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即将面临着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对于初三语文的复习在平时要多做语文的练习。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标准、美观。
(4分)青春年华,最值得。
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āo líng之时,再单独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àn fà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2.请选出以下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A.“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扫黄打非?秋风xx”行动今日启动。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C.xx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和释放新的开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D.为了扩展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初三学子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回归课本,抓好根底。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
D.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①知而好问,。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 ,落英缤纷。
④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⑤《游山西村》中可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的诗句是:,。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境相似的诗句是:,。
5.名著阅读。
(6分)(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人名),格列佛先后游历的国家是、大人国、飞岛国、。
(3分)(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
2024年济南历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2024.5).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寻访汉字之源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冲破时间、空间的,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李斯《仓颉篇》曰:"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汉字记录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与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禁锢suíyì相辅相承B.禁锢suǐyì相辅相成C.禁固suǐzhǐ相辅相成D.禁固suí zhǐ相辅相承任务二:鉴赏汉字之美汉字形美如画,意美如诗:一撇一捺、扭转提按,行云流水....,无不直见风骨,扬显气韵。
汉字那么美,一笔一画都有故事,和人们的生活休戚与共....的汉字便这样滋养着每....。
浩如烟海一个中国人。
闲暇之余,让我们拿起笔,沉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美不胜收....吧!2.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行云流水B.休戚与共C.浩如烟海D.美不胜收任务三:感悟汉字之魂①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一定归汉字莫属。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二模联考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8页,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本小题共3小题,6分)“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甲)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
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diàn 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乙),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
乡土气息的“村晚”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 jù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丙)起来,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淀具 B.淀俱 C.绽俱 D.甸具2、文中加点词语“馈赠..“素昧.”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kuī zèng mèi B.kuìzēng wèiC.kuì zèng mèi D.kuī zēng wèi3.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津津乐道心驰神往熟络 B.津津乐道梦寐以求娴熟C.津津有味心驰神往娴熟 D.津津有味梦寐以求熟络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脚步。
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酷__肖__(xiāo)__炫__耀(xuào)__朔__风(shuó)遗__撼__(hàn) B .__膝__盖(qī)长__嘘__短叹(xū)两__栖__(qī)__诘__问(jié) C .分__泌__(mì)__翘__首(qiáo)湖__泊__(pō)__怂__恿(sǒng) D .__憎__恶(zèng)张__皇__失措(huáng) 荒__谬__(miù)__厄__耗(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 .__炫__耀(xuàn)__朔__风(shuò)B .__膝__盖(xī)D .__憎__恶(zēng)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真是__行百里者半九十__啊,我们有信心坚持到最后胜利! B .今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__触目伤怀__、感动不已。
C .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__妄自菲薄__,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__不求甚解__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应该换成“狂妄自大”之类的。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古诗名句默写。
①,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③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论语》十二章“,”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浣溪沙》“,”的惋惜与欣慰中;它在王湾《次北固山下》对“,”新旧交替的感悟中;它也在李煜《虞美人》“,”对人生短暂的叹惋中。
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 5.0分)2.写出下面这两副对联所写的人物(1)过江东,渡海探周郎,幸恩共砚同窗,大被联床,喜留学友;还汉北,偷书呈孟德,误中阴谋诡计,粗心上当,错斩将军。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2.0分)3.下列划线的文言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两膝相比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肩接踵B. 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 不足为外人道也兵甲已足何足挂齿D.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鲜为人知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在台北的姑妈给小林邮寄了一本《中华活用大辞典》,小林非常喜欢并把它带到了学校。
同学小树看后觉得和大家平时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各有优劣。
请根据图片,帮他俩设计一段话向班上其他同学介绍两种典籍编排体制(格式)的区别,以增进同学们的了解并能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工具用书。
要求:1.内容准确,至少阐述两本典籍各自的3个优点。
2.条理清晰。
3.字数在150左右。
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8分)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5.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活需要一种诗意,阅读文学作品,就是创造qǐ()丽的诗意生活。
当你的指尖划过它时,它在你的耳畔沙沙低语,流淌进你的心田,驱除你的烦zào(),丰盈你的生命,震撼你的灵魂。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段长途bá()涉的旅程,阅读的快乐,无关身份、地位、金钱,关乎灵魂。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

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运用1. 选择题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1)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B. 栩栩如声C. 栩栩如绘D. 栩栩如影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如作者、作品等。
(2)《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范仲淹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学生应熟悉其作者和作品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1. 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具体答案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需要从文章的整体内容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2. 信息提取(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论点。
答案:[具体答案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古诗文阅读1. 古诗鉴赏(1)阅读古诗《静夜思》,回答以下问题:[古诗内容略]问题:诗中“床前明月光”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具体答案根据诗句分析而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文言文翻译(2)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内容略]答案:[具体翻译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四、作文1. 材料作文根据给定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内容略]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答案:[具体作文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论证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五、附加题1. 综合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内容略]答案:[具体分析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综合评价。
西城区2024届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2024.5一、基础•运用(共14分)校报将对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请你以校新闻社记者的身份,整理,修订,编辑专栏稿件。
专栏一:新闻快递有同学投稿了一则消息,你对新闻稿进行审查和编辑。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D.因为表示“升高”的意思,所以“高涨”中的“涨”读作“zhǎng”。
3.你修改完善文段,认为在横线处应当填入的成语是(2分)A.①水深火热②各司其职B.①水深火热②各行其是C.①热火朝天②各司其职D.①热火朝天②各行其是专栏二:人物专访同学采访了学校劳动老师。
你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和完善。
A.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B.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C.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D.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5.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逗号【乙】逗号B.【甲】逗号【乙】问号C. 【甲】分号【乙】问号D.【甲】分号【乙】逗号专栏三:招募倡议根据计划,学校将安排周末去社区做志愿服务,校团委要发布招募启事,你负责校对工作。
6.你发现画线句表达欠妥,作出修改。
(2分)7.校团委发起倡议,鼓励同学们积极承担家庭劳动,根据下面的家务清单,你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8.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
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___①___。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西城区2023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2023.5—、基础・运用(共14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年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了解文物考古知识,走近中国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最美国宝我推荐以下推荐词。
我想推荐的文物是西汉“中国大宁”铜镜(右图)。
铜镜作为古代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与服饰、妆容一起演yì()着国人对美的追求。
这面铜镜之所以赢得世人瞩目,不仅因为.它轻巧实用且纹饰繁复精美,还因为其纹饰中有吉xiáng()的铭文。
这面铜镜边缘刻有篆字,其中的“中国大宁,子孙益昌”八个字表达了祈.盼国家___①___安定和子孙___②___昌盛的愿望。
1.对推荐词填入括号中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演yì”在此处意思是“展现”,“yì”写作“绎”。
B.“因为”在此处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为”读作“wèi”。
C.“吉xiáng在此处意思是“吉利”,“xiáng”写作“祥”。
D.“祈盼”在此处意思是“恳切盼望”,“祈”读作“qǐ”。
2.现己查到“中国大宁,子孙益昌”中“大”和“益”的词典义依次为“程度深”和“更加”,要根据语境调整成更为顺畅得体的解释,填入文中横线处。
下列各组备选解释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极其②越来越 B.①极其②多一些C.①极力②越来越D.①极力②多一些活动二文物考古微研究某组微研究的主题是“走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请阅读他们研究报告的部分文字,完成下列任务。
随着考古成果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日益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___①___,目前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有些还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公众对其中的考古成果关注度也不够高。
___②___,我们还需要持续发力,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让考古遗产焕发历久弥新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甘霖.(líng)腼腆.(tiǎn)绯.红(fēi)深恶.痛疾(è)B.呻吟.(yíng)荫.蔽(yīn)和煦.(xù)风姿绰.约(zhuó)C.酝酿.(niàng)贮.蓄(zhù)惩.罚(chěng)不谙.世故(àn)D.倜.傥(tì)风靡.(mǐ)蜿.蜒(wān)罄.竹难书(qì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 短短一个世纪,中国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银行家,而欧洲正截然相反。
B. 七月的扬州,气温居高不下,室外暑热如火,我们坐在室内,吹着空调,却如坐春风....,十分惬意。
C. 武磊在西甲联赛中的出色表现,让所有质疑他的人噤若寒蝉....。
D.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骜....。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A.芳草如茵心旷神怡独占鳌头坚决支持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失败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人生的垫脚石。
解说:“不是……而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解说: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中石兽》选自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狼》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B.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
他的《背影》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春》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绿》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C.寓言常常用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黔之驴》告诉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散文诗短小精悍,意蕴丰富。
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岁月已逝的感叹;高尔基的《海燕》热情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鲁迅的《雪》体现了作者“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苏州山塘街绵延七里。
白日的老街,xī ( )来攘往。
古戏台上吴音软柔、水袖màn( )舞,入夜的山塘河更值得你流连,乘一叶画fǎng( ),听一曲丝竹,看河道两岸的五颜六色的灯饰将两岸装扮得流光溢彩,斑bó()的6.默写。
(每空9①,于我如浮云。
(《论语》)②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③,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④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⑤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⑦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⑧人生的旅途中,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7.综合性学习。
(11分)为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央视制作推出节目《经典咏流传》,反响热烈。
文峰中学准备以此为契机,开展相关活动。
(1)5月11日下午3:00在学校报告厅播放《经典咏流传》节目,请你以校分)上联:唱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联:,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____ _____ ②____ __ ③___ __ ④___ _____二、阅读理解(54分)(一)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第8题。
(10分)8.(1)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选择”这一主题。
《朝花夕拾》中,经过___①____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鲁迅先生选择离开仙台,不再学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救__ ②_____,保尔选择把匪兵打倒在壕沟;《小王子》中,小王子最终选择与狐狸建立___③_____关系;《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护送林冲刺配后,选择与___④____一起上了二龙山。
(4分)(2)“在国王面前打哈欠,违反礼节,是不允许的。
”国王说道。
小王子感到很抱歉地说:“我不是有意的。
我旅途劳累,没有睡眠……”“这样的话”,国王对他说,“我命令你打哈欠,”“我觉得打哈欠挺好玩的,而且我好久没见过别人打哈欠了,快!打吧!这是命令。
”(节选自《小王子》选文中的国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3)《西游记》中许多最富于喜剧性的故事情节常常发生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的?(4分)(二)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初到黄州①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
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
②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
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
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
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9.(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分)(2)全诗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3分)谷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绍圣初,轼、辙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①欲徒步访两苏,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谷竟往,至梅州遗辙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意自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辙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三,瘦瘠多病,将复见轼于海南,辙愍②而止之曰:“君意则善,然循至儋数千里,当复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阅其橐③中无数千钱,辙方困乏,亦强资遣之。
舟行至新会,有蛮隶④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辙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己言而致死,又奇其不用己言而行其志也。
(节选自《宋史》卷四五九《卓行列传·巢谷传》有改动)[注释]文中加下画线的词,都是地名。
①诵言:明白地说。
②愍:同“悯”,怜悯。
③橐(tuó):口袋。
④蛮隶:蛮族奴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死无恨.矣()(2)逾.月不厌()11.为下列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12.翻译句子。
(6分)(1)阅其橐中无数千钱,辙方困乏,亦强资遣之。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诸葛亮《出师表》)(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水经注》)13.你觉得巢谷“狂”吗?为什么?(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1分)君子知“怕”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
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
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
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
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
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
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
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
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
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4.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15. 请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16.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必要”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