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复习缩句的一般规则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缩句练习题汇总带答案

小学缩句练习题汇总带答案

小学缩句练习题汇总带答案一、缩句的基本概念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换句话说,就是把句子的修饰成分去掉,只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

二、缩句的方法1、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

例如:“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

” 缩句为:“蝴蝶飞舞。

”2、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在缩句时不能去掉。

比如:“他勇敢地跨过了那条湍急的河流。

” 缩句为:“他跨过了河流。

”3、否定词要保留句子中的否定词,如“不、无、没有”等,缩句时要保留。

例如:“我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缩句为:“我没有完成作业。

”4、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缩句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时,要保留“把”字和“被”字。

比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

” 缩句为:“武松把老虎打死。

”“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 缩句为:“老虎被武松打死。

”三、练习题1、可爱的小女孩在认真地画画。

答案:小女孩画画。

2、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案: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3、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公园的长椅上悠闲地坐着。

答案:老人坐着。

4、精彩的马戏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答案:表演吸引了观众。

5、小明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写着语文作业。

答案:小明写着作业。

6、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答案:天空中挂着圆月。

7、宽阔的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崭新的汽车。

答案:马路上奔驰着汽车。

8、英勇的战士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答案:战士们打退了进攻。

9、善良的渔夫冒着寒冷的风出海打鱼。

答案:渔夫出海打鱼。

10、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答案:溪水流过村庄。

11、胖乎乎的熊猫津津有味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答案:熊猫吃着竹叶。

12、一艘艘轮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

答案:轮船航行。

13、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练习题及答案(很实用)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练习题及答案(很实用)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练习题及答案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缩句知识点、练习、答案详解

缩句知识点、练习、答案详解

缩句知识点、练习、答案详解缩句方法与练习一、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将句子尽量缩成主+谓+宾形式。

二、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例1:矫健的秃鹰飞起来。

缩写为:秃鹰飞起来。

句中的“矫健的”用来修饰“秃鹰”的应删去。

例2:弟弟高兴得跳起来。

缩写为:弟弟高兴。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三、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

四、特殊句式不能变。

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

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

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例:这里的景色真美啊!缩句为:景色美啊!如例句在缩句时,要保留感叹语气。

五、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在”字的缩法:1、“在”位于动词后不缩。

2、“在”位于动词前,①“在”后无地点不缩。

②“在”后有地点缩掉。

例1: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高高飘扬。

缩句为:五星红旗飘扬。

“在……”位于动词“飘扬”前,且后跟了地点状语“天空”,缩掉“在天空中”。

例2: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空中。

缩句为:五星红旗飘扬在天空中。

“在……”位于动词“飘扬”后,所以保留。

例3: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高地飘扬。

缩句为:五星红旗在飘扬。

“在……”位于动词“飘扬”前,且后未有地点状语,保留“在”。

六、专有名词不能拆分,缩减。

例:战士们排着队,很快地走过了南京长江大桥。

缩句为:战士们走过了南京长江大桥。

“战士们”是一个主体,不能缩写为“战士”。

“南京长江大桥”也是专指,不能缩成“桥”缩句练习:1.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在松坊溪中游。

2.雨大得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

3.我在教师节前夕亲手为老师绘制了一张精美的贺卡。

4.这是一部叫人看过之后就不会忘却的电影。

缩句技巧及练习(付答案)

缩句技巧及练习(付答案)

0如何缩句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

(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应去掉。

应当是: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

”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

”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

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不应当删去。

故应当缩为:孩子差点儿跌到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最全)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最全)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方法技巧】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

”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练习一: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任性、冷酷的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冬季。

3、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4、小井的周围有许多小树。

5、金色的阳光照遍了美丽的田野。

6、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7、每当春天来临,小园里那嫩绿的菜秧纷纷从土里钻出来。

8、当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获得金牌的喜讯传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小学语文复习缩句的一般规则、练习及答案精品资料

小学语文复习缩句的一般规则、练习及答案精品资料

小学语文复习缩句的一般规则、练习及答案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缩句方法及练习题(带答案)

缩句方法及练习题(带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缩句练习
缩句,就是去掉“枝叶”,保留“主干”。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01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02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原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01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02
答案:阳光抚摸着土地。
01
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02
答案: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B
A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手枪。
答案:父亲取出手枪。
客家人的民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民居体现了文化。
答案:他想起话。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B
A
01
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02
答案:宋庆龄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答案:松鼠大尾巴翘着。
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l)JINGBIAN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 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的+名词或代词+ ()地+动词+ ()的+名词或代词2、()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v>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 “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而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缩句方法:1.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4.“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缩句注意事项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lúcí]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B句正确。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

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

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

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

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

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二、“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

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

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

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

”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

”应缩句为“他激动”。

三、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练习1.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2.我爱那一位胖乎乎的、披着金光闪闪头发的伦纳德夫人。

3.灰蒙蒙的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

4.他俩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

5.含羞草悄悄地开出了一朵朵圆的、粉红色的花朵。

6.粉红色的花慢慢地谢了。

7.徐霞客是明代着名的旅行家。

8.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

9.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

10.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

1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12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一的硬刺,又短又密。

13.莲真正的茎是横卧到污泥里的藕。

14.我们吃的荸荠也是地下的一种茎。

15.老太太家里有一窝刚出生三个星期的小猪。

16..老母猪旁边正躺着二六十二只小猪。

17.富尔顿是美国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18.经过九年的试验,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

19.现在我们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很长时间。

20.秋阿姨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21.秋阿姨日夜不停地忙着。

22.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23.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

24.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25.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家。

26.屋子南面的墙上有几扇大玻璃窗。

答案:1这句话抚慰了心灵。

2.我爱伦纳德夫人。

3.天上飘着雪花。

4.他俩走下台阶。

.5.含羞草开出了花朵。

6.花谢了7.徐霞客是旅行家。

8.朋友说。

9.树上盛开着花。

10.树上结满了板栗果。

11.刺猬是小动物。

12浑身长满了硬刺。

13.茎是藕。

14.荸荠也是茎。

15.老太太家有小猪。

16.旁边正躺着小猪。

17.富尔顿是儿子。

18.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轮船。

20脸上带着微笑。

19.我们站很长时间。

21.秋阿姨忙着。

22.天空飘着白云。

23.溪水流着。

24.风景美丽!25.我打量着家。

26.墙上有玻璃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