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精品PPT课件
四. 乡土小说--主要描写故乡农村(或小城镇)的生活, 带有浓厚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 鲁迅首开乡土小说创作风气。 主要作家:彭家煌(湖南) 许杰(江浙) 蹇先艾(贵州)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一.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茅盾:《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老舍:--市民诗人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文学之先河。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萧军《八月的乡村》
四. 左联外民主主义作家
主要代表:叶圣陶《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 李颉人《死水微澜》
五. 京派小说 指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
之后,继续留在北京的或其它北方 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 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派。是左联外最重要的文学派别。 主要代表:沈从文《边城》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乡土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 等中篇小说,
“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 冯骥才的《神 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 短篇小说等, 有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有 以家乡风情描 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有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 《钱包》、《飞磨》
寻根文学:阿城的《棋王》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韩少功的 《爸爸爸》)
先锋小说:格非、孙甘露、余华
新写实小说 : 池莉的《烦恼人生》 方方的《风景》 刘震云的 《单位》、《一地鸡毛》 叶兆言的《艳歌》 新历史小说:莫言的《红高粱》 陈忠实的《白鹿原》 刘震 云的 《故乡天下黄花》 苏童的《妻妾成群》
人性与人道主 义 : 戴厚英《人啊,人》。刘心武的《爱的位置》,张炫的《被爱情

现代小说:沈从文《潇潇》张爱玲《花凋》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现代小说:沈从文《潇潇》张爱玲《花凋》 最新PPT 优质课件 教学设计

“京派”作 家有三部分 人
二十年代末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 讲性灵、趣味的作家,像周作人、废 名、俞平伯;
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 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如凌叔华、沈 从文、梁实秋、林徽音等;
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如萧乾、 朱光潜等。
在艺术上 感情表现上
题材上 语言上
京派小说的特点:
萧萧作了童养媳,被人诱惑生 子,但婆家依然接纳了她,生活 又平静如初 。
课文分析
篇中萧萧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浑然不觉的可 悲状态加重了这篇小说的批判力量。小说谴责了 旧中国农村种种违反人性的陈规陋习。
人物的可悲处
能促使自我意识苏醒,进而激发人追问“自 由”、“幸福”等重大人生命题的绝好契机就被萧 萧在糊里糊涂中轻易放过了。这也注定了她难以成 就一个“新我”,只能是无数童养媳中平凡的一个, 这也是萧萧的可悲可叹之处。
小“弟弟”是萧萧一手带大的,要论姐弟情谊, 两人感情很好,就是失身,也是萧萧自自然然顺从情 欲的结果。萧萧的结局倒还是“大团圆”式的,她在 等待主顾的过程中生下了一个儿子,逗得全家人开心, 对萧萧网开一面,不将其嫁于别处了。
(2)梦想和幻想穿插于现实,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 执着于生命的安乐和长久而轻视对生的超越这一重 要特色。
追求厚朴清新、冲淡自然的文风
比较内敛,节制,有浓浓的怀旧情调
多写乡村生活,他们对都市生活的描 写,也是作为与乡村的对照中,纳入 他们所建构的审美天地。 简约、古朴、活泼、明净
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
作为京派作家的沈从文写乡下人,多表现他们 纯朴的乡村灵魂,但是这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性 格,缺乏思想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抗争,他们或是完 全依附他人,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在沈 从文笔下,却是赞赏多于批评,鲁迅从现实和未来吸 取小说的理想和激情,沈从文却从遥远的古代去寻找 他的诗情。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 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 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 夫呢?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件PPT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件PPT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错变化, 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1、说说你的母亲是怎样一 个人。
2、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 件事。
年 , 老 舍 的 母 亲 在 北
作 背 景
母亲出生、出嫁
“我”的出生
“我”一岁半

(庚子闹“拳”那一年) 时
“我”小学毕业
间 顺
“我”师范毕业
序 来
“我”廿三

叙 “我”廿七
七七抗战
去年
今年
理 清 思 路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这一句反复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 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 表达则十分朴素。
语言的形式美
(1)句式的整齐之美。即对偶成文或排比成文,“整 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 极富表现力。
例: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 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 ,是母亲传给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 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 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 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边
【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微情书征文大赛一等奖】
——以叙事为 主,兼以议论、抒情。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 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 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 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人物分析—— 孙少平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人物分析
• 孙少平
• 孙少平是位有知识的现代农民,属于奋 斗型的人物。

他有着可爱的执拗和顽强的蓬勃精神。
生活的种种炼狱般的考验锻造出了他坚韧的
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生活中,他不但主动承
‘黄金信仰’又在一个道德危机的时代为苦苦
挣扎着的下层青年带来了难得的暖和有力的抚
慰。”
《平凡的世界》导读优质课件ppt
小说深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
• 作品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和主人公 艰难奋进的个人经历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 情感共鸣;还有,路遥在创作中始终要求 自己“不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自己是 在为农民“立言”,而不是“代言”。他 以“血统农民”的身份塑造出从中国农村 底层走出来的个人奋斗的“当代英雄”, 这也是路遥对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内容提要:
•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 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 公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等人面对困境艰苦 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学生朋友仍具有重 要的启迪意义。
• 全书共三部,162章。
•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 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评价

有评论说:“《平凡的世界》十几年来
魅力不减,而且越来越在读者的阅读生活中占
据中心位置的原因正在于这种时间 上的错位:
当年孙少安、孙少平面临的生存困境至今在很
大程度上仍是广大农村青年现实面临的生存困
境,对于希望凭一己之力拼命向上爬的求学者、

2024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丁香结》优质课件

2024版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丁香结》优质课件
及时记录并反馈。
学生作品展示
要求学生提交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 品,如读后感、故事续写、情景对 话等,以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 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 的看法和感受,促进思想碰撞和交 流。
结果性评价总结分析
考试成绩分析
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 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在知 识掌握、能力运用等方面 的表现。
“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 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 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 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解读: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 写,展现出丁香花在月光下 的独特韵味和迷人之处,进 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丁香花的
印象。
01
02
03
04
05
主题思想探讨和价值观体现
01
主题思想:通过对丁香花的描 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抒发 内心的哀愁与感慨。文章传递 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 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眼前 的美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
籍。
02
选择阅读材料
学生可以选择与《丁香结》主题 相关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根据自
己的兴趣选择其他阅读材料。
03
制定阅读计划
学生可以制定每天或每周的阅读 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进度。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
1 2
《小王子》
一本经典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王子的奇幻经 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友情和爱等主题。
《哈利·波特》系列
感。
借物抒情
通过对丁香花的细致描绘,表达 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同时抒发内心的哀愁与感慨。
语言优美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使文章语言生动
形象,富有感染力。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著名短片小说集《呐喊》作品简介知识点梳理分析课件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著名短片小说集《呐喊》作品简介知识点梳理分析课件PPT模板课件

这种节奏感既反映了强烈、深厚、激动的情绪,又有着 连绵不断、起伏不停的音律。因而,能产生强大的感染 力量
是借助“去来”这一对矛盾构成鲜明对照,使文章内容协 调感增强,音节上也构成一种韵律的美感
作者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 值——每一刹那有它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 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在缓急中体现节奏这里的缓 急主要是从作者叙述的语调 和语速而言的,《匆匆》以 一串排比开头,接之以四个 阀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 表达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 恼的心理状态
以平静甚至可以说是颓然的语调将第一 段的快节奏降了下来,转入一种自我心 理的陈述。第三段则延续第二段的抒写, 继续细致的刻画笔者所感受到的时光易 逝。
创作背景
20世纪初,中国正遭受世界列强的侵略, 国家动乱,人民生活艰苦。以孙中山为 首的革命派,渐渐确立了彻底推翻清王 朝统治的政治路线,青年鲁迅则正致力 于建构自己的思想启蒙纲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深入人心,青年 鲁迅也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并且以各 自的语言、各自的表述方式响应革命,
随后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呐喊》中的小说,基本上是悲剧的结局, 但在悲剧中作者常融进一些具有黑色幽默的 讽刺和幽默夸张的喜剧因素,形成悲喜交融 却更添悲意的特色,典型的作品如《阿Q正 传》
小说的语言在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形成了独 特的个人风格,创造了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
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在吸收中国古代 白话小说语言和外来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因素的基础 上,进行艺术加工
鲁迅对《新青年》的编辑们怀着尊敬与赞赏,又感到他们“或许是 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 因而,《呐喊》是听革命前驱的将令的作品,也就是服从于“五四” 反帝、反封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遵命文学”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鲁迅《狂人日记》文学赏析读书笔记整理PPT模板课件

02
内容简介
作品简介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 中国现代童话。 通过一个富有同情 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 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 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 文学作品之一。
作品简介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 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 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 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 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 与悲剧同眠。鲁迅:“《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 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出自《表·译者 的话》)
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 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 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小说简介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篇白话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此后陆续创作了《孔乙 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 编》。
《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 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 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 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 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
作品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 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 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表现 的深切”)
3)创造新形式的先锋(“格式的特别”)
注:鲁迅是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狂人日记》
写于1918年,后收入《呐喊》,鲁迅第一篇 白话小说
主题:抨击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狂人日记》
形式上的突破: 1、以交错叙事来打破连贯叙事 (根据人物的感受来重新剪辑情节、安排叙
事时间。)
2、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来取代全知全能的叙事 (日记体小说)
《狂人日记》
形式上的突破: 3、独白式的心理分析取代以情节为中心的小
说传统 小说采用片段组接的结构方式,13个片段,
每个片段采用由物及我,由外在客观到主 观心理的内在结构逻辑进行铺展和呈现
《狂人日记》
4、反讽手法的运用 1)小序的文言体和正文的白话体构成了反讽 (表面上降低了文本价值,实际上抬高了作
《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白话文的选择 2)191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周作人《人的
文学》为标志的思想革命的选择 3)1921年以沈雁冰主持《小说月报》革新和郭沫
若、郁达夫等人出版的“创造社丛书”并筹办 《创造》季刊为标志的流派的选择(前者为文学 研究会,后者为创造社)
五四文学
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1、开创性 2、启蒙色彩 3、理性精神 4、感伤格调 5、开放意识
B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 提出八不主义 1)须言之有物 2)不摹仿古人 3)须讲求文法 4)不作无病之呻吟 5)务去滥调套语 6)不
用典 7)不讲对仗 8)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革命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国 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八不主义改为四条: 1、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2、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
振铎、叶绍钧、许地山等) 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主要为浪漫主义(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等) 3)创作成绩斐然 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1923年)和《彷徨》(1925年) 郭沫若诗集《女神》(1921年)郁达夫的抒情小说《沉沦》 文研会的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
文学革命
小结:文学革命的三个历史性选择 1)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
文学革命(1917-1927年)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带有思想启蒙 的功利色彩
1)前期:白话文运动(1917-1920) A工具的革新,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从进化论的角度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内容的革新,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和“平民的
文学” 成绩:1918年,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说 3、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4、是什么时代的人,就说什么时代的话
文学革命
C周作人的文学主张:1、“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1)重新发现“人” 2)提倡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
义”) 3)提出“人的文学”的定义:用人道主义为
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文学革命
周作人的文学主张: 2、“平民文学” 《平民文学》 3、“纯文学”《关于文学之诸问题》 文学分为三个层次: 顶层:纯文学 中层:通俗文学 基层:原始文学
者的期望目标) 2)自我贬损式的结构反讽 (狂人追查凶手却发现自己也是凶手)
《伤逝》
《伤逝》主题:
1、反思启蒙运动 个性主义与社会时代相脱节。”非人间“才
是悲剧的真正来源 2、妇女解放(经济独立之于女性解放的重要
性)
鲁迅《伤逝》
• 《伤逝》的艺术特色
1)第一人称的限制性的叙述视角
2)以手记体来展现人物的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
鲁迅《伤逝》
伤逝》的艺术特色: 4)深层的思想意蕴 思想意蕴:凄美的爱情悲剧,引出对女性解放问题
思考。(爱必有所附丽,“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对个性解放的反思,说明整个社会没有根本改造 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解放。
《阿Q正传》
叙事结构: 表层故事模式: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传记中的
一种经典故事模式的戏拟
《阿Q正传》
新文化运动
救亡图存的方法 1)器物:洋务派 2)制度:维新派 3)文化:革命派(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出“人权、平等、自由”思想,引进西
方的民主与科学。 2)重估儒家思想,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
思想自由。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阿Q典型形象:“共名”的符号 原型为谢阿贵 ——民族寓言性人物 复杂性格:自信又自贱,渴望革命又仇恨革
鲁迅小说
鲁迅(189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 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 集《坟》、《热风》、《华盖集》、《二 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 等
鲁迅小说
• 鲁迅小说
1)开创农民(多见于《呐喊》)与知识分子 (多见于《彷徨》)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 人物系列
鲁迅《伤逝》
《伤逝》的艺术特色 3)鲜明的人物形象 涓生:复杂矛盾的觉醒的知识者,内向多思,但也有卑怯冷
漠的一面 注:涓生的迟疑(要不要告诉子君感情的真相,经过心灵的
挣扎,反对欺和瞒,因为被毁的承诺只是被揭穿的罪过, 尚未被毁的承诺却是尚未被揭穿的罪过,最终选择在遗忘 中绝望前行。注意文本结尾的深刻含义) 子君:纯真热情,但对严酷的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居家 生活中沦为平庸软弱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记》。1920年,胡适发表《尝试集》(第一部白 话诗集)
这一时期的文艺论争: 1、与林纾等保守派的论争 2、与学衡派的论争 学衡派代表: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3、与甲寅派的论争 甲寅派:章士钊
文学革命
2)后期:新文学的建设时期(1921-1927) ⑴译介外国文艺思潮。 ⑵文学社团蓬勃开展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为写实主义(郑
文学革命
A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中指出革命乃 “开发文明之利器”
陈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易、抒情的
国民文学(平民立场)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
实文学(创作方法)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
的社会文学(社会立场)
文学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