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简介

合集下载

生化酶

生化酶

(二)相对专一性 有些酶只对底物分子中某种化学键有选择性
的催化作用,对该键两端的基团,则无严格
要求。(键专一性)
(一般了解)
例如:脂肪酶催化酯类分子中的酯键发生
水解反应,对酯键两端的 R 和 R' 基团,则无
严格要求。
又如:
蔗糖酶 果糖—葡萄糖 蔗糖 蔗糖酶 果糖—葡萄糖—半乳糖 棉子糖
一般了解
维生素B12 钴胺素 甲基钴胺素
甲基轉移
二、酶的命名与分类
(一) 酶的命名 1 、习惯命名法
(一般了解)
通常以酶催化的底物加反应的类型,
最后标以酶字即成。(1)根据酶作用的底物来命名: 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2)根据酶催化反应
的性质来命名:如脱氢酶、脱羧酶、水解酶等;(3)
根据酶的来源、作用条件等来命名: 胃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酯酶等。
质称为底物。
一、酶的化学组成
(要求牢固掌握)
(一)单纯酶 (simple enzyme)
是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如脲酶、蛋白酶、淀粉
酶、脂肪酶、等水解酶类。无非蛋白质部分。 蛋白质部分:酶蛋白 (apoenzyme) (二)结合酶 (又称全酶) 非蛋白质部分: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holoenzyme) (辅助因子) (cofactor) 金属离子
第四章
酶 enzyme


酶学发展简介:酶学研究历史
(一般了解)
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已有酿酒记载。


一百余年前,Pasteur认为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
活动的结果。 1877年,Kuhne首次提出Enzyme一词。 1897年,Buchner兄弟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 实现了发酵。

酶的保存温度

酶的保存温度

酶的保存温度1 酶的简介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酶,它可以促进其他化合物的反应,从而实现催化物质的释放。

有了它,细胞正常的有机反应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同时,酶的角色也会带来生物体的新结构。

它可以使某种特定的反应,或调节某种反应的速度,从而使反应更快,同时可以保持体系的稳定性。

2 酶的保存温度酶活性是受到温度的影响,它通常在低温下维持最佳状态,因此保存温度也非常重要。

酶类混合物需要在较低温度进行长期储存,一般来说,处于真空状态下,在-18摄氏度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效果最佳。

也就是说,酶类混合物放入低温冷藏的冰箱内保存效果最佳,但也要注意不要放在冷冻室里,因为冷冻室会使酶酶分解变性。

除此之外,给酶予以充分的保护,可以在相对温度(25-30度)条件下进行长期保存。

此外,在实验中,对于酶因数影响不大的普通酶,它们也可以在室温下被储存一段时间,甚至永久性地存放。

3 酶的保存状态酶的保存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酶的储备是不带有H2O的,可以保存数月,如果它们是带有H2O的,就可以在低温冷藏的情况下保存数个月。

冷冻之前,酶的溶剂须处理,所采用的溶剂通常是一种含有保护物的溶剂,以防止蛋白酶的活性被氧化。

冷冻也可以防止菌群的发生和繁殖,从而使得酶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最优状态,并防止酶类混合物被破坏。

4 总结总而言之,酶的最佳保存温度一般来说为-18摄氏度或更低,但它也可以在室温(25-30度)条件下安全地存放一段时间,或以一种含有保护物的溶剂存放,此时,它们可以保存一个月至数个月乃至更久的时间。

因此,若要长期储存酶,必须在建立合理的保存温度和状态,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维持酶类混合物的最佳活性。

食品酶简介

食品酶简介

• 2 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 2.1 在粮谷类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制糖工业 • (1)酶法生产葡萄糖 • (2)果葡糖浆的生产 • • • •
(3)饴糖、麦芽糖、高麦芽糖浆 饴糖、麦芽糖、 (4)麦芽糊精 (5)偶联糖 (6)制糖工业的其他应用
• 2) 烤焙食品加工
• 面粉中适量添加α-淀粉酶,可调节麦芽糖生成量,使二氧 面粉中适量添加α
ν =
ν max [S ]
K m + [S ]
• 2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反应速度并不是直线增
加,而是在高浓度时达到一个极限速度。这时所 有的酶分子已被底物所饱和,即酶分子与底物结 合的部位已被占据,速度不再增加。这与米氏方 程相符。
• (2)系统命名法
• 2.4 酶促反应机理 • 一般认为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
活化能
• 二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 1 酶的基本动力学
• 为了建立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一般先要了解反应
的方式和反应的历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一 般遵循米氏方程,该方程依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 而来,适合于酶对单底物的催化作用。
• 在实际生产和研究中,经常需要对酶活力进行测
• 2 酶的比活力作为酶纯度的一个指标。所
谓酶的比活力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每mg 谓酶的比活力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每mg 蛋白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即:酶 蛋白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即:酶 比活力=酶活力(单位)/mg(蛋白或 比活力=酶活力(单位)/mg(蛋白或 RNA)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纯,即表示单位 RNA)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纯,即表示单位 蛋白质中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愈大。

2012营养师考试辅导:酶的简介

2012营养师考试辅导:酶的简介

酶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

它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动:思考问题,运动,睡眠,呼吸,愤怒,哭泣或者分泌荷尔蒙等都是以酶为中心的活动结果。

酶催化剂样的催化作用催动着机体的生化反应,催动着生命现象的进行。

若没有酶,生化反应将无法进行,五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都将变的对机体毫无用处,生命现象将会停止。

因此,酶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很多人将它称为“活着的物质”,“掌握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

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几乎都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它带动原本不会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可加速化学反应而不需改变本质。

酶的种类繁多,有些酶会把蛋白质分解成较单纯的化合物,其他的酶则会再将这些化合物分解成更单纯的物质,直到分解成氨基酸为止,最後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食物的分解必须依赖数百种不同酶的功能才能达成,以我们吃进的食物为例,其中的淀粉会经唾液、胃液及胰液所含的淀粉酶作用变成麦芽糖。

接著,麦芽糖受小肠分泌的麦芽糖酶作用变成萄葡糖,由小肠吸收进入体内各器官。

另外肉类等的蛋白质,脂肪也必须要有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消化与代谢过程。

不是细胞,而是比细胞单位更小的一种蛋白质,举凡细胞的代谢、新生、分解、消化......等等,都少不了它。

因为酶在身体内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身体中酶的多寡与其运作情形,和人体的青春、健康、老化及疾病息息相关。

举例而言,糖尿病是因为胰脏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失调或丧失所导致。

因此有许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酶之后,糖尿病的症状可以获得很大的控制与改善。

除此之外,酶还具有杀菌、抗炎的作用,所以有感冒、发烧、喉咙发炎......等症状的病人服用之后,症状大多可以减轻甚至痊愈。

不同于成药,它让疾病症状获得改善,是因为它藉由帮助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让身体不适的症状完全耗发出来,而不是将症状压抑下去,所以非但不会有副作用,甚至能进一步的帮助体质改善。

酶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方程式

酶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方程式

酶的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方程式酶的名词解释和生物化学方程式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影响反应的平衡点。

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酶的定义和功能,并探讨酶催化反应的机制。

一、酶的定义酶是一类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在细胞内或体外低于常温下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分子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并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调整底物分子的构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促使反应发生。

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酶的功能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调节、物质转运、信号转导等。

酶可以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提供生物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例如,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使其转化为可供细胞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另外,酶还能够合成生物体内所需的物质,如DNA聚合酶可以将DNA的单链合成成双链,促使DNA复制。

三、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可以通过生物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生物化学方程式是描述酶催化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以下以酶催化水解蔗糖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蔗糖 + 水 -> 葡萄糖 + 蔗糖酶在这个反应中,蔗糖酶是酶的名称,将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蔗糖酶。

酶与蔗糖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随后酶通过特定的活性位点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最后酶与产物解离,重新进入催化循环。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分为两个基本步骤:底物结合和催化步骤。

底物结合是指酶与底物之间的识别和结合过程,酶通过与底物之间的氢键、离子键或范德华力进行相互作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催化步骤是指酶促使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酶通过调整底物分子的构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促使反应发生。

四、酶的特点和应用酶具有高效、专一和可逆等特点。

由于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使其在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酶在医药领域用于制药工艺中的底物转化,如蛋白质重组技术中的酶切剂,可以切割目标蛋白质中的特定位点,得到所需的产物。

生物化学-酶学

生物化学-酶学

酶的特异性/专一性

立体结构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酶作用于立 体异构体中的一种而表现出来的特异性。
乳酸脱氢酶只能催化L(+)乳酸脱氢转化为 丙酮酸,却不能使D(-)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

5. 酶促反应具有可调节性(可调节性) 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 适应机体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 命活动的需要。
底物(Substrate,S):酶作用的对象即反应物 产物(Product,P):酶作用后的生成物
一.酶的结构与组成
依据酶分子中肽链的数目,分为:
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只有一条肽 链即可构成有活性的酶,故单体酶仅具 有三级结构。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多个相同 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
甲基、甲烯基、甲炔基、 四氢叶酸 甲酰基等一碳单位
(1) 维生素PP
尼克酸和尼克酰胺,在体内转变为辅酶I
和辅酶II。 能维持神经组织的健康。缺乏时表现出 神经营养障碍,出现皮炎。
COOH N CONH2 N
(1) 维生素PP和NAD+ 和NADP+
酶功 。能

是 多 种 重 要 脱 氢 酶 的 辅
一些常见的必需基团
巯基 半胱氨酸 天冬酰胺 胍基 精氨酸
酰胺基
咪唑基 组氨酸 丝氨酸
羟基 天冬氨酸
羧基
1. 必需基团( essential group)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 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为必需 基团。 根据其作用必需基团又分为: 结合基团:结合底物与辅酶,形成酶-底物 复合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的化学基团 催化基团: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的化学基 团

生物化学第五章酶

生物化学第五章酶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1、习惯命名 2、国际系统命名法 3、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1、习惯命名:
根据酶的底物命名:如:淀粉酶、蛋白酶;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命名:如:转氨酶; 综合上述两原则命名:如:乳酸脱氢酶; 上述命名加酶来源或酶的其它特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2、国际系统命名法
以酶所催化的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 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两个底物 起反应,应在他们的系统名称中包括两种底物的名称,并以 “:”将他们隔开,若底物中有水可以略去不写。
(3)X-衍射直接探明活性中心。
1、活性中心的实质
活性中心即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的 几个aa残基或其上的某些基团。 实例:胰凝乳蛋白酶
实验:酶蛋白经水解切去部分肽链后,残留部分仍有活性。 说明:参与催化反应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活性中心。
胰 凝 乳 蛋 白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Ser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第五章 酶 (Enzyme)
主要内容:介绍酶的概念、作用特点 和分类、命名,讨论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
功能以及酶专一性及高效催化的策略,进
而讨论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 。 对酶工程 和酶的应用作一般介绍。
思考题?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 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三节 酶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 第四节 酶催化作用的结构基础和高效催化的策略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重要的酶类及酶活性的调控 第七节 酶工程简介

习惯单位(U):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 的酶量

国际单位(IU):最适反应条件下(25℃),在1分钟内把

酶的特性名词解释

酶的特性名词解释

酶的特性名词解释酶(enzyme)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其主要功能是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并降低其能量活化需求,从而在细胞中实现生物转化。

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对酶的一些重要特性进行详细解释。

1. 底物特异性(substrate specificity)酶的底物特异性是指酶与底物之间的选择性结合。

不同的酶对特定的底物有高度的选择性,只能与特定的底物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底物特异性是由酶的活性中心及其结构决定的。

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子的降解,而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类的反应。

2. 酶促反应的速率酶促反应的速率远远高于非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

这是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能量活化需求。

酶的活性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产物的数量来衡量,常用单位是摩尔/秒。

酶促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值等。

3. 反应条件的适应性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发挥其催化作用。

酶活性通常在特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最高。

如果温度过高或pH值偏离最适范围,酶的结构会发生破坏,从而导致活性丧失或失活。

这一特性使得酶在生物体内能够稳定地催化众多生物转化反应。

4. 酶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酶催化的反应可以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取决于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可逆反应是指催化反应的产物可以再次转变为底物,形成平衡状态。

不可逆反应则是指催化反应形成的产物无法再转变为底物。

大部分酶催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但也有一些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例如酶在某些情况下能将底物转化为产物,但产物无法再逆向转化为底物。

5. 酶的酶促作用速度酶的酶促作用速度取决于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速度。

酶与底物结合后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这一步骤受到底物浓度和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影响。

酶底物复合物形成后,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然后酶与产物解离,重新进入反应循环。

这两个步骤的速度共同决定了酶的酶促作用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软骨素肝素胰酶酶的简介超氧化歧化酶又称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 属于金属酶,按照结合金属离子种类不同,该酶有以下三种:含铜与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 )、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 )和含铁超氧化物歧化酶(Fe ——SOD )。

三种SOD 都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歧化生成过氧化氢与氧气。

螺旋藻蛋白质同时含有多种重要的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即SOD。

SOD是自然界动植物和好气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极微量的生命物质------一种活性的含金属离子的蛋白质基团。

在螺旋藻中,科学家却大量的发现它的存在。

这种活性酶能专门促使体内的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变成对生物体无害的分子氧与过氧化氢。

1988年,CONFIDENCE医药研究所从藻蓝蛋白中成功提取超氧化歧化酶,在白鼠体内成功的完成了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的试验。

CONFIDENCE藻类营养食品公司生产的confident SOD经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当代医学对于人的老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阶段在过了青少年以后,一些过氧化物等人体“垃圾”,会因来不及清除而积聚在体内。

其中的过氧化阴离子自由基能直接攻杀损害人体的蛋白质、核酸、细胞膜和内脏器官,从而使人体的实质性组织器官等发生衰老破坏。

因此,对于人类和一切生物来说,没有SOD的存在,生命就不存在。

大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SOD 是人体内的一种最重要的细胞保护酶,既能防辐射损伤,又能有效地抵抗过氧化阴离子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调节机体代谢能力,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SOD的用途SOD 在食品工业中,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因子或食品营养强化剂,该保健品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疲劳等保健强身的效果。

目前已有添加SOD 的蛋黄酱、牛奶、可溶性咖啡、啤酒、白酒、果汁饮料、矿泉水、奶糖、酸牛乳、冷饮类等类型的保健食品面市。

制成多种剂型的SOD 或复合型食品。

已有SOD胶囊剂、片剂、口服液、脂质体、颗粒剂等形式的SOD 保健食品。

SOD 可作为罐头食品,果汁、啤酒等的抗氧剂,防止过氧化物酶引起的食品变质及腐败现象。

此外,还可作为水果、蔬菜的保鲜剂。

研究证实,SOD 添加于化妆品中可起到四方面的作用:一是有明显的防晒效果;二是SOD 作为抗氧化酶能有效防止皮肤衰老、祛斑、抗皱;三是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对防治皮肤病有一定效果;四是SOD 具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形成的作用临床试用 SOD 治疗和预防下列疾病( 1 )可抑制心脑血管疾病:机体的衰老与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积累密切相关,SOD 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是对健康有益的功效成分。

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2 )抗衰老作用:年龄的增长和某些体外因素会造成机体和皮肤组织自由基产生超过机体正常清除自由基的的能力,从而使皮肤组织造成伤害,导致衰老。

由于SOD 能够清除自由基,因而可以延缓衰老。

(3 )自身免疫性疾病:SOD 对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在急性期病变未形成前使用,疗效较好。

( 4 )肺气肿:肺气肿患者亦可使用SOD ,但应在病变初期肺弹性纤维尚未受到损害时使用,疗效较好。

(5 )辐射病及辐射防护:本品可用来治疗因放疗引起的膀胱炎、皮肌炎、红斑狼疮及白细胞减少等疾病,对有可能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也可注射SOD 作为预防措施。

(6 )老年性白内障:对这类疾病应在进入老年期前即开始经常服用抗氧化剂,或者说经常注射SOD 。

如果一旦形成白内障,则除摘除外,用SOD 治疗无效。

材料与方法菌种:酿酒酵母培养基保藏培养基的组成牛肉膏 1.0% 蛋白胨 1.0% 氯化钠0.5% 琼脂 2.0~2.5% pH 7.0~7.2斜面培养基的组成葡萄糖0.1% 蛋白胨 1.0% 牛肉膏 1.0% 氯化钠0.5% 琼脂2.0~2.5% pH 7.0~7.2种子培养基的组成7Be麦芽汁10% 葡萄糖1% 蛋白胨0.5% 酵母膏0.3% pH 5.5发酵培养基的组成蛋白胨1% 酵母膏1% 葡萄糖2% pH 5.5试剂:0.3M海藻糖:本来是0.5M的蔗糖的,但经过查找文献,发现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SOD 均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中浓度在0.3mol/L 时效果最佳,而蔗糖对SOD既无激活作用也没抑制作用,所以改成了海藻糖。

DNase I:即Deoxyribonuclease I,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I,是一种可以消化单链或双链DNA产生单脱氧核苷酸或单链或双链的寡脱氧核苷酸的核酸内切酶。

DNase I水解单链或双链DNA后的产物,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

10M氯化镁溶液:是DNase I激活剂。

DNase I活性依赖于钙离子,并能被镁离子或二价锰离子激活。

镁离子存在条件下,DNase I可随机剪切双链DNA的任意位点。

蜗牛酶:是从蜗牛的嗦囊和消化道中制备的混合酶,它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20多种酶。

蜗牛酶是很有价值的一种酶。

它可以用于酵母细胞壁的破碎SOD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过程1、实验室扩大培养2、车间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的程序经斜面培养、液体培养(一级)、扩大培养(二级)后,按10%的量接入发酵罐(2L)中通气培养。

每隔2h 取样一次,于650mm 处测定发酵液的OD 值,当OD 值恒定而有下降趋势时,放出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供提取SOD。

酵母菌中SOD 的提取及纯化:将离心分离得到的酵母菌体,悬浮于缓冲液(50mM 磷酸钾缓冲液,0.3M海藻糖,10M 氯化镁,pH7.0~7.5)中,用蜗牛酶酶解后,超声波破碎细胞壁,菌体碎片再用DNaseⅠ酶酶解,离心除去残渣,得粗酶提取液;在搅拌下加入乙醇-氯仿(5∶3)溶液,离心除去杂蛋白;再加入磷酸氢二钾盐析;上清液加入0.75 倍冷丙酮,冷冻离心得粗酶沉淀;将沉淀溶于pH7.8磷酸钾(2.5mM)缓冲液中透析1~2d,即得Cu,Zn-SOD 酶液。

SOD活力测定在一般情况下,SOD活性测定只能应用间接活性测定法。

其测定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化学法、免疫法和等电点聚焦法。

其中化学法应用最普遍,化学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有些化合物在自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有色中间物和O2 -,利用SOD分解而间接推算酶活力。

在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有黄嘌呤氧化酶法,邻苯三酚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法,NBT-还原法,光化学扩增法,Cyte还原法等。

其中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简单易行较为实用。

本实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方法。

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带色的中间产物(红桔酚),反应开始后反应液先变成黄棕色,几分钟后转绿,几小时后又转变成黄色,这是因为生成的中间物不断氧化的结果。

本实验中测定的是邻苯三酚自氧化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中间物的积累在滞留30~45s后,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一般线性时间维持在4min 的范围内,中间物在325nm波长出有强烈光吸收。

当有SOD存在时,由于它能催化O2 -与H+结合生成O2和H2O2,从而阻止了中间有色产物的积累,导致吸光值下降因此,通过测定它们在特定波长下得光吸收变化速率计算出SOD的酶活性邻苯三酚───────O2 - + 红桔酚(自氧化:有色物质积累,吸光值增加)O2 - + O2 - +2H+────H202+O2(SOD催化:阻止中间产物积累,吸光值降低)1.测定邻苯三酚溶液自氧化速率:取两支试管按下表加入25℃预热过的缓冲液,然后加入预热过的邻苯三酚(空白管用10mmol/L HCl代替邻苯三酚),迅速摇匀,立即倾入1cm比色杯中,在325nm波长处测定光吸收值,每隔30s读数一次,测定4min内每分钟光吸收值的变化。

要求自氧化速率控制在每分钟的光吸收值为0.070(可增减邻苯三酚的加入量,以控制光吸收值)。

试剂空白管(mL)自氧化管(mL)pH8.2、50mmol/L2.98 2.98Tris-HCl10mmol/L0.01 ——HCl50mmol/L邻——0.01苯三酚2.SOD样液活力测定:样品管取代自氧化管。

样品管测定时先加入预热的待测酶液,在25℃水浴锅中保温10min,再加入预热的邻苯三酚。

其余步骤同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测定。

试剂空白管(mL)样品管(mL)pH8.2 50mmol/LTris-HCl 2.98 2.9810mmol/L HCl0.02——SOD样酶——0.0150 mmol/L邻苯三酚——0.01SOD酶活力计算:(酶活力单位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每1mL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 %时的酶量定义为一个活力单位。

)参考文献:【1】冯清平,张晓君.酵母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5,35(4):280~286.【2】谭天伟,杨元忠,马润宇等.从酵母菌中提取纯化超氧化物歧化酶[J].微生物学报,1997,37(1):68~71【3】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编著.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65~166酵母菌发酵生产超氧化歧化酶班级:11 生工1学号:20110801105姓名:刘海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