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题库120-1-8
(部编)六年级上册历史(1-8单元试卷)

(部编)六年级上册历史(1-8单元试卷)一、选择题1. 导致北方匈奴崛起的原因主要是什么?A. 自然环境的影响B. 经济贫困C. 豪族之间的争斗D. 中原王朝的压迫2. 古人心目中的“尧舜禹”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传播的?A. 文字记载B. 口头传统C. 古代戏剧D. 新闻媒体3.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国家,是由哪些单位组成的?A. 诸侯国和夷狄B. 诸侯国和周天子C. 封王和公侯D. 君王和士4. 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它的形状来自于下列哪种东西?A. 动物的骨头和龟甲B. 金属器物C. 土砖瓦石D. 树木的纹理5. 以下文物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钟是什么?A. 史学家的传说B. 《尚书》中的记载C. 《周礼》中的记载D. 考古发现二、判断题1.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国境线主要是根据地形划定的。
正确 / 错误2. 我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的。
正确 / 错误3. 北京故宫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之一。
正确 / 错误4. 秦始皇比汉武帝更难攻破,所以他们的陵墓规模更大。
正确 / 错误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了兼并政策,消除了封建制度。
正确 / 错误三、简答题1. 描述一下北方匈奴的生活方式。
2. 简述甲骨文的特点和用途。
3. 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 描述一下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
5. 请简要介绍一下夏代的政治制度。
四、论述题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五、作文题请用300字以上的篇幅,写一篇关于甲骨文的文章。
你可以包括其发现背景、形状特点、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六、附加题请从北方匈奴、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三者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其他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为2小时。
- 答卷请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 此试卷共120分,每题均有详细评分标准。
- 请认真审题,按要求完成答卷,答案要清晰、准确。
初二地理历史练习题

初二地理历史练习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A2. B3. A4. C5. B6. C7. A8. B9. C10. A11. B12. C13. A14. B15. C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错误6. 正确7. 错误8. 正确9. 错误10. 错误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2. 长江3. 红色水彩4. 九寨沟5. 三国演义6. 1919年8. 社会主义9. 企鹅10. 千岛湖四、概念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 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产,包括建筑物、艺术品、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
2.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最后一段从江苏南京到上海沪杭高速公路至崇明东海大桥的这一段江段及周边地区。
3. 青蛙跳现象:指特定地区的大批人员集中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类似大规模的物种迁移现象。
4. 高句丽王城:高句丽文化的中心,位于今天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与延吉市交界处。
5. 明清古城区:中国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风格。
如北京故宫、南京城墙等。
五、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的四大古都分别是哪些?答:中国的四大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等;西安是中国的古都之一,曾是13个朝代的首都,有著名的兵马俑和大雁塔;南京是中国的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有明城墙和中山陵等;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是东汉、魏晋和北魏的都城,有白马寺、龙门石窟等。
2. 请简述长城的作用和意义。
答: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帝国为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防线。
长城的作用是防御和保护中国的国土不受外来侵略,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
长城的意义是象征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的杰作,也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和坚强团结的精神。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121-1-8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
121-1-8
问题:
[单选]()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A.南北朝
B.隋朝
C.东汉时期
D.唐朝
问题:
[单选]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上游
B.四塞之地
C.关隘
D.下游
问题:
[单选]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A.西安
B.杭州
C.北京
D.洛阳
/ 性感美女视频
问题:
[单选]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A.道路
B.运河
C.信鸽
D.人员
问题:
[单选]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
A.北京
B.南京
C.东京
D.西京
问题:
[单选]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
A.人口
B.地势
C.聚集度
D.生活和生产
问题:
[单选]()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商朝。
智慧树答案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见面课: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答案:沪文化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答案:国家政策引导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答案:窑洞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答案:蚕花娘娘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答案: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答案:丰沛集团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答案: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答案: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答案: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答案: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见面课: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答案:李希霍芬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答案:汉唐时期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答案:绿洲丝绸之路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答案: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答案:马匹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答案: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答案: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答案: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答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答案:粟特人见面课: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答案: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答案: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答案: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答案:《禹贡》半月刊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答案:竺可桢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答案: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见面课: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答案: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答案:洛阳盆地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答案:东周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答案:汉武帝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答案:高句丽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答案:宋朝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答案:清朝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答案: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答案:英国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答案: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答案:历史文献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答案:南京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选项:A、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B、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C、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答案:A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中国地理常识大全

中国地理常识大全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地势西高东低。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3、中国领土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5200公里。
4、中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
5、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6、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7、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8、中国领土最西端在x疆帕米尔高原(73°E)。
9、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船舶避风和停靠。
10、中国岛屿大约有50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12、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13、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4、内海是一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是中国的内海。
1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16、辽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
17、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18、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
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
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南昌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
它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
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用。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
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欲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为重视。
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
作者徐霞客。
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
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
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
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禹贡学会: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
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禹贡》半月刊:是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
该刊从1934年3月1日创刊至1937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族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的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
图集共分八册,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清末,分为20个图组,分图304幅。
中国历史地理章测试答案

03
历代疆域变迁及民族 分布
先秦时期疆域及民族分布
先秦时期,中国疆域主要局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 河北等省份。
民族分布以华夏族为主,同时也有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分布在周边地区。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战频繁,疆域变迁较大。
秦汉时期疆域拓展与民族融合
秦汉时期,中国疆域得到空前 拓展,北至阴山、辽东,南至 南海,西至陇西,东至大海。
中国历史地理章测 试答案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 录
• 绪论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 历代疆域变迁及民族分布 • 历代城市发展与布局特点 • 水系变迁与水利工程建设 • 交通路线演变与交通枢纽形成
01
绪论
历史地理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 科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交通路线演变与交通 枢纽形成
陆路交通路线演变及交通枢纽形成
古代丝绸之路
唐代驿道
元代大道
明清驿传制度
起源于西汉时期,以长 安为起点,通过甘肃、 新疆,延伸至中亚、西 亚,最终抵达地中海沿 岸的罗马。丝绸之路促 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 、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 化交流。
唐朝时期,驿道系统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 了以长安为中心,辐射 全国的驿道网络。驿道 不仅用于传递政令和军 情,还促进了地区间的 经济和文化交流。
经济发展与布局
01
02
03
农业经济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耕作 制度和技术不断发展,形 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体系。
手工业与商业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 和商业逐渐兴起,城市成 为经济中心,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区域经济。
中国历史地理学试题

考生注意:
1、学号、姓名、专业班级等应填写准确。
2、考试作弊者,责令停考,成绩作废。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命题教师注意:
1、试题务必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字迹要工整。
2、考试前一星期交试题到教务处印刷。
命题教师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签字
卷别
1
以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
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和。
⒍我国古代早期的“市”包括、和三种含义。
⒎耧车最早出现于朝。
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和到夷洲(即今台湾)。
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
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和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广西民族学院试题
(200 ——200学年度第学期)
得分
评卷人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
考核时长:120分钟
考核方式:闭卷
3、县和郡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哪个时期?
A、春秋时期B、战国C、秦朝D、汉代
4、羁縻府州是代设置的一种特定的地方行政区划体系。
A、隋代B、唐朝C、宋朝D、明朝
5、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
试述我国传统政区沿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并结合学所知识,谈谈你对行政区域改革的设想。
一.填空题(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分,共计24分)
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和之间的边缘学科。
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其所写的一书中对地理条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论述。
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
120-1-8
问题:
[判断题]作为地域文化特点的饮食,是指民间的日常饮食,而非官方的、富人的、特殊场合的饮食。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单选]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办法来研究的。
A.历史文献
B.考察
C.观测
D.调查
问题:
[单选]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大名府
(飞禽走兽 https:///)
问题:
[判断题]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单选]儒家曾经建立一种()制度。
A.分封
B.五服
C.供奉
D.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