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科、专业代码080203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科、专业代码 080203 名称机械设计及理论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4. 5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4 门共9. 5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6 门共13 学分
社会实践共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一级学科: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是研究机械科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学科,原名为机械学学科。
本学科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设计等现代化设计方法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机械学科与仿生学、电子学、控制理论、信息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许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多种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
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促进了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新发展。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机构学与机器人机械学:平面机构及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理论,机构组合理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广义机构与仿生机构,空间并联机构,机器人机械学与仿真技术,数学机械化在机器人与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机械传动与摩擦学:机械传动理论、设计方法,传动系统故障监控与诊断,机械传动仿真技术,摩擦、磨损和润滑机理,摩擦学理论与设计,摩擦学测试技术,流体润滑技术与应用,特殊轴承润滑。
3.机械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动态仿真,液压系统、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模态分析与动态测试、减振降噪。
振动与冲击理论在车辆、航天器、飞行器中的应用。
4.运动生物力学:机构学、生物学、力学、医疗学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结构、功能,人体的运动学、动力学、动态测试与分析、人机工程;主要研究冲击与振动环境下的人体安全与防护问题。
5.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图形算法、图象处理、仿真显示、可视化,图形库。
图像技术在微观材料、复杂形体、运动形体的应用。
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道德、开拓进取,具有严谨的学风。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代码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代码0802031专业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是我校最早获批的硕士点之一,1984年批准为硕士点以来,形成了三个有着矿业和冶金特色学科方向,在机械设备工况监测及故障诊断、矿山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及破磨机理研究、矿冶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及安全性设计等专业发展方向上具备了独特的专业特色。
并在矿业和冶金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连续评为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000年获机械工程同等学历硕士学位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3年江西省首批和2006年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2004年获批为江西省矿冶机电工程技术中心。
2005年新增为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成为第三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2 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本学科点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本学科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的分析和设计;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分析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能胜任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工矿企业承担教学、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为计算方法、数理方程、现代设计方法、制造系统工程、机电系统动力学与仿真,高等机构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建模方法等。
2导师队伍情况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15 人。
本学科具有代表性的导师简介:郭年琴:男,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又红又专的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现为学校图书馆馆长。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江西冶金》杂志编委。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被聘为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专家。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为机械工程的一项重要学科,它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
过合理的设计规范,结合实际应用来实现机械制造及各种类型产品功
能要求的系统过程。
机械设计理论涉及许多方面,如机械力学、摩擦学、材料力学、机械微小分析、机械匹配、机构动力学、工艺设计等。
首先,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前期工作,在机械制造中,设计是
最关键的步骤,决定了机械性能的好坏。
为了能够实现机械产品的性
能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机械设计理论中选取合适的理论依据。
其次,机械设计理论也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指导机械制造以达
到性能高效优良的高效率。
在设计一个机械设备时,常常需要考虑动
力根据、动力传递方式、机械构成及工作原理等因素,这些都需要正
确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分析结果。
最后,机械设计理论能够帮助设计者对机械设备进行理性化和定
性分析,更好地指导机械设计实践,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产品的有效性能。
机械设计理论不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
机械设计的水平,促进机械产品的发展。
总之,机械设计理论是机械设计的基础,是机械设计实践的重要
依据。
通过合理的机械设计理论,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满足金钱新闻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绍兴文理学院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高性 能高质量 的关键零部件 , 研 究
整机 可靠性 和安全性 的预测 和提高
方 法 。 三 、 机 械 C A D /C A M 。 本 方 向以
机 械产 品计算机辅 助设 计 (CA D )、
制造技术 (CA M )为手段 ,实现 产 品
设 计 和 制 造 过 程 的数 字 化 、 自动 化 及 集成化 , 研 究成果可广泛应用 于
纺 机 、 汽 车零 部 件 等行 业 为 对 象 研 , 究 高性 能高质量 的机 电 一
体化系统及 产品 的检测 、 监 控技术 。
二 、
物 流装 备 、 技术 与 可 靠性 。 本 方 向 以 广 泛 应 用 于 能 源 、 化 工 、 钢 铁 、 建 筑 等行 业 的物 流装 备 为对 象 ,研 制
制造业 的各个领域 , 对 于提高产 品
设计水平 、 缩短产品开发和制造周
期
i 、
提 。
高产
品质量 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
{
‘。
z
.
意义 。
、
?
‘
一i . … n
一。
与 开 发 研 究 , 在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 《中 国安 全 科 学 学 报 》等期 刊 上 发 表
部 分 学科 成 员
学术论文 30 多篇 , 主持或参加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国家 重 大 技 术 装 备
科 技 攻关 等项 目 3 0 多 项 , 制订 了 4 个 行 业 标 准 ;获 省 部 级 科 技 进 步 二 等奖 4 项 , 为 机 械 部 跨 世 纪 学 术
机械设计及理 论
机械设计及理 论学科属 于 工
学 学科 门类 , 一 级 学 科 为 机 械 工 程 。 本学科现有教授 7 人 ,副教授 5 人 。 其 中具 有 博士 学 位者 3 人 , 具 有 硕 士 学位者 5 人 。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考研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考研太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学院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等设计类专业的集合,为原机械部重点学科,国家管理专业点。
1998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后,又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建设学科其中的起重与工程机械专业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学科为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金属结构、连续输送、铲土运输机械专业委员会,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山西省汽车工程学会等学会的挂靠、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
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9名,高工3名,其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1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4人,是学院办学层次齐全、实力较强的主学科。
拥有“重大技术装备cad/cae技术中心”、“大型结构疲劳综合试验台”,“工业制动器性能试验台”,“工业车辆转鼓试验台”,“气垫带式输送机试验台”,“b&k 多功能测试分析系统”等大型设备和局域网设备,配备solid works 2003,ansys 7.0,adams 12pro/e等高档正版软件。
该学科紧密跟踪前沿理论发展和多学科的交叉,已从单一的机械设计向机械系统发展,单纯的机械设计向机电液一体化发展,由静态二维设计向成动态三维设计发展。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面向工程,注重产学研互动,与国内山推、宣工、太重、北起所、天工院等8个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工程中心。
学科的起重机械、工程机械、冶金机械专业在国内属特色专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机械结构现代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机械结构振动控制与利用、物流装备的关键技术、现代冶金设备技术及理论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处于先进地位。
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项目、“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工程装备现代化、国产化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该学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获国家专利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ei和sci收录论文有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简介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于1978年获得硕士点,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权,是学校目前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
该学科以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系、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所、虚拟设计研究所、机械设计实验中心为依托。
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
目前在读博士生10名,硕士生45名。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设计方法及理论。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虚拟设计、机构学、摩擦学、机械设计学、传动机械学等方面的研究。
2.CAD/CAM及其应用。
主要从事机械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机械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方面的研究。
3.机械动力学。
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方向,主要从事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理论和方法,机械系统静、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及方法,系统(机、电、液)动力学、机械振动及噪声控制、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复杂机械的动态分析及综合等方面的研究。
该学科点在以上三个研究方向特别是机械振动及噪声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虚拟设计等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
几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多项。
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近70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该学科具有一支有一定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较先
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为本学科研究生提供良
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
新版青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已落下帷幕考研虽然已经结束好长时间,而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昨天刚发生一样,清晰且深刻。
回首考研的这段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许多。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以后一直到临近考试的状态,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考研一路走来,真的很辛苦,学长学姐们分享的宝贵经验不仅能让我打起精神背水一战,还使我的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试成绩出来的这两天,酝酿了一下,我也想为将要参加下一届考研的的学弟学妹们写一篇文章,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
文章字数很多,大家有时间可以阅读,文末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分享,谢谢大家。
青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和(907)机械设计基础参考书目为:1.《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杨可桢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一.词汇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
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
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
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
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研究机械科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学科,原名为机械学学科。
本学科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设计等现代化设计方法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机械学科与仿生学、电子学、控制理论、信息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许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多种与机械学科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
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促进了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新发展。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机构学与机器人机械学:平面机构及空间机构的分析与综合理论,机构组合理论,机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广义机构与仿生机构,空间并联机构,机器人机械学与仿真技术,数学机械化在机器人与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机械传动与摩擦学:机械传动理论、设计方法,传动系统故障监控与诊断,机械传动仿真技术,摩擦、磨损和润滑机理,摩擦学理论与设计,摩擦学测试技术,流体润滑技术与应用,特殊轴承润滑。
3.机械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动态仿真,液压系统、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模态分析与动态测试、减振降噪。
振动与冲击理论在车辆、航天器、飞行器中的应用。
4.运动生物力学:机构学、生物学、力学、医疗学交叉、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涉及到人体结构、功能,人体的运动学、动力学、动态测试与分析、人机工程;主要研究冲击与振动环境下的人体安全与防护问题。
5.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图形算法、图象处理、仿真显示、可视化,图形库。
图像技术在微观材料、复杂形体、运动形体的应用。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道德、开拓进取,具有严谨的学风。
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成为机械设计及理论领域内适合21世纪经济发展的、学术型、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报告(1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述报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20篇。
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少于4000汉字。
2.学术活动(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含现代数学系列讲座、跨学科或校外的学术活动3次),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1次以上。
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3.专业外语(1学分):使研究生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如何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
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学院组织考试。
四、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当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进行论文选题。
涉及基础理论研究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涉及工程应用的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工程实用价值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2.发表论文:应满足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要求。
3.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反映出作者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的新见解。
五、课程简介
21-080203-01-03 高等机构学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机械原理
内容概要:机构的结构理论;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机构综合理论;机器人机构;仿生机构;高副机构的
理论基础;机械动力学基础。
参考文献:1.张春林.高等机构学.北京理工大学校内印刷,1997
2.楼鸿棣.高等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张启先.空间机构分析与综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唐锡宽.机械系统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1-080203-02-03 高等机械设计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内容概要:机械结构设计;机械抗磨损设计;机械强度设计;可靠性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机械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吴宗泽.高等机械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1-080203-03-03 计算机图形学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C语言
内容概要:计算机图形学概论;图形设备与图形系统如语言的图形功能;图形数据结构;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图形变换;真实感处理;图形标准化。
参考文献:孙家广等.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1-080203-04-03 运动生物力学导论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人机与环境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
内容概要: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作用力与强度;运动位姿与运动效果;冲击力、振动力对人体的作用及力的传递与人体力学模型;失重状态下的人体机理变化与恢复。
参考文献:1.冯元桢.生物力学.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2.郑秀瑷.运动生物力学新进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3.习颖敏.生物力学的原理及应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21-080203-05-03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动力机械与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内容概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设计;可靠性设计;动力学设计;
并行设计;反求设计;虚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1.赵松年.现代设计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钟志华.现代设计方法.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0-080203-01-03 图学基础2(36)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先修课程:空间解析几何
内容概要:辅助投射法;射影变换;平方变换;多维画法几何;轴测投影;作图微分几何;体视投影。
参考文献:1.叶玉驹等编.高等画法几何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2.董国耀.透视与体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0-080203-02-03 机器人机构学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高等机构学
内容概要:机器人构型构思;机器人位置、姿态;机器人运动分析建模;开链机器人正解逆解;闭链机器人专题;数学机械化在机器人机械学中的应用;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专题。
参考文献:1.马香峰.机器人机构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黄真.空间机构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3.龚振邦.机器人机械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20-080203-03-03 摩擦学原理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与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流体力学
内容概要:表面形态与表层结构;表面接触;摩擦机理;磨损机理;润滑理论;润滑材料;耐磨减摩材料;表面处理与涂层;边界润滑;失效分析;摩擦磨损实验与测试方法;设备中摩擦磨损与
润滑状态监控。
参考文献:1.温诗铸.摩擦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张直明等.滑动轴承的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0-080203-04-03 机械传动学2(36)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
内容概要:啮合传动;直接传动(摩擦传动、啮合传动等);间接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连杆机构等);典型传动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1.官忠范.液压传动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2.吴序堂.齿轮啮合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20-080203-05-03 现代CAD技术3(5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先修课程:算法语言,机械制图
内容概要:CAD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CAD软件的类型与主要功能。
AutoCAD的二维与三维功能;
图形数据交换标准与DXF文件;AutoLISP程序设计;ADS、ARX、VBA及其它二次开
发技术。
参考文献:周克绳等.计算机绘图软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