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几方面措施

5 加快 肉猪的 生产周 转 , 提高 年 出栏率
选 用 优 良猪 种 , 用 全价 配 合 饲 料 ; 用科 学 的 应 采 饲养管理技术 , 改善 环 境 条 件 , 制 疫 病 等措 施 ; 控 充 分利 用 猪 舍 面 积 , 群 进 场 、 猪 出场 应 有 周 密 的计 划 ; 按 时转 群 , 分 利用 有 效 面 积 和养 猪设 备 , 使 猪 舍 充 不
的全 价 配 合 饲 料 , 群 生 长发 育 好 , 质 健 壮 , 亡 猪 体 死
率低 。 因此 , 应该 按 照 饲养 标 准配 合 全价 饲 料 , 行 实 科学 饲 养 , 足猪 群 的营 养需 要 , 满 提高 饲 料利 用率 。
6创造 良好 的猪舍环 境 。 力提高成 活率 努
场 的经济 效 益应该 从 以下 几方 面采取 技术 措施 。
1 饲 养 优 良的 品种
优 良猪种 遗 传潜 力大 , 肉量 高 , 猪 群 数 量 和 产 在 饲养 管 理条 件 相 同 的情 况下 ,优 良猪 种 的产 肉量 比 地 方猪种 提 高 2% 一3 %。从 而使 饲 料 费用减 少 , 0 5 经 济 效 益提 高 , 千 万不 能 盲 目引种 , 引进 品种 时应 但 在
利 用 先进 的 饲养 管 理 技术 , 能充 分 发挥母 猪 多胎 、 就
高 产 的潜 能 , 高母 猪 的年生 产 力 。母猪 产后 2 ~ 5 提 8 3 天 断奶 , 奶 母 猪 1 内 发 情 配 种 , 头母 猪 就 可 断 0天 一 以 年 产 22 25窝 仔 猪 。每 胎 产 活 仔 1 . . — O头 ,育 成 9 头, 每头 繁殖 母猪 1 可 提供 2 ~ 5头 断奶仔 猪 。 年 02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养猪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当前许多规模化养猪场存在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措施的角度,探讨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方法。
1. 优化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决定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好、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猪种,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多数养猪场普遍选择肉猪生产,应优先选择肉猪品种,并进行细致的品种比较与选择。
2. 合理的饲养管理养猪场应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2.1 饲料管理:合理配置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需求,合理确定饲料种类和比例;加强饲料质量监控,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营养均衡。
2.2 疾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与预防,建立兽医保健制度,科学使用疫苗和药物,提高养猪场生猪存活率,降低养猪场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2.3 合理的环境控制:养猪场应确保良好的空气流通、温度调控和湿度控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猪只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生产压力。
3. 科学的养殖技术规模化养猪场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
以下是几项常见的科学养殖技术:3.1 消化道功能调节技术:通过添加益生菌、酵母等产品,有效改善猪只消化系统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饲料成本。
3.2 气候控制技术:利用现代化的气候控制设备,监测室内温度、湿度等因素,实现科学调控,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3.3 智能化喂养技术:引入自动化饲喂系统,实现定量、定时、定点的饲喂,提高饲养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4. 养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理利用养猪废弃物能够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 沼气发电:将养猪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进行发电,可用于养猪场自身的能源需求,减少能源开支。
4.2 生物肥料生产:通过养猪废弃物进行堆肥,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规模养猪场经济效益关键技术

良种 猪比一般 猪最少多收入30—5 0 0 0 元。 目前 ,世界 上 已有 的猪种 我 国都 已引进 回来 了。 “ 杜大
应依据实际情况稍大一点 ,以创造宽 敞的活动空间 。
温度 :空气温度 是影 响猪 只健 康和生产 力的重要 因素 。 组 合 ”是 当前 全球普 遍应用 的最佳 组合 。我 国基 本沿 用 了这 猪是恒 温动物 ,在 一定范 围 内的各种环 境温度 下 ,无 论是在 套组合 。这套组合 特别适用规模 养猪 场。 严 寒 的冬 季 ,还是 酷热 的夏季都 能通过 自身 的调节作用 来保
的 《 猪 标 准化 规 模 养殖 模 式技 术 手 册 》较 为 全 面地 介 绍 车辆 、人 员 、养 殖环境 、养殖 器具 、猪体表 面进行 彻底 完全 生 了—— 1 0 0 头标 准化规模 育肥户 、6 0 商品代场 、10 0 0头 0 头扩 的消毒 。切不可怕麻烦 而忽视 了这一工作 。 繁场 的不 同模 式 ,并 附有 设计 图纸 。非 常实用 。在实 际施 工 当然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 ,并做好记录 。 过 程 中可根据 不 同地 形 、地质情 况 、建 筑材料 等适 当调整 , 4 科 学饲养 、规范管理 做到科学合理 、经 济适 用。 首先为 生猪创造 一个舒适 的生长 环境 。尽 量避 免过度拥
2 优质化 引种
猪种 的好坏 直接关 系到生猪 的生长 速度 ,繁殖性 能等 。
挤 、空气 污浊 、温度偏 高或偏低 。
饲 养密度 :直接影 响猪舍 内的空气 卫生状 况 ,饲 养密度 就 以育肥 猪场而 言 ,三元 、四元杂交 猪种 就 比低 代杂交 猪生 大 ,猪 只散发 出来 的热量多 ,舍 内气温就高 ;但湿度 、灰尘 、 长速度 快 ,从 出生到9 g 般4~5 月就可完 成 ,而一般 猪 微生物 、 害气体的含量就会增高,噪音强度也会加大 。 0k一 个 有 种6 个月也 长不 ̄ 9 g l 0k 。实际生 产过程 中 ,有些户养 的猪8 J 个 般 合理的饲养 密度 :断奶 仔猪05—08m / ;育 肥猪 . . 头 月 、满年甚 至 1 多才出栏 的现象 屡见不鲜 。实践证 明 ,每头 1 . m2 ;繁殖母猪 15~32( 年 ~1 / 2 头 . . 带仔母猪 )m 。种公 猪 / 头
养猪降本增效的十个措施(一)

养猪降本增效的十个措施(一)养猪降本增效的十个措施引言:近年来,养猪业面临着成本不断上升、效益下降的困境。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养猪场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本文将介绍十个有效的养猪降本增效措施,帮助养猪场持续健康发展。
1. 优化饲料配方•使用高质量原料制作饲料,确保猪只获得营养充足的饲料。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能量和蛋白质的浪费。
2. 合理规划猪场布局•合理规划猪舍的布局,确保通风良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利用现代化技术改造猪舍,提高猪只的舒适度,减少死淘率。
3. 引进高效种猪•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种猪,提高繁殖效益。
•定期进行种猪的体检和饲养管理,确保种猪健康成长。
4.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猪只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根据猪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分组,减少饲料浪费。
5. 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猪只的疫苗接种,加强对疫病的防控。
•加强对疫病传染源的管理和隔离,减少疫情发生的风险。
6.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培训养殖员工,提高其养猪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猪效率。
7. 科学搭配饲料•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搭配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
•使用优质的添加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8. 精细化管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精确监测猪只的生长情况和饲养环境。
•根据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9. 创新销售模式•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
•进行品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
10.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优化猪舍废弃物的处理,发展沼气、有机肥等资源化利用。
•发展养猪与农作物种植的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合理规划猪场布局、引进高效种猪、控制养殖密度、加强疫病防控等一系列措施,养猪场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增加。
未来,养猪场还需不断创新,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六要素

效益 。利用杂种猪的杂种优势, 可使每头母猪每窝多 产仔 1 ~ 2头 , 饲料利用率提高 1 0 %~ 2 0 %, 日增 重 提 高1 0 %一 2 0 %,达到出栏体重时可提前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
们 的生活离不开养猪业。养猪业也成为影响国计 民 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产业 ,但影 响农户养猪赔本的 因素很多 , 人们对如何 因陋就简地降低生产成本 , 提 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方法多种多样 。为 了让 大家在 养猪 的过程 中少走 弯路 , 养猪生产更加规范 、 标准 , 下面我就因陋就简 、 因地制宜地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 效益方面谈谈一点粗浅看法 , 供广大养猪户参考。
最好是瞄准市场规律 , 根
,
这样 才能 提高效 益 。
司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4 . 2
不 能低 于 3 0 %, 不能 高 于 8 0 %。光照 一般采 取 自然光
2 防疫是关键
生猪防疫影响农 民的增 收和农村的稳定 ,也牵 涉到市场市场供应。因此 , 养猪过程 中防疫是至关重 要的。我们应认识到猪的繁殖能力强 , 每头母猪每年 可 以生产 2 2 . 5 窝, 每窝产仔 1 2 ~ 1 6个 , 如果每窝保 成活 1 0 头, 每头母猪可年产 2 0 ~ 3 0 头商品猪。生长 速度快 ,猪只从 出生到体重达到 1 0 0 千克出栏需要 时间不到 6 个月 , 而且饲料利用率高, 饲养管理科学时 料肉比可达到 1 : 2 . 6 , 所 以家有万贯猪效益也要算 , 不 但要算 , 而且还要靠养猪挣钱。这就要求在养猪 的过
4 饲 料 是 基 础
饲 料 是养 猪 生 产 的物 质 基 础 ,饲料 的 营养 构成 要全价 , 蛋 白质饲 料 的供 应 要 充足 , 尤 其 是必 需 氨基
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3 . 2 妊娠 母猪 饲 养
重 。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为3 O 一4 0 k g 为宜 ,经产母猪体增重3 O 律 。几 十 年 的经验 告诉 我 们 ,猪 的市 场 价格 一般 在 1 2 ~1 8 个 月之
饲 养 管 理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2 期
提 高规模 猪场 经济效益 的技术措施
梁 万 宏
( 辽 宁省朝 阳市建平县叶柏寿动物卫 生监督所 ,建平 1 2 2 4 0 0 )
经 济 效益 是衡 量 规模 猪 场投 入 与产 出的尺 度 。关 系 到养 猪场 殖性 能 。1 5 0 k g 体重 的哺乳 母 猪 日采 食 哺乳 母 猪料 不 低 于5 k g ,
养猪 场 的经 济效 益 。行 情好 时 ,及 时 扩大 规 模 ,加 大投 入 ,尽 快 小 育肥 猪群 ,增加 优 良繁 殖 猪 的头数 ,以备 东 山再 起 。养 猪业 的
从 配种 当天到 妊娠 2 1 d 应半 量饲 喂 ,即l: 1 . 8 ~2 k 异 ,此后 生产 出高质 量 的产 品 。行情 不好 时 ,及 时调 整优 化 猪群 结 构 ,缩
3 科学饲养、规范管理
3 . 1 保持 种 猪 繁殖 性 能 难 产 。母 猪太 瘦 ,其 没有 充 足储 备 供胎 儿 生长 发育 、导致 繁殖 障
母 猪 太 肥 ,不 易 发 情 ,排 卵 数 减 少 ,受 胎 率 降 低 ,易 发 生 4 . 3 严 格 消 毒
如何提高养猪效益(课件)

环境温度 35℃ 30-32℃ 28-30℃ 26-28℃ 20-24℃ 16-18℃
猪场动力网
温度对 1— 20日龄仔猪的影响
温度(℃) 仔猪成活率 (%) 窝重(公斤) 比例(%)
1—— 10 85 38.2 92
10—— 20 90 40.0 96
• 3、加强免疫间隔时间的确定 同一类疫苗经过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免 疫后,所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长,达到 的抗体水平较高。重复免疫的时间间隔是 根据抗体的维持时间来确定的,一般最短 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4天,有的认为免疫次 数越多,间隔时间越短越好,结果引起免 疫耐受,反而达不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第二次或二次以上免疫接种的份量不得低 于前次免疫时的份量。
• 管理与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有害气体浓度等;运输、 转栏、换料、用药及免疫接种等以上问题处理不当都会 对猪只产生应激,这些应激能刺激脑下垂体产生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而肾上腺皮质激毒能损伤T淋巴细胞,对 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还可增加IgG(免疫球蛋白)的 分解代谢,从而对免疫应答产生影响。 只要环境适合,就大大减少动物发病机会,即使抗 体水平不高也能得到保护,如果环境差,环境中有大量 的病原体,抗体水平较高的猪群也存在发病的可能,而 且多次免疫虽然能使抗体水平很高,但并不是疾病防治 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高免疫力的本身对动物来说就是一 种应激,有资料表明,动物经多次免疫后,高水平的抗 体会使动物的生产力下降,因而搞好环境与接种疫苗在 疫病防治中同等重要。
•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采取全进全出方 式养猪,有利于统一实施驱虫方案,避免 交叉感染。管理上做好猪舍内外的清洁卫 生和消毒工作,使用有效杀灭球虫卵囊的 复合醛等消毒剂,使猪群生活在清洁干燥 的环境中,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消灭 中间宿主。
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提高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陈普照(长葛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河南许昌461500)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产性能猪的杂交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这与猪场的效益密切相关。
繁殖性能的杂交优势比生长速度的优势较明显,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
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
但在条件一般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即用纯种瘦肉型长白公猪与大约克母猪生产长大二元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配种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该猪饲料报酬高、生产速度快、适应性能强。
三元猪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60kg以后限量饲喂,但要做到定时、定量,供给充足的饮水。
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宜,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
2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猪场效益的关键一个规模化商品猪场包括生产商品猪的母本群、终端父本群和各阶段的肥育群。
从商品猪生产技术角度看,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为平均每头母猪1年内生产的商品猪总活重,此指标又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母猪生产的出栏商品猪数和生长速度;二为全群猪的料肉比。
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出栏商品猪数又包括产仔数、受胎率、成活率和出栏率。
因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2.1提高母猪的繁殖力2.1.1保持母猪的繁殖体况体况太肥,母猪不但不易发情,而且排卵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
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储备充足的营养供胎儿生长发育,会导致繁殖障碍。
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所以母猪应饲喂适量的青饲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
2.1.2采用多头公猪重复配种通过多重交配或混精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此方法在商品猪场是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方法。
2.1.3抓好妊娠母猪的饲养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饲喂量应减半(1.8~2kg/d),此后可逐渐增加,妊娠后期(84~105天)为3.5~4kg/d,因为妊娠初期日粮能量水平过高,影响胚胎着床,极易导致胚胎死亡,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猪场生产的经济效益,在生猪市场上转败为胜,成为众多生产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仔细分析起来,对猪场经济效益的影响无非有两方面因素,即市场上生猪价格和猪的饲养成本,市场上生猪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生产者无能为力。
因此,降低饲养成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1.重视品种改良养猪生产者必须利用产肉性能好的猪种。
而一般优良品种均具有产仔多、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体重、瘦肉率高等特点,如:华都原种猪场从法国引进的大白、长白种猪,初产窝仔均为11.6头,而一般土种猪不具备这些特点,且生长较慢、饲料转化率低。
就目前市场而言,改良猪价格比未改良猪价格高0.6~1元/kg,如果按90kg出栏,一头改良品种猪比未改良品种猪多获利54~90元,若万头猪场可多获利54~90万元,因此,品种好坏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
我国近年来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种猪,这些种猪都是经过高强度选育的品种,由于国内部分猪场在选育上的误区,培育出一群具有高的生长日增重,较低的背脂厚度的猪群,使现在的母猪与其祖先比较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对饲养管理的每个环节的要求也更加精准,否则母猪繁殖力就会不尽人意。
母猪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又是高度变异的性状。
因此,抓繁殖猪群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1.1科学选择种猪,不能一味地追求种猪的健美体型作为育种场,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育种方案。
再根据育种方案制定适合自己猪群特点的《场内选种规程》,明确自己培育种猪的类型,是作父系,还是作母系。
然后根据目标持久系统地进行定向培育,并制定生产指标等级标准,把合乎目标的、等级高的留下作种用,以不断地提高和改良种猪群。
考虑到提高猪群繁殖性能水平,在选择繁殖力高的品种或品系作母本的前提下,以下几个性状可供参考:(1)以改进生长速度、繁殖力和群体整齐度为重点,兼顾体型外貌,特别是四肢的结实度。
(2)选择指标为目标体重日龄、背膘厚、胎产活仔和离奶至配种间隔。
(3)达lOOkg体重日龄l60d、背膘厚♂1.20cm及♀l.30cm、胎产活仔9.5头、离奶至配种间隔25天。
(4)要求腮小无坠肉,臀部不过度丰满,腹线微弧状而不紧收,体质微疏松而不过分紧凑。
体长1lOcm以上、臀宽28cm以上。
(5)正确处理选种和定向培育的关系。
选种是基础,定向培育是关键。
离开了定向培育,选种工作就成了消极地等待上帝的恩赐。
这一理论既是对自然和人类实践的客观总结,也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原则。
1.2建立合理、健康的猪群胎次结构(1)要使胎次分布达到最佳,需要使主动和被动淘汰最佳化。
淘汰母猪主要原因有:①繁殖障碍:需要反复配种才能受胎,不发情,未能分娩,窝产仔数少,母性差等等;②运动障碍:躯体结构有问题,肢蹄疾患,骨软骨病,受到伤害;③退行性变:极端体况,疾病,流产,泌乳障碍;④遗传改良速度加快。
(2)在生产记录中,许多猪场的母猪平均胎次达到6~7胎,老龄母猪经历了多次的繁殖和泌乳后,通常有高的死胎率。
因此,母猪在7胎后即便是体况很好,但产活仔数下降了,就考虑该淘汰了。
(3)严格遵守淘汰标准,实施现场控制与检定,最好是每批断奶母猪检定一次,保持合理、健康的猪群胎次结构。
1.3摸清后备猪群的病原分布,开展后备猪群的驯化和疾病净化(1)首先饲养在专一的后备猪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可用支原净125×10-6/t+金霉素400g/t+阿莫西林250g/t)和多维,连喂两周。
最好每月重复用药一次,每次至少7d。
(2)如果是外引种猪必须根据供种场疫苗注射情况,结合本场实际,实施后备猪群的疫苗免疫注射。
(3)后备猪群投入配种前应全面逐个抽血检查,摸清后备猪群的病原分布和疫苗免疫效果,确保无特定病原个体。
对于外引种猪还需调入哨兵猪(本场老母猪或老公猪)混养,经接触观察四周,无异常,经猪体表消毒后方可转人生产群合群饲养。
1.4科学的培育管理后备猪群(1)拟订喂料标准,制订限饲优饲日程,日喂料两次。
母猪6月龄以前自由采食,7月龄适当限制。
喂料2.0~2.5kg/d/头。
根据不同情况、配种计划增减喂料量。
后备母猪在第一个发情期(配种前一月或半个月)开始,要安排优饲催情,日喂料量2.8~3.5kg,配种后料量减至1.8~2.2kg。
(2)后备公猪单栏饲养,圈舍不够时可2~3头一栏,配种前一个月单栏饲养。
后备母猪小群饲养,5~8头一栏。
(3)建立后备母猪发情档案。
母猪发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情期。
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7.5月龄,体重≥llOkg。
公猪初配月龄须达到8.5月龄,体重要达到l30kg以上。
(4)加强管理,促进发情:对进入配种区的后备母猪坚持每日运动l~2h并用公猪试情检查。
可采取如下措施:(1)调圈;(2)和不同的公猪接触;(3)尽量靠近发情的母猪;(4)进行适当的运动;(5)限饲与优饲。
(6)应用激素。
2.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费用2.1饲料费用饲料的费用,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以上。
饲料转化率高低直接作用于猪的饲养成本,若饲料转化率由3.5∶1降到3.2∶1,则一头猪可节省饲料18kg,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可减少饲料消耗180吨,这样无形中可节约30万元。
因此,合理利用饲料配方中的原料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又一因素。
同样原料,不同配方,饲料转化率不一样。
同样,相同的配方来自不同产地的原料,饲料转化率也不同。
只有采用最新科学方法配制的全价饲料和生产性能最佳的杂种猪,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营者的效益。
2.2配方设计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根据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成份含量及猪的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就要求日粮达到理想的蛋白质水平。
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够的采食量,必须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
同时,还要添加氯化钠、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促进采食,保证猪只较快的生长速度。
2.3饲料调整(1)哺乳期及保育期小猪(出生-25公斤)淘汰体弱多病的小猪,对于健康小猪加强饲养管理,切不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饲料质量,因营养变差和照顾不周的小猪容易发病,生长受影响,结果肉猪后期更难照顾,成本反而增加。
(2)生长前期肉猪(25-50公斤)生长前期的肉猪仍然需要好的饲料、好的管理来饲养,才能发挥最好的生长潜力。
因为,50公斤以前的小猪仍然是长瘦肉和骨架的最佳时机,生长不可受到影响,但是配方中鱼粉等高价格原料可以不用,而由其他原料进行替代。
(3)生长后期肉猪(50公斤-出售)50公斤以后的肉猪配方可以适当降低营养成分,如50-80公斤肉猪的蛋白质可以酌减0.5个百分点(如由17.5%降到17%),80公斤-出售肉猪的蛋白质可以酌减1.0-1.5个百分点(如由17%降到15.5%)。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基本原则,最好的饲料配方仍要依据猪只品种、采食量、季节和猪价等因素做调整。
①限饲量要以达到最佳料肉比为考虑准则,50公斤以前的肉猪不宜采用,50公斤后则依品种可做不同的食量限制。
②公母分饲可以使猪群整齐一致,按照阉公猪与母猪不同的营养需求配合饲料,在满足其营养需求的条件下降低饲料成本。
③种猪饲养种猪在饲料品质及饲喂量直接影响了繁殖性能,种猪的营养必须保证。
3.加强综合防治,杜绝传染病发生,保证猪的健康生长猪的生长快慢、饲料利用率的高低,不仅与猪的品种、饲料有关,而且与猪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猪场经常有慢性疾病的困扰,特别是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猪能吃不长,从而延期出栏,增加饲养日和饲料消耗,造成饲养成本上升。
很显然,如果猪场暴发传染病,猪大批死亡,造成饲养成本上升,往往会使经营者陷入困境。
因此,必须加强防疫消毒措施,严格贯彻执行免疫程序,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及时消除有害气体,保证猪的健康生长,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3.1猪的免疫:根据猪群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的预防接种计划,制定免疫程序应考虑和周边的疫病流行情况、猪只抗体和母源抗体的高低、猪只日龄的用途、以及疫苗的用途等制定。
后备猪重点预防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猪喘气病、猪细小病、猪乙脑、蓝耳病、萎缩性鼻炎及大肠杆菌苗等;经产母猪和种公猪重点预防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猪乙脑、蓝耳病、萎缩性鼻炎及仔猪大肠杆菌三价苗等;商品猪重点预防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猪喘气病、仔猪水肿病、胸膜性肺炎。
另外所有猪均注意猪丹毒和猪肺疫病预防接种。
3.2做好驱虫计划、商品猪60日龄后和50公斤各驱虫一次,新购仔猪10天后驱虫,种母猪每胎分娩10~14天驱虫一次。
3.3猪病的治疗:对于猪病重点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发生疾病应及时治疗,如为传染病,应隔离治疗,同时对发病猪的同圈和临圈猪进行全部治疗,并注意巩固疗效,避免猪病的复发。
并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或用死猪处理池进行严格消毒或焚烧处理。
4.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环节养猪生产者,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技术。
只有这样,生产经营者才能利用有限资金去做更多的事,养猪经营者还必须有分析市场的能力,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生产计划,使生产和销售相结合,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环境管理(1)扑杀病猪将健康状况欠佳的猪只尽快处理掉。
(2)降低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给猪造成应激,从而影响饲养成绩,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提供适合的环境,猪只的健康情况有保障,猪只的饲养成绩自然会提高。
(3)避免污染猪场应谢绝外来人士进入,注意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规范猪场管理。
(4)改善设备改善不合理的猪舍设计,注意猪场之间的距离、排污设计情况、通风情况,标准是好管理、易消毒,病原易控制。
(5)净化猪群常见的净化猪群方法有早期隔离断奶法、净空14日法、统进统出、分段隔离饲养法等等,通过净化猪群创造良好饲养环境,可降低猪的发病率,避免因发病给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
5.驱虫提高夏季猪场经济效益猪的寄生虫种类繁多,有蛔虫病、疥螨病、猪毛首线虫病(鞭虫病)、肺丝虫病、弓形虫病、球虫、囊虫病、旋毛虫病等,但以疥螨、蛔虫、球虫、鞭虫病最为常见,对猪的危害较严重,常常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夏季天气潮湿,是寄生虫活动活跃、危害严重的时期,因此,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夏季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制措施5.1坚持做好猪场寄生虫的监测工作;新引进的种猪应在隔离期间应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重复驱虫。
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严防外源寄生虫的传入。