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和问答一、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次固结沉降:指在荷载长期持续作用下,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压力使土结构矿物颗粒间接触点产生剪切蠕变,水膜进一步减薄,骨架进一步压缩,导致孔隙体积进一步压缩而产生的沉降。
6.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7.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8.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9.流网:等势线和流线在平面上相互正交的两线簇,若按一定间距绘出,则形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称为流网。
10.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1.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表示某地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以及表土性质等条件的影响。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涉及了复杂的地质体和地质过程,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土木工程地质的定义、工作内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木工程地质的定义土木工程地质是应用地质学知识与方法,以保障土木工程质量和提高地质环境为目的而进行地质勘察、设计、监测和评价的学科。
二、土木工程地质的工作内容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土木工程地质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它包括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环节。
野外工作主要是指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样品以及测试不同地质参数的工作,室内工作则包括对采取的样品等进行分析、处理、计算等工作。
2. 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地质的核心内容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的数据,进行设计计算,以确定地质参数,并根据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3.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是工程现场实施过程中,利用地质勘察和设计的数据和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 工程评价工程评价是对完成的工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评价结果可为下一个工程提供有用信息,提高土木工程地质的工作效率。
三、土木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1. 城市地下工程领域城市地下工程领域包括地铁、隧道、地下水利工程、地下商业及住宅建筑等。
在这些地下工程中,地质情况往往复杂,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地质灾害隐患。
土木工程地质的工作可为这些工程提供全方位保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岩土工程领域岩土工程领域包括高层建筑、桥梁、隧道、输电线路等。
这些工程的开展需要依赖坚固的地质基础。
土木工程地质的工作可以帮助施工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选取合适的地基,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沿海工程领域沿海工程领域通常是指沿海城市的港口、海堤,以及沿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等。
海岸线的地质情况很多时候极其复杂,加上受海洋作用的影响较大,土木工程地质的工作往往非常重要。
土木工程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名词解释
土木工程是一门研究土地、水资源、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工程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木工程名词解释:
1.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设计和分析各种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的力学性能。
2. 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设计和建造各种水资源管理设施,如水坝、水库、水渠、水泵站等。
3.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研究地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4.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研究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
5.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设计和建造各种道路和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
6.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设计和建造各种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7.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如污染控制、废物处理、水资源管理等。
8. 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一种工程学科,它涉及到设计和建造各种地下设施,如地铁、隧道、地下停车场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木工程名词解释,这些术语在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即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际过程中合理运用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条件,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作用。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单体和化合物。
4.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沿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破裂面称断口7.岩石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组合的方式8.岩石构造:岩石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之间组成部分之间排列和填充方9.变质岩:原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性很强的气体或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10.大理石:是又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11.条痕:矿物在白色粗糙瓷板上刻磨时遗留在瓷板上的矿物粉末颜色。
1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13.节理: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为节理。
14.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15.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或位移,而使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16.褶皱构造: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而组成的褶皱构造的单个弯17残积土:岩石经风化剥蚀后未经搬动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碎屑物18.冲积土:经河流的流水将碎屑物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19.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形成的暂时性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沿冲沟搬运到出山口或山前倾斜的低平带堆积而成的洪积土体20.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21.红粘土:有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粘土22.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23.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24.渗透:是指水在岩土体中的流动过程25.毛细水:岩土中的细小空隙称毛细空隙。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习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2、工程地质条件答: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答: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1. 河谷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 地球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 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工程地质课后练习与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层的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二、简答题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答: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第一章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1、河流阶地:由河流作用形成沿河谷两侧伸展、且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形。
2、风化壳: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
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风化作用: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氧、二氧化碳、水和生物等的联合耦合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化学性质改变与元素迁移的现象。
4、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5、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6、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7、地震作用: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
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力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由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0、地壳运动:指包括花岗岩- 变质岩层(硅铝层)和下部玄武岩层(硅镁层)在的整个地壳的运动。
广义的指地壳部物质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如地壳变形、岩浆活动等;狭义的指由地球营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隆起、拗陷和各种构造形态形成的运动。
二、填空1、岩石的风化程度可根据岩石的矿物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坚硬程度等方面情况确定。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章1.简答①.何为地基承载力?为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需要满足那些条件?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的荷载的能力。
满足 1.须具有足够的地基强度,保持地基受负荷后,不致因地基失稳而发生破坏。
2.地基不能产生起过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容许变形值②.硬度指什么?简要介绍摩氏硬度的分级及代表性矿物。
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摩氏硬度,是以选定的十种矿物为标准最软的是一度,最硬的是十度。
这十种矿物由软到硬依次为: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③简述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含义。
什么是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岩浆的作用是指炙热的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开造成火山爆发形式,火山岩或是在地下深处冷凝面,而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这便是变质作用。
二、论述题1.简述三大类岩石各自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三大类岩石有火成岩(又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三大类。
火成岩最常见的结构有:①显晶质结构、②斑状结构、③隐晶质结构、④玻璃质结构其构造特征:①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均匀分布于岩石之中。
②气孔与杏仁构造,岩石分布着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空洞成为气孔构造。
③流纹构造。
沉积岩,主要有两种结构:①碎屑结构,②非碎屑结构其结构特征:①层理结构,②递变层理,③波痕与泥裂。
变质岩结构,具有变晶结构和变余结构二大类。
与变质岩结构的特征类似,变质岩的构造分为变成构造与变余构造两大类。
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形变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底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的层状岩层大多是水平层岩层。
水平岩层的层序为每一层都比它下伏的相邻层新而比它上覆的相邻层老,为下老上新。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节理:岩层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断层: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滑动者称为断层正断层: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地震烈度:是地震产生破坏程度的指标,它与距震中的距离密切相关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场地烈度:又称小区域烈度,它是指建筑场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基本烈度的降低或提高后的烈度。
设防烈度:又称设计烈度,它是指抗震设计后所采用的烈度含水层:是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补给:含水层自向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作排泄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叫做径流简答:1.什么是切割率?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被侵入穿插,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这就是切割率。
2.什么是生物层韵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生不可逆转的发展演化。
所以不同地址时代的岩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
而在相同地质时期的相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如果原先的海洋和陆地是相通的,则都含有相同的化石,这就是生物层韵律。
3.第四纪沉积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①第四纪目前的大陆已形成,故以陆地沉积为主;②没有足够的时间固结成岩,具松散型;③岩相多变性④构成各种呈规律的堆积地貌。
4.地层接触关系有几种形式?①整合接触;②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③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④侵入体的沉积接触;⑤侵入接触;⑥断层接触。
5.简述节理与工程的关系①裂隙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给风化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岩石风化速度。
②裂隙降低了掩饰强度,地基承载力稳定性。
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走向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③裂隙的存在有利于挖方采石,但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④裂隙是地下水良好的通道,加快可溶岩的溶蚀,对工程不利,会在工程施工中造成涌水。
⑤裂隙发育的岩石是良好的供水源点。
6.简述断层对施工建筑的影响①断层是软弱结构面,应力集中,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整体性差,岩石强度和承载力显著降低。
②断层陡壁岩体不稳定,易崩塌,易滑动。
③断层上下两层岩体有差异,坐落于两盘的建筑物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④断层可能富水,施工中可能涌水,但富水性强的断层带是良好的供水地。
⑤在新结构运动强烈地区,断层可能激活并诱发断层地震。
7.什么是达西定律?其使用条件是什么?达西定律,其公式为:KAL L H H KA Q =-=21或KI AQ v == 即:地下水的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雷诺数 10e ≤R 的地下水层流运动。
8.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类型有哪些?各类腐蚀分别是由哪些过量的离子引起的?①结晶类腐蚀 地下水中-24SO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②分解类腐蚀 由地下水中-3HCO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 ③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由地下水中---l 34C NO NH 、、和+2g M 离子过量,引起的腐蚀。
论述题简述底下水引起的地基沉降、潜蚀、流沙、基坑突涌的成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答:①地基沉降,若降水不当,会使周围地基土产生固结沉降,轻者造成邻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重者使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颗粒流失,甚至被掏空,导致建筑开裂和危及安全。
在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往往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②潜蚀,潜蚀分为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
机械潜蚀是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的作用。
化学潜蚀使地下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粒间的结合力和土的结构破坏,土粒被水带走的作用。
潜蚀作用会破坏地基土的强度,形成空洞,产生地表塌陷,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
对潜蚀的处理可以采用堵截地表水流入土层、阻止地下水在土层中流动、设置反滤层、改造土的性质、减小地下水流速以及水力坡度等措施。
③流沙,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土产生流动的现象。
流沙在工程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只是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能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防止流沙的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打板桩、冻结法。
④基坑突涌:当隔水层较薄经受不住承压水头压力作用时,承受水的水头压力会冲破基坑底板。
基坑突涌会降低工程中建筑地基的承载力。
防治措施,验算基坑底层的安全厚度M名词解释物理风化:指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空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直言是在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花、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些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生物风华:指生物在其生长和分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岩石矿物所起到物理和化学的风化作用。
简答1.简述风华残疾物的工程地质特征,如何防止岩石的风化?残积物工程地质特征:①残积物与它下面的母岩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其成分与母岩成分与所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关。
②粒度从表面向深部由细变粗,无分选、棱角状,残积层中孔隙,裂缝多,无层理,厚度很不均匀。
③进行工程建设时,若残积层主要是粘性土,应重点研究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若残积层主要为粗岩屑,沉降可能性较小;开挖基坑或进行边坡建筑场地施工时,必须注意边坡稳定性问题,防止产生滑坡。
防止岩石的风化方法主要有:坑挖法、抹面法、胶结灌浆法、排水法。
2.如何对沿岸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沿岸建筑物的保护措施:①根据海岸侵蚀、堆积的规律设置。
某些水工建筑物,以改变波浪、岸流等的作用方向,使之形成不利于冲刷或淤泥的水动力条件。
如:破浪堤、丁坝、防波堤。
②修建直接保护岸坡免遭冲刷得防护工程。
如:护岸墙、抛石或砌石墙。
3.何谓岩溶作用?岩溶作用的发生有哪些基本条件?防治措施有哪些?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做岩溶作用发生基本作用: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流动性。
防治措施:挖填、跨盖、灌注、排导、打桩。
4.何谓崩塌?崩塌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有哪些?崩塌:陡峻的斜坡上,被裂隙切割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向下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
防止原则:根据崩塌的规模及危害程度分为三类。
Ⅰ类规模大,崩塌落石方量大于50003m,破坏力强,难以处理,这类地区不宜作为建筑场地,应尽量避开。
Ⅱ类规模较大,崩塌落石放量介于I类和Ⅱ类之间,若完全避开有困难时,对崩塌地区应采取加固处理及防护措施。
Ⅲ类规模小,崩塌落石方量小于5003m,破坏力小,在对危险地段采取处理措施后可作为建筑场地。
治理措施:①可采取爆破方法,消缓陡崖,清楚易坠的岩石,或堵塞裂隙或向裂隙内灌浆,采用锚索或锚杆串联加固,使危岩稳定。
②可在坡脚或半坡设置挡石墙和栏石网,可修明洞,御坍棚等防塌构筑物。
③崩塌区内有地表水时,在其上方修截水沟或在坡面上喷浆,以避免岩石强度变化和防止差异风化。
5.何谓泥石流?如何有效防止泥石流?泥石流:时泥、沙、石等碎屑物与水、气形成的运动型物流,它常发生在山区,是由暴雨或融雪所激发,固体碎屑雨水共同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暂时性洪流。
防治措施:①保持水土,预防泥石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上游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②拦截,在中游流通区修筑拦截坝、挡墙、半截堰堤,以及改变沟床坡降。
③排导,在下游设置排导设施。
6.何谓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的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岩溶地面塌陷是在岩溶洞穴发育地区,可溶性岩石之上松散土石层中所产生的突发性向地面下洞穴移动而导致地面变形破坏,表现为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处理方法:①填洞,对地面塌陷坑,应及时填缝;②围堤挖洞,对于被洪水淹没的塌陷洞可在周围挖沟疏导积水,也可筑堤,防止洪水流入。
③河床地段的塌陷坑,若数量少采用上述方法回填,若数量多,应视具体情况对河流采取局部改道处理。
预防措施:①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当发现开采井水混浊时,应立即停抽,采取措施防止塌陷发生。
②建筑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建筑场地应与抽、排水点有一定距离,一般布置在降水漏斗半径之外。
7.何为地面沉降?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高程降低,地壳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
防治措施:Ⅰ对已发生地面沉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