不离片场。

③雨天夜不能寐,心系剧组。

④冒雨赶往极可能不拍戏的剧组。

(2分)
性格特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

答出3点即可得2分。

19.(3分)
①正襟危坐。

(像主角,不像群众演员)
②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

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

(怕把衣服弄脏弄皱)
③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

(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④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耐心、执着,不怕累)(答3点即可)
20.(4分)侧写:①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

演戏认真极了!”
②“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找出一例即可得1分)
分析: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

(1分)
反衬:①文中我与父亲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如:父亲雨夜不寐,担心剧组拍不了戏,我认为这是荒唐的,不必操心;
我骗父亲给剧组打过电话,不用拍戏,父亲却揭穿我的谎言,冒雨赶往片场。

②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

父亲尽职尽责做好群众演员的工作。

(找出一例即可得1分)分析:通过写我和他人的错误认识或做法,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1分)
21.(4分)B C B.父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演员。

C.“摆不正自己位置”只是作者当时对父亲的不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