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三校生升学考试语文11卷
2023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

2023年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三校生培训学校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3分)明清两代,文人的聚合倾向十分显著,所谓作家往往都是某种配合体名义下的作家,而地域性文学社群丛生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文化现象。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地域社群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主要维度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及其创作放到地域社群的语境中去考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
地域社群有别于一般平常意义上的社团流派,明清两代,以诗文创作为内容的文学社团流派其数甚多,台阁派、茶陵诗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神韵派、性灵派、格派遣、肌理派、桐城派等多为文学史论及。
这些社团流派大部分为“泛地性”,领袖人物地位较高,往往通过文学活动创造了主流话语,数量较为有限。
综观明清两代诗文创作群体,为数众多的是地域文学社群。
⑵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相比,地域文学社群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其成员往往限于一个区域或郡邑,活动多在地方基层;参与者身份不等,但在文学活动中一般以“自然文化人”出现;召集者多为一地之望重者,其中不乏一时文坛领袖;维系社群存在的除文化精神外,更多的是遵守社约举行的社集活动;人际之间往往同仁相得,相互标榜,竞文才风流,少异同纷争。
这样的文学社群分布很广,但以南方集聚较密,尤其江南最为集中。
除大型社团如南社、鸿笔文社等外,一般规模在数人到数十人不等,结社频度高,衍生性强,名家参与,群从踊跃,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宏大壮丽的社会基层文学景观。
⑶有两点可以看出明清文人参与社群活动的热情,一是一人加入多个社团,一是一个社团世代延续。
前者以鄞县钱光绣最为典型,钱氏竟参加了六个地方的八个社团。
这种情况在社团活动极为活跃的江南区域绝不是个别现象。
其他区域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与明代公安派袁氏兄弟相关的社群就至少有阳春社、南平社、蒲桃社、金粟社等数个。
至于社团存续时间,虽然有崇祯十四年常熟钱方明招诸友于红豆山庄结临社,活动时间仅三天这样极端的例子,但如无锡碧山吟社跨越两个朝代、延续数代人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高考《语文》参考答案

江西省2024年“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4.C
5.C
6.A
7.B
8.D
二、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
9.D10.B11.D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12.B13.C14.A15.D
四、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6.①迢迢牵牛星②奔流到海不复回③浪遏飞舟
④映阶碧草自春色⑤杨柳依依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17.①赏玩: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2分)
②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分)
18.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分)
19.不偏离。
写江南之秋的味、色、意境与姿态赏玩不到十足的特点来反衬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4分)
20.一椽破屋、碧绿天色、驯鸽飞声、丝漏日光、牵牛花色、细长秋草、槐树落蕊、扫帚丝纹。
(共5分。
6—8个5分,5个4分,4个3分,3个2分,2个1分,1个0分)
21.第①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2分)
第②段: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2分)
22.第①段:事实论据(2分)第②段: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2分)
23.引用论证方法(或引证法或理论论证法)。
使观点(读书使人向善、避恶)更全面、鲜明、深刻;使论证更具科学性、权威性。
24.语文综合实践(略)。
25.作文(略)。
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届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检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竹篙(gāo)侍(shì)弄寒暄(xuān)安分(fèn)守己B. 孱(càn)头绛囊(náng)嗫嚅(rú)咬文嚼(jué)字C. 镐(gǎo)头刮痧(sā)荒谬(miù)燧(suì)木取火D. 坍(tān)塌淀(dìng)粉敷衍(yǎn)茕茕(qióng)孑立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沙砾镂空惆帐破釜沉舟B. 袅娜斑驳点缀人才倍出C. 削减康慨逶迤针砭时弊D. 献媚自诩绮丽撼天动地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发展荔枝的生产。
②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进了荷花淀。
③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A. 大力窜疏疏落落B. 大力窜稀稀落落C. 大举摇疏疏落落D. 大举摇稀稀落落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B.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C. 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D. 四季交替,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努力,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B.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是知识的增广,而是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C.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 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家都在为创造一个繁荣,舒适,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2022年1月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有解析)

2022年1月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全卷共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悸.(jì)动宫绦.(tāo)广袤.(mào)追本溯.(shuò)源B. 坍.(tān)塌湍.(tuān)急毛坯.(pī)沁人心脾.(pǐ)C. 眉黛.(dài)嗫嚅.(rú)造诣.(yì)损兵折.(shé)将D. 菱.(líng)角桧.(guì)柏掳.(lǔ)掠钟鼓馔.(zhuàn)玉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算帐迹象匀称礼尚往来B. 国粹坐落怄气疾言利色C. 销铄厮杀报酬五彩斑斓D. 燥热肿涨晌午休养生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_________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②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_________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③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_________,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超清版有答案)

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A.橛(jué)子蝙(biǎn)蝠怜(lián)爱拈(niān)轻怕重B.洋溢(yì)衣襟(jīn)下载(zài)拉拉扯扯(chě)C.黑黢黢(jùn)牛犊(dú)背(bēi)篓罄(qǐng)竹难书D.篓(lǒu)子湿漉(lù)凛冽(lì)喟(kuì)然长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___A.枯稿梦魇执拗流觞曲水B.内行辨论蒹葭小鸟依人C.抚育胸脯深邃绕树三匝D.剡溪摄取针炙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________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________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________,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A.教育要求询问 C.教育央求询问B.养育要求盘问 D.养育央求盘问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A.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2023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2023 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 45 分〕本卷共 15 小题,每题3 分,共 45 分。
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 分,每题 3 分〕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狭隘.〔ài〕凋.〔diāo〕谢伺.〔cì〕候含情脉脉.〔mî〕B.绚.〔xuàn〕烂泯.〔mǐn〕灭弥.〔mí〕补梦寐.〔mâi〕以求C.袅娜.〔nuï〕雅舍.〔shâ〕胡同.〔tïng〕引吭.〔háng〕高歌D.凄怆.〔chuàng〕玷.〔diàn〕辱参差.〔cī〕弦.〔xián〕外之音2、以下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书藉敲诈点缀清重缓急B.紫藤渺茫烦躁恍然大悟C.鸳鸯平旷风骚淅淅沥沥D.皎洁废墟渺小姿势翩然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我上面说它平寻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颇为不寻常的。
②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浓烈。
③假设说地点,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A.确实包含荒凉B.确实饱含凄凉C.其实饱含荒凉D.其实包含凄凉4、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清静静静的。
B.大型海藻不管怎样令人注目,在海洋植物界都是微.不.足.道.的。
C.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D.大家认为王刚同学的发言确实是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5、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邮电部门做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中坚持指挥着过往车辆,使我很受教育。
D.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松,仅占体重至少 18%以上。
2017年江西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高考语文语文试题(有解析)

2017年江西三校生高职高考语文试卷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羯(jié)鼓偏袒(tǎn) 鲈(hù)鱼凝神屏(píng)息B.雾霭(ǎI) 微蹙(cù) 夔(kuí门前仆(pū)后继C.脸颊(jiá) 戏谑(nüè) 狡黠(jí) 毛骨悚(sǒng)然D.翎(ìng)毛门框(kuàng) 做窠(kē) 相濡(rǔ)以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刮痧氤氲摇曳搏大精深B.金樽繁衍克隆海阔天空C.暄哗咫尺矫健鬼使神差D.凫水龟裂招摇陶治情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____ ,在我生下来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
②我国造园有_ 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展现着独特的风格。
③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____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A.推断悠久震慑B.推断悠扬震慑C 决断悠扬震动 D.决断悠久震动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物质占有欲永无止境....的贪婪,使现代人迷失在名和利的死胡同里。
B.骆驼和鸽子,同样没有剑拔弩张....的样子,它们的眼睛都含着羞涩的光,C.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惊心动魄....的情感。
D.在美术史里,有些例外的艺术家,就像天马行空....一般来去自如,在他们的一生里,几乎就没有所谓“极限”这一件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串普普通通的钥匙,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B.不但他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还是令人尊敬的慈善家。
C.回到久别的故乡,我又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面孔。
2011年江西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_指点江山

2011年江西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_指点江山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信仰(yǎng)胡同(tòng) 垃(lā)圾牡(mǔ)丹B、纤(xiān)细纠(jiū)结跌宕(dàng) 筹(chóu)划C、柏(bǎi)油纯粹(cuì) 清澈(chè) 供给(jǐ)D、频(pín)繁偏僻(pì) 曲(qǔ)折精彩(cǎi)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搏斗枢纽宽恕暇想B、忌妒浸泡耽误骄躁C、蜡烛惭愧苛刻慷慨D、赌博点缀峥嵘炙热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A、照飘好像笼B、泻飘好像蒙C、照浮仿佛蒙D、泻浮仿佛笼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B、极光变化很快,是自然界中名副其实的魔术大师。
C、陈从周先生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D、门前的雪地上,有一群麻雀正在觅食,真是门可罗雀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五一”假期,庐山风景区接待的游客至少在50万人以上。
B、今天班会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认真地讨论、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学习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院子前面的那棵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了。
r> B、报童说:“掌柜的,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来一张瞧瞧?”C、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
D、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
7、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明天不过是凝结在荷叶上的露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西省三校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十一)第一卷(选择题三大题共45分)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溘.然kè蹙.缩cù商贾.gǔ吮.吸sǔnB.脉脉.mò深邃.suì饿殍.fú丛冢.zhǒngC.期.年qī孱.头càn 虔.诚qián 逡.巡qūnD.休憩.qì干瘪.biě乳臭.xiù窈.窕y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订钳制事必躬亲推本溯源B.淡泊斡旋彤云密布怙恶不悛C.骁勇酗酒并行不悖蛊惑人心D.祛疑慎密画地为牢上窜下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给你。
②这家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了居民们的健康。
③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A.传播妨害莫非B.传递妨碍莫非C.传递妨害难道D.传播妨碍难道4.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所以派他去,而且他也是做得差强人意....啊。
B.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C.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D.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最近,教育部制定了中学语文“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课标是课程改革的依据。
B.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C.钓鱼台,在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
”D.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从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通过丰富的实践,使他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7.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足球队兵败狮城,使进军世界杯的梦想再一次化为泡影,许多球迷伤心到了极点,那泪水就像自来水管喷射出来的一样。
B.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我看过了!这个问题还需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C.县长给水电局长下了一道命令:你带领一队精悍的人马,在十天内,必须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干旱的王家坝来。
D.运动员的两条腿飞快得像极速滚动的车轮一般。
8.下列各句判断不正确地的一项是()A.贾谊是西汉政论家和文学家,“过秦”的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名词用作动词。
B.《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在记游的基础上抒情,见解发人深省。
C.《兰亭集序》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优美,风格素淡雅致。
D.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反映了孟子的政治见解和理想抱负。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9.下列各句的判断不正确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巧妙地将人、物、情融为一体,构思精当。
B.本诗在写作手法上,寄情于物,借物抒情,重章迭唱,节奏感强。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
D. “静女”是指美丽大方的淑女。
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静女其姝.(美好、漂亮)B.俟.我于城隅(伺候)C.俟我于城隅..(城墙角落)D.搔首踟踌..(徘徊、犹豫)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说怿女美B.自牧归荑C.匪女之为美D.俟我于城隅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2.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其实..百倍(实际上)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B.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至于颠覆..(被灭亡)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可谓智力..孤危(智商)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至于..颠覆(以致)13.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与战败而亡者.③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14.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兵不利,战不善(不是士兵们不好,仗没有打好)B.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数目多达百倍)C.斯用兵之效也(这是用兵抗秦的的功效)D.或未易量(结局也许不是轻易就能确定的)15.下列各句对第二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D.本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简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又有气势,又有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5分)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小题1分)①看万山红遍,。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问苍茫大地(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②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④,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郭沫若《炉中煤》)⑤悄悄地我走了(荀子《劝学》)五、(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1题。
(16分)(1)生命是什么?(2)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回答。
(3)有人说,生命就是有机体具有自我繁殖.和复制的能力,能从自然界摄.取维持这种能力所必需的养料。
也有人说,生命除了具有维持在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能力之外,还具有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对自然界进行适应性改造,促进自身进化的能力。
在自然界里,生命以它丰富多彩的存在形态,精细微妙的组织结构,宏大完整的生存体系,构成了自然界精美壮观、无以伦比的景象。
无数微生物潜藏在自然界的一切角落;形形色色的植物给大地、海洋,以致冰峰雪岭披上了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外衣;数不清的千奇百态的动物,又为壮丽辉煌的自然景色增添了奔腾跃动的雄健和飞翔遨游的旖旎;还有人类,这自然造化中最神奇、最伟大、最美丽的创造,不仅使自然界生命的完美达到了颠峰,而且,还给生命赋予了崇高、尊严、博大和无限的创造力,那就是人的智慧。
(4)自从人类有了朦胧的意识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许许多多绚丽奇妙的远古神话,寄托着人类祖先对于生命伟力的想像和希冀,以及敬若神明般的崇拜。
基督教《创世纪》的故事,只不过是人类早期对于生命繁衍能力的敬仰和畏惧的复杂情感的反映。
古往今来的诗人,用尽一切最优美的词句,赞颂生命的美丽。
从生命的孕育,婴儿的降生,孩子的成长,青春的勃发,爱情的萌动,到人的衰老死亡。
这一壮丽的过程凝聚着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崇高感。
而艺术家则用手中的画笔和刻刀,无所顾忌地展现人的形体的美丽,深入刻画人的情感——这内心深处所表现出来的最细腻,最精致,最微妙的美的流露……(5)人类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创建了无数辉煌的业绩,运动场上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的刷新,科技领域一项又一项发明创造的诞生,展现了人类生命力与美的无穷魅力。
人类飞出地球的壮举和探索外星生命的尝试,表明人类生命具有(藐视)一切极限的气魄,生命力量和智慧的扩展是无限的。
(6)每当我感慨人类这些辉煌成就的时候,我常常被一个问题困扰,人类的生命是完美无缺的吗?当人们尽情展现人类壮丽的生命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人类生命并非完美无缺,事实上,健全与残缺一起,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全部。
17.请为文中加点词注音(4分)繁殖.()摄.取( )18.请解释文中括号里的词(4分)新陈代谢:藐视:19.简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答:20.请归纳第(4)段的大意(2分)答:21作者以什么为视角?用什么样的心态列举了哪类事例来表明“健全与残缺是生命的组成部分”(3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2—25题。
(14分)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
小伙子那当官的父亲要携眷赴外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
“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
”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
小伙子不好意思()着姑娘坐,便()在她的身后。
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着姑娘的外套。
通过手指感觉到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感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
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片,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
“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紧点,把上半身拍大些。
”姑娘点头不语。
“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