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B. 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C. 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D. 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百里奚身份卑微,但秦穆公任用为相,说明血缘政治已经开始被打破,故选C;材料是不同的著作都有同一事件,但没有以不同的学派的观点解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材料中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
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25户,人口105,平均每户是4.2口人,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从土地占有情况可见为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且为自耕农形式,故C项正确。
A项,从表中体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能说明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故排除。
B项,表中田亩规模不符合田庄经济的土地占有情况,故排除。
表格中没有体现土地租佃现象,故D项排除。
3.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
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宋朝的农民稍微有点儿余钱,都会翻修翻修自己的房子,如果有更多的余钱,他们还会离开村庄,搬到县城里住,甚至从县城搬到省城里住,这种“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坊市界限瓦解,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繁荣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10.19,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B. 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C. 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D. 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百里奚身份卑微,但秦穆公任用为相,说明血缘政治已经开始被打破,故选C;材料是不同的著作都有同一事件,但没有以不同的学派的观点解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材料中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
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25户,人口105,平均每户是4.2口人,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从土地占有情况可见为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且为自耕农形式,故C项正确。
A项,从表中体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能说明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故排除。
B项,表中田亩规模不符合田庄经济的土地占有情况,故排除。
表格中没有体现土地租佃现象,故D项排除。
3.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
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宋朝的农民稍微有点儿余钱,都会翻修翻修自己的房子,如果有更多的余钱,他们还会离开村庄,搬到县城里住,甚至从县城搬到省城里住,这种“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坊市界限瓦解,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繁荣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政治试题(1月12日)

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
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于人认识的多样性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④丰富的想象力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
A .①④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22.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 霍金去世
19. “他只是离开轮椅,回到他最爱的浩瀚星辰。 ”对于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的离世,有 网友这样评论。 这位老人的伟大之处在于, 他一次又一次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宇宙, 除了拓展
人类科学知识极限,还多次提醒我们,我们的星球只是宇宙无边的黑暗中一颗孤独的尘埃。
人类如此渺小, 我们日常所纠结的放到宇宙中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霍金独特的思维、 人生经
①扩大了民主管理权利,创新了民主管理组织形式
②有效地落实了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③彰显了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④体现了基层政府对社区自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6.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 2017 年度浙江法院第三方评价庭审活动” ,全省 105 家法院 将推出 200 多场庭审网上同步直播, 并接受由 100 多名法律界人士组成的第三方评价团对整 个庭审过程进行评价。这种做法
展开。哲学家们在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
①哲学能够给人们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共同使命
④哲学为人们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A .①③
【100所名校】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 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我国。
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
下图为谦比希铜矿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国内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成本 B .提高附加值 C .增加就业 D .稳定国内市场 2.仅考虑运输成本,谦比希铜矿石运往我国需经过的海上交通要道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直布罗陀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3.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 ) A .12月至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 )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降雨强度为 40mm/h 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量少 B .下渗率大 C .地面崎岖 D .降雨历时短 5.降雨强度为140mm/h 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量变大 B .流速变快 C .土质变松 D .土层变薄 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________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2.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________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②___________ B.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 C.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②④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________ )A.掀起瓜分狂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割占中国台湾4. 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
该表能反映(________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________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组卷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模拟试题总数:16浏览次数:251上传日期:2019/1/211 .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2 .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3 .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4 . 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宋代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5 .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6 .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
【名校试卷】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含解析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上学期周测政 治(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下图中, S 为供给曲线,D 为需求曲线,E 为商品的均衡点。
当D 左右移动时,会形成新的均衡点El 或E2。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情况中关于均衡点E 变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会导致珠宝的均衡点E 向El 移动②台风来袭造成蔗糖减产,会导致冰激凌的均衡点E 向El 移动③政府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会导致粮食的均衡点E 向E2移动④牛肉价格下降,会导致猪肉的均衡点E 向E2移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技术外溢是指一种产品线上发生的技术革新能够被其他产品线利用。
企业越是能够抑制这种外溢并使其独家利用,则这项技术革新越具有专用性,企业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
目前,抑制技术外溢是很多企业的共识。
这启示企业( ) ①增加专利拥有数量,实现行业垄断 ②增强技术保护意识,加强专利保护 ③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 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而逐之;名分己定,贪盗不取。
”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A .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 B .要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C .要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D .要制定完善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 4.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第十九周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
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
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
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第十九周(2019.1.12)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
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
【答案】C
【解析】
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
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
息。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
的状态,故B项正确。
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
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
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
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
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
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
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
4.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
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
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项正确。
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
除A。
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
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
符,排除D。
【点睛】本题以中西方农业收获量进行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形成如此差异的主
要原因是”,结合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
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
A. 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D. 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唐宋时期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在下降,钱币收入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下降、钱币收入上升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唐宋时期,钱币的收入总量有一定上升,故排除A项。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