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019届广东省肇庆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肇庆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
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
这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C.巩固了分封宗法制D.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25.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铁犁牛耕的应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26.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
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27.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
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28.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
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
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B.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纺织分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29.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
广东省肇庆市宾亨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宾亨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
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
为消除这三大障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 )A.领导辛亥革命B.掀起五四运动C.发动国民革命D.开展土地革命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运动。
根据材料“垄断事业”“政治捣乱”主要指官僚军阀,“侵占利益”指帝国主义,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主要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未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A项错误;五四运动,不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它是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B项错误;根据所学,国民革命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与材料“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相符,C项正确;根据所学,开展土地革命时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D项错误。
故选C2.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参考答案:D毛泽东没有坚持农民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权,其坚持的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做全面比较,仅仅就某一个方面的主张说毛泽东甚至超过了列宁,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并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是全盘吸收,故C项错误;毛泽东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帝国主义在世界政治中的关键地位,这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的表现,故D项正确。
3. 关于古希腊城邦的地理环境,说法准确的是:()A.希腊半岛80%适宜农耕B.港湾、岛屿众多C.散布在各地的城邦时常被强大的政权统一在一起D.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取决于其地理环境参考答案:D4.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 A肇庆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
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
这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C.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D.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可知,孔子的礼教体现出了根植于周代的文化传统并将礼下移到平民百胜,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的特点,这有助于突破贵族特权,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故D选项正确;“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可知,体现了孔子将礼制下移到平民百姓,这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无关,故A选项错误;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有利于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而不是维护等级秩序,故B选项错误;礼仪制度是贵族的特权之一,也是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相成的制度,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不利于巩固分封宗法制,故C选项错误。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A.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 铁犁牛耕的应用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是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土地公有制,故A选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出现耕犁的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故B选项错误;材料“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的铁犁牛耕的现象,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能体现铁犁牛耕,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D选项错误。
2019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2.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
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D. 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答案】C【解析】表格材料三处提及皇帝信息,说明武则天被尊为皇帝属于事实,C正确;表格只有一处说明武则天传位于皇子,难以证明事实,A错误;太后身份只有第三个史料能说明,B错误;D中被迫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4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4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老子认为,道体柔而不刚,内部单纯,外部朴素无华,且清澈透明,长存于天地之间。
所以道无处不在,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由此可见,老子的“道”A .体现了建立太平世界的愿望B .浓缩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C .渗透对自然规律的哲学思考D .体现了地主阶层的政治诉求25.下表是关于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和汉献帝境遇的部分记载。
据此可知,东汉末年 A .群雄混战,天灾人祸 B .皇权旁落,经济凋零 C .宦官专权,政治腐败D .叛乱频发,社会动荡26.明朝言官(又称“谏官”“谏臣”)的设置是为了弹劾而存在的。
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位卑而权大,特别是皇帝允许其拥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并且不以言获罪。
明朝设置言官A .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员的控制B .是厂卫制度的重要组成C .遏制了专制制度衍生的腐败D .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完善27.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士农工商”四民观念作为正统的价值观念被社会认同。
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
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 文综

试卷类型:A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24届中学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文科综合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留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水面的海拔)变更图。
为了避开受到洪涝灾难的威逼,鄱阳湖湖滨地区的聚落,一般应选择在A.海拔6米以上的地方湖泊水位河流水位水位/m月份1281 86101614182012119765432 10B.海拔10米以上的地方C.海拔12米以上的地方D.海拔16米以上的地方2.“逐水草而居”是某地域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该地域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3.下表是2024年南方四省人口年龄结构表。
广东省65岁与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缘由主要是省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65岁与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17%9.66%8.8%10.59%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4.64%21.57%20.6%18.14%A.人口诞生率最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15-64岁人口迁入多D.人口死亡率最高4.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主要缘由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2024年12月28日7时,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搜救工作随即绽开。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学年广东省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
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
”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A.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B.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2.《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推恩子弟赢得了地方诸侯的支持B.酎金夺爵加强了专制皇权C.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都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D.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3.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新汀县某一繁华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少年以羽为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
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
材料主要反映了该地()A.棉花交易兴盛,商品经济发达B.棉花市场管理混乱,经常丢失货物C.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棉花销售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
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
材料反映()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B.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C.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5.《郑超麟回忆录》中说:“今人不满意于辛亥革命,认为革得不彻底。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文综(三)+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需要通过射额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据此完成1~2题。
1.据材料推断物联网的特点( )①全面感知 ②人工分拣 ③智能处理 ④可靠传递 ⑤人工投递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 2.上海成为我国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优越的地理位置B .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C .便捷的交通D .产业基础好和技术革新能力强 798艺术区是北京现代艺术的标志,其前身为建国初期外国援建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
21世纪初,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外迁后,青年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企业陆续进入该区,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将其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体。
据此完成3~5题。
3.推断原有企业整合重组的好处是( )A .推动体制改革以释放企业活力B .提高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C .提高当地第三产业比重以优化产业结构D .适应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用地类型转变4.798艺术区初期吸引有关艺术家及企业入驻的主要因素是( )A .集聚效应B .工业基础C .市场D .地价 5.为实现798艺术区可持续发展,不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生产B .发展多元化产业,着力创造产值C .转变管理方式,激发创新机制D .实施工业复兴,引进重化工业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学校…内…………○…绝密★启用前 【市级联考】广东省肇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
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
这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 A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C .铁犁牛耕的应用 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
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4.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
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
”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B.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C.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5.1871—1873年,中国丝茶两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7.2%,1891—1893年则下降到51.5%,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出口则由12.8%上升到48.5%。
甲午战争前,生产资料在中国进口总值的比重不到10%,1903年达到15%,1920年达到28.5%。
这反映了A.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B.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纺织分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6.对于“共和”,梁启超持稳健态度,侧重于学理探究,更多考虑西方共和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的适应问题,在行动上主张缓行共和;孙中山则以行动家自认,更强调实际行动,追求跨越式的政治变革,主张速行共和。
这反映了A.梁启超的思想日趋保守B.孙中山的主张更符合中国国情C.近代共和之路曲折艰难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争7.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8.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
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9.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
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这表明A.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B.雅典并未真正践行民主制度C.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D.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10.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反映启蒙运动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11.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
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
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B.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12.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
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
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B.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C.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D.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征信是慈善组织通过公示确切的证据进而获得公众信任的措施和方法。
清代慈善组织编印的《征信录》以收支账目为主,有些全是账目清单与捐款人名单,民国的《征信录》除收支账目外,工作报告的内容增多。
《征信录》主要送给慈善组织内部同仁、捐款者、官府,此外,还要在神前焚化,让神灵判定是否真实可信。
1876—1879年,山东等北方地区发生特大旱灾,江南士绅发起义赈活动,并利用《申报》刊载捐款启示和收支清单。
民国时期,随着慈善组织规模的扩大,经收款项的巨额,特别是临时性慈善组织,旋起旋撤,于是会计师审查开始介入,20世纪30年代日益普遍化。
——王林《论中国近代慈善组织的征信方式及其演变》材料二 1601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慈善用途法》,该法案明确了慈善的定义、慈善组织的基本规范和制度框架等,并首次确立了政府对慈善基金会的管辖权,开启了西方专业化慈善事业的历史。
1853年,英国制定了《慈善信托法》,并根据该法的规定于1860成立了慈善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准司法权力的慈善组织,负责对全英慈善组织进行登记和监督。
1906年英国自由党上台执政,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推动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制度化。
——韩丽欣、郑国《中西方慈善文化传统资源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慈善组织征信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监管慈善组织的举措和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
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
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
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
”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
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
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
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
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
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1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后改名复,福建人。
年少时期,为了生计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
1877年,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中国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赴英之初,严复和其他同学一样,其穷求西洋奥秘的信念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后,他的兴趣与视野不再限于指定的海军专业,在课余经常阅读有关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著作,开始从制度层面及价值观念上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
1879年7月,严复以“考取头等毕业”,9月底,赴母校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习。
1880年,被调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
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面对同窗好友的牺牲以及辛苦创建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他痛心疾首。
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在天津的《直报》上接连发表文章呼喊改革,希望通过报纸大声疾呼来改造社会、救亡图强。
从1896年至1909年,严复翻译了八本哲学和社科类的名著,目的是“致力于译述以警世”。
1897年严复在《国闻报》上连载赫胥黎的《天演论》,从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救亡图存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论述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十九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早期的百年间,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相关史实,提炼一项认识,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可知,孔子的礼教体现出了根植于周代的文化传统并将礼下移到平民百胜,注重以礼调节社会关系的特点,这有助于突破贵族特权,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故D选项正确;“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可知,体现了孔子将礼制下移到平民百姓,这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无关,故A选项错误;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有利于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而不是维护等级秩序,故B选项错误;礼仪制度是贵族的特权之一,也是与分封制宗法制相辅相成的制度,孔子将礼教下移到平民百姓,不利于巩固分封宗法制,故C选项错误。
2.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是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土地公有制,故A选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出现耕犁的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故B选项错误;材料“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汉代的铁犁牛耕的现象,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只能体现铁犁牛耕,没有体现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