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点游记随笔写作-白鹿洞书院
参观白鹿洞书院作文

参观白鹿洞书院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白鹿洞书院参观。
白鹿洞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又称白鹿洞书堂、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院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我们坐着车来到了白鹿洞书院的大门口,门口有一块石头刻着“白鹿洞书院”四个大字。
进了大门,往里走有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书声琅琅”。
接着我们来到了“正殿”,正殿上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字“白鹿青莲”。
这个匾额的意思是说: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院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南轩”。
南轩是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居,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1098年)。
南轩位于白鹿洞西面,与朱熹的故居隔溪相望。
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离开了南轩,我们又来到了“白鹿洞书院博物馆”。
博物馆里介绍了许多关于白鹿洞书院的文物和历史。
其中有朱熹等人的手迹和一些有关白鹿洞书院的碑刻。
—— 1 —1 —。
参观白鹿洞书院有感

参观白鹿洞书院有感《参观白鹿洞书院有感》篇一白鹿洞书院,这个名字就像一首古老而悠扬的诗篇,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芬芳。
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圣地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与古人来了一场超时空的对话。
刚走进白鹿洞书院,就感觉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变得不一样了。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书院的大门,犹如一个时光隧道的入口,一脚踏进去,就好像走进了古代书生们的世界。
我漫步在书院的小径上,脚下的石板路有点凹凸不平,也许是被无数古人的脚步磨成这样的吧。
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在守护着书院的卫士。
我看到了那著名的白鹿洞,虽然没有真的白鹿在里面蹦跶,但我仿佛能看到古代的学子们在这里读书时,偶尔会有白鹿相伴的美好画面。
这白鹿洞就像是书院的一个神秘宝藏,藏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我走进一间间教室,那简陋的桌椅,让我不禁想象当年的书生们是如何在这里刻苦攻读的。
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的学生一样,会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呢?也许有的书生会在老师讲课时偷偷地做小动作,也许有的会望着窗外发呆,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
我看到墙上挂着的那些字画,虽然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文化气息。
这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古老的相册,每一页都有着珍贵的回忆。
在书院里,我还听到了旁边导游的讲解。
他说这里曾经培养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我就想啊,这个书院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学校,把一个个普通的学子变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可是,现在的我们呢?我们有着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有时候还不珍惜。
我突然有点惭愧。
我在想,要是把我放在古代,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习,我能坚持下来吗?也许我会是那个最先打退堂鼓的人吧。
白鹿洞书院,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古人求知的道路,也应该照亮我们现在的学习之路。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告诉我们,知识是需要用心去追求的,学习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情。
白鹿洞书院游记作文350字

来庐山数次,因为喜欢,甚至办了终身旅游卡,后来却来的很少,庐山四季都有其特有的风景,尤其山顶和山下又有不同的风貌,我大约是喜欢它的人间烟火和它的自然风貌是如此完美的结合吧,住在人间繁华的牯岭镇,游览近的风景很多,想要虐一下自己的,高可去爬五老峰,低可去三叠泉庐山瀑布,而想要观日出,五老峰的日出可一览九江城市与鄱阳湖,而最近的含鄱口,花点时间徒步就可到达,而这次我们去庐山,第一站选取了白鹿洞书院。
对于书院是非常感兴趣,我去过了岳麓书院,就在长沙的湖南大学内,那次尽管是匆匆过客,也已经种下了草,在泰康,经常带客人去杭州参观径山竹茶园,那里曾经也是径山书院所在地。
白鹿洞书院距离庐山高铁站大约一小时车程,几乎是绕着庐山走了一圈,今天雾很大,看不见庐山的真颜,到达书院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书院占地三千多亩,实体的书院部分集中在书院进门的五组古院落,分别是先贤书院棂星书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组成,为什么称为白鹿洞书院,其实是没有洞的,现在所看到的白鹿洞,也是后人为了契合书院的名字,特地修了一个洞,前面卧着一只古朴的鹿,说起这个白鹿,不知道是传说还是真的有这样一只通人性的白鹿,关于白鹿洞书院的介绍,网上搜一搜已经非常详尽,我只想记录一下我这个走马观花,没有专业讲解的情况下,给我的几点深刻印象有以下几点:一是朱熹,我知道他是宋代知名的理学家,我记忆最深的关于朱熹的一段诗词,就是那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到了这里,我才知道他的江湖地位,原来他不仅一位理学大家,还是一个大教育家,修建了二十多所书院,书院在古代就是现在大学的前身,白鹿洞书院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书院,论历史,比牛津剑桥这些世界级名校可是早了二百多年啊,我就在畅想,如果这些书院还能存到现在,那又会有多少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呢。
除了朱熹,被种草的还有两位大家,一个是陆九渊,在此之前不知道此人,但能被朱熹邀请到书院讲学,应该不是凡人,这次书会使白鹿洞书院名声大振,大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所使然。
游白鹿洞书院的作文

游白鹿洞书院的作文
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白鹿洞书院,那可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经历。
那天,天气挺不错的,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来到了这个闻名已久的地方。
刚到门口,就被那古朴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
走进书院,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
四周绿树环绕,环境清幽得很,让人一下子就静下心来了。
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看到了一间间保存完好的书房,想象着当年的学子们在这里刻苦攻读的情景。
书院里的桌椅、书架都透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特别喜欢那个泮池,池水清澈见底,周围的花草树木倒映在水中,美极了。
还有那尊朱熹的雕像,庄重而严肃,让人不禁对这位大儒心生敬意。
在书院里,我还参观了礼圣殿,里面供奉着孔子等先圣先师。
看着那些牌位和祭祀的器具,能感受到古人对教育和知识的敬重。
接着我来到了御书阁,听说这里曾经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典籍。
站在阁前,我仿佛能听到当年学子们翻阅书籍时的沙沙声。
走到书院的后面,有一片幽静的树林,林子里有石桌石凳,要是能在这儿读书、品茶,那该多惬意啊!
在白鹿洞书院里逛了一整天,我深深地被这里的文化底蕴所
折服。
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瑰宝。
离开的时候,我心里还恋恋不舍,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好好感受这里的宁静和智慧。
游白鹿洞书院作文600

游白鹿洞书院作文600篇1星期五,天气晴朗又暖和。
这天,我们学校组织冬游,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出游的目的地是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
上午九点钟,我们上了车,只过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那。
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感觉很舒服。
我们到了书院,沿着参观路线走,弯弯曲曲,像直迷宫似的。
在这里,我们首先听到了一个有关白鹿的故事。
说从前有一个人姓李,养了一只白鹿,白鹿又聪明又能干。
有一天他生病,全身无力,而家里只有自己和白鹿,他只好叫白鹿帮他买药。
他在鹿身上挂一个篮子,把钱放在篮子里,白鹿就去把药买来了。
不久白鹿就被人谋害升天了,因为它的聪明、能干,就有了神鹿的称呼。
听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来到了古代的学堂里参观。
原来白鹿洞书院就是古人读书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一个大房间里,里面有很多大石杯,石杯上有许多字。
随后我们又到了一个地方,这里摆了七台书柜。
透过玻璃,我看到里面放着很多的书,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有书院自己的也有其他人赠送的。
看完了这些,老师又带我们去看了白鹿雕像,还照了很多相。
这地方我是第一次来,这一天我游玩得真开心,因为我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景物,都挺新鲜的,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篇2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几个小伙伴和他(她)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白鹿洞书院玩。
那天早上下了很大的雨,但是我们仍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准备出发。
一路下着大雨,到了庐山北门,遥望庐山,庐山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云雾缭绕,美丽极了!一路欣赏着云雾,不知不觉就到了白鹿洞书院入口。
等大家都到齐了,我们就顺着一条幽静的公路走去,公路两旁全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
走进大门,首先进入先贤书院,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报功祠,报功祠是用来纪念李渤、周郭颐、朱熹、程颐、程颢、张横渠、陈了翁、陶渊明、刘西涧父子七先生。
祠内有许多图片和石刻画。
接着就来到了朱子祠。
朱子祠是用来纪念朱熹的祠。
祠为灰色砖瓦,平面呈长方形,祠内有朱子自画像石刻,石刻左立《文公朱子专祠碑记》,右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上面有“学达性天”的金字匾额。
研学游白鹿原作文

研学游白鹿原作文
“我想,白鹿原是一块用来纪念陈忠实先生的石头,而我们要做的是要让这块石头越来越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去白鹿原研学。
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
随着导游姐姐的解说,我们进入了白鹿原研学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白鹿书院。
一进书院,就看见“白鹿原”三个字。
据说这是陈忠实先生为纪念白鹿两位圣贤而建的,我们在这里留影留念。
然后,我们来到了“白鹿洞书院”,这里的建筑非常雄伟壮观。
进去后我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里曾是陕西最大的书院,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亭子前,上面写着“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研学的第一站——白鹿洞书院。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一个长廊里。
里面有许多古代名人的画像和雕像,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代表。
通过这个长廊我们了解了许多古代名人的故事。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片草坪上。
在这里老师让我们躺下来休息一会儿。
—— 1 —1 —。
描写景点游记随笔写作-白鹿洞书院

描写景点游记随笔写作-白鹿洞书院描写景点游记随笔写作:白鹿洞书院编者按:白鹿洞书院,有白鹿,但没有洞。
因其别有洞天,自成一格,所以谓之白鹿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白鹿洞书院。
【1】从九江乘车去白鹿洞书院,天色向晚,见到了庐山的另一番景象:夕阳余晖,给连绵峰峦镀上一层金色,云霞似锦,又似天上的高山大泽,疑有大罗神仙居住其间,诗仙太白骑鹿访仙。
是与天相接的五老峰。
山下有林木,林木间有水田,水田间有乡道,通着人家。
青瓦白墙,恬静安好。
【2】本来,我对白鹿洞书院期许并不高。
以为,就是座书院,坐落在某座现代小城或小镇里。
书院是古式的,院门内外,两个世界:门内古老衰朽,散发老旧气息,斯人已去,睹物怀人;门外是热闹街市,有拉客住宿吃饭的生意人,有招揽乘客的司机,有水果摊,有百货店;;和中国所有的小城小镇没啥两样。
想象中,白鹿洞书院是这样的。
然而不是。
我是把书院想象成了散落各地的春秋祠。
【3】车是去星子镇的。
在去白鹿洞书院的路口把我撂下。
我以为走几步就到了,没想到得走老远。
但才走几步,我就兴奋了。
这地方和想象的不一样。
最不一样,是它周围不是街市,没有城镇。
它在非常安静的地方。
一条水泥路蜿蜒向前,路边草木茂盛,迎风招展,远处是庐山,缥缈如画。
暝烟四合,蛐蛐声响。
我像个负笈游学的少年,奔向心驰神往的圣地。
走着走着,走进了一片森林。
两边古木参天,森林里有潺潺流水声,有鸟鸣。
路遇老妪晚归,问:白鹿洞书院还走多远啊奶奶?回:再走几步就到了。
果然再走几步,就到了。
【4】我大概是今日最后一位客人。
管理员领我去延宾馆寻觅住处。
匆匆路过书院外,走马观花,无暇细看。
想,先歇下,明日再看吧。
到延宾馆,客房老板娘领我看房间,定下住处,说可以招呼我吃一顿晚饭和一顿早餐。
我道谢。
她说你先歇一下,一会儿去吃饭吧。
行,我说。
住处是榻榻米式的。
干净,舒适。
有个小书架,有一些艺术相关的书。
我等汗水歇干了,便冲凉洗澡,换洗衣物。
收拾毕,便去吃饭。
白鹿洞书院旅游作文

白鹿洞书院旅游作文前几天我去了一趟白鹿洞书院,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旅行啊!一走进书院的大门,我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那清幽的氛围,真的太有感觉啦!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看看西瞧瞧。
我印象最深的呀,是在书院里的一个小院子里。
当时我正闲逛着呢,突然看到角落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些字。
我凑近了仔细一瞧,哎呀,原来都是些古代文人留下的诗句啥的。
我就在那琢磨,这些古人可真厉害呀,能写出这么有文采的东西。
然后我就想,要是我也能在这石头上留个言就好啦,哈哈,当然这只是我的胡思乱想啦。
我在书院里还看到了好多古建筑,有的房子看起来很陈旧,但就是这种陈旧感让我觉得特别有韵味。
我还特意走进一间屋子里,里面摆着一些桌椅,我就想象着古代的学子们是不是就在这里读书学习呀。
我甚至还学着古人的样子,坐在那椅子上,装模作样地拿本书看,感觉自己都变成古代的书生啦!书院里有很多条小路,我就沿着那些小路慢悠悠地走着。
路边有花草树木,还有一些小亭子。
我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个小湖边,湖水特别清澈,能看到湖底的石头和小鱼呢。
我就在湖边坐了一会儿,看着湖水发发呆,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在白鹿洞书院里逛了一大圈,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觉得这次旅行特别有意义,让我对古代的文化和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等我要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我一步三回头地看着书院,心里想着,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好好地再感受感受这独特的魅力。
白鹿洞书院啊,真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这次旅行也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活中的一段美好回忆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景点游记随笔写作:白鹿洞书院编者按:白鹿洞书院,有白鹿,但没有洞。
因其别有洞天,自成一格,所以谓之白鹿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白鹿洞书院。
【1】从九江乘车去白鹿洞书院,天色向晚,见到了庐山的另一番景象:夕阳余晖,给连绵峰峦镀上一层金色,云霞似锦,又似天上的高山大泽,疑有大罗神仙居住其间,诗仙太白骑鹿访仙。
是与天相接的五老峰。
山下有林木,林木间有水田,水田间有乡道,通着人家。
青瓦白墙,恬静安好。
【2】本来,我对白鹿洞书院期许并不高。
以为,就是座书院,坐落在某座现代小城或小镇里。
书院是古式的,院门内外,两个世界:门内古老衰朽,散发老旧气息,斯人已去,睹物怀人;门外是热闹街市,有拉客住宿吃饭的生意人,有招揽乘客的司机,有水果摊,有百货店;;和中国所有的小城小镇没啥两样。
想象中,白鹿洞书院是这样的。
然而不是。
我是把书院想象成了散落各地的春秋祠。
【3】车是去星子镇的。
在去白鹿洞书院的路口把我撂下。
我以为走几步就到了,没想到得走老远。
但才走几步,我就兴奋了。
这地方和想象的不一样。
最不一样,是它周围不是街市,没有城镇。
它在非常安静的地方。
一条水泥路蜿蜒向前,路边草木茂盛,迎风招展,远处是庐山,缥缈如画。
暝烟四合,蛐蛐声响。
我像个负笈游学的少年,奔向心驰神往的圣地。
走着走着,走进了一片森林。
两边古木参天,森林里有潺潺流水声,有鸟鸣。
路遇老妪晚归,问:白鹿洞书院还走多远啊奶奶?回:再走几步就到了。
果然再走几步,就到了。
【4】我大概是今日最后一位客人。
管理员领我去延宾馆寻觅住处。
匆匆路过书院外,走马观花,无暇细看。
想,先歇下,明日再看吧。
到延宾馆,客房老板娘领我看房间,定下住处,说可以招呼我吃一顿晚饭和一顿早餐。
我道谢。
她说你先歇一下,一会儿去吃饭吧。
行,我说。
住处是榻榻米式的。
干净,舒适。
有个小书架,有一些艺术相关的书。
我等汗水歇干了,便冲凉洗澡,换洗衣物。
收拾毕,便去吃饭。
【5】饭菜可口。
土豆烧肉,清蒸鱼,紫菜汤。
老板娘和我闲聊,问我哪里人,做什么的,怎么想到来这里了。
我一一作答。
她说哎呀,你也是做策划的啊,那正好,我们这边一直也在找人做策划呢,看怎么弄这个书院。
我们以前在广州经营画廊,后来才到这儿的。
现在外面也做着生意,但主要还是想把这个书院好好打造一下。
我先生刚从外面请来几位专家,都是顶有名的,您要有空,一会儿可以和他们聊聊,说不定有些新思路呢。
我说行啊,正好可以学习学习。
说话间,她先生;;也就是延宾楼的老板;;来了。
她介绍我们认识,我们握手招呼。
见我年小,说我就叫你小李了;说你就叫我老余吧。
我没叫老余,叫余老师。
【5】我们去春风楼找杨汝清老师,喝茶聊天。
杨老师是苇杭书院山长,长期浸淫儒学,功底深厚,温文尔雅,如沐春风。
在闲谈中,能感觉是一个义理和世情都很通达的人。
余老师也是聪慧过人,受教颇多。
【6】聊毕,夜已深沉。
便休息。
至半夜,醒来,无心睡眠。
起身,穿衣出门。
在延宾馆院坝里赏月。
深山,古木,弯月,清风,流水,虫唱,鸟鸣,书院,朱熹铜像,铜像前台阶上傻坐着的我:物我同一,万籁俱寂。
感受着海内第一书院浩然正气,千年文脉涌动,想,这里这么好,定会发扬光大的。
想,夫子学问真大。
想,应该下下苦功,学点东西。
【7】翌日早起。
盥洗毕,游书院。
白鹿洞书院,有白鹿,但没有洞。
因其别有洞天,自成一格,所以谓之白鹿洞。
它北倚后屏山,南面卓尔山,东临五老峰,西接左翼山,门前有溪水潺潺,一气灌入鄱阳湖,名贯道溪。
山环水绕,古木葱茏,藏风聚气,文脉浑厚。
它不在山上,少了清高和寡;也不在市井,没有凡俗喧嚣。
反过来讲,它离高山不远,可以隐而独善其身;离尘世也近,可以现而兼济天下。
游走在书院里,想先贤教书治学的场景。
想,李渤定是李太白的粉丝;;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想朱熹的学问也真高,一个“理”字说尽世间千万事。
想鹅湖之会的盛景,先生们峨冠博带,长袖善舞,不作意气之争,只谈义理。
想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如何在现代发扬儒家学说。
为什么要发扬?当然是因为它好。
好在哪?好在它为解决社会关系问题,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固然有它糟粕的一面,但更不能否认它精华的一面。
推而广之,这是一套可以解决国际关系的方案。
这么好的方案,怎样在这个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也是因为有了这个问题,才有了走访白鹿洞书院的念头。
【8】以前年少无知,跟着别人骂孔夫子。
人们说那是封建,那是迷信,那是腐朽的、过时的东西。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自然也无法判断其好坏,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批判。
对佛学,对易经,也是一样的感官。
及长,才知对一样事物不了解,就盲目评判,才是迷信。
这些年读得最多的儒家经典,是《大学》。
可以说,我的人生追求底层架构,就是这本书给的。
但我钻研更多的,是佛学和道学。
也对,我本来就是放逸飘荡、特立独行的人。
我追求个性化、自由,天然与道家学说相近。
年少轻狂,自然容易碰壁,然后就用佛学疗伤。
可以说,很多年里,我都没有走进人世。
是要很久以后,我才开始思考人的社会性,开始研究论理道德的成因。
慢慢的,才领悟到儒家学说的高明。
小说《蜀山剑侠传》里,剑仙齐漱溟先是学儒,后来觉得没趣,就脱儒入道,上山修行。
《道士下山》里,何安下先是上山修道,后来又入世修行。
上山下山,出世入世。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发挥你生命的潜能,让你这辈子活得尽兴。
我不想执迷于某一种学说,想诚诚恳恳,求个明白,希冀能活个明白。
【1】从九江乘车去白鹿洞书院,天色向晚,见到了庐山的另一番景象:夕阳余晖,给连绵峰峦镀上一层金色,云霞似锦,又似天上的高山大泽,疑有大罗神仙居住其间,诗仙太白骑鹿访仙。
是与天相接的五老峰。
山下有林木,林木间有水田,水田间有乡道,通着人家。
青瓦白墙,恬静安好。
【2】本来,我对白鹿洞书院期许并不高。
以为,就是座书院,坐落在某座现代小城或小镇里。
书院是古式的,院门内外,两个世界:门内古老衰朽,散发老旧气息,斯人已去,睹物怀人;门外是热闹街市,有拉客住宿吃饭的生意人,有招揽乘客的司机,有水果摊,有百货店;;和中国所有的小城小镇没啥两样。
想象中,白鹿洞书院是这样的。
然而不是。
我是把书院想象成了散落各地的春秋祠。
【3】车是去星子镇的。
在去白鹿洞书院的路口把我撂下。
我以为走几步就到了,没想到得走老远。
但才走几步,我就兴奋了。
这地方和想象的不一样。
最不一样,是它周围不是街市,没有城镇。
它在非常安静的地方。
一条水泥路蜿蜒向前,路边草木茂盛,迎风招展,远处是庐山,缥缈如画。
暝烟四合,蛐蛐声响。
我像个负笈游学的少年,奔向心驰神往的圣地。
走着走着,走进了一片森林。
两边古木参天,森林里有潺潺流水声,有鸟鸣。
路遇老妪晚归,问:白鹿洞书院还走多远啊奶奶?回:再走几步就到了。
果然再走几步,就到了。
【4】我大概是今日最后一位客人。
管理员领我去延宾馆寻觅住处。
匆匆路过书院外,走马观花,无暇细看。
想,先歇下,明日再看吧。
到延宾馆,客房老板娘领我看房间,定下住处,说可以招呼我吃一顿晚饭和一顿早餐。
我道谢。
她说你先歇一下,一会儿去吃饭吧。
行,我说。
住处是榻榻米式的。
干净,舒适。
有个小书架,有一些艺术相关的书。
我等汗水歇干了,便冲凉洗澡,换洗衣物。
收拾毕,便去吃饭。
【5】饭菜可口。
土豆烧肉,清蒸鱼,紫菜汤。
老板娘和我闲聊,问我哪里人,做什么的,怎么想到来这里了。
我一一作答。
她说哎呀,你也是做策划的啊,那正好,我们这边一直也在找人做策划呢,看怎么弄这个书院。
我们以前在广州经营画廊,后来才到这儿的。
现在外面也做着生意,但主要还是想把这个书院好好打造一下。
我先生刚从外面请来几位专家,都是顶有名的,您要有空,一会儿可以和他们聊聊,说不定有些新思路呢。
我说行啊,正好可以学习学习。
说话间,她先生;;也就是延宾楼的老板;;来了。
她介绍我们认识,我们握手招呼。
见我年小,说我就叫你小李了;说你就叫我老余吧。
我没叫老余,叫余老师。
【5】我们去春风楼找杨汝清老师,喝茶聊天。
杨老师是苇杭书院山长,长期浸淫儒学,功底深厚,温文尔雅,如沐春风。
在闲谈中,能感觉是一个义理和世情都很通达的人。
余老师也是聪慧过人,受教颇多。
【6】聊毕,夜已深沉。
便休息。
至半夜,醒来,无心睡眠。
起身,穿衣出门。
在延宾馆院坝里赏月。
深山,古木,弯月,清风,流水,虫唱,鸟鸣,书院,朱熹铜像,铜像前台阶上傻坐着的我:物我同一,万籁俱寂。
感受着海内第一书院浩然正气,千年文脉涌动,想,这里这么好,定会发扬光大的。
想,夫子学问真大。
想,应该下下苦功,学点东西。
【7】翌日早起。
盥洗毕,游书院。
白鹿洞书院,有白鹿,但没有洞。
因其别有洞天,自成一格,所以谓之白鹿洞。
它北倚后屏山,南面卓尔山,东临五老峰,西接左翼山,门前有溪水潺潺,一气灌入鄱阳湖,名贯道溪。
山环水绕,古木葱茏,藏风聚气,文脉浑厚。
它不在山上,少了清高和寡;也不在市井,没有凡俗喧嚣。
反过来讲,它离高山不远,可以隐而独善其身;离尘世也近,可以现而兼济天下。
游走在书院里,想先贤教书治学的场景。
想,李渤定是李太白的粉丝;;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想朱熹的学问也真高,一个“理”字说尽世间千万事。
想鹅湖之会的盛景,先生们峨冠博带,长袖善舞,不作意气之争,只谈义理。
想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如何在现代发扬儒家学说。
为什么要发扬?当然是因为它好。
好在哪?好在它为解决社会关系问题,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这套方案固然有它糟粕的一面,但更不能否认它精华的一面。
推而广之,这是一套可以解决国际关系的方案。
这么好的方案,怎样在这个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也是因为有了这个问题,才有了走访白鹿洞书院的念头。
【8】以前年少无知,跟着别人骂孔夫子。
人们说那是封建,那是迷信,那是腐朽的、过时的东西。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自然也无法判断其好坏,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批判。
对佛学,对易经,也是一样的感官。
及长,才知对一样事物不了解,就盲目评判,才是迷信。
这些年读得最多的儒家经典,是《大学》。
可以说,我的人生追求底层架构,就是这本书给的。
但我钻研更多的,是佛学和道学。
也对,我本来就是放逸飘荡、特立独行的人。
我追求个性化、自由,天然与道家学说相近。
年少轻狂,自然容易碰壁,然后就用佛学疗伤。
可以说,很多年里,我都没有走进人世。
是要很久以后,我才开始思考人的社会性,开始研究论理道德的成因。
慢慢的,才领悟到儒家学说的高明。
小说《蜀山剑侠传》里,剑仙齐漱溟先是学儒,后来觉得没趣,就脱儒入道,上山修行。
《道士下山》里,何安下先是上山修道,后来又入世修行。
上山下山,出世入世。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发挥你生命的潜能,让你这辈子活得尽兴。
我不想执迷于某一种学说,想诚诚恳恳,求个明白,希冀能活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