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报告
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

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讨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路径提供参考。
标签:城乡一体化;苏南模式;土地集约利用率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071引言1.1问题的提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市和农村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2017年的《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表示: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7%,預计在2020年将超过60%,但是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乡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集中的时期已经过去。
城镇化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增长幅度已经大大减弱。
而未来中国城镇化会实行什么样的形式,需要观察和研究。
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乡村生活的复兴,是未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一大趋势,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农民都栖身于城市,而是让生活在乡村的人达到城镇的生活品质,同时还能享受乡村的美好环境。
1.2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苏南地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发源地,而无锡作为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区域,研究“苏南模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其不断转型创新的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当代城市化路径的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环境下,无锡市已进入“城市提质、内涵发展;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发展转型新阶段。
《无锡市“十三五”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报告中提出,推进形成无锡市“一体两翼、一轴两带”、市区“一主双群、两带三心”的空间架构,加速实施区域融合策略、城乡一体化策略、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安全保障策略,同步开展七大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行动。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

“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作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来源:《农学学报》2021年第12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本报告旨在梳理“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十三五”农业科技体系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综合研判“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如期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的关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并对“十四五”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作出展望。
1资料来源和依据有关数据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报告(2016—2020)》《新中国农业发展70年》《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16—2020)》《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6—20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信息等。
2成就“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科技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目标更加聚焦,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3万亿斤(6500亿kg)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居民对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2提高到0.565,全面支撑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无锡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趋势图

无锡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趋势图无锡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无锡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无锡农业发展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首先分析无锡农业发展的现状,随后探讨未来的趋势,并通过趋势图对这些发展进行可视化展示。
一、无锡农业发展现状分析1. 农业资源丰富:无锡市拥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包括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市辖区内有广阔的农田和多条水系,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无锡农业正朝着高效、生态、特色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产品种植业已从传统的大范围粮食种植转向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来提升农民收入。
3. 农业科技水平提升:无锡市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创新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特别是在温室农业、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等领域,无锡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4.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应用,无锡农民的收入逐年提升。
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民转型升级,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渐转变为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等领域的经营者。
二、无锡农业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快:未来,无锡农业发展将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市政府将进一步引导农民放弃传统种植模式,转向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 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无锡市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农业装备和精准农业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无锡还将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3. 农产品供给结构更加多样化:随着城市人口对农业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增长,无锡市将加大对农产品品种的优化和推广力度。
特色水果、有机蔬菜、绿色禽畜产品等将成为未来无锡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无锡市委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31•【字号】•【施行日期】2018.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重大意义第二节振兴基础第三节机遇挑战第二章总体要求第四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五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第六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第七节优化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第八节分类推进村庄建设第四章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九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第十节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第五章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第十一节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十二节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第六章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第十三节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第十四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第七章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第十五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第十六节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第十七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第十八节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第八章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第十九节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第二十节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第二十一节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第二十二节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九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二十三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十四节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第二十五节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第十章保障规划实施第二十六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十七节落实优先发展要求第二十八节完善政策制度保障第二十九节凝聚乡村振兴发展合力第三十节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三十一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前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30•【字号】锡政发[2009]215号•【施行日期】2009.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锡政发〔2009〕215号)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十月三十日无锡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行动纲要(2009-2012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明确要求,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促进无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市基本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纲要。
一、纲要背景和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制定和出台了若干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效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村一品等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为实现全市农业基本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市三次产业中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最为薄弱的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于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要素、现代管理方法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无锡农业现代化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特色,扬长避短,科学定位和准确把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工作思路。
十三五规划 调研报告

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6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线图。
此规划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旨在实现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首先,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中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同时,规划着眼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规划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提高人才创新的质量,并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三,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目前中国农业存在着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农村人口失业问题严重等问题。
十三五规划呼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技术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最后,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农业农村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综上所述,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等目标。
这一规划着重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只有坚守规划精神,贯彻执行规划要求,才能顺利实现这些目标。
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

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五年都会制定一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被称为“五年规划”。
这些规划旨在指导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的国家发展规划。
该规划的重点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关于十三五规划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十三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并对规划所涉及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关当前国家发展的见解和建议。
二、经济结构调整1. 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农业和农村发展被视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我们调查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显示,在十三五期间,农业生产规模有所增加,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
2. 工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是十三五规划的另一重点领域。
我们对一些关键产业进行了调查,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
结果显示,在十三五期间,这些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较快。
三、创新驱动发展1. 科技创新在十三五规划中,科技创新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调查了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研发情况。
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科技研发投入有所增加,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有所提高。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化方面仍存在差距。
2.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发展的一大亮点。
我们调查了艺术、设计、娱乐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可持续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可持续发展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们调查了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生态建设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4-2024年)中制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1.农业总产值:到2024年,农业总产值拟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3.5%左右。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果蔬、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要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3.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子商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5.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6.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7.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8.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产品增值等途径,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收入比重。
9.粮食生产能力: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在19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0.农民职业素质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
以上是"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一些具体内容。
通过实现这些指标,中国的农业将迈向现代化,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无锡市“十三五”( 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 年 11 月 15 日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无锡农业要按照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物质装备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订《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回顾“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2012年,无锡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255.6亿元、农业增加值158.3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元。
根据农业部《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我市得分81.7分,在全国153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五,在地级市为主体的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根据《2014年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达到85.1分,名列全省第二。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
推进规模化水稻生产基地、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等保供基地建设。
粮食自给率、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
二是特色产业质效齐增。
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
建成阳山水蜜桃、璜土葡萄、张渚茶叶、马山杨梅、双泾葡萄、洋溪萝卜等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
农业“三品”数量达到1057个。
三是生物农业迅速发展。
扎实推进生物农业“一谷两园”建设,建成生物农业企业129家,2015年生物农业年产值达到66.2亿元。
四是休闲农业异军突起。
宜兴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阳山镇桃源村成为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宜兴市洑西村被认定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兴望农业休闲文化园、篱笆园农家乐、绿缘农业观光园、东港镇山联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宜兴市湖父镇洑西龙山村、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等3个村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
(二)改进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增强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快建设128家重点现代农业园区,至2015年底,全市农业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6.6%,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
二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建设钢架大棚、喷滴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组织培养等各类生产设施。
至2015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61.8%,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19.5%。
三是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无锡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政府作为主体的整体推进单位。
锡山台创园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
中农物联网、太湖米业、新坤兴、鹏程农业等4家公司入选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
(三)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活力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37亿元,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伽力森主食、弘宇农业、上农股份、亚夫农业、当家易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
二是农商协会平台作用突出。
2014年组建成立无锡农商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系统都是第一家。
协会下设九大分会,拥有企业会员100名,有效提高主体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
大力发展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39%。
“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改造农业。
全市建成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网店)565个,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2.66亿元,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宜兴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惠山区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江阴顾山镇、宜兴丁蜀镇、惠山阳山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亮点一是生态修复保护富有成效。
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加强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至 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8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
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97%以上。
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
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全面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和标准,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保障。
(五)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扶持金额达到1.84亿元。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5亿元,完成对悦禧玫瑰、正大畜禽、联业生物、西诺花卉、益家康等5家企业投资,投资规模达到1.35亿元。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组建成立了无锡现代农业研究院、太湖水稻研究所、益家康蔬菜研究所、明珠水产研究所、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阳山水蜜桃研究所、无锡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现代农业“一院五所一中心”,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一)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是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期间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对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为新常态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江苏“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四个特征”、“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对农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支持“三农”发展上也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
2016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在财力安排、资源配置、干部配备等方面更加注重向三农倾斜。
“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物质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切实增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农业转型条件更加成熟。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
近两年,中央重点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这对无锡农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又是一次重大机遇。
无锡工业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特别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战略理念深入人心。
新形势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积极运用各类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增长、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精细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四是农业改革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中央、江苏省在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支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特别是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明确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点改革任务。
这些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真正做到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为创新农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形成了良好氛围和有力保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在农业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无锡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27亩,不仅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1.35亩,也明显低于全省13市平均水平0.87亩;而且,无锡耕地很多被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分割包围,分布零碎、难以整合。
由于耕地资源限制,既给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增加了压力,也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仍然是短板。
二是在农业经营主体相对偏弱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由于本地工业经济发达,本地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的很少,所以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现象明显,“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