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数控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

数控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加工制造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数控原理及其应用,我们进行了本次数控原理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和组成;2. 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3. 理解数控加工工艺;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数控机床的认识与操作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轴、刀架、导轨、控制系统等。

同时,我们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手动操作、自动加工等。

2. 数控编程我们学习了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G代码、M代码、F代码等。

通过编程,我们实现了对数控机床的精确控制,完成了零件的加工。

3. 数控加工工艺我们了解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加工路线、加工顺序、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

4. 数控加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具体的零件,进行了数控编程和加工。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加深了对数控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控机床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地完成开机、关机、手动操作、自动加工等操作。

2. 数控编程通过编程,我们实现了对数控机床的精确控制,完成了零件的加工。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加工要求等选择合适的编程方法。

3. 数控加工工艺在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时,我们考虑了加工路线、加工顺序、刀具选择、切削参数等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定方法。

4. 数控加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具体的零件,进行了数控编程和加工。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数控编程和加工,我们能够完成零件的加工,满足加工要求。

五、实验体会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和加工工艺。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对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报告

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报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报告烟台理工学校数控技术部一、调研中关于课程体系的几个问题。

1、合理确定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可以具体到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工艺、数控设备维修、数控设备营销、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职业岗位。

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要各有针对性,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各有特点。

如数控机床操作人员要以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操作为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应以编程和三维CAD/CAM软件为主,着重培养其工艺实践和编程能力;数控设备维修人员应侧重于数控原理、机床电气控制、PLC编程及机电联调能力,掌握各种典型数控系统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设置,掌握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的驱动。

2、课程内容要具有职业性如原来课程注重机床结构理论,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当中应用较少,而诸如刀具和工艺编制等生产实践中常用知识的教学比较薄弱,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编程中的有些数学计算,能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解决的就不要在课堂上详细推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又占用大量课时。

课程内容设置要选取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和典型性的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类型进行介绍,3、教学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要具有实际意义不能依照原来的方法一张试卷定乾坤,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性,加大实验等实践环节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还可以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模式,分应知、应会两部分进行考核。

以往的实践考核环节中有一项课程设计,但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主要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不是其设计能力,因此可以适当的将这部分环节改革为与上岗能力紧密联系的操作实训,以完成课题任务为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同学间相互交流、反复实验练习来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水平考试,如数控机床操作工考试等。

4、要以就业为导向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是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数控原理与系统教案毕业设计

数控原理与系统教案毕业设计

数控原理与系统教案毕业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了解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3. 熟悉数控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

4. 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 能够运用数控原理与系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控原理概述数控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分类数控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伺服系统的原理和类型3. 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数控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数控编程语言和规范数控程序的和执行过程4. 数控系统的运行原理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数控系统的插补算法数控系统的误差控制和补偿技术5. 数控编程方法和技巧数控编程的基本步骤和规则数控编程中的坐标变换和刀具补偿数控编程中的宏程序和子程序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控原理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数控系统实例,使学生了解数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或数控机床操作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数控系统的理解。

4.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原理与系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实验室设备:具备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实验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资料和案例分析,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30%。

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数控原理与系统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六、教学计划安排1. 授课计划: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实践操作8课时。

2.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数控编程教学实验报告

数控编程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控编程基本概念及原理2. 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数控机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4. 数控编程实例分析5. 数控编程软件操作练习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数控编程基本概念及原理(1)了解数控编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学习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插补原理、刀具补偿原理等。

(3)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术语,如刀具路径、加工指令等。

2. 实验二: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分析待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

(2)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刀具补偿等。

(3)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3. 实验三:数控机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流程。

(2)掌握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学习数控机床的调试方法,确保机床正常工作。

4. 实验四:数控编程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零件的加工工艺,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

(2)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验证。

(3)对实例进行分析,总结编程经验和技巧。

5. 实验五:数控编程软件操作练习(1)学习数控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菜单操作、编程界面等。

(2)利用软件进行编程练习,熟悉编程操作流程。

(3)通过编程练习,提高编程能力和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了数控编程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2. 学生掌握了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3. 学生熟悉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4.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了编程经验和技巧,提高了编程能力。

五、实验总结本次数控编程教学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控制系统对机床、测量仪器等进行控制的技术。

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一、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控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来控制机床和测量仪器的工艺过程。

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数控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机械加工、电子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二、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由数控装置、机床、工作台、测量仪器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计算机、存储设备、数控软件和接口电路等。

机床是数控系统的执行部件,它包括主轴、进给系统、定位系统和夹具等。

工作台是机床的工作平台,它可以进行定位、固定和移动等操作。

测量仪器是用来检测加工精度的设备,它可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

电气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机床和工作台的电气设备,它包括电机、开关、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机床进行加工。

在数控系统中,控制指令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的,然后通过接口电路传输到机床和工作台上。

机床和工作台上的电气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动作,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三、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在数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和完成实验操作。

设计数控加工程序是将加工对象的设计图形转换成数学模型,然后编写数控程序,计算出加工路径和控制指令。

完成实验操作是通过机床和工作台进行加工,测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检验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控原理及应用是一门针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系统性讲解的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编程技能,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很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是数控技术的核心,是将一般的加工工作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符号体系的过程,是数控加工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数控编程在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讲解数控编程需要学生先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控机床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机械系统三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床加工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其核心是数控程序;驱动系统负责使机床的各个轴向运动,包括坐标轴缺省运动控制和闭环控制等;机械系统则是机床的物理结构,负责实现加工过程中工件和刀具之间的运动。

这种结构分解思想有利于学生对数控编程的理解和指导。

关于数控编程的讲解,通常从两个方面入手:编程语言和编程规范。

编程语言是指数控程序中使用的语言及其语法,常见的有G代码、M代码和T代码等。

编程规范则是指编程中的一些常规标准,包括数值格式、数值精度、点位编程和插补编程等。

针对不同的加工任务和具体的机床类型,数控编程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例如:针对不同的加工类型和工件形状,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路径和程序结构;针对不同的机床类型,需要适当调整编程参数和机床运行状态等。

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中,除了数控编程的讲解以外,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通过探索数控机床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控技术和编程原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注意操作流程、工件固定、刀具安装和刀具补偿等问题,确保加工质量和安全运行。

总之,数控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同时也需要有编程和机械加工方面的实践经验。

数控课程设计怎么写

数控课程设计怎么写

数控课程设计怎么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控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3)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工艺路线和程序编制;(4)了解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控编程知识,编制简单的数控程序;(2)能够操作数控设备,进行零件加工;(3)能够分析数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4)具备一定的数控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数控技术应用信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数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工艺路线和程序编制;4.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5.数控加工实例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数控加工实例,使学生了解数控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数控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数控技术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数控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数控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数控系统课课程设计

数控系统课课程设计

数控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数控编程的基本能力,能根据加工要求编写合适的数控程序;培养学生具备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数控加工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兴趣,认识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我国数控产业的支持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数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4.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5.数控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编程方法;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对数控技术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数控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数控技术书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4.实验设备:准备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控技术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心得:通过这次电大的学习,使我对数控原理有了新的了解,人家 说书上的只是理论,这话不假,但是我个人认为实际的生产离不开理论的 前提条件。在以前的几年大学生活,我也学过这门课程,但是早已经遗 忘,致使我在机械行业望而却步。现在通过电大的再教育,让我重新有 机会学习了这门课程,虽然我没有学到完美的状态,但是我也了解了一 些皮毛,不至于在和同事聊天什么都不知道;而且我相信通过实际的生
N10 M03 S800 T01;
N20 G00 X0.0 Y0.0;
主程序名
N30 Z80.0;
设置初始状态
N40 G49 G00 Z50.0;
设置加工参数,调用1号立铣刀
N50 G00 X0.0 Y0.0;
N60 Z5.0;
定位到初始高度
N65 G01 Z0 F30;
到安全平面
N70 M98 P0002 L3;
程序结束
N30 M99;
子程序名
00003
增量编程,Z向进刀-5mm
N5 G90;
调子程序
N10 G41 D01 X-18.024 Y- 子程序结束
9.255 F100;
子程序名
N20 G03 X-13.714 Y22.682
R10.0;
建立刀具半径左补偿
N30 G03 X13.714 Y22.682 沿1/4圆弧切入型腔
产,我会慢慢的将电大学的理论用到实际上,一定会学以致用!这就是 我的学习心得,在这里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
500
总长
5 粗车 Φ25mm外圆面及外圆 T01
500
锥面,留0.5mm精车余量
6 精车Φ25mm外圆面及外圆 T01
800
锥面
0.1
0.25
0.2
1~2
0.2
1~2
0.1
0.25
(3)根据图纸编写加工程序并简要说明 选择配置数控系统为: FANUC0i or SINUMERIK 802S/C (FANUC0i)
F0.2;
N70 G42 G00 X16.0 S800;
N80 G01 Z1.0 F0.1;
N90 X20.0 Z-1.0;
N100 Z-10.0;
N110 X25.0;
N120 X32.0 Z-35.0;
N130 X36.0;
精车Φ25mm外圆面及外圆锥面
N140 X39.0 Z-36.5;
N150 G40 X42.0;
到下刀点的上方
N80 G90 G00 Z80.0;
到R面
N90 M05;
N100 G90 G00 Z200.0;
调用子程序,执行1次
N110 X0.0 Y0.0;
返回初始平面
N120 M30;
00002
返回到安全高度
N10 G91 G01 Z-5.0 F30;
返回到刀具起始点
N20 M98 P0003;
N80 G01 Z1.0 F1.0;
N90 X38.0 Z-1.0;
N100 Z-0.5;
N110 G02 X38.0 Z-20.0
R15.0;
N120 G01 Z-27.0;
N130 G40 X42.0;
N140 G70 P70 Q130;
精Hale Waihona Puke Φ38mm外圆及R15mm凹圆弧面
N150 G00 X100.0;
N160 G70 P70 Q150;
N170 G00 X100.0;
刀具退至换刀点
N180 Z100.0;
程序结束
N190 M30; 2、典型零件数控铣削加工
(1) 加工工艺分析 工件在铣削型腔之前,型腔立面已经完成预加工,留半径加工余量
0.4mm,宜采用一次装夹连续完成型腔加工。工件装夹以底面和侧面为 定位基准,用指示表校正侧面与机床坐标X轴平行,校平工件上表面, 采用螺钉,压板夹紧,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根据工件坐标系建立原 则,工件坐标系原点设置在工件上表面的几何中心上。 (2) 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
N160 Z100.0;
刀具退至换刀点
N170 M30;
N10 O2092;
程序名(左端)
N20 T0101;
调用外圆车刀
N30 M03 S500;
N40 G00 G99 X40.0 Z3.0;
N50 G71 U1.5 R0.5;
粗车 Φ25mm外圆面及外圆锥面
N60 G71 P70 Q150 U0.5 W0

切削用量
作 序
工步内容
刀具
背吃刀
号 主轴转速 进给速度 量

(r/min) (mm/r) (mm)
1
车端面
T02
500
0.2
1~2
2 粗车 Φ38mm外圆及15mm凹 T01
500
0.2
1~2
圆弧面,留0.5mm精车余量
3 精车Φ28mm及R15mm凹圆弧 T01
800

4 调头,手动车削端面保证 T02
1、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1) 加工工艺分析 图中零件左端为锥面阶梯轴,右端为凹圆弧面轴,采用两次装夹掉
头加工。工件用自定心卡盘装夹,先加工右端,掉头后用划线盘校正, 在加工左端。根据工件坐标系建立原则,两次装夹加工时都将工件坐标 系原点设定在其装夹后的工件右端面轴线上。该零件左端锥面阶梯轴轮 廓单调增加,采用G71复合循环指令进行粗加工,采用G70指令精加 工;右端轮廓尺寸不是单调的,采用G73进行粗加工,采用G70指令。 (2) 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
程序
说明
N10 O2090;
N20 T0101;
N30 M03 S500;
程序名(右端)
N40 G00 G99 X42.0 Z3.0;
调用外圆车刀
N50 G73 U3.0 W0.0 R3;
N60 G73 P70 Q130 U0.5 W0
F0.2;
粗车Φ38mm外圆及15mm凹圆弧面
N70 G42 G00 X34.0 S800;
R10.0;
铣削AB段圆弧
N40 G01 X40.567 Y-8.896;
N50 G03 X40.567 Y8.896 铣削CD段圆弧
R10.0;
N60 G01 X13.714 Y22.682; 铣削EF段圆弧
N70 G03 X-13.714 Y22.682
R30.0;
N80 G01 X-40.567 Y8.896;

切削用量
作 序
工步内容
刀具号 主轴转速 进给速度 背吃刀 量

(r/min) (mm/r) (mm)
1
铣削型腔
T01
800
100
0.4
(3)根据图纸编写加工程序并简要说明 选择配置数控系统为: FANUC0i or SINUMERIK 802S/C (FANUC0i)
程序
说明
00001
N5 G54 G90 G54;
N90 G03 X-40.567 Y-8.896 沿1/4圆弧切入型腔
R10.0;
取消刀具半径左补偿,回到下刀点
N100 G01 X-13.714 Y-22.682; 子程序结束
N110 G03 X-0.236 Y-18.397;
N120 G40 G01 X0.0 Y0.0;
N130 M99;
3、实训总结 请简要叙述对数控加工操作实训的感受,以及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 况。(1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