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磁循迹智能小车
智能循迹小车

智能循迹小车的引言概述智能循迹小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它能够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程序,自动识别和跟踪预定的路径。
这种小车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控制算法,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准确地进行循迹。
智能循迹小车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
本文将对智能循迹小车的原理、技术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智能循迹小车的原理和技术1. 传感器技术a. 摄像头传感器: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智能循迹小车可以捕捉环境中的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
b. 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以帮助智能循迹小车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并避免碰撞。
c. 地盘传感器:地盘传感器用于检测小车在路径上的位置和姿态,以便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导航。
2. 计算机视觉技术a. 特征提取: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智能循迹小车可以从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中提取关键特征,例如路径轮廓、颜色等。
b. 物体识别: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识别环境中的物体,例如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灯,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
c. 路径规划:根据图像处理和物体识别的结果,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计算出最优的路径规划,以达到快速而安全地循迹的目的。
3. 控制算法a. PID控制算法:智能循迹小车使用PID控制算法来实现精确的速度和方向控制,以便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循迹。
b. 路径校正算法:当智能循迹小车发现偏离路径时,会通过路径校正算法对速度和方向进行调整,以便重新回到预定的路径上。
智能循迹小车的应用1. 工业自动化a. 生产线物料运输:智能循迹小车可以自动将物料从一个地点运输到另一个地点,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b. 仓储管理: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仓库中自动识别货物并进行搬运和分拣,提升仓储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2. 物流运输a. 快递配送: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城市道路上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循迹,实现快递的自动配送和准时派送。
b.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智能循迹小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准确无误地进行循迹,减少人为驾驶过程中的车祸风险。
循迹小车简单设计方案

循迹小车简单设计方案
循迹小车是一种能够自动沿着指定轨迹行驶的小车。
它通常由车体、电机、传感器、控制板等组件组成。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循迹小车设计方案。
首先,车体部分。
车体可以使用两个驱动轮和一个万向轮的结构。
驱动轮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万向轮可以用于保持车体的平衡和方向控制。
车体通常使用轻质材料制作,比如塑料板或者
3D打印的部件。
在车体上还要设计出安装电路板和传感器的
空间。
其次,电机部分。
选择一个适合的直流电机,电机的功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电机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以便推动小车沿着指定轨迹行驶。
同时,还需要安装一个驱动电路板,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然后,传感器部分。
循迹小车通常会安装光电传感器来检测地面上的轨迹。
光电传感器能够判断地面上的黑白色块,从而确定小车是否需要调整方向。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引脚连接到控制板上。
最后,控制板部分。
控制板是循迹小车的核心,用于接收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电机的运行。
在控制板上,可以使用微控制器,如Arduino等,来编写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可以根据传感器检
测到的轨迹,计算出小车需要调整的方向和速度,然后控制电机的转动,实现小车沿着指定轨迹行驶。
综上所述,一个简单的循迹小车设计方案包括车体、电机、传感器和控制板等部分。
这些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选型,才能确保小车能够准确行驶在指定的轨迹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的设计方案,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更多复杂的要求和功能。
自动循迹小车(附有程序)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自动循迹小车目录摘要 (1)1.方案论证 (2)1.1方案描述 (2)1.2单片机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2)1.3编码器选择与论证 (2)1.4 LDC1000与LDC1314选择与论证 (3)1.5 OLED显示方案 (3)1.6蜂鸣器发声方案 (3)2.理论分析与计算 (3)2.1速度增量式PID计算 (3)2.2舵机位置式PID算法 (3)3.电路与程序设计 (4)3.1系统组成 (4)3.2系统流程图 (5)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5)4.1测试方案 (5)4.1.1舵机测试方案 (6)4.1.2电机测试方案 (6)4.2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6)5.结论 (6)6.参考文献 (7)摘要本循迹小车以单片机XS128为控制核心,主要由LDC1314感应模块、稳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驱动控制模块、蜂鸣器模块、编码器、舵机以及小车组成。
跑道的标识为一根直径0.6~0.9mm的细铁丝,小车在规定的平面跑道自动按顺时针方向循迹前进。
在任意直线段铁丝上放置4个直径约19mm的镀镍钢芯硬币(第五套人民币的1角硬币),硬币边缘紧贴铁丝。
实验结果表明,在直线区任意指定一起点(终点),小车都能够依据跑道上设置的铁丝标识,能够自动绕跑道跑完一圈,而且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车运行时始终保持轨迹铁丝位于小车垂直投影之下,小车路过硬币时能够发现并发出声音提示,显示屏上能够实时显示小车行驶的距离和运行时间。
关键词:自动循迹 LDC1314 实时显示自动循迹小车1.方案论证1.1方案描述自动循迹小车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由单片机XS128控制,控制系统是由XS128控制模块、LDC1314感应模块、稳压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驱动控制模块、蜂鸣器模块、编码器、舵机以及电动小车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
LDC1314感应模块采集小车在跑道上位置与角度信息,利用XS128单片机处理位置与角度数据后调节舵机打角并通过PID精确算法调整后轮速度。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设计说明

智能循迹避障小车设计说明智能循迹避障小车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智能小车,它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进行自主行驶、循迹和避障。
下面是对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设计说明:1.硬件设计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硬件设计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1 微控制器:使用单片机实现小车的控制和决策,采用常见的单片机有STC、ATmega、STM32等。
1.2 传感器:使用光电传感器进行循迹,超声波传感器进行避障。
在循迹方面,一般采用两个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小车底部,分别检测黑线和白色地面;在避障方面,一般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小车前方,检测前方物体距离。
1.3 驱动电机:小车驱动电机一般采用直流减速电机,通过H桥驱动电路实现正反转控制。
1.4 电源:小车电源采用锂电池或干电池供电。
1.5 其他:小车还需要一些辅助元件,如LED指示灯、蜂鸣器等。
2.软件设计智能循迹避障小车的软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循迹算法: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黑线和白色地面的信号,判断小车当前位置,控制小车朝着黑线方向运动。
2.2 避障算法:根据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前方距离信息,判断小车前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碰撞。
2.3 控制逻辑: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出的小车状态,进行控制决策。
比如,避障优先还是循迹优先,小车如何避障等。
2.4 通信协议:如果需要远程控制或传输数据,需要设计相应的通信协议。
3.功能实现基于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智能循迹避障小车以下功能:3.1 循迹:小车能够自主行驶,按照预设的循迹算法进行路径规划和执行。
3.2 避障:小车能够根据预设的避障算法,自主避开前方障碍物,避免碰撞。
3.3 情境感知:小车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3.4 远程控制:如果需要,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实现小车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智能循迹小车详细制作过程

(穿山乙工作室)三天三十元做出智能车基本设计思路:1.基本车架(两个电机一体轮子+一个万向轮)2.单片机主控模块3.电机驱动模块(内置5V电源输出)4.黑白线循迹模块0.准备所需基本元器件1).基本二驱车体一台。
(本课以穿山乙推出的基本车体为例讲解)2).5x7cm洞洞板、单片机卡槽、51单片机、石英晶体、红色LED、1K电阻、10K排阻各一个;2个瓷片电容、排针40个。
3).5x7cm洞洞板、7805稳压芯片、红色LED、1K电阻各一个;双孔接线柱三个、10u电解电容2个、排针12个、9110驱动芯片2个。
4).5x7cm洞洞板、LM324比较器芯片各一个;红外对管三对、4.7K电阻3个、330电阻三个、红色3mmLED三个。
一、组装车体(图中显示的很清晰吧,照着上螺丝就行了)二、制作单片机控制模块材料:5x7cm洞洞板、单片机卡槽、51单片机、石英晶体、红色LED、1K电阻、10K排阻各一个;2个瓷片电容、排针40个。
电路图如下,主要目的是把单片机的各个引脚用排针引出来,便于使用。
我们也有焊接好的实物图供你参考。
(如果你选用的是STC98系列的单片机在这里可以省掉复位电路不焊,仍能正常工作。
我实物图中就没焊复位)三、制作电机驱动模块材料:5x7cm洞洞板、7805稳压芯片、红色LED、1K电阻各一个;双孔接线柱三个、10u电解电容2个、排针12个、9110驱动芯片2个。
电路图如下,这里我们把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含在了同一个电路板上。
因为电机驱动模块所需的电压是+9V左右(6—15V 均可),而单片机主控和循迹模块所需电压均为+5V。
这里用了一个7805稳压芯片将+9V电压稳出+5V电压。
+9V这是工作室做的电源+驱动模块,仅作参考四、制作循迹模块材料:5x7cm洞洞板、LM324比较器芯片各一个;红外对管三对、4.7K电阻3个、330电阻三个、红色3mmLED三个。
LM324电压比较器工作原理:该芯片内部有四组比较器,原理就是反相输入端Vi—与同相输入端Vi+的电压进行比较,若Vi+大于Vi—则比较器的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5V;若Vi+小于Vi—则比较器的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0V;TCRT5000红外对管工作原理:工作时由蓝色发射管发射红外线,红外线由遮挡物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
智能循迹小车ppt文档全文预览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别和跟踪。
优化控制算法
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 提高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完善硬件设计
优化电路设计、电机驱动、电源 管理等硬件模块,提升小车性能。
拓展应用场景
将智能循迹小车应用于仓储物流、 智能家居等领域,验证其实用性
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研究如何将多种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 提高小车的环境感知能力和适应性。
调试技巧和优化策略
调试技巧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模块调试的方法,逐个验证每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常;同时,可以利用串口通信等手 段,实时输出调试信息,帮助定位问题。
优化策略
针对循迹算法的优化,可以采用动态阈值调整的方法,提高轨迹检测的准确性;针对电机控制的优化,可以采用 PID控制算法,提高小车的行驶稳定性和速度控制精度。此外,还可以通过硬件升级、算法改进等手段,进一步 提高智能循迹小车的性能。
深度学习技术应用
探索深度学习在智能循迹小车中的应 用,如通过神经网络实现更复杂的路 径规划和决策。
多车协同控制技术
研究多辆智能循迹小车之间的协同控 制策略,实现更高效、灵活的群体协 作。
智能化与自主化
进一步提升小车的智能化水平,如实 现自主导航、避障、路径规划等功能, 使其更加适应复杂环境。
2023
2023
REPORTING
智能循迹小车ppt文档 全文预览
2023
目录
• 智能循迹小车概述 • 智能循迹小车硬件设计 • 软件编程与算法实现 •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循迹小车原理

循迹小车原理
循迹小车是一种智能机器人,通过感应地面上的黑线来实现自主导航。
它具有一组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车体底部。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地面上的线路情况,判断车子应该如何行驶。
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传感技术。
当小车上的传感器感受到黑线时,光电传感器就会产生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处理,确定小车的行驶方向。
如果传感器感受到较亮的地面,即没有黑线的区域,控制系统会判断小车偏离了轨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确保精确的导航,循迹小车的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体的前部和底部,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地面上的线路。
此外,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也很重要,它们应该能够覆盖整个车体宽度,以确保车子能够准确地行驶在黑线上。
循迹小车的控制系统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的分析来判断车子的行驶方向。
当传感器感知到线路时,控制系统会发出信号,控制电机转动,使车子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
如果传感器感知不到线路,或者线路出现了间断,控制系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使车子重新找到正确的线路。
循迹小车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机器人,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仓库自动化,实现货物的自动运输;也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线,实现物品的自动装配。
总的来说,循迹小车通过光电传感技术,能够自主导航,实现精确的线路行驶。
智能寻迹小车

引言概述:智能寻迹小车是一种结合了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的创新产品。
它能够根据预设的轨迹自动行驶并进行导航,具有很高的便捷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各种环境和任务。
在本文中,将对智能寻迹小车的设计原理、工作模式、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设计原理1.1 感知模块的设计智能寻迹小车的感知模块采用多种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包括视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用于识别道路标志和障碍物,红外线传感器用于进行物体跟踪,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进行距离测量。
1.2 控制模块的设计智能寻迹小车的控制模块采用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感知模块的数据处理和运动控制。
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控制模块能够学习和记忆不同轨迹的特征,从而实现自主导航和寻迹功能。
二、工作模式2.1 自主导航模式智能寻迹小车在自主导航模式下,可以根据预设的轨迹进行自动行驶,不需要人工干预。
它能够通过感知模块实时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控制。
2.2 手动遥控模式智能寻迹小车还可以切换到手动遥控模式,由人工遥控进行操作。
在这种模式下,小车的控制将完全依赖于操作者的指令,可以实时控制小车的速度和方向。
三、技术优势3.1 高精度的轨迹识别智能寻迹小车的感知模块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目标识别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出道路标志,并对轨迹进行跟踪,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轨迹识别和导航。
3.2 自动避障和防碰撞智能寻迹小车的感知模块不仅可以识别道路标志,还能够探测到前方的障碍物,并实时进行避障和防碰撞。
这种智能寻迹小车能够确保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强大的自学习能力智能寻迹小车的控制模块具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提高智能寻迹小车的导航精度和性能。
四、应用前景4.1 物流领域智能寻迹小车在物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能够自动化完成货物运输和仓储管理任务,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4.2 安防领域智能寻迹小车可以在安防领域进行侦查和监控,通过自主导航和环境感知功能,实现对重要区域的巡逻和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称电容与上述容值最为接近的电容为 6.8nF,所以在 实际电路中我们选用 6.8nF 的独石电容作为谐振电容。该电 容虽然误差比较大,测试中15个电容里面误差最小的都有 1453pF,但价格便宜。
信号采集及处理
一级放大电路
二级放大电路
检波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由两级放大电路和检波电路组成,第一级放大是三极管放大,第二 级放大是LM358单电源供电反比例运放电路。 在两级放大之后,为了方便后面的逻辑控制,故需要幅度测量,本设计中选用倍
简要说明
后序
科技进步的空间还很巨大,智能车辆技术仍有待提高 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 望各位同学学好专业技能, 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 高度上去面对各种挑战与艰难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就这样
thanks!!!
貌似没有什么诚意
然而就是没了
断当前的位置。
左传感器 弱 强 弱 无 无 弱 强 右传感器 弱 弱 强 弱 强 无 无 左电机 慢 慢 快 慢 快 停 停 右电机 慢 快 慢 停 停 慢 快
比计器原采用LM339比较器,它是三极管开路输出,接上拉电阻后,调试时发现LM339的 输出不能驱动电机的驱动电路,加上上电阻后还是有问题。逻辑判断不准。
后来采用LM358运放来替代比较器,因为LM358的输出是推挽输出,有较强的驱动能力。
电机驱动
电机驱动电路采用2N5551开关电路,比较器的输出驱动三极管基极,当Q1
饱和导通时,电机转速较慢,当Q1和Q2都饱和导通时,电机转速较快。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第一阶段:课程设计题目分析、文献查询和 咨询阶段
技术背景
能汽车不仅可以用于生产、服务,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给 予人们更多地便利及安全保障。智能汽车将会对未来交通系统带来巨大 的变革。然而目前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便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
简介概要
以汽车模型作为基础,通过自动
设计要求
识别道路中心位置处由通有交变
电流(20KHz)的导线所产生的
电磁场道路检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实现自动
寻迹的功能。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该设计原理采用电磁感应效应检测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根据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通有交变电流的导体周围会产生电 磁场。由比奥-萨伐定律可知,在通有电流I,长度为L,距离导线
中心为r的磁感应强度为:
磁感线是以导体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由上述公式可知,当电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章并列关系 简介概要 第一章 第二章递进关系 设计原理 第二章 第三章循环关系 制作过程 第三章 第四章 总结 第四章 其他类型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简介概要
智能汽车这个概念是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 英国已将智能汽车用于社会服务,其拥有强大的控制、识别能功能。智
压检波电路获得正比于交流信号峰峰值的方案,倍压检波电路中的二极管选用肖特基
二极管,该二极管的开启电压一般在0.1~0.3V左右,小于普通硅二极管开启电压0.7V。
逻辑控制电路
采用4个比较器,传感器的输入转换成电压后,输入到比较器正相输入端,负向输入端接一个 变阻器方便调节比较电压。一路传感器电压输入到两路比较器。通过设定两个不同级别的电压判
赛车
小车位于轨道中心
小车偏左
小车偏右
小车左转
小车右转
左传感器
右传感器
左电机
右电机
弱
强 弱 无 无 弱 强
弱
弱 强 弱 强 无 无
慢
慢 快 慢 快 停 停
慢
快 慢 停 停 慢 快
逻辑判断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总体设计方案
电磁传感器
电 源 模 块
信号采集及处理
逻辑控制
电机驱动
左电机
流I一定时,磁感应强度与距离导线中心的长度成反比。变化的磁
场通过感应线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在小车前方放置感应线 圈,根据磁场的大小产生相应感应电动势,驱动小车行进。根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假设线圈半径为r,感应电动势为: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本次设计中是通过判断小车偏移量,来调整小车位置,从而达到按规定路线行驶的要求。
制作过程
3
2
第二阶段:电路设计、元器件采购及电路板 PCB设计阶段
第三阶段:焊接电路及调试阶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通过在跑道上测试,本设计基本达到了课程设计要求。 但其中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小车在行进途中会出现左 右晃动的情况,通过分析,是由于对感应部分的放大 电路没有达到要求,当导线位于两电感线圈中间时,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极其微小,放大倍数不高,以至于 后面的逻辑判断不能准确定位。其次对于小车行驶速 度也有待提高,起初为了防止小车因速度过快不能及 时反应而脱离跑道,因此在电机驱动电路上选择稍大 电阻,以减小电流。整体而言,整个设计所需成本较 低,功能也基本完善,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 进一步改进传感器电路,加大探测范围,提升小车速 度,来提升智能车的性能。
右电机
电磁传感器
由于赛道路径上铺设的漆包线通有20KHz的方波,传感器采用传统的 电磁感应线圈方案,它具有原理简单,体积较小,价格便宜,相应频率快, 电路实现简单等优点。
检测电磁线圈选用10mH的工字电感,这类电感的体积小, Q值高,具有开放的磁芯等特点。 已知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f=20 kHz,感应线圈电感为 L= 10 mH ,可以计算出谐振电容的容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