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沈阳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沈阳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沈阳故宫学院:中认新能源技术学院姓名:***学号:*****P19摘要: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

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

乾隆、嘉庆时又增建。

占地4.6万平方米。

整个建筑楼阁耸立,殿宇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融汇了汉、满、蒙古三个民族的特色,为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

建国后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主要介绍了沈阳故宫的建筑体特征,管理和保护,并针对一些遗产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提示和建议,以促进遗产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沈阳故宫;世界遗产;特征;管理与保护;可持续发展前言: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

沈阳故宫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缮,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一、沈阳故宫的特征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

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

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

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

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

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

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

辽宁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辽宁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20131slktzixxjc-12)。

古代中国本没有“体育”概念。

辽宁地处高纬度边陲,生活在此地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征服自然,抵抗外敌,宗教祭祀,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民族民俗活动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演变,许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甚至消亡,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得以流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民族体育文化记忆正在逐步丧失,因此探究辽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发展意义。

1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类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1.1秧歌秧歌起源于我国北方人们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

辽宁地区群众扭秧歌历史久远。

从辽阳出图的壁画来看,秧歌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汉代。

秧歌是城乡祭祀、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辽宁秧歌产生初期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是一种群众聚在一起“舞毕乃歌,歌毕乃舞”以走阵的形式进行的舞蹈表演。

在发展过程中辽宁的秧歌受到满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和高跷,满族传统舞蹈与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跷秧歌、寸跷秧歌、满族地秧歌和伞灯秧歌等多种丰富的形式。

高跷和秧歌原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明末清初,秧歌和高跷结合在一起成为高跷秧歌。

《辽阳县志》载,“十五日为上元节,俗呼元宵节,又名灯节,由十四迄十六,商民皆张灯火,间有奏管弦者,街市演杂剧,如龙灯,高跷,狮子,旱船等沿街跳舞,俗谓秧歌。

介绍一下沈阳的文化遗产

介绍一下沈阳的文化遗产

介绍一下沈阳的文化遗产。

沈阳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珍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沈阳的一些文化遗产:
1.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朝早期的皇宫,建于1625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宫殿
之一。

这座宫殿建筑群融合了汉族和满族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2.北陵公园:北陵公园位于沈阳市区北部,是辽宁省最大的公园之一。

这里不仅有美
丽的园林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清昭陵、明长城等。

3.沈阳天主教堂:沈阳天主教堂位于沈阳市中心,是辽宁省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878年,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4.沈阳棋盘山:沈阳棋盘山位于沈阳市东北部,是沈阳市郊区的一处山水景观。

这里
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如棋盘山、仙人洞、玉皇顶等。

5.新民民间故事:新民民间故事是辽宁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和生活气息。

这些故事以口传文学的形式,讲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

以上是沈阳的一些主要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沈阳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非遗项目

沈阳非遗项目

沈阳非遗项目沈阳,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沈阳非遗项目的魅力所在。

一、沈阳木版年画沈阳木版年画是沈阳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木版年画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和鲜艳夺目的色彩而闻名,常常用于装饰家庭和庆祝节日。

制作木版年画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包括设计、雕刻、印刷等。

每一幅木版年画都是匠人们的心血之作,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二、沈阳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之一,沈阳的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

演员们利用精心制作的皮影,在灯光的照射下,通过手法和声音的配合,将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沈阳皮影戏的剧目多样,涵盖了历史、民间传说等各个领域,深受人们喜爱。

三、沈阳刺绣沈阳刺绣是一种以绣针、丝线等材料在织物上进行刺绣的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沈阳刺绣细腻精致,色彩斑斓,常常用于装饰服饰、家居用品等。

刺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沈阳铁艺沈阳铁艺是沈阳地区的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铁艺制品常常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等领域,其造型优美、结构稳固,受到人们的喜爱。

沈阳铁艺工匠们经过数代传承,不断创新,使铁艺工艺更加精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和创造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沈阳非遗项目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传承非遗,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沈阳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人工智能助手独立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客服进行授权,未经许可转载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共计518项)一、民间文学(共计3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2Ⅰ—2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3Ⅰ—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4Ⅰ—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5Ⅰ—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6Ⅰ—6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7Ⅰ—7梁祝传说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江苏省宜兴市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8Ⅰ—8孟姜女传说山东省淄博市9Ⅰ—9董永传说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10Ⅰ—10西施传说浙江省诸暨市11Ⅰ—11济公传说浙江省天台县12Ⅰ—12满族说部吉林省13 Ⅰ—13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14 Ⅰ—14耿村民间故事河北省藁城市15 Ⅰ—15伍家沟民间故事湖北省丹江口市16 Ⅰ—16下堡坪民间故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17 Ⅰ—17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18 Ⅰ—18古渔雁民间故事辽宁省大洼县19 Ⅰ—19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20 Ⅰ—20谭振山民间故事辽宁省新民市21 Ⅰ—2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23 Ⅰ—23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24 Ⅰ—24四季生产调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5 Ⅰ—25玛纳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6 Ⅰ—26江格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27 Ⅰ—27格萨(斯)尔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28 Ⅰ—28阿诗玛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29 Ⅰ—29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30 Ⅰ—30畲族小说歌福建省霞浦县31 Ⅰ—31青林寺谜语湖北省宜都市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 Ⅱ—1左权开花调山西省左权县33 Ⅱ—2河曲民歌山西省河曲县34 Ⅱ—3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35 Ⅱ—4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36 Ⅱ—5当涂民歌安徽省马鞍山市37 Ⅱ—6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38 Ⅱ—7畲族民歌福建省宁德市39 Ⅱ—8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40 Ⅱ—9兴山民歌湖北省兴山县41 Ⅱ—10桑植民歌湖南省桑植县42 Ⅱ—11梅州客家山歌广东省梅州市43 Ⅱ—12中山咸水歌广东省中山市44 Ⅱ—13崖州民歌海南省三亚市46 Ⅱ—15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47 Ⅱ—16巴山背二歌四川省巴中市48 Ⅱ—17傈僳族民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49 Ⅱ—18紫阳民歌陕西省紫阳县50 Ⅱ—19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51 Ⅱ—20花儿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县、乐都县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山花儿)52 Ⅱ—21藏族拉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53 Ⅱ—22聊斋俚曲山东省淄博市54 Ⅱ—23靖州苗族歌鼟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55 Ⅱ—24川江号子重庆市四川省56 Ⅱ—25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57 Ⅱ—26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58 Ⅱ—27川北薅草锣鼓四川省青川县59 Ⅱ—28侗族大歌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60 Ⅱ—29侗族琵琶歌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62 Ⅱ—31 彝族海菜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湖南省澧县65 Ⅱ—34 古琴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68 Ⅱ—37 唢呐艺术河南省沁阳市甘肃省庆阳市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四川省茂县70 Ⅱ—39 辽宁鼓乐辽宁省、辽阳市71 Ⅱ—40 江南丝竹江苏省太仓市上海市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江苏省连云港市73 Ⅱ—42 嵊州吹打浙江省嵊州市74 Ⅱ—43 舟山锣鼓浙江省舟山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山东省嘉祥县77 Ⅱ—46 板头曲河南省南阳市78 Ⅱ—47 宜昌丝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湖北省枝江市80 Ⅱ—49 广东音乐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81 Ⅱ—50 潮州音乐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82 Ⅱ—51 广东汉乐广东省大埔县83 Ⅱ—52 吹打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接龙吹打、金桥吹打)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6 Ⅱ—55 河北鼓吹乐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山西省临汾市88 Ⅱ—57 绛州鼓乐山西省新绛县89 Ⅱ—58 上党八音会山西省晋城市90 Ⅱ—59 冀中笙管乐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91 Ⅱ—60 铜鼓十二调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92 Ⅱ—61 西安鼓乐陕西省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陕西省蓝田县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宁夏回族自治区95 Ⅱ—64 文水鈲子山西省文水县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北京市97 Ⅱ—66 五台山佛乐山西省五台县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辽宁省鞍山市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江苏省苏州市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湖北省十堰市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地区、麦盖提县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102 Ⅱ—71 南音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103 Ⅱ—72 泉州北管福建省泉州市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04Ⅲ—1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105Ⅲ—2秧歌河北省昌黎县(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陕西省绥德县歌、抚顺地秧歌)辽宁省抚顺市106Ⅲ—3井陉拉花河北省井陉县107Ⅲ—4龙舞重庆市(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四川省泸县坛彩龙)108Ⅲ—5狮舞河北省徐水县(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山西省襄汾县狮子、广东醒狮)浙江省临海市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109Ⅲ—6花鼓灯安徽省蚌埠市、凤台县、颍上县(蚌埠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110Ⅲ—7 傩舞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111Ⅲ—8 英歌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普宁英歌、潮阳英歌)112Ⅲ—9 高跷山西省稷山县(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跷、苦水高高跷)甘肃省永登县113Ⅲ—10 永新盾牌舞江西省永新县114Ⅲ—11 翼城花鼓山西省翼城县115Ⅲ—12 泉州拍胸舞福建省泉州市116Ⅲ—13 安塞腰鼓陕西省安塞县117Ⅲ—14 洛川蹩鼓陕西省洛川县118Ⅲ—15 兰州太平鼓甘肃省兰州市119Ⅲ—16 余杭滚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20Ⅲ—17 土家族摆手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1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122Ⅲ—19 弦子舞西藏自治区(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四川省巴塘县123Ⅲ—20 锅庄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树卓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124Ⅲ—21 热巴舞西藏自治区(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125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西藏自治区126Ⅲ—23 苗族芦笙舞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127Ⅲ—24 朝鲜族农乐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象帽舞、乞粒舞)辽宁省本溪市128Ⅲ—25 木鼓舞贵州省台江县(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9Ⅲ—26 铜鼓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130Ⅲ—27 傣族孔雀舞云南省瑞丽市131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32Ⅲ—29 蒙古族安代舞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133Ⅲ—30 湘西苗族鼓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34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35Ⅲ—32 黎族打柴舞海南省三亚市136Ⅲ—33 卡斯达温舞四川省黑水县137Ⅲ—34 ?舞四川省九寨沟县138Ⅲ—35 傈僳族阿尺木刮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39Ⅲ—36 彝族葫芦笙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40Ⅲ—37 彝族烟盒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41Ⅲ—38 基诺大鼓舞云南省景洪市142Ⅲ—39 山南昌果卓舞西藏自治区143Ⅲ—40 土族於菟青海省同仁县144Ⅲ—41 塔吉克族鹰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45Ⅳ—1昆曲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146Ⅳ—2梨园戏福建省泉州市147Ⅳ—3莆仙戏福建省莆田市148Ⅳ—4潮剧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149Ⅳ—5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150Ⅳ—6青阳腔安徽省青阳县江西省湖口县151Ⅳ—7高腔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安徽省岳西县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152Ⅳ—8新昌调腔浙江省新昌县153Ⅳ—9宁海平调浙江省宁海县154Ⅳ—10 永安大腔戏福建省永安市155Ⅳ—11 四平戏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156Ⅳ—12 川剧四川省重庆市157Ⅳ—13 湘剧湖南省衡阳市158Ⅳ—14 广昌孟戏江西省广昌县159Ⅳ—15 正字戏广东省陆丰市160Ⅳ—16 秦腔陕西省161Ⅳ—17 汉调桄桄陕西省汉中市162Ⅳ—18 晋剧山西省163Ⅳ—19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164Ⅳ—20 北路梆子山西省忻州市165Ⅳ—21 上党梆子山西省晋城市166Ⅳ—22 河北梆子河北省167Ⅳ—23 豫剧河南省168Ⅳ—24 宛梆河南省内乡县169Ⅳ—25 怀梆河南省沁阳市170Ⅳ—26 大平调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171Ⅳ—27 越调河南省周口市172Ⅳ—28 京剧中国京剧院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173Ⅳ—29 徽剧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174Ⅳ—30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175Ⅳ—31 汉调二簧陕西省安康市176Ⅳ—32 泰宁梅林戏福建省泰宁县177Ⅳ—33 闽西汉剧福建省龙岩市178Ⅳ—34 巴陵戏湖南省岳阳市179Ⅳ—35 荆河戏湖南省澧县180Ⅳ—36 粤剧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181Ⅳ—37 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182Ⅳ—38 宜黄戏江西省宜黄县183Ⅳ—39 乱弹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184Ⅳ—40 石家庄丝弦河北省石家庄市185Ⅳ—41 雁北耍孩儿山西省大同市186Ⅳ—42 灵丘罗罗腔山西省灵丘县187Ⅳ—43 柳子戏山东省188Ⅳ—44 大弦戏河南省滑县、濮阳县189Ⅳ—45 闽剧福建省福州市190Ⅳ—46 寿宁北路戏福建省寿宁县191Ⅳ—47 西秦戏广东省海丰县192Ⅳ—48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193Ⅳ—49 碗碗腔山西省孝义市(孝义碗碗腔)194Ⅳ—50 四平调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195Ⅳ—51 评剧天津市宝坻区河北省滦南县辽宁省沈阳市196Ⅳ—52 武安平调落子河北省武安市197Ⅳ—53 越剧浙江省上海市198Ⅳ—54 沪剧上海市199Ⅳ—55 苏剧江苏省苏州市200Ⅳ—56 扬剧江苏省扬州市201Ⅳ—57 庐剧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202Ⅳ—58 楚剧湖北省203Ⅳ—59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潜江市湖北省黄梅县205Ⅳ—61 商洛花鼓陕西省商洛市206Ⅳ—62 泗州戏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207Ⅳ—63 柳琴戏山东省枣庄市208Ⅳ—64 歌仔戏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209Ⅳ—65 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210Ⅳ—66 五音戏山东省淄博市211Ⅳ—67 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212Ⅳ—68 曲剧河南省213Ⅳ—69 曲子戏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214Ⅳ—70 秧歌戏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秧歌戏、繁峙秧歌戏)215Ⅳ—71 道情戏山西省右玉县、临县(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河南省太康县情戏、蓝关戏、陇剧)山东省莱州市甘肃省216Ⅳ—72 哈哈腔河北省清苑县、青县217Ⅳ—73 二人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山西省河曲县河北省康保县218Ⅳ—74 白字戏广东省海丰县219Ⅳ—75 花朝戏广东省紫金县220Ⅳ—76 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221Ⅳ—77 灯戏重庆市梁平县(梁山灯戏、川北灯戏)四川省南充市222Ⅳ—78 花灯戏贵州省思南县(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云南省玉溪市223Ⅳ—79 一勾勾山东省临邑县224Ⅳ—80 藏戏西藏自治区(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黄南藏戏)225Ⅳ—81 山南门巴戏西藏自治区226Ⅳ—82 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27Ⅳ—83 侗戏贵州省黎平县229Ⅳ—85 彝族撮泰吉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30Ⅳ—86 傣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31Ⅳ—87 目连戏安徽省祁门县(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湖南省溆浦县连戏)河南省南乐县232Ⅳ—88 锣鼓杂戏山西省临猗县233Ⅳ—89 傩戏河北省武安市(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安徽省池州市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陵县贵州省德江县234Ⅳ—90 安顺地戏贵州省安顺市235Ⅳ—91 皮影戏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山西省孝义市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辽宁省瓦房店市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浙江省海宁市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湖北省潜江市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广东省汕尾市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平县、乾县甘肃省环县辽宁省凌源市236Ⅳ—92 木偶戏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辽宁省锦州市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湖南省邵阳县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海南省临高县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四川省发木偶戏)贵州省石阡县陕西省浙江省泰顺县五、曲艺(共计4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37Ⅴ—1苏州评弹江苏省苏州市(苏州评话、苏州弹词)239Ⅴ—3福州评话福建省福州市240Ⅴ—4山东大鼓山东省241Ⅴ—5西河大鼓河北省河间市242Ⅴ—6东北大鼓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243Ⅴ—7 木板大鼓河北省沧县244Ⅴ—8 乐亭大鼓河北省乐亭县245Ⅴ—9 潞安大鼓山西省长治市246Ⅴ—10 京东大鼓天津市宝坻区247Ⅴ—11 胶东大鼓山东省烟台市248Ⅴ—12 河洛大鼓河南省洛阳市249Ⅴ—13 温州鼓词浙江省瑞安市250Ⅴ—14 陕北说书陕西省延安市251Ⅴ—15 福州伬艺福建省福州市252Ⅴ—16 南平南词福建省南平市253Ⅴ—17 绍兴平湖调浙江省绍兴市254Ⅴ—18 兰溪摊簧浙江省兰溪市255Ⅴ—19 贤孝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凉州贤孝、河州贤孝)256Ⅴ—20 河南坠子河南省257Ⅴ—21 山东琴书山东省258Ⅴ—22 锣鼓书上海市南汇区259Ⅴ—23 绍兴莲花落浙江省绍兴县260Ⅴ—24 兰州鼓子甘肃省兰州市261Ⅴ—25 扬州清曲江苏省扬州市262Ⅴ—26 锦歌福建省漳州市263Ⅴ—27 常德丝弦湖南省常德市264Ⅴ—28 榆林小曲陕西省榆林市265Ⅴ—29 天津时调天津市266Ⅴ—30 新疆曲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267Ⅴ—31 龙舟说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68Ⅴ—32 鼓盆歌湖北省荆州市269Ⅴ—33 汉川善书湖北省汉川市270Ⅴ—34 歌册福建省东山县(东山歌册)271Ⅴ—35 东北二人转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吉林省黑龙江省海伦市273Ⅴ—37 答嘴鼓福建省厦门市274Ⅴ—38 小热昏浙江省杭州市275Ⅴ—39 山东快书山东省276Ⅴ—40 乌力格尔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77Ⅴ—41 达斡尔族乌钦黑龙江省278Ⅴ—42 赫哲族伊玛堪黑龙江省279Ⅴ—43 鄂伦春族摩苏昆黑龙江省280Ⅴ—44 傣族章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81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82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贵州省兴义市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3Ⅵ—1吴桥杂技河北省吴桥县284Ⅵ—2聊城杂技山东省聊城市285Ⅵ—3天桥中幡北京市286Ⅵ—4抖空竹北京市宣武区287Ⅵ—5维吾尔族达瓦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88Ⅵ—6宁德霍童线狮福建省宁德市289Ⅵ—7少林功夫河南省登封市290Ⅵ—8武当武术湖北省十堰市291Ⅵ—9回族重刀武术天津市292Ⅵ—10 沧州武术河北省沧州市293Ⅵ—11 太极拳河北省永年县(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河南省焦作市294Ⅵ—12 邢台梅花拳河北省邢台市295Ⅵ—13 沙河藤牌阵河北省沙河市296Ⅵ—14 朝鲜族跳板、秋千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97Ⅵ—15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98Ⅵ—16 蒙古族搏克内蒙古自治区299Ⅵ—17 蹴鞠山东省淄博市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00Ⅶ—1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市301Ⅶ—2武强木版年画河北省武强县302Ⅶ—3桃花坞木版年画江苏省苏州市303Ⅶ—4漳州木版年画福建省漳州市304Ⅶ—5杨家埠木版年画山东省潍坊市305Ⅶ—6高密扑灰年画山东省高密市306Ⅶ—7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省开封市307Ⅶ—8滩头木版年画湖南省隆回县308Ⅶ—9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佛山市309Ⅶ—10 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310Ⅶ—11 绵竹木版年画四川省德阳市311Ⅶ—12 凤翔木版年画陕西省凤翔县312Ⅶ—13 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313Ⅶ—14 藏族唐卡西藏自治区(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画派)314Ⅶ—15 衡水内画河北省衡水市315Ⅶ—16 剪纸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山西省中阳县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辽宁省锦州市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江苏省扬州市傣族剪纸、安塞剪纸)浙江省乐清市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云南省潞西市陕西省安塞县316Ⅶ—17 顾绣上海市松江区317Ⅶ—18 苏绣江苏省苏州市318Ⅶ—19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319Ⅶ—20 粤绣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广绣、潮绣)320Ⅶ—21 蜀绣四川省成都市321Ⅶ—22 苗绣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县322Ⅶ—23 水族马尾绣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323Ⅶ—24 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324Ⅶ—25 挑花湖北省黄梅县325Ⅶ—26 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326Ⅶ—27 象牙雕刻北京市崇文区广东省广州市327Ⅶ—28 扬州玉雕江苏省扬州市328Ⅶ—29 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329Ⅶ—30 阜新玛瑙雕辽宁省阜新市330Ⅶ—31 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331Ⅶ—32 金石篆刻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西泠印社)332Ⅶ—33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县333Ⅶ—34 曲阳石雕河北省曲阳县334Ⅶ—35 寿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335Ⅶ—36 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县336Ⅶ—37 徽州三雕安徽省黄山市(婺源三雕)江西省婺源县337Ⅶ—38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338Ⅶ—3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四川省色达县339Ⅶ—40 潮州木雕广东省潮州市340Ⅶ—41 宁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宁波市341Ⅶ—42 乐清黄杨木雕浙江省乐清市342Ⅶ—43 东阳木雕浙江省东阳市343Ⅶ—44 漳州木偶头雕刻福建省漳州市344Ⅶ—45 萍乡湘东傩面具江西省萍乡市345Ⅶ—46 竹刻上海市嘉定区(嘉定竹刻、宝庆竹刻)湖南省邵阳市346Ⅶ—47 泥塑天津市(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江苏省无锡市塑、浚县泥咕咕)陕西省凤翔县河南省浚县347Ⅶ—48 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348Ⅶ—49 热贡艺术青海省同仁县349Ⅶ—50 灯彩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福建省泉州市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广东省东莞市青海省湟源县350Ⅶ—51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351Ⅷ—1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市352Ⅷ—2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安徽省界首市353Ⅷ—3石湾陶塑技艺广东省佛山市354Ⅷ—4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355Ⅷ—5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56Ⅷ—6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357Ⅷ—7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358Ⅷ—8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359Ⅷ—9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60Ⅷ—10 磁州窑烧制技艺河北省峰峰矿区361Ⅷ—11 德化瓷烧制技艺福建省德化县362Ⅷ—12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澄城县363Ⅷ—13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64Ⅷ—14 宋锦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5Ⅷ—15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66Ⅷ—16 蜀锦织造技艺四川省成都市367Ⅷ—17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368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69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370Ⅷ—20 壮族织锦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371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372Ⅷ—22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青海省湟中县373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374Ⅷ—24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苏省南通市375Ⅷ—25 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丹寨县376Ⅷ—26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377Ⅷ—27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78Ⅷ—28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省龙岩市379Ⅷ—29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江西省380Ⅷ—3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82Ⅷ—32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83Ⅷ—33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贵州省雷山县云南省大关县384Ⅷ—34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385Ⅷ—35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山西省阳城县386Ⅷ—36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江苏省南京市387Ⅷ—37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市388Ⅷ—38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浙江省杭州市389Ⅷ—3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安徽省芜湖市390Ⅷ—40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贵州省雷山县湖南省凤凰县391Ⅷ—41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云南省陇川县392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3Ⅷ—43 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市崇文区394Ⅷ—44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北京市朝阳区395Ⅷ—45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396Ⅷ—46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397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西藏自治区398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399Ⅷ—49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安徽省休宁县400Ⅷ—50 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401Ⅷ—51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402Ⅷ—52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03Ⅷ—53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浙江省天台县404Ⅷ—54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建省福州市405Ⅷ—55 厦门漆线雕技艺福建省厦门市406Ⅷ—56 成都漆艺四川省成都市407Ⅷ—57 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408Ⅷ—58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409Ⅷ—59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410Ⅷ—60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411Ⅷ—61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山西省清徐县412Ⅷ—62 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江苏省镇江市413Ⅷ—63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414Ⅷ—64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415Ⅷ—65 宣纸制作技艺安徽省泾县416Ⅷ—66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江西省铅山县县、丹寨县418Ⅷ—68 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云南省临沧市、香格里拉县419Ⅷ—69 藏族造纸技艺西藏自治区420Ⅷ—7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21Ⅷ—71 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浙江省富阳市422Ⅷ—72 湖笔制作技艺浙江省湖州市423Ⅷ—73 徽墨制作技艺安徽省绩溪县、歙县、黄山市屯溪区424Ⅷ—74 歙砚制作技艺安徽省歙县江西省婺源县425Ⅷ—75 端砚制作技艺广东省肇庆市426Ⅷ—76 金星砚制作技艺江西省星子县427Ⅷ—77 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荣宝斋428Ⅷ—78 雕版印刷技艺江苏省扬州市429Ⅷ—79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江苏省南京市430Ⅷ—80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431Ⅷ—81 制扇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2Ⅷ—82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江苏省苏州市433Ⅷ—83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434Ⅷ—84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5Ⅷ—85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436Ⅷ—86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湖南省浏阳市437Ⅷ—87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438Ⅷ—88 风筝制作技艺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风筝、南通板鹞风筝、拉萨江苏省南通市风筝)西藏自治区拉萨市439Ⅷ—89 凉茶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

沈阳特产的研究报告

沈阳特产的研究报告

沈阳特产的研究报告沈阳市辽宁的省会城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那你知道沈阳有哪些出名的特产吗?1、辽中葡萄辽中葡萄是辽宁省沈阳市辽中的特色产品,辽中种植葡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辽中境内种植葡萄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辽中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四季分明,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所产出的葡萄皮薄多汁,酸甜味美。

葡萄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强健筋骨,补虚健胃的功效,还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心悸盗汗有一定的疗效。

在2014年,辽中葡萄便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老龙口白酒3、老龙口白酒是辽宁沈阳的特色名酒,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老龙口白酒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还曾被列为朝廷贡酒。

老龙口地区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水资源良好,环境优美,非常适合老龙口白酒的生产,老龙口白酒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选用优质的高梁为主要原料,在用小麦,大麦制曲,采用传统的酿制方法制作而成,所产出的老龙口白酒绵甜醇厚,回味悠长。

在2008年,老龙口白酒的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老龙口白酒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辽东大米辽中大米是辽宁省沈阳市辽中的特色产品,创始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辽中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土地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产出的大米米粒晶莹剔透,蒸煮过后,饭粒柔软油润,饭香极为浓郁,软糯可口。

辽中大米不仅吃起来美味,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丰富营养,在2014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东陵红树莓东陵红树莓是辽宁省沈阳市东陵的特色产品,东陵种植树莓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2002才开始大规模的种植,但由于东陵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沛,非常适合树莓的生长,所种植出来的树莓光泽亮丽,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香味浓郁。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02•【字号】沈政发[2007]4号•【施行日期】2007.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沈政发[2007]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1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汇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关于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沈政办发〔2006〕16号)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七年三月二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区、县(市)或单位│├─────────────┼─────────────┼─────────────┤│1│沈北鼓乐反堂调吹奏技巧│和平区│├─────────────┼─────────────┼─────────────┤│2│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沈河区│├─────────────┼─────────────┼─────────────┤│3│西关回民龙狮斗│沈河区│├─────────────┼─────────────┼─────────────┤│4│满族珍珠球竞技│沈河区│├─────────────┼─────────────┼─────────────┤│5│沈阳民间传统灯谜│沈河区│├─────────────┼─────────────┼─────────────┤│6│安氏龙灯传统制作工艺│铁西区│├─────────────┼─────────────┼─────────────┤│7│东关“四绝菜”传统烹调技艺│大东区│├─────────────┼─────────────┼─────────────┤│8│王桂香民间剪纸│东陵区│├─────────────┼─────────────┼─────────────┤│9│东陵满族民间故事│东陵区│├─────────────┼─────────────┼─────────────┤│10│薛天智民间故事│于洪区│├─────────────┼─────────────┼─────────────┤│11│王玉芬民间剪纸│苏家屯区│├─────────────┼─────────────┼─────────────┤│12│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苏家屯区│├─────────────┼─────────────┼─────────────┤│13│白清寨传统唢呐│苏家屯区│├─────────────┼─────────────┼─────────────┤│14│锡伯族喜利妈妈│沈北新区│├─────────────┼─────────────┼─────────────┤│15│杨久清回族民间故事│新民市│├─────────────┼─────────────┼─────────────┤│16│辽中鼓乐│辽中县│├─────────────┼─────────────┼─────────────┤│17│桃山白酒传统酿造工艺│法库县│├─────────────┼─────────────┼─────────────┤│18│法库王缸炉制作技艺│法库县│├─────────────┼─────────────┼─────────────┤│19│康平皮影戏│康平县│├─────────────┼─────────────┼─────────────┤│20│鑫艳玲评剧表演艺术│沈阳评剧院│├─────────────┼─────────────┼─────────────┤│21│周仲博京剧表演艺术│沈阳京剧院│└─────────────┴─────────────┴─────────────┘。

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拓展项目名录

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拓展项目名录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91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4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29
I-85
天坛传说
北京市东城区
1030
I-86
曹雪芹传说
北京市海淀区
1031
I-87
契丹始祖传说
河北省平泉县
1032
I-88
赵氏孤儿传说
山西省盂县
1033
I-89
白马拖缰传说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
I-111
海洋动物故事
浙江省洞头县
1056
I-112
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永顺县、古丈县
1057
I-113
坡芽情歌
云南省富宁县
1058
I-114
祝赞词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1059
I-115
黑暗传
湖北省保康县、神农架林区
1060
I-116
陶克陶胡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86
Ⅲ-97
跳马伕
江苏省如东县
1087
Ⅲ-98
仗鼓舞(桑植仗鼓舞)
湖南省桑植县
1088
Ⅲ-99
南县地花鼓
湖南省南县
1089
Ⅲ-100
跳花棚
广东省化州市
1090
Ⅲ-101
老古舞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1091
Ⅲ-102
跳曹盖
四川省平武县
1092
Ⅲ-103
棕扇舞
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
014 8 &'K
./0123140501614107. &''()*)+, 星期四
责任编辑 谢学芳 编辑 韩 扑 美编 王 一 编辑电话 !!!"+,-./012+3 45+6(7 8 &'9: ;<=>?@ A BC DE6FG 8 H&%I 8 J&KI 8 L&KI 8 M&K N 8 &'KOP6Q? R BCDE4?@6(5 +STUVWX@4 R BCDY?@: Z 8 [ \XK)=>5+]-3^_4]-.`a / 8 &'K]-4bcd.e5+.fFG 8 &'%gh4TU A BCDE?@6eij6 5klU A BCDE?@: mn014opqr. 01/2+3 s 8 &'Kt 8 [\XK*+Qu.v)6ws om: xysz{om6|(m # &'934 # H&9I # J&96a}~ 8 L&94op : 8 [\X9)so :
父亲成就了唢呐南王
! 唢 呐 南 王 " 李 子 芬 今 年 已 是 岁 了 老人了 # 老人说话声音洪亮 $精神头十足 # 问起原 由 $李子芬告诉笔者 $这是吹唢呐吹出来的 # 李老世代居住在沈阳市苏家屯白清寨 $ 祖上都是地道的农民 # 改变李老父辈命运的 是一个叫齐贵礼的 号 子 乐 的 老 民 间 唢 呐 高 手 # 这个齐贵礼是 多年前名震辽沈地区 的唢呐王 # 在这位唢呐 王 来 白 清 寨 给 富 人 家 做 寿 演出时 $ 李子芬的 父 亲 李 春 山 和 叔 伯 哥 哥 李振山博得了齐贵 礼 的 喜 爱 $ 于 是 叔 伯 哥 俩正式拜师学艺 # 按照讲好的规矩 $ 哥俩跟 齐贵礼像儿子般的 师 徒 关 系 $ 因 此 学 到 了 真本事 # 等到李子芬出生时 $ 父亲和叔伯父 已经不再是什么庄 稼 汉 $ 而 是 正 儿 八 经 的 靠唢呐养家的民间 古 乐 艺 人 了 $ 其 传 承 关 系在上个世纪三四 十 年 代 $ 自 然 是 家 族 式 继承的 # 所以 $ 李子芬 到 了 四 五 岁 时 $ 就 嘀 嘀哒哒开始学习吹喇叭了 # 到了十三四岁 $ 李子芬不但已经会吹很 多小曲小调 $ 而且还学会了吹笙 & 萧等乐器 # 十八九岁时 $ 成人的李 子 芬 就 和 父 亲 & 叔 伯 父就正式登台演出了 $ 并且一上手就获得掌 $ 这孩子 $ 一定会超过他父亲 "$ 已成为当 声! 时 ! 李家帮 "古乐班子所有成员的共识 #
!"#$%& !"'(

辽宁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七期
唢呐 ! 曾经是沈 阳人城乡生活记忆中 的必有 " 亮色 #$ 婚丧嫁娶 % 悲欢 离合 ! 在俺们这疙瘩 都缺不得唢呐的 & 救 场 #$ 如今 !& 沈北鼓乐 反膛吹奏技巧 # 项目 是辽宁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 白 清 寨 传 统唢呐#项目则 是 沈 阳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

李家帮 至今生龙活虎
景 气 $万 一 你 将 来 也 改 行 $它 就 会 失 传 了 # 现在我老了 $ 也想明白 了 $ 我 要 系 统 地 告 诉 你到底那是怎么回事儿 # " 沈忠锦告诉笔者 % ! 我现在能不靠( 工 尺谱 ) * 唢呐的乐谱 $ 只 有 民 间 少 数 艺 人 能 ( 工尺谱 ) 演奏 $ 一般会 吹 唢 呐 的 人 $ 需 要 靠 照着由 ( 工尺谱 ) 翻 译 出 的 简 谱 来 演 奏 唢 呐+ $ 能 吹 奏 传 统 唢 呐 曲 目 多 首 $ 也 就 ( 借 字 )和 ( 反 膛 调 )$ 我 能 变 化 出 是说通过 首唢呐曲子 # 而掌握这个绝活的 $ 我经 过多年的调查了解 $ 东北地区就我一个 # " 沈忠锦这话不是吹牛 $ 笔者曾在专家那 里得到了证实 # 也正因为沈忠锦有这两下子 $ 使得他在 ! 沈阳辽宁古乐首届古民乐调演 " 中 $曾随文化部赴匈牙利参加 ! 第三十二届世 界民间舞蹈节 "$以及 年国庆 周年赴 京的演出 $他的唢呐博得了阵阵喝彩 #
! 跟 父 亲 演 出 到 了 年 就 停 止 了 $ 直 到 年 $ 已 经 改 行 做 过 电 工 & 泥 瓦 匠 的我才又开始把 唢 呐 捡 起 来 # 我 那 时 就 有 ( 李家帮 ) 的威风 # " 一个愿望 $ 一定要重振 李子芬告诉笔 者 $ 其 实 他 那 时 很 痛 苦 $ 原因是传统的 ! 工 尺 谱 "被 烧 毁 了 很 多 $现 在想起来都遗憾 # 但是只要青山在 $ 不怕没 柴烧 # 李子芬最 后 竟 成 为 了 当 地 第 一 个 重 新单干的文艺个体户 # 他召集了 当 年 和 父 亲 一 起 演 出 的 唢 呐 高手 $ 加上后来 和 自 己 演 出 的 师 兄 弟 们 重 新挑起了 ! 李 家 帮 "艺 术 团 的 大 旗 $开 始 了 致富道路 # 婚丧嫁娶 伴 奏 $ 田 间 地 头 表 演 $ 只 要 能 赚 钱 $再 苦 &再 累 &再 远 的 演 出 任 务 也接 $ 并且一干就是十多年 # 直到 年 $ 随着班子人马越 来 越 大 $ 为 了 便 于 更 好 的 ! 李家 管 理 $李 子 芬 和 师 兄 赵 玉 茂 商 量 $把 帮 " 一劈两半 $ 各领一只队伍 # 如今 虽 已 是 岁 的 老 人 $ 李 子 芬 依 旧 活 跃 在 舞 台 上 #! 我 现 在 的 艺 术 团 里 有 个人 $ 能演出多首传统唢 呐 曲 子 $ 鼓 & 锣 & 扩 音器 & 灯光 & 后幕 & 音响一应俱全 # 我已把自 己会吹的传统曲子 $ 都 教 给 了 徒 弟 们 $ 我 们 每年都要演出上 百 场 $ 今 年 的 演 出 都 排 到 了年底了 # " 吕映辉 8 文并摄
李子芬
沈忠锦
# $%
舅舅调教出唢呐北王
! 唢呐北王 " 沈忠锦今年 岁 # 他记得 岁 那 年 $ 深 得 舅 舅 喜 爱 的 小 忠锦一天被舅舅叫到跟前 % ! 孩啊$ 咱们祖 辈都是农民 $ 除了种地外 $ 应 该 有 点 一 技 之 长 $ 跟舅舅我学吹唢 呐 吧 $ 虽 不 能 大 富 大 贵 $ 至少在地里不打粮食 的 年 月 $ 还 可 以 靠 点小本事赚钱养家啊 # " 那时候 $ 可能是因 为 年 龄 小 $ 沈 忠 锦 只 知道跟舅舅学吹唢呐 $ 别的都不太关心 # 直 到他跟舅舅学 了 年 $ 在 岁 那 年 因 为 唢 呐吹得棒 $ 进了当时新城 子 区 ! 沈阳市新风 评剧团 " 后才逐渐了解到 $ 舅 舅 王 霖 可 不 是 等闲之辈 # 舅舅原是锦西评剧团的团长 $ 后 来才回到了老家新城 子 $ 而 且 当 时 已 经 对 唢呐前辈马升 & 张殿 一 的 大 名 有 所 耳 闻 的 沈忠锦 $ 也知道了这 两 位 唢 呐 前 辈 高 手 就 是舅舅的师父和师爷 # 自 己 已 与 圈 里 人 耳 熟能详的唢呐大王马 升 & 张 殿 一 成 了 师 承 关系 $ 自然被别的吹唢呐 的 人 高 看 一 等 $ 有 的人还经常向自己打听什 么 ! 借 字 "& ! 反膛 调 " 等希奇古怪的词 $ 弄 的 自 己 经 常 是 丈 二 和尚摸不着头脑 #
读者 您觉得我们 身边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 遗产被失落了 请拨打热 线 !!!++-*, 专题总策划 王传章
新城子区 ( 现为沈北新区 ) 位于沈阳城北 ! 因此吹唢呐 的沈忠锦被人称为唢呐北王 ' 白清寨位于沈阳城南 ! 所以吹 唢呐的李子芬被人称为唢呐南王 $ 南王 % 北王是一老一少 ! 虽师承不同 ! 经历不同 ! 但是他们都是因为唢呐吹得贼拉的 好 ! 各有绝活 ! 而名声在外 ++

沈 北 鼓 乐 反 膛 调 吹 奏 技 巧 &反 膛 调 # 俗 称 &倒扒皮#!是唢呐传统吹奏技法的一种 !曾 在 东北地区的鼓乐中普遍流传$ &反膛调#是在 原曲对应的基础上以唢呐的第七孔(筒音)发 出的音为轴! 产生的全新音乐旋律$ 主要技 法*一是反膛加花变奏'二是借字后反膛'三 是反膛与原曲对句变奏$ 反膛调的创作手法! 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 0 -./
!"
白清寨传统唢 呐 白 清 寨 乡 民 风 淳 朴 !乡 情 浓 郁 !由 于 山 清 水 秀 略 带 封 闭 的 地 理 环 境 !保 留 和传承了白清寨乡传统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形 式 $ 白 清 寨 唢 呐 以 传 统 老 曲 牌 为 主 !将 几 百 年 前 的乐风保留至今! 有记载传统唢呐乐谱共有曲 牌 余 篇 $ 白清寨唢呐在历史进程中 ! 传承的各种曲牌均 由古老记谱方式 , ,, 工尺字记录在 - 万谱同宗 . 中 $
会反膛调东北唯此一人
在新风评剧团 $ 沈 忠 锦 干 了 三 年 $ 之 后 又被调到新风曲艺团 # 在 进 专 业 演 出 团 体 之前 $ 虽然自己得到了舅 舅 的 口 传 亲 授 $ 早 已出徒 $ 早就能吹各 种 大 曲 牌 唢 呐 的 沈 忠 锦也不能例外 $ 还要在团 里 继 续 拜 师 学 徒 $ 每个月挣 块 毛钱的工资 # 其实沈忠锦心里暗暗藏着一个目标% 有机会变成城市户口 # 但 是 $ 评 剧 团 & 曲 艺 团都没实现他的愿望 # 于是 $ 沈忠锦 年后 又 去 了 辽 阳 曲 艺 团 $一 干 又 是 年 $不 过 $ 户口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 不得已 $ 他又去了 当时全国第 一 家 个 体 曲 艺 团 ' '' 沈 阳 市 张 桂兰地方戏剧团 # 而此时 $ 户口问题随着时 代变迁已不那么重要了 # 上 世 纪 年 代 末 $ 已 经 多 岁 的 舅 ! 孩啊 $ 以 前 你 老 问 我 ( 借 舅对沈忠锦说 % 字 )& ( 反 膛 调 )是 什 么 意 思 $其 实 我 已 经 潜 移默化地传授给你了 # 所以没有点明 $ 一是 怕你外传 $ 二是怕你骄傲 $ 三 是 唢 呐 时 下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