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专题

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专题

协作课题申报指南

一、项目背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能力、更好服务管理决策为目标,系统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工作,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的状况与变化趋势,查明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胁迫因素,提出应对措施和保护策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监管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二、专题目标

开展秦岭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获得生物多样性的本底数据信息,掌握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保护空缺,提出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6-

-7-

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范围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西

部地区(图1),涉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鄠邑区,宝鸡市陈

仓区、渭滨区、岐山县、眉县、陇县、凤县、太白县,汉中市

汉台区、城固县、勉县、略阳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宁

陕县、石泉县等17个区县,以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

陇南市徽县、两当县等4个区县。研究区域分区见表1。

图1

研究区域分区图

表1研究区域分区

分区本次工作涉及区县

秦岭中段北坡

鄠邑区、周至县、眉县、岐山县、太白县、陈仓

区、渭滨区

南坡

宁陕县、佛坪县、石泉县、周至县、太白县、留

坝县、城固县

秦岭西段北支

陇县、陈仓区、凤县、麦积区、秦州区、两当县、

徽县

南支

凤县、留坝县、勉县、汉台区、略阳县、两当县、

徽县

四、主要任务与技术要求

(一)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1.主要任务

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优先区域陆生高等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状况,重点关注地方特有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高等植物卷》中的受威胁物种与数据缺乏物种等。分析评估优先区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受威胁情况,提出优先区域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本研究任务包括以下课题:

-8-

课题2019-4-1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北坡地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中段北坡地区(图1、表1)为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状况,结合研究区已有工作基础,整理陆生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分析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2)调查评估研究区内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状况、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3)明确影响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史数据,评估威胁因子产生的具体影响;(4)识别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2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南坡地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中段南坡(图1、表1)为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状况,结合研究区已有工作基础,整理陆生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分析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2)调查评估研究区内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状况、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3)明确影响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史数据,评估威胁

-9-

因子产生的具体影响;(4)识别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3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北支地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西段北支地区(图1、表1)为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状况,结合研究区已有工作基础,整理陆生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分析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2)调查评估研究区内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状况、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3)明确影响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史数据,评估威胁因子产生的具体影响;(4)识别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4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南支地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西段南支地区(图1、表1)为研究区域。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状况,结合研究区已有工作基础,整理陆生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分析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2)调查评估

-10-

研究区内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状况、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3)明确影响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历史数据,评估威胁因子产生的具体影响;(4)识别研究区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陆生高等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2.技术要求

(1)科学合理制定野外调查方案,采用样方法、线路调查法等方法开展陆生高等植物调查。利用项目组织单位提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app软件进行野外调查记录,采集植物标本,并拍摄生境及物种的照片。调查点位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覆盖区域内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坡位、坡向。

(2)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的受威胁物种与数据缺乏物种、地方特有种等确定重点调查植物名单。

(3)基础数据整理与分析应充分调研已有工作基础与历史资料,收集分析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志书、科考报告、文献、标本、数据库等资料。物种名录中各物种需附凭证标本信息或文献出处。

(4)环境因子与威胁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以定量分析

-11-

为主,充分利用数据与案例,评估结果详实、具体。保护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二)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1.主要任务

(1)调查优先区域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旗舰种;(2)结合优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哺乳动物物种名录;(3)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受威胁与保护现状,识别目标物种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影响,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提出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4)分析优先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变化;(5)识别优先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哺乳动物多样性影响;(6)针对优先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本研究任务包括以下课题:

课题2019-4-5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北坡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北坡地区(图1、表1)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区域内哺乳动物物种组

-12-

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旗舰种。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重点调查物种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原因,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和保护空缺,提出重点哺乳动物保护的对策建议,如自然种群保护与恢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涉及物种分布区的重大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和完善现有保护与管理方案等。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哺乳动物物种名录。分析该区域哺乳动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哺乳多样性影响;识别哺乳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6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南坡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南坡地区(图1、表1)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区域内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旗舰种。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重点调查物种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原因,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和保护空缺,提出重点哺乳动物保护的对策建议,如自然种群保护与恢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涉及物种分布区的

-13-

重大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和完善现有保护与管理方案等。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哺乳动物物种名录。分析该区域哺乳动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哺乳多样性影响;识别哺乳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7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地区(图1、表1)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区域内哺乳动物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旗舰种。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受威胁与保护现状,分析重点调查物种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原因,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和保护空缺,提出重点哺乳动物保护的对策建议,如自然种群保护与恢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涉及物种分布区的重大工程的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和完善现有保护与管理方案等。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哺乳动物物种名录。分析该区域哺乳动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哺乳多样性影响;识别哺乳动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保护与监管

-14-

对策建议。

2.技术要求

(1)科学合理制定野外调查方案,采用样线法、红外触发相机法进行哺乳动物调查。观查与记录哺乳动物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状况和威胁因子等,采集小型哺乳动物标本材料,并拍摄生境及物种的照片。山地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应覆盖植被垂直带上所有植被亚型且取样强度相同。技术要求参考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84号公告—《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规定》。

(2)基础数据整理与分析应充分调研已有工作基础与历史资料,收集分析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志书、科考报告、文献、标本、数据库等资料。按县/区统计与整理县域哺乳动物物种名录,明确物种名称、数量、分布、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旗舰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极危/濒危/易危物种、中国/省级/县级特有种,物种名录中各物种需附凭证标本信息或文献出处。空间分布点位有明确的坐标信息。

(3)制定系统、科学的受威胁与保护评估方案,以确保较好完成本项目任务。环境因子与威胁因子对哺乳动物多样性和重点物种的影响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充分利用数据与案例,评估结果详实、具体。保护对策与建议应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15-

(三)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1.主要任务

(1)调查优先区域鸟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受威胁(极危、濒危、易危)和数据缺乏鸟种;(2)结合优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鸟类物种名录;(3)调查评估重点鸟种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状况,识别目标物种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影响,分析就地与迁地保护空缺,提出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4)分析优先区域鸟类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鸟类多样性变化及原因;(5)识别优先区域鸟类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鸟类多样性影响;(6)针对优先区域鸟类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鸟类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本研究任务包括以下课题:

课题2019-4-8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地区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开展秦岭中段地区(图1、表1)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鸟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受威胁(极危、濒

-16-

危、易危)和数据缺乏鸟种。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状况,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和保护空缺,提出重点调查物种的保护对策建议,如自然种群保护与恢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保护网络优化、涉及物种分布区的重大工程事中事后监管、人工繁育和资源化利用、制订、优化和完善现有保护与管理方案等。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物种名录。分析区域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识别鸟类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课题2019-4-9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地区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开展秦岭西段地区(图1、表1)鸟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调查区域内鸟类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受威胁(极危、濒危、易危)和数据缺乏鸟种。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状况,明确主要威胁因子和保护空缺,提出重点调查物种的保护对策建议,如自然种群保护与恢复、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保护网络优化、涉及物种分布区的重大工程事中事后监管、人工繁

-17-

育和资源化利用、制订、优化和完善现有保护与管理方案等。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物种名录。分析区域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识别鸟类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2.技术要求

(1)利用项目组织单位提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app软件,通过样线法、样点法、直接计数法、红外触发相机法和鸣声录音回放法等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包括鸟类的种类、分布、栖息地特征等,技术要求参考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号《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相关技术规定》;

(2)调查重点鸟类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就地和迁地保护现状,分析项目区域鸟类多样性及重点鸟类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原因,明确鸟类多样性及重点鸟类的主要受威胁因素;

(3)对项目区域内鸟类多样性及重点鸟类进行总体评价,识别分析保护空缺区域,提出鸟类多样性保护与监管的对策建议。

(四)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1.主要任务

(1)调查区域昆虫物种组成、分布、生境、威胁因子和保护状况,重点关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三卷无脊椎动物》

-18-

中的受威胁物种(包括极危物种(CR)、濒危物种(EN)、易危物种(VU))与数据缺乏物种(DD),以及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物种,蝴蝶为必须调查类群;(2)结合优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昆虫物种名录;(3)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生存、受威胁与保护现状,识别目标物种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影响,分析保护空缺,提出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4)分析区域昆虫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昆虫多样性的变化;(5)识别区域昆虫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子,并评估其对昆虫多样性影响;(6)针对优先区域昆虫多样性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昆虫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对策建议。

本研究任务包括以下课题:

课题2019-4-10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中段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中段地区(图1,表1)为重点区域,调查区域昆虫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并对调查区域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昆虫进行重点调查,查明重点昆虫的分布、生境和威胁因子,蝴蝶为必须调查类群。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状况。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物种名录。分析区域昆虫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明确主要威胁因子,识别资源昆虫保护价值、保护与利用情况,并提出保护对策与管理建议。

-19-

课题2019-4-11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秦岭西段昆虫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以秦岭西段地区(图1,表1)为重点区域,调查区域昆虫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并对调查区域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昆虫进行重点调查,查明重点昆虫的分布、生境和威胁因子,蝴蝶为必须调查类群。拟定重点调查物种清单,调查评估重点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或密度、受威胁状况及保护状况。结合区域已有工作基础,编制区域内各县域物种名录。分析区域昆虫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与变化;明确主要威胁因子,识别资源昆虫保护价值、保护与利用情况,并提出保护对策与管理建议。

2.技术要求

(1)基于已有的工作基础,收集分析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志书、科考报告、文献、标本、数据库等资料,按县/区统计与整理调查区域陆生昆虫物种名录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名录,每种需附凭证标本信息或文献出处。

(2)采用样线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陷阱法和振落法等方法调查区域昆虫物种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布设的调查样线和样点应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种自然植被类型以及不同的海拔段、坡位、坡向。在区域内生境质量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调查区域,应增加调查线路的布设强度。采集昆虫标本及物种的照片,并上传所有物种和生境照片。技术要求参考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84

-20-

号《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相关技术规定》。

(3)分析区域内重点昆虫的丰富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威胁因子及其影响、保护现状及空缺等,重点评估区域内重点物种受威胁状况、保护状况及保护空缺,并提出保护对策与管理建议。

五、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资格,应具备开展长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2.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多年从事生物多样性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所申报课题的相关工作基础、历史数据及相关标本储备,过去三年没有科研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3.每个申报团队依据学科优势,按具体课题组织申报,各课题需单独申报,不接受联合申报。

4.申报团队应提交实施方案,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承担团队。

5.申报的课题任务不得转包。

(二)相关培训

申报团队应就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数据采集要求、野外调查安全事项等内容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21-

六、考核验收

(一)数据成果

使用项目组织单位提供的生物多样性调查app软件,上传调查区域样点/样线信息、生境信息、物种信息等数据和照片,并通过专家审核。提交野外调查原始数据和表格及文献资料等。

(二)文档成果

1.物种名录整理:收集分析与调查区域有关的动物志、科考报告、文献、标本、数据库等资料,按县/区统计与整理调查区域物种名录;

2.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中期检查报告;

3.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结题验收报告;

4.按县/区统计与整理物种名录及重点物种名录;

5.发表论文或发明专利,且本项目为第一标注,研究内容与本项目相关。

(三)图件及实物成果

1.重点物种分布图;

2.物种多样性调查生境照片、物种照片、标本和影音文件等。

(四)其他

协作课题获取的数据、影音资料等产权归生态环境部所有,若使用应事先书面告知生态环境部。

-22-

七、实施方案模板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

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生态环境部

项目主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年月

-23-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1区域概况

概述调查区域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特征、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社会经济状况等。

2区域生物多样性概述与问题分析

概述调查区域生物多样性基本状况;基于历史资料与已有工作基础初步分析气候变化、主要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识别主要威胁因子;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保护空缺;提出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与管理问题等。附参考文献。

3课题目标

提出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成果、意义。

4课题内容

详细说明调查与评估的对象、范围、具体的调查与评估指标及其他相关内容。

5调查与评估方案

依据申报指南的主要任务与技术要求,制定系统、科学的调查与评估方案,并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调查方法、样线、样方、样点等的布设方案、重点调查物种的确定、评估方案、历史数据资料获取与分析方案、技术路线等,并附图。

6进度安排

-24-

具体说明课题的进度安排,包括历史数据资料获取与分析进度安排,野外调查时间及人员安排、数据汇总和分析的时间安排以及项目验收的时间节点。

7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

根据申报指南考核验收要求,撰写考核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和具体化。

具体说明阶段性考核指标,将用于检查课题的实施进度和执行效果。8调查与评估团队

明确课题运行机制。包括团队已有的调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基础(详述)、支撑条件、运行管理、人员组成、外协单位的合作机制和成果共享方式等。

课题负责人简介及主要参与人员基本信息(附表1)。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