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练习卷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新人教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优化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

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

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2.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

肌肉接头”。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细胞膜内外也存在电位差B.肌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与离子跨膜运输有关C.图中肌肉产生的兴奋可传至神经纤维D.肌肉细胞的收缩或舒X 与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有关

3.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B.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逆转D.多巴胺的释放与高尔基体的线粒体有关

4. 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 ,当在

图1的P 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 、b 、c 、d 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 点对应图5B.b 点对应图3C.c 点对应图3D.d 点对应图4

5. 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

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也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

题号

总分

11

12 13 得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

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7.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正常机体在受到某种抗原感染后,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而引起

的一种自身免疫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前膜能分泌神经递质B.受刺激后,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C.受刺激后,神经—肌肉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D.适当注射药物抑制抗体产生,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8.下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

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9.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对甲

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计甲、乙两组大翎平均耗氧量为甲>乙B.实验时甲组应选用雌性大鼠,乙组应选用雄性大鼠C.实验设计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拔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也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10.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青下丘脑和垂

体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伊朗调节和反馈调节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2分)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递质酶水解。已知A、B、C神经元分

泌兴奋性神经递质,某人利用该结构完成了若干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⑴上述生理结构中有______个突触。⑵若正常情况下,刺激神经元A的神经纤维,则神经元B______(可能/不可能)获得多次兴奋,产生兴奋时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______变成______。⑶若在突触间隙加入递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____状态。⑷若在突触间隙加入抗特异性受体的抗体,则后一神经元会保持______电位。

12.(12分)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

控生殖活动。Ⅰ.通常情况下,上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⑴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器官A是______。

⑵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

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排卵。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 -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至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图。⑶据图可知,Kp-10____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综合分析⑷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13.(16分)某植物提取液X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探究提取液X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

下实验。请帮助补充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植物提取液X、蒸馏水、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成患______病的大鼠。然后将这些大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只。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甲组每只大鼠灌喂__________2mL/d,乙组每只大鼠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⑷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㈢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数量实验开始时(mmol/L) 给药4周后(mmol/L)

甲10 18.62±3.08 10.12±2.

乙10 19.46±3.98 19.00±2.70

⑴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有人认为还应增加一组大鼠作为

对照,该组大鼠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与正常大鼠比较,患糖尿病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如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晓】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C B D C C C C B B

二、非选择题

11.⑴3⑵可能负电位正电位⑶持续兴奋⑷静息

12.⑴核糖体GnRH神经元垂体⑵减少通过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雌激素含量⑶

不影响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加强⑷神经—体液

13.㈡方法与步骤:⑴糖尿⑵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液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⑶植物提取液X

灌喂蒸馏水2mL/d(或每天灌喂等量的蒸馏水)㈢结果与分析:⑴植物提取液X对糖尿病大鼠降

低血糖的作用明显⑵随机选取10只健康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定血糖浓度;灌喂蒸馏水2mL/d,4周后测定血糖浓度⑶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浓度高,反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