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 吸收

合集下载

化工基础(张四方),吸收

化工基础(张四方),吸收

吸收尾气 (A+B)
溶剂S和溶质A。
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
吸收液(A+S)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作吸收塔示意
图如右所示。
吸收是一种典型传质过程
物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过程叫传质。传质是在不同的 相态间进行的。
按相态划分
液-固相传质过程
气-固 液-液 气-液
NH3
方平衡分压低;
溶解度 g溶质/1000gH2O
PSO2 =780Hg PO2 =8000Hg ,表明难溶气体,溶液上
方平衡分压高。
溶液上方分压越大的物质越难溶。
由图看出: P*↑溶解度↑;T↓ 溶解度↑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 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一定时,
如:气相中有A、B两种组分,A 为吸收质,B 为惰性组分, 则它们的摩尔分率为:y a=n a/n,(n=na+nb)
y b=n b/n
比摩尔分率:指每摩尔惰性组分中所带有吸收质的摩尔数。气 液两相中惰性组分(或溶剂)的量可认为不变。通常以Y代 表气相比摩尔分率,以X代表液相比摩尔分率。
x 1 x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y Y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数 1 y X Y x , y 1 X 1Y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 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吸收质或溶质:混合气体中的溶解组分,以A表示。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混合尾气 (A+B) 吸收剂(S)
吸 收 塔

化工基础 第五章 吸 收

化工基础 第五章  吸  收

第五章 吸 收§5.1 概述气体吸收是典型的扩散传质过程。

气相(吸附质):由可溶于吸收剂的气体组分和吸收操作系统包括两个相:不溶或难溶于吸收剂的惰性组分组成。

液相:液体吸收剂。

对吸收操作的吸收率、吸收条件、吸收设备类型的选择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吸收过程: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有不同溶解度的特点,选择合宜的吸收剂对混合气中的组分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以达到从混合气中分离出纯的组分,或得到指定浓度的溶液或使气体净制的目的。

吸收的应用:(1)制取成品:如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取NaClO3,用水吸收氯化氢以制取盐酸,用硫酸(98.3%)吸收三氧化硫以制取浓硫酸等。

(2)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的组分和分离气体混合物:如用水吸收氯磺酸生产尾气回收HCl,用油吸收石油裂解气中C2以上组分,使之与氢和甲烷分离;由乙烯直接氧化来制环氧乙烷时用水吸收反应后气体中的环氧乙烷等。

(3)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以净化气体:如用水吸收AC发泡剂缩合工段和氯化工段的尾气以除去HCl气体;合成氨工业中用铜氨液吸收除去原料气体中的一氧化碳等。

(4)作为生产的辅助环节:如氨碱法生产中用饱和盐水吸收氨以制备原料氨盐水等。

(5)作为环境保护和职业保健的重要手段:如硫酸厂用吸收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过磷酸钙厂用吸收除去废气中含氟气体等。

在净化这类废气时有时还可以回收有用的副产品。

1 吸收的类型吸收包括两种类型。

(1)物理吸收:吸收质只是简单地从气相溶入液相,吸收质与吸收剂间没有显著的化学反应或只有微弱的化学反应,条件稍有改变,解吸即可发生。

例如用吸收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苯,用水吸收氯化氢、二氧化碳或氨等。

特点:①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吸收的极限取决于当时条件下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吸收速率主要取决于吸收质从气相主体传递进入液相主体的扩散速率。

②是可逆的,热效应一般较小。

③加压有利于吸收,减压则有利于解吸;降低温度可以有限度地增大吸收质的溶解度,提高吸收速率,但温度过低,吸收质分子的扩散速率减慢,有可能减慢吸收速率。

化工基础考试题

化工基础考试题

第一章流体的流动与输送1、滞流(名词解释):流体流动时,流体的质点做一层滑过一层的位移,层与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干扰。

(墨水在水中呈直线)湍流(名词解释):流体流动时,流体的质点有剧烈的涡动,只有靠近管壁处还保留滞留的形态。

(墨水无固定轨迹,呈絮状)2、影响流体流动类型的因素有哪些?(简答题)(1)管径(2)密度(3)粘度(4)速度雷诺数Re=dvρ/μ当Re<2000时为滞流,当2000<Re<4000时为过渡态,当Re>4000时为湍流3、流体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力的内因(根本原因):实际流体有粘度4、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流量计:(1)转子流量计(2)孔板流量计5、流体阻力实验中测量的是球形截止阀的局部阻力6、伯努利方程应用的条件:静止流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7、文氏管流量计的压头损失比孔板流量计的小8、伯努利实验中,测压管的测压孔开在管壁处测量的为静压强,测压管的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注的高度是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

9、 e.g.滞流流量不变,管径缩小一倍,阻力增加16倍10、流体阻力与管长成正比,管长扩大一倍,阻力扩大一倍。

11、离心泵产生汽蚀的原因:安装高度过高。

离心泵产生气缚的原因:启动前没灌满水,离心泵有气体。

12、离心泵靠出口阀调节流量,离心泵在启动之前要关闭出口阀,先启动电机后开出口阀,离心泵关闭时先关出口阀后关闭电机。

13、旋涡气泵属于正位移泵,靠旁路调节阀调节流量,阀门全开体系流量最小,阀门全关体系流量最大。

14、连续性方程是根据物料衡算推导出来的,伯努利方程是根据能量衡算推导出来的。

15、绝对压=大气压+表压,真空度=大气压-绝对压会计算AB之间的压差16、定态流动(名词解释):流体流动的系统中,若任一截面上流体的性质(如密度、粘度等)和流动参数(如流速、压力等)不随时间而改变,此种流动称为定态流动。

17、流体的流动形态如果为滞流,摩擦阻力系数与Re有关;如果为湍流,摩擦阻力系数与Re和相对粗糙度有关。

化工原理之有关吸收的基本理论

化工原理之有关吸收的基本理论

化工原理之有关吸收的基本理论吸收是化工工艺中常用的操作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溶液中组分的亲和力,使其被吸附到吸收剂表面或内部而从气相或液相中去除。

本文将介绍吸收的基本原理、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以及常用的吸收剂和吸收塔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吸收原理吸收是一种质量传递过程,化学吸收可以分为气液吸收和液液吸收两种类型。

1.气液吸收气液吸收是利用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气相中去除有害或有用的组分,使气相在液态吸收剂中被溶解或被吸附到其表面上。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化学平衡有关,也与吸收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主要包括吸收液体的pH值、粘度、表面张力、渗透性、活性、极性等。

2.液液吸收液液吸收是一种纯化分离和萃取的操作过程。

一般是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界面质量传递过程,从一种溶液中分离、去除有害或有用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组分,例如萃取精制中间体、脱色、脱酸等。

吸收过程中,液体中吸收剂与吸收物之间的反应确定了吸收的效率。

吸收反应可以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是指吸收剂与dissolved phase 中的吸收物之间发生反应,例如H2SO4 与SO2 的反应:SO2 +H2O + 1/2O2 →H2SO4物理吸收是指吸收剂通过对分子间力的作用力将吸收物与吸收剂分子吸附在一起,例如气体分子通过范德华力来作用于吸收剂分子。

二、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吸收效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吸收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料浓度和流量、温度、压力和气液物理化学性质等。

1.吸收剂性质吸收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吸收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吸收剂的表面张力、极性、分子量和黏度等属性都会影响它与气体或液体相互作用及吸附的能力。

吸收剂的HFAC值(Henry气液分配系数)是衡量吸收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

2.浓度和流量吸收剂的浓度和进料流量在吸收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当进料浓度较高或流量过大时,吸附剂不能迅速吸收吸收物,从而限制了吸收过程中的质量传递速率。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基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化工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以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目的。

该课程主要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单元反应基础、化学工艺基础。

化工单元操作基础部分包括:流体输送;热量传递;混合物分离;蒸馏。

单元反应基础包括:单元反应。

化学工艺包括:化工工艺概论;无机物化工实例—硫酸的生产;有机化工实例—氯乙烯;精细化工概述。

本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必备的化工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包括选型)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和工程设计(研究)能力的训练,强调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讲授,培养学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因素,从中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初步具备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化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以及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另见有关教学大纲)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化工基础 第四章 传质过程.

化工基础 第四章 传质过程.

注意!传质速率方程式有多种形式(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 种 传质推动力和相应的传质系数)。传质比传热更复杂。
• 作业 • 1.2.3.4
kL

DL
L
c csm
N A p A1 p A 2
1

推动力 阻力
kG
N A cA1 cA 2
1

推动力 阻力
kL
过 程 进 行 的 速 率
推动力 阻力
显然,若流体气体中的湍流愈激烈Re,则δ ,传质阻力也 愈小,即1/k。
传质速率方程式能否用于计算? (cA1-cA2)可求,但k=?(同传热的,k取决于流体物性、流动 状况等因素)实验测定经验公式(下一章)。
RT p p dl A
利用边界条件积分后
因整体流动而产生的传递速率分别为 :
N

D
ln
p p Ai

Dp ln Bi
N
N cA 和N
N
c B
A,M
Mc
B,M
Mc
A RTl p p RTl p
A1
B1
由于 p pA1 pB1 pA2 pB2 pA1 pA2 pB2 pB1
对流扩散
N D D dcA
AB
E dz
层流:D占主要地位; 湍流:DE占主要地位。
DE——涡流扩散系数。非物性常数,与湍动程度有关,且与流体 质点所处位置有关,很难测定。 D——扩散系数。在温度压力不变时为Const.
对流传质
膜模型
c cA1 F
层流底层 (DE ≈ 0,分子扩散)
作用物
流体分子
流体质点
作用方式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① 气相在液层中鼓泡,气泡破裂,将雾沫弹溅至上一层塔板;
② 气相运动是喷射状,将液体分散并可携带一部分液沫流动。 说明:开始发生液泛时的气速称之为液泛气速 。
② 降液管液泛
当塔内气、液两相流量较大,导致降液管内阻力及塔板阻力增
大时,均会引起降液管液层升高,当降液管内液层高度难以维 持塔板上液相畅通时,降液管内液层迅速上升,以致达到上一 层塔板,逐渐充满塔板空间,即发生液泛。并称之为降液管内 液泛。

促进两相传质。

α= 50
Ⅲ Ⅰ三面切口舌片; Ⅱ拱形舌片; Ⅲ50×50mm定向舌片的尺寸和倾角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 价低廉、气体
压降小、生产
能力较大;缺 舌形塔板
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小 孔筛板易堵塞。 e.导向筛板 如图
(导向筛板)
应用:用于减压塔的低阻力、高效率塔板。 斜台:抵消液面落差的影响。 导向孔:使气、液流向一致,减小液面落差。
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水分蒸发进入气相。
②液相一液相 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具有选择性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
(2)流一固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一固相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与比较干燥的热 气体相接触,被加热的湿分气化而离开固体进入气 相,从而将湿分除去,这就是固体的干燥。 气体吸附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它 是气相某个或某些组分从气相向固相的传递过程。
填料分类
球形 丝网波纹
波纹型
规整填料 孔板波纹
隔栅型 格利希隔栅
拉西环
勒辛环
鲍尔环
阶梯环
弧鞍环
金属环矩鞍
规整填料
混堆填料

《化工基础》作业

《化工基础》作业

《化工基础》作业一填空1.化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流程千差万别,具体内容是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但其基础理论可概括为和三传一反。

2.在相同条件下,逆流传热比并流传热的推动力,完成相同传热任务所需的传热面积比并流传热。

3.空气和水分别在同种规格的管内作稳定流动,若它们的质量流量不变,当温度升高时,空气的雷诺数将,水的雷诺数将。

4.精馏是以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精馏塔一般分为和精馏段。

5.对多釜串联反应器,每一级都是全混流反应器,各釜之间物料无,串联级数越多,各级间的越小,其性能越接近平推流反应器。

6.在合成氨生产中,用燃料高温转化法制原料气的方法有,和重质烃部分氧化法等。

7.工程上考察流体的运动规律时,着眼点是流体的运动;流体流经管路系统时的阻力因其不同的外部条件可分为阻力和局部阻力。

8.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流体主体质点彼此平行地沿着方向作直线运动,此时层流的平均流速是管内最大流速的倍。

9.合成氨工业采用的烃类蒸汽转化法造气工艺,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与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和碳的氧化物。

10.吸收是分离混合物的操作,吸收的依据是利用混合物组分在液相中的差异而分离的。

11.在气体的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操作线平衡线。

12.流体在圆形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靠近管壁出存在,当雷诺数增大时,该层的厚度变。

13.吸收三氧化硫所用的硫酸除了控制其浓度外,还必须控制温度。

温度过低,会使增大,降低。

14.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催化氧化反应过程,采用的催化剂是,实施这一反应过程的主要设备是。

15.当流体在圆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摩擦阻力系数为;当流体在圆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其摩擦阻力与和R e有关。

16.在精馏塔中,经过多次部分气化,在气相中可得到高纯度的组分,经过多次部分冷凝,在液相中可得到高纯度的组分。

17.投资利税率是指在投资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一个正常年度的年利润,税金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年平均与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二元低浓气体吸收(或脱吸)的计算
Ga ya
计算项目主要有: 吸收剂用量La、液相出塔浓度xb 塔的主要工艺尺寸: 塔径D、填料层高度H或塔板数N
D
La xa
H
Gb yb
Lb x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1/97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全塔物料衡算 -----可求解液相出塔浓度xb 对溶质 A,有
最小液气比只对设计型问题有意义。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7/97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Y Yb B B B Y Yb YE
LS LS (1.2 ~ 2.0) G GB B
B E B
min
Ya Ya A Xb 0
A
0 Xa
G K ya
yb ya
(1)平衡线为直线时
吸收因数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N OG
dy y y
y mx b
L y x xa ya G

y y y 与 y 关系也为直线函数关系
yb B
dy yb ya 常数 dy yb ya
A
Xa
XE
Xb
6/97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思考:实际操作时的液气比可否小于或等于最小液气比?此时吸 收塔是否能操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以, 能,
Ga ya GBYa
La xa LS Xa
但达不到指定的吸收要求
Gy GBY Gb y b GBYb Lx LSX Lb xb LS Xb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对塔上部任一段作质量衡算(A组分) -----可求解全塔浓度分布
气相量的减少速率 液相量的增加速率
GBYa LS Xa
GB Y Ya LS X X a
GBY
LSX
LS X X a Ya -------操作线方程 Y GB
GBYb LS X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97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LS X X a Ya-------操作线方程 Y GB
操作线方程: 直线, LS ----液气比 斜率为
GBYa
LS Xa
GB
过塔顶点A(Xa,Ya),塔底 B (Xb,Yb) 总是位于平衡线的上方; Yb 塔底 O 操作点 操作线斜率越小,越靠 近平衡线,传质推动力 越小,对传质越不利。
(y-y*)m,k
这一段填料就是一个传质单元
相平衡关系
x
13/97
H OG
2、低浓气体吸收时
传质单元高度? -----每个传质单元对应的填料层高度,m
常用吸收设备的HTU约为 0.21.5m
G K ya
N OG

yb ya
dy y y
h0 H OG N OG
ya 1 2 yk k




Gb
yb
xb
(适用于高、低浓吸收)
微元填料段的物料衡
2、低浓气体吸收时 G、L为常数 Ky、Kx可视为常数
气相、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
1 1 m K ya k ya kxa
a也可视为常数: a与填料形状、尺寸及填充状况有关11/97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2、低浓气体吸收时
G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TU ,m H OG (Height of Transfer Unit) K ya
G yb dy h0 ya y y HOG N OG K ya
L x b dx h0 xa x x H OL N OL K xa
h0 G dy k y a y a y y i H G N G
yb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N OG

yb ya
dy y y
气相分传质单元高度,m
气相分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L xb dx h0 HL NL k x a xa x i x
思考:影响传质单元高度HTU的因素?
流动状况、物系、填料特性和操作条件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12/97
2、低浓气体吸收时
什么是传质单元? 如图,将填料层分成若干段,1、2、……、N 段。每一段填料均需满足以下条件:
xa
思考: HTU越大越好,还是 越小越好?
HTU越小越好
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 y yb
xk-1 HOG yk+1 xk yN ,xN-1 yb xb
气相总传质单元
传质单元数? -----传质单元的个数, N
yk+1 yk ya
o
(y-y*)m,k
相平衡关系
x
14/97
如图,为N个。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四、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的一般计算式
ya xa
对微元段填料dh作物料衡算: 气相中溶质A的减少速率 =液相中溶质A的增加速率 =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速率
填 料 层 所 具 有 的 有 效质 面 积 传 引入 a 填料体积
y G-dG dh x h
h0
G y+dy x+dx A
G( y dy) (G dG) yA
H OG
2、低浓气体吸收时
为什么NOG就是传质单元数N? 每个传质单元具有:y k 1 y k y y m,k
N OG
G K ya

yb ya
dy y y
h0 H OG N OG
N OG ,k
N OG
yb ya
yk 1
yk
dy yk 1 yk 1 y y y y m ,k
mG 脱吸因数,无因次 L L A 吸收因数,无因次 mG S
yb
a
N OG
dy y y
代入 N OG y
dy 中积分得: N OG y y
dy y a y y yb dy ya 1 S y Sy y a a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LS X b X a Ya Yb GB
Gb yb
GBYb
Lb xb
LS Xb
Y Ya Ya 回收率为: b 1 Yb Y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GB-----kmolB/s or kmolB/(m2s) ; LS -----kmolS/s or kmolS/(m2s) ; 2/97 Y(或X)-----摩尔比;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Xa
XE
Xb
LS G B
Y Ya b min X b X a
LS G B
Yb Y E min X b X E
yb ya L 低浓时: G min xb xa
yb y E L 低浓时: G min yb y E
GBY
LSX
Y Ya
塔顶
GBYb
LS Xb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Xa
X
Xb
LS X b X a Ya Yb GB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4/97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对于低浓气体(通常yb<10%),
Ga ya G Ga Gb GB,L La Lb LS, GBYa
N
yk+1 xk yN ,xN-1 yb xb
yk+1 yk ya
(y-y*)m,k
o
气相总传质单元
相平衡 关系 15/97
x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h0 H OG N OG
2、低浓气体吸收时 传质单元数NOG的两种计算方法:
(1)平衡线为直线时 吸收因数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2)平衡线非直线时 图解(或数值)积分法 近似梯级法
La xa LS Xa
Y y,X x,于是,
L yb xb xa ya G L y x xa ya G
Yb LS X b X a Ya GB
Gy GBY Gb y b GBYb
Lx LSX Lb xb LS Xb
5/97
逆流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ya 1 2 yk k xk-1 HOG yk+1 xk yN ,xN-1 N yb xb
气相总传质单元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第九章
xa
一个(气相总)传质单元
y yb yk+1 yk ya
o
每一段气相(或液相)组成的变化量 =该段气相(或液相)总的平 均推动力
yk 1 yk y y m ,k
yb


17/97
2、低浓气体吸收时
N OG
yb ya 1 ln1 S S 1 S ya ya -------吸收因数法
类似可推得: N OL SN OG
yb ya 横坐标 值的大小反映溶质吸收率的高低; ya ya
在相同 S 下,横坐标越大,NOG 越大;
H OG
G K ya
yb ya
N》电子教案/第九章
h0 H OG N OG
2、低浓气体吸收时
传质单元数NOG的两种计算方法:
吸收因数法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H OG
G K ya
yb ya
(1)平衡线为直线时 L G y x xa ya x y ya xa G L G y mx b m y ya mxa b S y ya ya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