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线路工程测量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分别按本规范第 3.1.4 条和 4.1.3 条中的规定选用。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贯通布设。

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需要埋设标石。

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 6.1.6 选用。

注:1 1:200 比例尺的工点地形图,可按对 1:500 比例尺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测绘。

当架空送电线路通过市区的协议区或规划区时,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施测 1:1000~1:2000 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当架空送电线路需:要施测横断面图时,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宜选用 1:200 或 1:500。

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送电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所有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均应埋设固定桩。

线路施工前,应对其定测线路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放样。

铁路、公路测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可采用 GPS 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按本规范第3.2 节、3.3 节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导线总长可放宽一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按本规范第 4.2 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

工程线路测量实施方案

工程线路测量实施方案

工程线路测量实施方案一、前言。

工程线路测量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工程线路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工程线路测量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工程线路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测量前准备。

1. 确定测量范围和要求,在进行工程线路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范围和要求,包括测量的起止点、精度要求、测量方法等。

2. 准备测量设备,根据测量范围和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3. 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测量步骤等。

三、测量实施。

1. 地面标志设置,在进行工程线路测量时,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标志点,以便于后续的测量工作。

标志点的设置需要符合测量要求,并且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测量数据记录,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记录测量时的环境条件,如天气、光照等情况。

3. 测量精度控制,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要求,控制测量的精度。

对于重要位置,如桥梁、隧道等,需要进行重点测量,并确保测量的精度符合要求。

四、测量结果处理。

1. 数据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可能存在的误差。

2.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3. 结果报告,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单位。

五、安全保障。

在进行工程线路测量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测量工作,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六、总结。

工程线路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工程线路测量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工程线路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工程测量-第5章误差基础知识

工程测量-第5章误差基础知识

5.2.1、中误差 、
设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了n次等精度观 设对某一未知量进行了 次等精度观 未知量的真值 真值为 ,其观测值为l 测,未知量的真值为X,其观测值为 1、 l2、……、ln,相应的真误差为: 相应的真误差 真误差为 、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宋建学
∆ 1 = l1 − X
∆ n = ln − X … …
K=
D往 − D返 D平均
从实质上看,上式的计算结果是“较差率” 而非“ 从实质上看,上式的计算结果是“较差率”,而非“相 对误差” 但工程中也常将它称为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 对误差”,但工程中也常将它称为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角度测量的误差与角度大 小无关,因此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评定测角精度 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评定测角精度。 小无关,因此不能用相对误差来评定测角精度。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宋建学
2
5.1 测量误差分类
测量误差( 仪器不可能绝 测量误差(error)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仪器不可能绝 )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仪器 的鉴别能力有限, 对准确,观测者的鉴别能力有限 观测是在一定的外界条 对准确,观测者的鉴别能力有限,观测是在一定的外界条 如风力,温度、气压、照度等) 进行的。通常把仪器 仪器、 件(如风力 ,温度、 气压、照度等)下进行的。通常把仪器、 观测者和外界条件三个方面综合起来 称为观测条件 三个方面综合起来, 观测条件。 观测者和外界条件三个方面综合起来, 称为观测条件。 观 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其误差出现的规律相同,称为等 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其误差出现的规律相同, 称为 等 精度观测( 精度观测 ( equal observations) , 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 ) 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非等精度观测。 测称为非等精度观测。 在观测结果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 例如, 在观测结果中,有时还会出现错误。例如,读数错误 错误。 或记录错误等,统称为粗差 粗差。 或记录错误等,统称为粗差。粗差在观测结果中是不允许 出现的。为了杜绝粗差,除认真仔细作业外, 出现的。 为了杜绝粗差,除认真仔细作业外,还必须采取 检核措施 必要的检核措施。例如,对距离进行往、返测量, 必要的检核措施。例如,对距离进行往、返测量,对角度 进行多测回观测等,这是测量的基本原则。 进行多测回观测等,这是测量的基本原则。 观测误差按其自身规律性,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观测误差按其自身规律性,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光缆工程》复习资料

《光缆工程》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第一章通信线路工程概述1、通信信道分()和(),通信线路提供()信道。

语音信号频带范围(),ISDN是()。

2、通信网是指(),我国的通信网采用()制,通信线路起()作用,从网络层面上分为()和(),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和()。

第二章通信电缆及电缆配线1、全塑电缆分为()和()两种,其结构组成分为()和()两部分。

2、电缆芯线材料是(),标称线径有()()()()()五种;电缆芯线的绝缘方式分为(),其中()应用最多;线对扭绞的作用是()、()、()。

3、构成全色谱电缆a、b线的十种色谱分别a线是(),b线是(),它们两两组合成()对线。

4、扎带色谱:双色双股扎带有()种,单色单股扎带有()种。

5、目前全塑市话电缆常用的成缆单位有()、()、()。

6、备用芯线的规定:()。

7、HY AC、HYA 意义。

8、规定电缆端别的目的是什么?判定电缆端别的方法有哪些?9、画图说明用户电缆线路组成情况10、常用的分线设备和交接设备有哪些?其在工程图纸中的表示符号有哪些?11、交接箱的作用是什么?按照芯线卡接方式分哪两种?请简要叙述电缆在模块式交接箱列、块、区及线序成端布局方法。

12、什么是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在电缆网的配线设计中起芯线利用率分别是什么?分别主干电缆网和配线电缆网主要采用什么配线方法?13、什么是直接配线?结合工程实际画出直接配线图。

14、什么分线设备复接配线?复接配线时注意哪些问题?15、什么是两级电缆交接法?请画图示意。

第三章通信光缆1、什么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有何特点?2、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按照折射率分布,光纤分为()和(),应用最多的是()光纤。

4、什么是单模光纤?什么是多模光纤?它们的结构尺寸分别是()。

5、光线能实现远距离传输的条件是什么?6、什么是光纤损耗?什么是光纤色散?7、通信光缆结构有哪结构组成部分?8、光缆按敷设方式和缆芯结构分别分为哪些类型?9、请简要画出层绞式室外光缆的结构示意图。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知识点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知识点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知识点在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测量,可以确定线路的位置、距离和高度等关键参数,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下面将介绍线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坐标系统在线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经纬度坐标系统和平面坐标系统。

经纬度坐标系统适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测量,而平面坐标系统适用于小范围的工程测量。

在具体的施工测量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并进行坐标转换。

2.测量仪器在线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电子测距仪等。

全站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精度高的仪器,可以实现位置、角度和高度的同时测量。

经纬仪主要用于大范围的地理测量,电子测距仪则适用于小范围的工程测量。

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

3.测量方法在线路工程施工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导线法、三角测量法、距离测量法等。

导线法是最基本的测量方法,通过拉直的测量线进行测量。

三角测量法则是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进行测量。

距离测量法则是通过测距仪等仪器进行距离的测量。

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施工测量。

4.控制点设置在线路工程施工测量中,需要设置一些控制点来进行测量。

控制点一般选择在地势平坦、容易找到的地方,并且要保证控制点与测量点之间的连线在可见范围内。

通过控制点的设置,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数据处理在线路工程施工测量中,测量数据的处理非常重要。

对于测量数据,需要进行编辑、计算和分析。

编辑数据可以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计算数据可以得到具体的测量结果,分析数据可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线路工程施工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注意坐标系统的选择、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的应用、控制点的设置和数据处理的进行。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量,才能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测量工作,并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施工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第五章 线路工程测量 5-1 概述
一、线路工程一些基本概念 1、线路工程:公路、铁路、运河、输油管线、水渠等 长宽比比较大的工程称为线路工程。 2、中线:线路的中心线称为中线。 3、线路测量:在线路工程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二、线路工程测量内容 1、勘察选线 2、中线测量 3、曲线测设 4、带状地形图测绘 5、纵横断面测量 6、线路施工测量
基平测量工作主要是沿线设置水准点,并测定其高 程,建立路线高程控制测量,作为中平测量、施工 放样及竣工验收的依据。
一、路线水准点的设置
路线水准点是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路线高程测控 制点。 水准点根据需要和用途不同,道路沿线可布设永久 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 水准点布设的密度:间距宜为1km-1.5km;山岭重 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为1km左右;大桥、隧道洞口 及其它大型构造物两端应按要求增设水准点。
5-3定测
一、定测概念及任务 1、定测概念:将批准里的初步设计的中线放样到实地上去的测量 工作。 2、任务: 1)把图上的中线测设到实地。 2)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改善线路的位置。 3)为施工设计准备必要的资料。 二、定测主要工作 1、中线测量:把带状地形图上设计好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 并用木桩标定出来。 2、线路纵断面测量:测量中线上各里程桩的高程,这些高程与已 量距离用来绘制纵断面测量。 3、线路横断面测量
ab
将ZD′沿偏差的相反方向横移至ZD。将仪器移至ZD,延长 直线JD5—ZD看是否通过JD6或偏差小于容许值,否则应 再次设置转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在延长线上设转点 设置似前
4、里程桩设置
从线路起点沿线路经过的长度, 称为里程;把里程表示为整 公里数+不足整公里米数的形 式以区别线路上不同的点, 称 为里程桩号,例如:K4+100。 1)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中桩间距表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施工测量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度 的要求,及时恢复道路中线和测设路面 高程等
1、恢复中线 首要任务是恢复中心线,主要包括恢复线
路的交点、转点和中线标桩。
2、设置施工控制桩 在中线两侧的等距离处设置两排控制桩
3、路基放样
根据设计断面图和各中桩的填挖高度,把 路基两旁的边坡与原地面的交点在地面 上钉设木桩,作为路基的施工依据
4、水准测量
沿线每隔1km及隧道、大桥两端附近设 置水准基点,同时测定线路中桩的高程, 绘制线路的纵断面图
5、横断面测量
对线路上的所有中桩位置进行横断面 测量,并且按照1:200的比例尺绘制横 断面图
6、地形测量
测绘工程构筑物处的大比例地形图。 对初测阶段所测绘的带状地形图进行核 对和修复,并将详测得线路标绘在图上。
• 公路的等级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分
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 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 公路线路的勘测
公路结构组成:主要由路基、路面、排水 结构物、桥梁、隧道、挡土墙、防护工 程等组成。
• 公路线路勘测分为两阶段勘测和一阶段 勘测两种。
• 公路线路勘测中的测量工作分为初测和 定测两阶段
路基断面是由路宽、边坡的坡度、设计高 度和排水沟底宽等参数组成。
4、计算面积与土方量
面积计算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相邻的 两个横断面面积和断面的间距S,V为这一 线段的施工土方量
1 V 3 S(F1 F2 F1 F2 )
F1、F2为横断面的截面面积。 当F1、F2接近时,可简化为:
V
1 2
S
( F1
F2
)
§5.3 铁路线路施工测量
• 铁路线路是机车和列车运行的基础,它 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和轨道组成的一 个整体工程结构。
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1、插旗:根据批准ຫໍສະໝຸດ 方案报告,结合现场的 实际情况,选点插旗(标旗,红白旗),在地 面上标定线路的大致位置和走向。
2、导线测量:沿着大旗指导的方向,布设导 线。经过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求得初测导 线点的坐标,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平面控制。
第五章 线路工程测量
§5.1 概述 §5.2 公路线路施工测量
§5.3 铁路线路施工测量
§5.4 桥梁施工测量
§5.5 隧道施工测量
§5.6 管道施工测量
§ 5.1 概述
线路工程:包括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 路以及供气、输油等各种用途的管道工程。 线路测量:在线路工程中所进行的从线路的 规划设计、勘测设计、工程施工到线路竣工 后的运营管理的测量工作
当前、后半测回的角值较差在1′以内 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水平角检测 的允许误差或闭合差不得超过±60″(n 为导线中转角数)。完成测角后,应根 据设计的半径计算出曲线元素,并放样 出曲线的起点、中点和终点。
3、中线测量
沿定测的线路中心线丈量距离,设置 百米桩及加桩,并根据测定的交角、设 计的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 线元素,放样曲线的主点和曲线的细部 点。
初测导线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 根据拟定线路方案,在中小比例尺地 形图上选择导线点的大致位置,通过 现场踏勘,决定导线点的具体位置, 并插上红白旗进行标志。
选择点位时注意
• 尽可能接近线路中线 • 视野开阔便于观测 • 土质稳定便于保存
• 相邻点位间以50~400米为宜
(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观测导线边长 时,导线点的间距可增加到1000米,但 应在500米处钉设加桩)
• 公路线路的定测
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把图纸上初步设计的公 路中心线放样到实地,并根据现场的具 体情况,对不能按原设计之处作局部的 调整。
定测的主要工作:放线、测角、中线测量、 水准测量、横断面测量和地形测量
1、放线
两阶段定测的放样工作(方法:支距法、 极坐标法、拨角放线法)
一阶段定测的放样工作
2、测角
3、水准点高程测量(基平):即于初测导线 两侧,在未来施工范围以外,每隔2公里左右 埋设水准基点,利用水准测量测算其高程,作 为全线高程控制。
4、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中平):以基平水准 基点为依据,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算出所有初 测导线点上的高程,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高 程控制。
5、地形测量:以初测导线点为控制, 测绘一定宽度的带状地形图,作为纸上定 线的依据。
公路线路的初测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是沿选定的路线布设线路控制导
线,其目的是为线路初测、地形图测量、 定测、施工、纵横断面测量提供控制点。 水准测量 路线水准测量的任务是沿着线路设立水准 点,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并在此基础 上测定导线点和中线桩的高程。前者称 基平测量,后者称中平测量 地形测量 主要以导线点位依据,测绘线路带状地形 图,以便在图上进行定线和布设工程。
• 根据测绘和专业调查的需要在相邻导线 点间钉设加桩。
导线点选定后,应钉设方桩,桩顶与地面 齐平,其上用小钉表示导线点位。以线路前 进方向为准,于方桩左侧 30-50 厘米处设标 志桩(板桩),写明该方桩的初测里程如: CK15+175.42,且面向该方桩。
导线上的加桩应钉设板桩,板桩上写明该 点的里程,字面朝向线路起点方向。
长边上的加点也应钉设方桩和标志桩。
2.导线观测
导线转折角(右角)经纬仪或全站仪用测回法 观测,精度要求:
仪器 J2 J6
测回数 两半测回角值较差的限差
1
15″
1
30″
导线的边长:可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量。
光电测距:
相邻导线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各一 测回,导线点到加桩的距离,可只进行往测, 但要在相邻导线点上进行检核,两段平距之和 与对应导线边长之差不应大于40mm。距离测 量一测回应读数两次,两次读数间较差的限差 符合表的规定时取平均值,平均值应加入气象 改正。导线边长应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 用于检核。
定测主要任务将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上, 并进行纵横断面测量
施工建造阶段:
主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 施工放样工作
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阶段:
竣工验收时测绘竣工平面图、断面图, 监测工程的运营状况,评价工程的安全 性。
• 本章主要介绍铁路和公路工程中,线 路测量的有关工作。
§5.2 公路线路施工测量
线路测量的任务: 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收集区域内各种比例 尺的地形图、平面图、断面图和有关资料, 进行图上选线、实地踏勘和方案论证。
勘测设计阶段:初测主要任务是沿规划线 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工作, 测绘大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再图上进行 定线设计,确定线路直线段及交点位置, 标明直线段连接曲线的有关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